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6年正月。
=============
傍晚時分,李弘帶著四千鐵騎趕到孤鴻嶺。
黃巾軍已經撤退。
李弘不敢停留太久,命令士兵們立即散開,四下尋找倖存的傷兵。
孤鴻嶺方圓四五里,樹木都已經被砍。整個山野之間,躺滿了雙方士兵的,麻麻的,數不勝數。無數的武和戰旗被任意丟棄在淋淋的戰場上。間或還有幾匹戰馬孤零零地站在叢中,發出低低的嘶鳴,偶爾也會聽到幾聲痛苦的聲,但無從知道它們是從那個角落裡發出來的。風漸漸的大了,約傳來呼嘯之聲,就象戰死的冤魂在放聲悲號。難聞的腥和臭味伴隨著瑟殺的寒風瀰漫在整個孤鴻嶺的上空。
李弘也是第一次看到這麼腥的戰場,士兵骸之多,死狀之恐怖,令人目驚心。他渾冰冷冰冷的,就象突然掉進了冰窖。
趙雲面慘白,兩眼恐懼地著眼前的戰場,不停地哆嗦著。張郃面顯膽怯之,小心翼翼地躲到戰旗後面。虎心驚膽戰,寸步不離地跟在李弘後面,雙手地抓住戰馬的韁繩,好象生怕自己被躺在地下的死人拽下了馬。
玉石,恆祭,瓔彤,鹿歡洋,棄沉,弧鼎和幾千胡族士兵,也被眼前的腥戰場震駭了,但他們畢竟久經沙場,隨即恢復了心神。
士兵們在號角聲的指揮下,大聲吆喝著,縱馬飛馳而去。鐵蹄肆意踐踏在鋪就的地面上,不是濺起一蓬蓬的鮮,就是帶起一個個的斷肢殘臂,更加增添了戰場的恐怖和腥。
文丑凄厲地喊著,狀若瘋狂。他跑到中軍陣地上,哭著,喊著,不停地翻著一又一的,但他看到的悉面孔沒有一個是活著的,都死了,全部都死了。
「有活的嗎?還有活的嗎?」文丑舉起雙手,聲嘶力竭地哭著。
李弘回頭鄭信。鄭信抬頭天,正在喃喃自語。
「守言,這孤鴻嶺上大約死了有六七萬人吧?」李弘輕聲問道。
鄭信恐懼地看了戰場一眼,苦笑道:「大概有十萬人吧。」
「有這麼多?」李弘不相信地反問道。
「孤鴻嶺一戰,張牛角總算揚眉吐氣了。全殲軍三萬五千人,這可是個巨大的勝利,只怕黃巾軍從此更加猖獗了。」鄭信無奈地說道。
「不知道郭大人怎麼樣了?」李弘長長地嘆了一口氣,低聲說道。
「郭大人和他們之間仇深似海,恐怕已經被黃巾軍挫骨揚灰了。」鄭信難過地說道,「可笑我們還日夜兼程的狂奔,連老命都不要了。」
突然,他想到什麼,小聲說道:「子民,假如此時黃巾軍還在和郭大人的部隊糾纏,我們人疲馬乏地趕到,立即就會被黃巾軍吃掉。」他恨恨地了李弘一眼,繼續說道:「你是不是想把我們的小命都送掉?你要知道,現在這四千人,都是你真正的本。將來你即使不當了,不帶部隊了,但這些胡人還是你的忠心部下,他們只會聽你一個人的命令。在北疆,只要你登高一呼,他們立即就會雲集麾下,為你賣命效力。你把這樣的部下往敵人的刀口上送,你是不是瘋了?」
李弘激地了他一眼,勉強笑道:「兄弟就是兄弟。」
鄭信追問道:「當時你是怎麼想的?我中途你歇兩次,你理都不理我?在別人眼裡,你這麼做也許會贏得忠信的名,可是,在我們這些老戰友的眼裡,你就是瘋子?要是里大人還活著,他一定會罵你的。」
李弘突然聽到鄭信提起里宋,心裡一痛,半天說不出話來。鄭信看到李弘一臉悲凄,知道痛了李弘,悻悻然不再做聲。
李弘指指眼前的戰場,緩緩說道:「如果被張牛角圍住的人是我,你會怎麼做?」
鄭信啞口無言。
「雖然我們不認識郭大人,他的部下也不是我們的朋友,但我們都是舉著同一面大旗戰鬥,都是為了大漢國而戰鬥。救他們,和救自己的戰友,自己的朋友有什麼區別嗎?這是道義,做人的道義。」
李弘嚴肅地說道:「換了是我在孤鴻嶺,不要說只有四千人,就是只有一百人,你也會義無反顧地殺過來。」
鄭信神凝重地著李弘,輕輕說道:「我懂了。」
一直在一邊聽他們說話的趙雲忽然起來,「大人,還有活著的。」
李弘和鄭信驚喜地轉頭看去。棄沉和幾個士兵抬著一個人,在十幾個士兵地簇擁下,飛步趕來。
李弘飛下馬,大步迎上去。
審配口上中了一箭,背上也被人砍了一刀,但他奇跡般地竟然沒有死去。
看到李弘那張披頭散髮的臉,審配吃力地說道:「李大人,你來得好快啊。可惜……」
「可知道郭大人的下落?」李弘一邊查看審配的傷勢,一邊大聲問道。
「沒有。」棄沉說道,「我們仔細搜查了,只有十幾個人還活著,其中還有一個軍候。他被敵人踹斷了肋骨,一直昏迷不醒,所以僥倖逃過一劫。」
審配著圍在自己周圍的髡頭胡族士兵,心裡非常不是滋味。他當著李弘的面曾經辱罵過他們,但今天卻是他們將自己從死人堆了救了出來。
「大人,他上的箭簇很深,流不止,最好馬上拔出來。但長箭的位置離心臟非常近,如果拔出來,恐怕……」棄沉指著審配口的長箭,擔心地對李弘說道。
「暫時不拔怎麼樣?」鄭信說道,「黃巾軍大勝之後,匆匆撤退,連戰場都沒有清理,可見他們當時疲憊不堪,急於整軍休息。現在已經過了一段時間,如果他們捲土重來,我們立即就會被包圍。還是先撤退吧。」
李弘問棄沉道:「暫時不拔行嗎?」
棄沉搖搖頭,「傷口一直在流,估計支撐不了多長時間。他要是隨我們乘馬離去,一路顛簸,馬上就會死的。」
李弘著渾跡的審配,一時無語。
「大人……」鄭信焦急地催促道,「天就要黑了。」
「命令部隊集結,立即離開。」李弘大聲說道:「告訴玉大人,帶上傷員,連夜撤往下曲。」
李弘轉對虎大聲道:「小虎,點起火把。」
「黑豹義從留下,桶形結陣,小心戒備。」
急促而低沉的牛角號聲頓時響徹戰場。散落各的騎兵戰士們紛紛打馬沖向戰旗,準備集結離去。
黑豹義從在弧鼎,棄沉的指揮下,以黑豹戰旗為中心,迅速結桶形防陣勢。十幾支火把被點燃了。
鄭信知道李弘要幹什麼。他知道李弘的脾氣,過去在盧龍塞做斥候的時候,他就是這個德。他絕對不會丟下一個戰友獨自逃生。
玉石打馬狂奔而來。
「大人,你怎麼不走?」
李弘指指躺在地上已經奄奄一息的審配,平靜地說道:「等我把他上的箭頭挖出來,立即就撤。」
玉石輕蔑地看了一眼審配,十分不滿李弘的做法,大聲說道:「他一個人的命,可以抵得上我黑豹義從六百名兄弟的命嗎?大人是不是太過分了。」
李弘當然知道他不滿的原因,所以本不在乎他說什麼。李弘對他揮揮手,示意他趁早離開。玉石狠狠地朝地上吐了一口吐沫,打馬而去。
「李大人,你們趕走吧,我不行了。」審配地說道,「謝謝你。我已經不行了。」
李弘笑了起來:「你放心,會活下去的。」
=====================
鮮於輔帶著部隊,最先趕到下曲大營。李弘親自跑到轅門外接他。
「羽行兄,你怎麼把部隊全部帶來了。國相大人有部隊替他守奴盧城嗎?」李弘看到酈寒,伏強,田重的部隊全部到了下曲,擔心地問道。
「張大人手段高明,不知道他用了什麼辦法,把衛政和樊籬說服了,兩人帶著五千俘虜全部投靠了他。現在衛政是中山府的兵曹掾史,樊籬是門下督賊曹。」鮮於輔笑著說道,「子民,你可有這個本事?」
李弘聞言大喜,欽佩地說道:「張大人襟寬廣,博才多學,我自然比不上他。他和劉刺史一樣,一心為民,都是難得的好。衛政和樊籬跟著他,比做什麼逆賊強多了。」
鮮於輔讚歎地說道:「張大人此舉的確高明,令人欽佩。他不但解決了中山國的守備問題,還解決了黃巾俘虜的理問題,更為各地府將來招其他黃巾軍開了一個先例。只是這一招風險極大,弄得不好,就是人城俱損的局面。」
李弘笑道:「張大人的氣魄不是人人都有的。這麼做必須首先要取信於人,他人才會信服跟隨。其他的人想學恐怕也沒有這個魄力和膽子。」
鮮於輔笑道:「你和他是忘年之,自然稱道不已了。另外還有一件高興的事要告訴你。」
現代青年孫途因故帶倉庫係統穿越到北宋末年,從而開始了一段精彩曲折,前途難料的生存與救亡之旅。 在這裡,不但有昏君權奸,還有忠臣名將,而更出乎意料的是,這還是一個有著水滸群雄的世界。 孫途將與他們如何相處?一切答案,盡在帶著倉庫到大宋!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朕奮三世之餘烈,用天下之大義,乃執三尺劍,以做天下王。朝鮮衛氏王頭已懸漢北闕。南越趙氏納土內附。中央帝國,天朝上國,即將成型。但這還不夠!朕的眼睛裏,現在只有匈奴!帥師伐國,北擒單於問罪於朕前!
一朝穿越,本想一輩子當個紈绔子弟,奈何實力他不允許啊!新皇登基,匈奴二十萬大軍南下,陳兵都城門外,數十萬百姓危在旦夕!正此時,李旭橫空出世,手持一桿亮銀槍,戴青銅面具,披百花戰袍,一人一馬殺到烏維狼旗之下。自此,匈奴喪膽,敗退大梁。此等功績,彪炳千古!皇帝親封天將軍!“可我,只想當一個紈绔的公子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