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軍事歷史 大漢帝國風雲錄 第322章 山雨欲來

《大漢帝國風雲錄》第322章 山雨欲來

李瑋和謝明又驚又喜,急忙一左一右把他拉了起來。

李弘和帳眾人驚異地看著他們,都覺得有點不可思議。

「我們怎敢相信你就是關中第一富豪?」謝明笑道,「你也變了,我們咋看之下,不認識了。」

「伯羽兄,怎麼一轉眼,你就了關中第一富豪?」李瑋問道,「這也太神奇了?」

徐陵笑笑,嘆道:「如果沒有兩位恩公給的那匹馬,哪有我徐陵的今日啊。」

「那匹馬值幾個錢?你難道就靠那匹馬發家的?」謝明不相信地笑道。

「對,我就是靠那匹馬發家的。」徐陵笑道,「不瞞兩位恩公,我離開你們后,第一件事就把那匹馬賣了,得了十五萬錢。然後我拿這十五萬錢買了一服。」

「化十五萬錢買一服?」李瑋瞪大了眼睛,「什麼服那麼值錢?」

徐陵笑而不答,繼續說道:「我穿著這服去拜見關中第一富豪楊攸。他過去是我父親的朋友,他的長子早年死於北地叛,次子前幾年死於冀州叛,三子去年春死於西涼叛,家中僅剩小,而這個小早年偏偏又許給了我,於是我就贅為婿了。去年冬,老岳父仙逝,我就了家主。我這個關中第一富豪就是這麼來的。」

李瑋和謝明目瞪口呆。

「原來你運氣這麼好。」李瑋嘆服道。

「我上京求學為士,運氣極差,不但千金散盡,還差一點把命丟了,但我營商,運氣卻是……」徐陵搖搖頭,嘆道,「我沒有做士子的命啦,天生就是這下賤的營商命。」

「你不要這麼說,相比起來,你比我們要風多了。」李瑋大笑道,「你怎麼知道我們在這?」

徐陵恭敬地拱手說道:「自從將軍大人擊敗鮮卑人之後,兩位恩公大人的大名就如雷貫耳。本來我早就想來當面拜謝,但苦於沒有什麼機會。這次伯庸兄邀我到并州,我想正好可以趁機到鎮北將軍大營看看兩位恩公,但沒想到,伯庸兄不聲不響,就把我直接帶到了龍山大營。巧了,巧啊。」

Advertisement

李弘聞言,手輕拍麹忠的後背,激地說道:「謝謝伯庸兄想的這麼周到。」

麹忠微微一笑,輕聲對李弘說道:「這小子,賺了我們的錢,就休想下我們這條船。」

===

深夜的大帳,李弘、麹忠、徐陵、左彥、李瑋、宋文、謝明等人團團圍坐一起,商討著各種營商的事。

李弘想在并州實行農工商並重之策,然後以商補農,以求儘早讓并州屯田擺錢財危機。從目前的形勢看,要想讓朝廷的大司農掏錢在并州屯田,本不可能,一來大司農沒有錢,二來各地的叛未平,平叛還需要軍資,三來要想讓陛下同意自己的以商補農之策,首要條件就是不要讓朝廷掏錢,否則,這奏議肯定泡湯,屯田的事非要失敗不可。

麹忠推開案幾上的文卷,搖頭嘆道:「將軍大人雖然有心為民,但可惜啊,生不逢時。諸位大人所提的開市也好,在邊關建市也好,大力發展各類手工製品也好,養戰馬耕田地也好,沒有三到五年時間,你們所說的這些辦法都看不到錢。并州由於匈奴人和鮮卑人的不斷侵,農工商牧均遭到了巨大的打擊,要想在這麼短的時間恢復,絕對不可能。」

李弘神凝重,看看徐陵,「伯玉兄,你怎麼看?」

「大人千里迢迢把伯庸兄喊來,不會就是為了問問這些小事吧?」徐陵笑地說道,「憑諸位大人的遠見卓識,不要我們說的,你們也知道用這些辦法目前賺不到錢。大人的以商補農,這個商到底是什麼商,能不能說明白一點?」

李弘笑笑,說道:「鹽鐵。」

麹忠和徐陵的臉頓時一變。

「這可是誅殺九族的大罪。」麹忠駭然說道,「從本朝武皇帝開始,三百多年了,鹽鐵一直都是朝廷專營,私商誰沾誰就是死罪,大人,你這是……」

Advertisement

李弘驀然變臉,冷森森地著兩人說道:「你們兩個敢拍著口說,你們私下沒有沾過鹽鐵?」

麹忠臉,沒有做聲。徐陵低頭著案幾上的竹簡,略顯不安。

李弘揮揮手,對左彥等人說道:「你們都退下。」

===

李弘攤開案幾上的地圖,指著太原郡說道:「這裡有鹽,有鐵,如果全年開採,鹽鐵之利大約有多?」

麹忠想了一下,說道:「大約五億錢。」

價還是私價?」

價。」

「私價呢?」

「五倍。」

李弘憤怒地一拍案幾,大聲道:「那為什麼我大漢國國庫不敷出?」

麹忠和徐陵看著殺氣騰騰的李弘,頓時嚇出了一冷汗。

「大人,鹽鐵之利皆府,而府的錢是給皇室使用的。」麹忠鎮定了一下心神,解釋道,「我大漢國有三十四個鹽,四十九個鐵管,其所得之利數倍於賦稅收,但皇室開支太大了,你到去過,應當知道陛下吃一頓飯大約要多錢,由此而推之,那整個皇宮裡的人,一頓飯要吃掉多錢?所以,大人你也不要生氣,我大漢國國庫空虛也不是一年兩年的事了。」

「如今的府收也是一年不如一年。當今的王侯權貴,門閥僚,有幾個不到鹽鐵撈一把?再加上鹽鐵所在地的僚富豪們互相勾結,從中貪贓枉法,盤剝利,真正送到府庫里的,一年也不過就一百多億,所以陛下現在常常沒有錢用。陛下沒有錢用,他就開始賣賣爵,結果越賣越沒錢用。其實那錢都在別人的家庫里。」

李弘怒氣沖沖地哼了一聲,低聲調說道:「如今并州的鹽鐵在我手上……」

麹忠和徐陵立即心領神會。

「大人,那黃巾軍……」

Advertisement

「招之後,我會命令鹽池和鐵礦所在地的黃巾軍立即撤走,這些地方由鎮北將軍部接管。」李弘平息了一下心中的怒火,緩緩說道,「從現在開始,我要糧食,要屯田用的資,但我現在沒那麼多錢。所以,你們先把這些東西賒欠給我,欠你們的錢,就用這些鹽鐵相抵。」

「大人太看得起我們了。」徐陵苦笑道,「我和伯庸兄的家財加在一起,也不夠大人屯田所需的十分之一……」

「是嗎?」李弘冷笑道,「你沒有錢,你可以去借,但如果你不想淌這趟混水,恐怕現在來不及了。」

徐陵狠狠地瞪了一眼麹忠,裡嘟囔了兩句,估計是在罵他險狡詐。他寧願**閹合作,也不願意和李弘合作,和李弘合作的危險太大了。

「幾年?」徐陵突然下了決心。反正都已經上了李弘這條船,想跑也跑不掉,還不如把腦袋提在手上,賺一點是一點。

「只要我在并州,這并州的鹽鐵就有你們的份。」

「就我和伯庸兄,其他的人不準再介。」

李弘點點頭。

價,五五分利。」

「你搶錢啦。」李弘瞪著他說道,「不行,這幾年我要錢用。私價,三七分利。」

徐陵睜大一雙眼睛,高聲道:「大人你搶劫啊?我就是死了,本錢也撈不回來。」

李弘的手握到了刀把上,眼睛里的殺氣頓時噴涌而出。

徐陵大驚,脖子不由自主地了起來。

麹忠想了一下,小心翼翼的低聲說道:「大人,這的確不行啦,你把我們掏了,屯田的事就難以為繼了。」

===

徐陵看到李弘毫沒有改口的意思,頭都大了。他沮喪的低下頭,哀嘆自己的好運總算到頭了。突然,他的眼睛看到了案幾地圖上的一個小黑點。徐陵霎時靈一閃,興了起來:「有了,有了。」

「大人你看,這地方安邑,是河東郡的治所所在。」

李弘怒極而笑,說道:「河東和我們有什麼關係?」

「大人,黃河以北鹽鐵最多的地方是河東郡,而不是并州,你知道嗎?」徐陵急切地解釋道,「黃河以北的鹽池,首推河東郡的安邑,其次是解縣。安邑之鹽甲天下,它以產量高、質地佳著稱,主要供應京畿地區。本朝設置鹽的時候,河東郡的安邑就在第一位。」

「河東郡的安邑鹽池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了,經過歷代開採,現在已經形了一個長五十一里,廣七里,周百一十六里的巨大鹽池,其規模之大,質量之佳,乃本朝第一。解縣、安邑兩縣共有五個鹽池,其產量最高的時候曾達到一年萬斛,其鹽利之大,相當於冀、並兩州的賦稅,大人大概沒有想到吧?」

「另外,河東的安邑、皮氏、平、絳四城皆有鐵,其產量幾乎佔到本朝產鐵總量的十分之一。」

「你到底想說什麼?」李弘皺著眉頭問道。

徐陵嘿嘿一笑,反問道:「大人,我好象聽說鎮北將軍部督一州兩郡的兵事,是嗎?」

李弘有點明白了。

「大人什麼時候出兵河東郡啊?」徐陵笑嘻嘻地說道,「大人,你要知道,流民還會源源不斷地湧并州,僅靠太原和上黨兩郡的田地是安置不了的。河東郡因為靠近北疆,屢屢到胡人的侵掠,人口流失嚴重。現在汾河沿岸就有幾十萬畝荒蕪的田地無人耕種,大人,你是不是……」

李弘冷冷地看著他,沒有說話。

徐陵好整以暇地笑道:「大人,河東的鹽鐵,我和伯庸兄只要分一杯羹就行了,但這一杯羹一定要多一點,好讓我們早點賺回本錢。」

===

第二天,麹忠和徐陵兩人就糧食和屯田所需資的數量、價格等問題,和李弘、左彥等人詳細擬訂了一份文書,然後兩人匆匆告辭,回長安城辦去了。

五天後,張燕派人送來答覆,繼續談。李弘大喜,心中的憂慮頓時一掃而

他高興地走出大帳,觀看今日的拒馬陣演練。

二十個統軍將領組兩隊小拒馬陣迎戰一百騎黑豹義從,以挑落五十名義從士卒為贏。這其中的默契配合非常重要。要默契,大家就要團結一心,要團結一心,大家就要互相悉,互相朋友。將領們彼此之間再有意見,經過這種戰陣的考驗之後,也煙消雲散了。

李弘用這種最簡單的辦法告訴自己的部下,不團結,鬧矛盾,失敗的不僅僅是自己一個人,而且還牽連到整個軍隊。

===

張燕和部下們再次來到了大龍山大營,他們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和討論之後,最終還是選擇了招。如今,面對越來越多的流民浪,他們已經沒有任何退路了。

雙方的商談進行的非常順利,黃巾軍所提的一些小要求,在李弘的干涉下,迅速得到了解決。

三天後,雙方談妥,剩下的就是蓋印劃押了。李弘希張燕能夠用那枚平難中郎將的印,但張燕拒絕了,他拿起自己那枚黃巾軍大帥的印章,重重地蓋在了絹布上。

「我還是黃巾軍的大帥。」

===

張燕回到晉城,立即安排人手組建郡縣府衙,組建五萬郡國兵和二十五萬屯田兵,同時派人回太行山遷移流民下山。

李弘一面將招方案的細節上奏天子,一面組建鎮北將軍府,同時命令左彥和李瑋趕到晉城,和典農都尉張白騎商議軍屯的細節,隨行的各級吏多達三十多人。這些人都是李瑋和宋文等人徵募而來的朋友和太學學士,他們陸續到達軍營后,都到了李弘的重用。

李弘命令趙雲和龐德帶著黑豹義從沿著馳道迅速南下,把正在趕路的老大人趙岐立即接到晉來,民屯的事等著要老大人組府指揮。民屯的諸多事宜,現在都由唐放帶著并州府的掾史在日夜忙碌著。

李弘命令田重從關中購置的第一批糧食送到了晉城。

這時,鄭信從上黨郡匆匆趕了回來。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