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軍事歷史 大漢帝國風雲錄 第305章 風雲再起

《大漢帝國風雲錄》第305章 風雲再起

靈武谷的戰鬥腥而慘烈。

董卓和牛輔的兩支鐵騎兇猛地撲向了鮮卑人的左右兩翼。拓跋晦和拓跋寒各帶人馬,依託本陣,毫無懼地迎了上去。雙方士兵在幾百步的戰場上往來平治,勇鏖戰。

鮮卑人的前軍由小帥朔翁統領,以五千人馬衝殺漢軍方陣。朔翁親自為箭頭,帶著士兵們象榫子一樣堅決而有力地衝進了方陣,大軍持續向縱深進,力圖撕開漢軍的防守,殺開一條路。

拓跋鋒坐鎮中軍,指揮人馬四下策應。

===

董卓雖然有三萬大軍,但其主要兵力是步卒士兵,實力上沒有任何優勢,面對兩萬頑強抵抗的鮮卑鐵騎,他們只能靠以命搏命的拼殺來逐漸消耗鮮卑人的兵力。董卓希以此來改變雙方力量的對比,從而達到擊敗敵人的目的。

然而,讓他失算的是,鮮卑人本無意突圍,而是非常耐心的和漢軍糾纏在一起。他們以百人隊為集隊列,排的來回衝殺,互相掩護,牢牢地牽制了漢軍騎兵。如此同時,朔翁的前軍卻不顧傷亡地一路進,在中軍騎兵的策應下,功撕開了漢軍的防守陣勢,殺進了指揮整個陣勢運轉的中軍方陣。

楊定眼見鮮卑人殺了進來,於是親自帶著親衛屯沖了上去,他打算把敵人殺出去,保持阻擊陣勢的完整。

拓跋鋒一心一意要擊破漢軍的步兵陣勢。只要撕破中軍方陣,漢軍的阻擊方陣就會陷。步兵陣勢一散,漢軍必敗無疑。

他命令號角兵吹響衝鋒的號角,告訴正在前面戰的朔翁,就是把五千人打完了,也要擊破漢軍的中軍。朔翁毫不猶豫,督軍猛攻。

===

楊定看到前面的長矛兵翻了敵騎,縱撲上去,一刀砍下了敵人的頭顱。就在這時,一支長箭中了他的后腰。楊定疼痛難忍,踉蹌後退。他的速度太慢了,他眼睜睜的看著自己被狂奔而來的戰馬撞飛了起來,他清晰地聽到了骨骼斷裂的聲音,他在空中翻滾著,鮮中噴涌而出。

Advertisement

他重重地跌落到泊里,腰上的長箭霎時穿了他的腹部。楊定聽到了士兵們的喊,看到了圍上來的親衛。他沖著他們笑笑,從懷裏掏出了那塊淋淋的玉佩,地攥在了手心裏。楊定覺到玉佩還是完好無損,鬆了一口氣,緩緩闔上了越來越沉重的眼皮,死了。

士兵們憤怒了,他們高呼著老大人,瘋狂地殺向了敵人。

===

拓跋牧帶著一萬鐵騎突然出現在靈武谷。

拓跋鋒這次南下攻打大漢國,已經打定主意要把和連從彈汗山抹去,為了預防萬一,他特意安排自己的兒子帶著一萬人馬藏在靈武谷附近。只是他沒有想到,這一萬人馬了自己的救命稻草。

漢軍要伏擊他,他也想圍殲漢軍,所以戰後,他一方面命令拓跋晦和拓跋寒纏住漢軍的騎兵,一方面命令朔翁擊破漢軍的步兵方陣,其目的就是為了重創漢軍。臨走的時候,他還想打一場勝仗,以便在大草原上,揚揚自己的威名。

===

漢軍的步兵方陣遭到了來自背後的迅猛一擊,頓時大。李肅和胡軫雖然竭盡全力指揮士兵拚死抵擋,但此時已經回天乏,只能且戰且退。

董卓和牛輔有心去救,卻被拓跋晦和拓跋寒的騎兵大軍死死纏住,罷不能。

雙方在戰場上殺得橫飛,天昏地暗。

===

「大人,撤吧!再打下去,我們的人馬就要拼了。」李儒舉著手中淋淋的長劍,高聲道。

「不能撤!」董卓瞪著一雙紅的眼珠子,嘶啞著聲音大聲吼道,「這時候撤下去,我們就完了,一個都活不了。」

「擂鼓……擂鼓……誓死戰……誓死戰……」

董卓迎著敵人縱馬飛奔,舉刀狂呼:「兄弟們,殺啊,殺……」

Advertisement

===

漢軍將士們在激昂而猛烈的戰鼓聲里高聲吶喊,士氣如虹,一個個捨生忘死,浴戰,絕不後退。

隨著步兵方陣的潰散,戰場被分割了兩塊。左側是董卓的騎兵和胡軫的步兵,右側是牛輔的騎兵和李肅的步兵。步騎士兵經過兇狠的廝殺之後,迅速會合,大家互相掩護,逐漸形了步兵居中阻擊,騎兵兩翼攻擊的戰陣。漢軍不待穩住陣腳,立即展開了反攻。

鮮卑人連番戰敗之後,心中積累的仇恨終於在腥的殺戮中得到了徹底的釋放,他們瘋狂的喊著,盡地揮著手中的武,他們就象大漠上極了的狼群,發誓要把眼前的獵屠殺一凈。

大戰愈發激烈。

===

黃昏時分,李弘帶著三萬鐵騎以風捲殘雲之勢一路殺來。

拓跋鋒斷然下令,全軍撤退,鮮卑騎兵倉惶而逃。

靈武谷大戰就這樣結束了。

董卓以折損將近兩萬人的代價擊斃了鮮卑人一萬二千鐵騎,這個結果是他事前沒有預料到的,誰能想到一場伏擊戰會變一場慘烈的戰。

======================

李弘看到董卓的時候,董卓正在專心致志地拭楊定臉上的跡。

「他是我的兄弟。」董卓抬頭看了一眼李弘,算是打了個招呼,「我當年做兵曹掾史的時候,他和其他二十七個兄弟就跟著我打仗。我們在一起打了三十五年的仗,他是最後一個倒下的。」董卓神平靜地說道,「我把他們都埋在了戰場上,埋在了他們死去的地方。」

董卓抱起楊定,走向了士兵們挖好的墓

「當年,第一個兄弟死去的時候,我痛哭流涕。後來,死去的兄弟越來越多,我的眼淚卻越來越。現在,我已經沒有眼淚了,甚至,我連一悲傷都沒有。打了一輩子的仗,能死在戰場上,未嘗不是一件高興的事。」

Advertisement

董卓把楊定輕輕地放到地上,拍了拍他的臉,小聲說道:「兄弟,休息吧。」他從胡軫手上接過楊定的戰刀,放到了楊定的上。

董卓坐在土坑裏,久久地看著楊定,很長時間沒有說話。

「你死了,還有我把你埋,將來我死了,誰埋呀?」董卓嘆了一口氣,站起來,頭也不回地走了。

===

李弘著董卓高大的背影消失在黑暗裏,心裏一陣痛楚。失去兄弟的時候,誰會不傷心。

「將軍心不好,失禮的地方,請大人多多包涵。」李肅走到李弘邊,輕聲說道。

李弘喟然長嘆,沒有做聲。

「今天,謝謝大人及時來援,否則……」

李弘拍拍李肅的后肩,搖頭道:「我來遲了。」

兩人不再說話,並肩而行。

「西疆戰事已經結束,大人要回北疆了?」

「并州。」

「并州?」李肅詫異地看了他一眼,問道,「大人不回北疆?」

「張燕攻佔了晉。」李弘嘆道,「我要去打黃巾。」

===

第二天,董卓帶著大軍離開了靈武谷,奉旨往漢郡去了。

李弘本來想送送,但出了山谷之後,他又遲疑了。說什麼呢?他打了勝仗,在關鍵的時候又支援了董卓,這個時候去送行,難道還想討老將軍一聲謝謝嗎?

李弘著飄揚在空中的煙塵,心裏慨萬千。

在朝廷看來,董卓延誤了軍機,即使不罰,將來也是責斥他的一個借口。董卓大概意識到了這一點,帶著大軍過了黃河,準備在靈武谷伏擊鮮卑人的敗軍,以求將功折罪。然而,他沒有功,反而被狡猾的鮮卑人狠狠地咬了一口,損兵折將。

「仲淵,你寫一道奏章,把靈武谷大戰的事詳細奏明陛下,為董將軍討要戰功。」

李瑋點點頭,笑道:「大人,我聽說董卓將軍和朝中的閹關係非常切,靈武谷之戰他雖然沒有打贏,但也不至於獲罪,我們……」

「你還是寫一道奏疏吧。」李弘說道,「現在兵事權都在尚書臺,主掌尚書臺的是皇甫嵩大人和盧植大人,在這件事上,陛下肯定信任他們,而不會聽信閹的胡言語。」

李瑋搖搖頭,湊到李弘邊說道:「大人,你好象不是這個用意吧?」

李弘扭頭看了他一眼,笑道:「你既然知道,還說什麼廢話?他是朝廷重臣,改善一下關係,對我們沒有壞。」

=====================

天子背著雙手,在尚書房來回走,小臉上掛著一

「這個豹子,總是抗旨,他是不是腦袋長得太多了,要砍掉幾個才會聽話?」

皇甫嵩笑而不語。盧植佯裝沒有聽到,伏案疾書。

他不要過黃河,他非要過。」天子恨恨地說道,「上次他堅守六盤山,他竟然跑到青石岸殲敵,本不把朕的話當作一回事。你們看看,大臣們彈劾的奏章接二連三的遞上來,朕都煩死了。」

「陛下不都搪塞過去了嗎?還有人上奏?」皇甫嵩笑著問道。

「朕說他是蠻子,是個白癡,未教化,結果上奏的更多了。」天子瞪著盧植說道,「都是你出的好主意,平白無故地招惹是非,現在就差沒罵朕是昏君了。」

盧植趕忙跪地謝罪,「陛下,和連的人頭都不能平息這場風波?」

天子搖搖頭,罵道:「這些人打仗不行,皮子一個比一個厲害。要是他們再在這件事上糾纏不休,朕就開始收錢,誰要上奏朕就扣誰的當月俸祿。」

盧植笑道:「陛下,明日朝議,該賞賜的還是要賞賜,西疆大捷,大家都有功勞嘛。」

天子想了想,點點頭,隨即又忿忿不平地罵了幾句。

===

「陛下,李將軍來書,詳細說明了靈武谷之戰的前後始末,對董將軍很是推崇……」

「他是什麼意思?」天子問道,「是想說董卓有功嗎?」

皇甫嵩和盧植沒有說話,顯然對李弘的說法非常不滿意。

「這兩個人,一個抗旨不遵,一個延誤軍機,還互相吹捧袒護,太不象話了。」天子氣憤地說道,「要不是打了勝仗,哼……」

「董卓這一仗打得莫名其妙,毫無必要,白白損失了兩萬人馬。」皇甫嵩略微有些激地說道,「如果他早一點佔據靈州,切斷鮮卑人退路,鮮卑人怎麼會逃?他們早就在清水河一帶被我們包圍了。董卓延誤軍機是一罪,擅自出兵靈武谷是二罪,哪來的戰功?」

「算了,算了,朕說過,算了。」天子說道,「朕也不能太刻薄,何況西疆還要靠他去守,升他一級職吧。」

「陛下這樣賞罰不明,會讓這些人恃寵而驕,越來越目無法紀。」盧植勸諫道,「自古以來……」

「好了,好了,不要說了,就這麼辦了。」天子一看盧植有長篇大論的趨勢,急忙揮手打斷了盧植的話,「何顒可有消息傳來?」

「有。」皇甫嵩回稟道,「昨天何顒就送來了奏章。」

「有消息為什麼不告訴朕?」天子不滿地問道。

「陛下……」皇甫嵩苦笑道,「這個何顒,一看李將軍打了勝仗,立即翻了臉。」

「翻了臉?」天子驚訝地問道,「翻什麼臉?和叛賊鬧翻了?」

「何止鬧翻了。」盧植嘆道,「他和西涼叛軍打起來了。」

=====================

十天後,鮮於輔帶著大軍趕到靈州,和李弘會合。

鮮卑俘虜已經習慣於戰敗后為戰勝方的奴隸,無論是彈汗山的士兵還是鮮卑西部北部的士兵,聽說自己從此以後歸屬於舞葉部落而且可以留得命都很高興。纓彤和了這兩萬多人的新主人。

李弘看到俘虜的緒很穩定,非常高興,重賞了纓彤和虎兩人,同時上書天子,希遷升舞葉部落的小帥纓彤為校尉,因為這兩萬多人的鮮卑大軍需要一個首領。

安定郡兵曹從事段炫隨軍而來。做為李弘節制下的安定郡郡國兵,他和一百多名士兵也應詔來到了討虜將軍帳下效力。他傷勢未愈,本來可以向太守請辭的,但他毅然帶傷來到了靈州。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