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軍事歷史 大漢帝國風雲錄 第314章 山雨欲來

《大漢帝國風雲錄》第314章 山雨欲來

李弘看看眾人,問道:「并州南部有多鹽池和鐵礦?如果開放經營了,你們能保證在短期就能賺到大錢嗎?」

李瑋笑著連連點頭。

宋文說道:「大人,并州的鹽鐵非常多,如果全部投經營,加上後期的糧食自給,我們完全可以養活并州百十萬人口,十幾萬軍隊。如果經營有方,幾年後,我們應該還略有盈餘。本朝并州最繁華的時候,僅太原郡一地就有六十八萬人口,所以只要我們策略得當,十年之後,當能再現昔日盛景。」

「并州的鹽池分佈在太原、上黨和雁門等地。本朝在全國二十七個郡設置了三十四個鹽,其中并州就有三個鹽,即太原郡的晉、雁門郡的樓煩、沃。」

「并州在戰國時期就已經是產鐵的一個重要地區了。據戰國時人的著作《山海經》記載,當時并州地區的白馬山『其有鐵』,往南三百里的維龍山『其多鐵』,再往南一百七十里的柘山『其亦有鐵』,這三座山都在并州中部。并州中南部有礦十幾,在大陵本朝還設有鐵。」

Advertisement

「大人,這些鹽池和鐵礦如果全部使用,其產量驚人,其收益龐大,可以解決因安置流民問題所需的很大一部分錢財。」

「另外,并州還有一個賺錢的東西,這東西如果能讓商人們經營,也是一個生財之源。」

李弘急忙問道:「是什麼?長風,快說說。」

「煤。」宋文回道,「大人知道煤是什麼嗎?」

李弘搖搖頭,不好意思地說道:「我還是第一次聽說。這東西是幹什麼的?能賺錢嗎?」

===

「大人,并州境冶鐵,一般使用煉爐、熔爐、鍛爐,主要燃料為木炭,煉出來的主要是海綿鐵,再經過熔爐熔化后可用於鑄造,但如果要製作刀劍,還需要經過鍛爐(炒鋼爐)反覆炒煉鍛打,出渣子,才能做出無堅不摧的利。」宋文說道,「并州的武很出名,不但鋒利而且不易折斷,其原因就是因為他們在鍛爐使用了煤,而不是木炭。煤能燒出更高的溫度,燃燒的時間也長,但木炭就不行了。」

Advertisement

「煤炭的最早記載,見於《山海經》,其《北山經》云:『孟門之山,其上多蒼玉,多金,其下多黃玉,多涅石。』『賁門之山,其上多蒼玉,其下多黃堊,多涅石。』這『涅石』就是煤,而『孟門之山』在河東,『賁門之山』在太行。所以并州有煤,而且非常多,許多地方整座山都是煤,隨便挖一點就可以使用。」

「這東西除了冶鐵外,還可以溫酒炙,雖然用途不是很大,但可以賣到錢,如果能讓商人們運到關中關東富裕之地,興許可以賣上好價錢。」

「長風想錢想瘋了,連這種主意都想的出來。」唐雲笑道,「我看,還不如多做點刀劍,私下賣賣,賺得更多。」

「私下販賣武是死罪。」謝明指著唐雲笑道,「我看你才是想錢想瘋了。」

眾人大笑。

===

「大人,以商補農,就是通過重開晉大市,鹽鐵開放來迅速賺取錢財,然後把這些錢財用來墾地屯田。」李瑋說道,「但關鍵問題是,鹽鐵開放首先要得到陛下和朝廷的同意;其次就是如何讓各地的富裕商賈能夠迅速得到這個消息並且立即趕到并州來經營;而最重要的一個問題是,這事由誰來支持。」

Advertisement

「如果朝廷派個閹來主掌鹽鐵事,那不要說以商補農了,就連安置流民都了奢。」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