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軍事歷史 我要做皇帝 第一千兩百七十六節 可憐的燕王

《我要做皇帝》第一千兩百七十六節 可憐的燕王

雖然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但李廣深知,不能因為沒有糧食就不跟侵者戰鬥。

保衛桑梓,這是邊塞軍人的天職和使命。

他微微皺了皺眉頭,道:「大家不要急,糧食的事,俺再想想辦法……」

「大不了,俺去把燕國王宮的糧食搬來……」

一國王宮,肯定有存糧!

特別是燕國自敬王以來,一直沒有大興土木,這積蓄是肯定有的。

李廣當年在睢,就親眼看到梁王拿著自己的庫犒軍!

在他想來,梁王這樣的漢家親藩,都可以拿出自己的私房錢來,沒道理燕王就不能拿出來!

而且,燕王也不敢不拿出來。

畢竟,漁的存亡,關係著整個燕薊的安危。

但其他人聽了,卻都是面面相覷,低著頭,一言不發。

李廣見了奇怪的問道:「俺說錯了什麼嗎?」

時嘆了口氣,道:「將軍有所不知,若是康王還在,此時將軍的作為,大概是可以的,但如今的燕王……咳咳……」

其他人也都紛紛點頭,道:「是啊,康王若在,俺們可能就不需要擔心糧食了……」

敬王和康王,這兩代燕王,在這幽燕之地,雖然仁政不多,但還是頗為恤軍民的。

尤其是敬王在位時,這漁、上谷、右北平等邊塞,常常能得到燕王的支持。

雖然可能,但多能夠彌補一些。

至於康王在位,雖然康王更喜歡跟文人來往,拿著錢,養了一堆堆的文士。

但,到底也不敢短邊塞駐軍的供應。

不說有求必應,一般來說,邊塞有困難,去找燕王,總能解決一些。

但如今這位大王……

卻與其父祖截然不同!

其還是世子的時候,行為就常常出格,等當了燕王,沒了父親約束,那更是變本加厲。

其在薊城大修宮室,狂造園林。

Advertisement

甚至還挪用了一部分國家撥給邊塞的軍費來為自己樂!

最終,這個大王的行為,激怒了邊塞軍民,在去年,漁、右北平兩郡的十三位校尉和七位都尉聯名寫信給長安武苑的元老——俞候欒布,向這位舊日的老上司和恩主哭訴燕王無道之事。

由俞候向史大夫衙門和丞相府反應了以後,這個事才得到初步解決。

燕王著鼻子,退還了大部分的國家撥款。

但還是有一百多萬錢,到現在都沒能撥付……

有些時候,燕地邊民甚至想要乾脆學習章丘百姓的榜樣,搞個大新聞,乾脆弄死這個渣渣算了。

但,終究念及敬王和康王的澤,不忍燕王絕嗣,敬王和康王變孤魂野鬼,得不到宗廟香火食,這才作罷。

李廣看著這些人的反應,終於明白了,原來那個燕王是靠不住的!

這讓李廣覺有些匪夷所思!

他與漢家諸侯王們打道的機會不多,但也與那麼幾位打過道。

梁王劉武就不說了,這位大王給李廣的印象非常好。

又能在他面前不擺大王架子,出手又慷慨無比。

就是吳逆劉濞,雖然謀反,但他對軍人和百姓也是沒的說的。

迄今,吳國舊地,都還有人悄悄的祭祀和悼念這位大王……

就是看上去默默無聞,一直宅在晉王宮裡,很出門的代王,對軍方和百姓,也不錯。

代王王宮,至今,都還是二十年前,梁王劉武移封時的模樣。

但這燕王與前些年的齊魯諸王怎麼就這麼的不

李廣想了想,只能將之歸結於非太宗苗裔,不能恤百姓這個原因。

這也是齊魯四王倒臺後,坊間流傳的一個說法,專門講的就是——為什麼劉氏旁系不?就是因為非太宗所出,沒有得到聖王教育的緣故!

Advertisement

不過,燕王不給力,那是燕王自己的事

李廣才不管這麼多呢!

他只知道,自己沒有糧食,就沒有辦法守住這廣大的漁長城防線。

天子點他的將來這漁,他就要對漁和天子負責!

「諸位不要急,俺必定可以從燕王哪裡借來糧食……」李廣拍著脯,做出保證:「旁的不敢多說,五萬石粟米,這燕王是必須要給的!」

他若不給,那李廣就可以帶兵強行去拿!

他除了是這漁郡守外,可還兼著燕國中尉的差事。

中尉去王宮拿糧食,天經地義!

不給就明搶!

燕王能耐他何?

…………………………………………

但,李廣還是慢了一步……

因為薄世已經搶先,將燕國王宮的王倉大門打開了。

「這燕王還真會啊……」薄世看著滿倉的黃金珠玉,砸吧了一下舌頭。

只見這王宮的倉里,堆滿了一箱箱的黃金玉,珍珠奇石,甚至鯨魚油脂、棉花被襖等奢侈品。

「全部搬走……」薄世打手一揮,說道。

如今,外敵當頭,這些黃金珠玉,都得變資源才行!

不過,薄世還是給燕王劉定國留了些面子的。

他對左右道:「將所有的資都統計一下,造表,對外宣布,這是燕王為了激勵將士殺敵拿出來的賞格!」

「諾!」左右大聲的應道。

至於這燕王將來會不會來找他麻煩?

這薄世可不管!

司就算打到天子面前,也是他有理!

況且,如今的燕王,還有求於他,拿他點財富,理所應當。

當然了,薄世此行,最重要的目標還是藏在這王宮各地的倉儲里的糧食!

這才是關鍵!

雖然樓船一刻不停的從齊魯運糧過來,但,本和代價非常大。

僅僅是為了運來第一批的十萬石糧食,就有三艘艦船因為躲避暴風雨而在海岸線附近礁沉沒,上百位樓船水手葬大海的波濤之中。

Advertisement

換句話說,樓船運來的糧食,每一粒都帶著

為了讓樓船能保留一些元氣,薄世沒有辦法,只能對劉定國的私人金庫下手了。

他也不害怕更不在乎未來的司!

他是外戚,在理論上來說,與燕王是親戚。

親戚之間借點東西,那是正常的事

況且,有本事劉定國就去告嘛……

看看宗正和太常,敢不敢接?

看看天子和兩位太後站在誰那邊!

於是,一箱箱的黃金,被搬出了王宮的倉庫,裝上馬車。

一件件玉、珠寶,被擺到了檯面上。

一匹匹綢和棉襖,堆積在地面上。

然後,一輛又一輛的重載馬車,駛王宮,將無數的糧食裝載在車上。

聞訊趕來的燕王劉定國,看到這個場面,氣的雙手抖,幾乎口吐白沫。

「都督!這些都是寡人的財產!」劉定國氣吁吁的跑到薄世面前,大聲說道:「你怎麼敢未經寡人許可就私自拿走?」

薄世聳聳肩膀,問道:「大王沒有同意嗎?」

然後他自語著道:「下明明記得大王答應了的……下還記得大王給了下一道命令說:今王事危及,寡人上思報效天子,下念民生之艱難,乃願盡出王國黃金珠玉及藏糧,以資軍用……」

薄世甚至拿出了一張已經蓋上了燕王王印的公文,遞給劉定國看,道:「大王您看,您給臣的公文都還在臣這裡呢……」

劉定國氣的眉都立了起來。

他從未見過如此飛揚跋扈的臣子!

他拿著手指,抖的指著薄世,半天說不出話來。

薄世卻是無視了對方兇惡的眼神,對左右吩咐道:「今日大王似乎還沒有去市井與百姓、軍民見面罷……快快帶大王去市井與軍民見面,激勵士卒,必當勇殺敵!」

「姓薄的!」燕王被幾個校架起來,他惡狠狠的對著薄世道:「你給寡人等著,寡人一定要上書彈劾你!」

「你居然敢凌辱宗室,不敬藩王……你的罪過,大了!」

薄世卻是無所謂的聳聳肩,甚至出了故意嘲諷的笑容。

「都督……」站在薄世邊的張未央卻小聲的道:「您就真的不怕燕王去長安告狀嗎?」

這也是護濊軍其他人的擔憂。

畢竟,這些天來,護濊軍乾的事太出格了。

一位漢家宗室,這還可以解釋急,便宜行事。

但,像現在這樣,赤的無視諸侯王的威權,甚至公然搶劫他的財富。

這要被捅出去,全天下的諸侯王,恐怕都要群激憤,然後群起而攻擊。

薄世哪怕是外戚,哪怕有薄太后和天子護著,恐怕也撐不過這樣的攻仵吧?

薄世卻是笑著道:「爾等放心,燕王不了事……」

他忽然收斂笑容,嚴肅的道:「吾已經飛鴿傳書長安,將此間的事對陛下報告了……這燕王……哼哼……此戰後,恐怕要換一個人嘍!」

至於諸侯王們的敵視?

薄世還真不在乎!

若在六年前,甚至四年前,薄世都未必有這個膽子!

但,在今天,薄世相信,就算是義縱或者郅都,乃至於任何一位漢軍大將,在他這個位置,也必定會做出同樣的抉擇。

原因很簡單——今天的漢室諸侯王的力量,早已經不是天下的一重要力量!

,他們沒有辦法與軍隊的山頭力量相比了。

現在的天下,武夫當國。

自丞相而至各個要害部門,全部是武人控制或者親近軍方的法家在掌握。

諸侯王們,再也跳不起來了!

「都督……」負責統計燕王王國資的軍跑過來,滿臉興的道:「我軍共在王宮之中,起出黃金三萬餘金,珠寶玉數十箱,綢棉襖以千匹計,另有粟米十五萬石,麥數千石……」

「其餘油鹽無數……」

薄世聞言,也張大了

燕國可不是什麼富裕的大國,但這王宮之中,居然有如此多的財富!

這太誇張了!

也太讓人驚訝了!

這燕王劉定國,刮地皮的本事,恐怕不輸齊魯四王!

薄世揮手道:「馬上組織人手,將三千石麥和一萬石粟米,先送去右北平和漁……」

糧食是比武還要重要的戰略資。

士兵沒有武還有拳頭和牙齒。

但沒有了糧食,恐怕連揮拳的力氣也沒有!

而薄世是安東都督,他非常清楚,右北平和漁地區的糧食儲備況——旁的不說,安東屯墾團欠他們的糧食,到現在都沒有還。

而這個數目,至是三十萬石以上!

想到這裡,薄世就又命令道:「繼續派人催促平壤,我要的重載馬車,必須在五日全部運抵泉州!」

「諾!」

重載馬車,是墨苑的一項重要發明,在安東地區和關中,非常流行。

同時也是現在天下商賈的主要運輸載

這種馬車,最大的改變和革新,就是從舊有兩馬車,變了四馬車。

這個改變,使得馬車的牽引馬匹數量可以達到四匹甚至更多。

而且使車可以加長加寬,載重數量自然更多。

某些超大型的軍用重載馬車,甚至可以做到一次運輸數千斤的資。

而這種馬車最革命的設計,還在於因為加裝了轉向裝置,所以可以靈活轉向。

這在運輸中,擁有極大優勢。

,比舊有的一切陸上運輸工,都更有優勢!

而薄世在出發前,就已經通過了新化向在平壤設置的府車馬司下了一個五百輛的軍用重載馬車訂單。

如今,在考察了燕國的通后,薄世知道,想要打贏這場戰爭,這種重載馬車可以為關鍵。

因為它不僅僅可以運輸資,在某些時候還可以運輸戰鬥人員。

最最重要的是——這種軍用馬車,之所以是軍用的,原因就在於,它們可以在戰時,作為步兵的屏障。

高闕之戰時,負責向河轉輸糧草的漢軍輜重部隊,就多次憑藉著這種馬車,組一個圓形的防陣型,抵擋和挫敗了匈奴騎兵的多次突襲!

薄世去長安述職時,就曾經在武苑中,多次學習和聽取了有關這些方面的戰例的介紹。

而燕地多山,恰好與河之戰的況相似,說不定這種馬車可以發揮奇效!

「對了……」想到這裡,薄世又下令道:「傳我的命令,立刻在薊城和周圍,全力徵召木匠和鐵匠待命!」

重載馬車雖然好用,但是,卻需要心維護,而想要維護這種馬車,木匠和鐵匠就必不可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