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攸和陶皋,華歆都是同窗好友,很早就悉。陶皋聽完許攸的介紹,欣然答應。他們一起去找華歆。華歆卻毫不猶豫的斷然否決了。
華歆說:「這廢立天子的事,豈是我們這等小人所能參予的,你們難道沒有看到伊尹、霍的下場嗎?王芬王大人到襄楷大師的,膽大包天,竟然敢做這種事。你們看著,他這回死定了,搞不好要被誅九族。依我看,丘洪兄不要去了,子遠也最好離開冀州府,回南避禍去吧。」
兩人笑華歆膽小,沒有勇氣,立即啟程往冀州去了。
======================
大將軍下朝後,沒有回府,而是直接到了將軍府司馬何顒的府上。
何顒把大將軍何進迎進書房。書房,袁氏門閥的家主袁隗正在和侄子袁紹閑聊。
大將軍和袁隗寒暄一番,彼此施禮后坐下。
「你們也坐,都坐吧。」何進招呼自己的幕僚坐到自己的周圍。
「李弘年輕,非常年輕。」何進說道,「本初的話沒有錯,這個人除了打仗,的確是個白癡。」他隨即把今天朝堂上的事說了一遍。
「老大人的話沒有錯,陛下功地拉攏了這個什麼都不懂的蠻子。如今陛下廢嫡立庶的決心之大,非你們所能想像。他已經決定把李弘的七萬大軍移到長安駐紮了。」
「哦。」袁隗驚訝地說道,「陛下可同意北軍擴建?」
「不同意。他說國庫沒有錢,保持北軍有三萬人足夠了。」何進說道,「太尉大人,司徒大人和楊彪,盧植他們讀書太多,在這種況下,還想著勸諫陛下及時回頭,避免在發生腥屠殺。迂腐啊,還是老大人清醒,看到此事已經無法挽回,只有殊死一搏了。」
袁隗笑道:「大將軍不必擔心,真要到了生死關頭,門閥世族還是能夠權衡利弊,支持大將軍的。」
「世族僚們既不願意看到閹擅權,也不願意看到外戚主政,所以想極力維持這個平衡,這也是可以理解的。」袁紹說道,「但是陛下自己不願意被人所左右羈絆,他想改變現狀,所以他們的勸諫和努力最終都是白費力氣。」
何顒說道:「殺了閹,大將軍就可以完全控制,掌握國家權柄,那時,陛下從冀州回來,想不立太子都不行了。只是,這好象違背了陛下的意願,和閹比起來,他好象更不願意看到大將軍。」
「哪有事事如意的?」何進微笑點頭道,「我們不能小瞧了閹們的力量,更不能輕視京中的門閥世族,還是那句話,我希老大人能夠說服京中門閥,包括司空許大人,免得牽連太大,傷了我大漢的元氣。」
「我儘力去說服他們。」袁隗笑道,「剛才本初已經對我說了大將軍的離間之計,我希他們把眼都放遠一點,這樣也可以避免正月十六的禍事。」
「尤其是許相許大人,煩勞老大人要多跑幾趟了。」何進叮囑道。
======================
李狗兒,一個連正兒八經大名都沒有的窮要飯,一個社會的最底層,當一個做貴妃的姑姑突然砸到他頭上的時候,李狗兒的幸福生活開始了。三妻四妾?富甲天下?那都不是個事!人要有遠大的志向。做忠臣能臣?那太累,而且自己也不識幾個字。做外戚當權臣?那太危險,好像歷朝歷代沒有幾個能得善終的。李狗兒沒有理想,沒有志向,更沒有抱負
紹者,一曰繼;二曰導。 公元1127年,北宋滅亡。旋即,皇九子趙構在萬眾期待中於商丘登基,繼承宋統,改元建炎。 然而,三個月內,李綱罷相,陳東被殺,岳飛被驅逐出軍,宗澤被遺棄東京,河北抗金佈置被全面裁撤……經過這麼多努力之後,滿朝文武終於統一了思想,定下了擁護趙官家南下淮甸轉揚州的輝煌抗金路線。 不過剛一啟程,在亳州明道宮參拜了道祖之後,這位趙官家便一頭栽入了聞名天下的九龍井中,起來後就不認得自己心腹是誰了! 朕要抗金!可朕的心腹都在何處? ! 這是一個來自於九百年後靈魂的真誠吶喊,他在無可奈何繼承了大宋的名號後,更要將這個朝廷與天下導向一條新路。 故稱紹宋。
穿越到大唐貞觀盛世,且看我怎樣點石成金,大展宏圖,幹出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業!啊,不,前世只是個老師,寫本網絡小說,就忙死、累死了,這個時代,不用自己大展宏圖,人家皇帝李世民自己就幹出一個千古盛世,哪用得著自己幫忙、瞎操心?這一世,我還是做一個閒散王爺,整天喝喝酒、觀賞觀賞大唐風景,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