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攸和陶皋,華歆都是同窗好友,很早就悉。陶皋聽完許攸的介紹,欣然答應。他們一起去找華歆。華歆卻毫不猶豫的斷然否決了。
華歆說:「這廢立天子的事,豈是我們這等小人所能參予的,你們難道沒有看到伊尹、霍的下場嗎?王芬王大人到襄楷大師的,膽大包天,竟然敢做這種事。你們看著,他這回死定了,搞不好要被誅九族。依我看,丘洪兄不要去了,子遠也最好離開冀州府,回南避禍去吧。」
兩人笑華歆膽小,沒有勇氣,立即啟程往冀州去了。
======================
大將軍下朝後,沒有回府,而是直接到了將軍府司馬何顒的府上。
何顒把大將軍何進迎進書房。書房,袁氏門閥的家主袁隗正在和侄子袁紹閑聊。
大將軍和袁隗寒暄一番,彼此施禮后坐下。
「你們也坐,都坐吧。」何進招呼自己的幕僚坐到自己的周圍。
「李弘年輕,非常年輕。」何進說道,「本初的話沒有錯,這個人除了打仗,的確是個白癡。」他隨即把今天朝堂上的事說了一遍。
「老大人的話沒有錯,陛下功地拉攏了這個什麼都不懂的蠻子。如今陛下廢嫡立庶的決心之大,非你們所能想像。他已經決定把李弘的七萬大軍移到長安駐紮了。」
「哦。」袁隗驚訝地說道,「陛下可同意北軍擴建?」
「不同意。他說國庫沒有錢,保持北軍有三萬人足夠了。」何進說道,「太尉大人,司徒大人和楊彪,盧植他們讀書太多,在這種況下,還想著勸諫陛下及時回頭,避免在發生腥屠殺。迂腐啊,還是老大人清醒,看到此事已經無法挽回,只有殊死一搏了。」
袁隗笑道:「大將軍不必擔心,真要到了生死關頭,門閥世族還是能夠權衡利弊,支持大將軍的。」
「世族僚們既不願意看到閹擅權,也不願意看到外戚主政,所以想極力維持這個平衡,這也是可以理解的。」袁紹說道,「但是陛下自己不願意被人所左右羈絆,他想改變現狀,所以他們的勸諫和努力最終都是白費力氣。」
何顒說道:「殺了閹,大將軍就可以完全控制,掌握國家權柄,那時,陛下從冀州回來,想不立太子都不行了。只是,這好象違背了陛下的意願,和閹比起來,他好象更不願意看到大將軍。」
「哪有事事如意的?」何進微笑點頭道,「我們不能小瞧了閹們的力量,更不能輕視京中的門閥世族,還是那句話,我希老大人能夠說服京中門閥,包括司空許大人,免得牽連太大,傷了我大漢的元氣。」
「我儘力去說服他們。」袁隗笑道,「剛才本初已經對我說了大將軍的離間之計,我希他們把眼都放遠一點,這樣也可以避免正月十六的禍事。」
「尤其是許相許大人,煩勞老大人要多跑幾趟了。」何進叮囑道。
======================
戰國之末,華夏千年未有之大變局。有人天生世卿。有人貴為公子。他卻重生成秦國小卒黑夫,雲夢秦簡中的小人物。為免死於溝壑,為掌握自己命運,他奮力向上攀爬。好在,他趕上了一個大時代。六王畢,四海一!千年血統,敵不過軍功授爵。六國豪貴,皆被秦吏踩在腳下。黑夫只想笑問一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南取百越,北卻匈奴,氐羌西遁,樓船東渡。六合之內,皇帝之土。在他參與下,歷史有何改變?秦始皇固有一死,天下將分。身為秦吏,又當如何抉擇,是推波助瀾,還是力挽狂瀾?
軍隊中的老兵說,隻有進入龍隱部隊的人才能被稱為最強者;而當你滿懷興奮的踏進龍隱部隊大門的時候,你依然會被那裡的教官稱為“菜鳥”。 因為在那裡,隻有一種人纔有資格被尊稱為最強者,那種人叫做——“龍刺”! 強者之路,我願為卒,前進雖難,誰可曾見我後退半步!
瑞根歷史官場養成文,絕對夠味!大周永隆二年。盛世隱憂。四王八公鮮花著錦,文臣武將烈火烹油。內有南北文武黨爭不休,外有九邊海疆虜寇虎視。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關鍵在於你身處其中時,該如何把握。勇猛精進,志願無倦,且看我如何定風流,挽天傾!歷史官場養成文,兄弟們請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