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輩們遠比我們聰明,他們通過移民屯墾和軍屯等辦法,不但功解決了邊問題,還解決了中原地區人多地百姓窮苦的問題。無論是本朝已逝的先賢還是當今的大儒,無論是王符先生的《潛夫論》還是趙岐大人的《邊論》,他們都對本朝的流民問題提出了頗有遠見的解決之道。我們這些後輩沒有什麼智慧,也沒有什麼更高明的辦法,只好拿他們的治國之策來解決太行山的流民問題了。」
李瑋揮雙手,傲然說道:「先輩們做到的事,我們為什麼不能做到?只有陛下和朝廷同意,我們一定可以在五到十年時間再現舊日的三郡繁華。」
「如今,太原和上黨有大量荒蕪的土地,太行山上有百萬流民,將軍大人有七萬大軍,黃巾張燕和楊有幾十萬大軍,這一切,正好備了重開軍屯和民屯的所有條件。」
「但我們在推行屯田的時候,必須要制定一系列的措施,以此來保證屯田可以長期有效的執行下去,以保證百姓們不再陷窮困叛之地。」
李瑋皺著眉頭說道:「要做到這一步,最關鍵的就是土地所屬問題,這個問題不解決,土地買賣和兼并立即就會出現,失去土地的百姓將再次為流民,而我們所作的一切努力都將在轉眼之間化作泡影。」
「仲淵,屯田的制度要符合大漢律,否則朝廷不會同意的。」宋文輕輕地敲敲案幾,小聲提醒道。
「難就難在這個地方。」李瑋遲疑了一下,說道,「目前太原郡有二十多萬人口,地多人,軍墾地和無主地非常多,我們將這些荒蕪土地集中整理后,到底是賣呢還是不賣?」
「如果不賣給私人,後期的土地投就會缺乏錢財,指大司農府撥錢是不可能的,只能指我們自己。要是賣呢?流民買不起。即使他們願意買,買的的錢分數年從上繳賦稅中扣除,但這樣一來,他們的負擔非常重,如果上天災人禍,百姓減收或者顆粒無收,繳不起賦稅,他們還是要出賣土地或者逃離土地。」
「這個問題後期再論,暫時不要說了。」左彥一邊在竹簡上做著記錄,一邊說道,「仲淵,你繼續往下說。」
「如果土地所屬問題解決了,那土地買賣問題怎麼解決?我們是不是允許土地可以自由買賣?」李瑋看看眾人,問道。
「當然不能買賣了。」唐雲說道,「我看,所有無主地都應該歸朝廷所有,然後我們把土地租給流民耕種,這樣就可以避免土地買賣了。」
「那早期投和後期投的錢財從何而來?」李瑋說道,「為了安流民,租稅不是全免就是很輕,我們哪來的錢投到幾十萬田地上去?種子,農,耕牛,等等,這些東西都需要土地擁有者來提供,我們有嗎?」
「我們可以通過其他辦法來賺取錢財,以補土地這一塊的需求。」謝明說道,「屯田三年之後,土地這一塊我們大概可以不要再投錢了。」
「仲淵,斂之說的有道理。」宋文說道,「我們不要把眼睛都盯在屯田上,屯田的效很慢,至需要五年以上的時間而且還要年年收,否則我們看不到效的。」
「文龍,你擅長貨之學,可有生財之道?」余鵬笑著問道。
「我說的幾種辦法你們都知道,沒有貨,何來買賣?」唐雲苦笑道,「你們想想,并州這一塊,什麼東西賣到錢。」
「我知道了。」李瑋突然興地道,「我知道怎麼賺錢了。」
======================
良田千傾靠山河,父作高官子登科。妻妾成群子孫多,長生不老總活著。 現代草根宅男因為判官的失誤,附身大唐太子李承乾。 上有千古一帝的老爹,下有萬世人鏡魏征,前有千古賢后的老媽,后有萬世老魔程妖精。 不過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這里是大唐貞觀年,而他是這個強大帝國的太子殿下;是這個時代最牛逼的紈绔——皇二代(從他便宜老子算起)……。
正月里的一天,曹操正自昏沉,忽聽見耳邊有個婦人聲音:“大郎,起來吃藥了……”故事就此拉開大幕——“汝這等契丹、女真野人,可知一漢能當五胡嗎?”“趙家這等天子,如何配受萬民奉養?”“宋江小兒,憑你也配自比劉備?”“吳用,你是孤見過的最無用的軍師了。”“林教頭,孤的虎豹騎以后就交給你了!”“吾旗所指,皆為中華,若不臣服,便為塵土!”
曾經是天才少年許一凡死於極夜之時,卻意外的來到了一個新的世界,他起初只為苟活,然,樹欲靜而風不止,在歷史的洪流下又豈能獨善其身? 修行、探案、抄書背詩、撩妹養魚、領兵打仗...... 唱徹良人淚未幹,功名餕事且加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