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瓚把鮮於輔和閻迎進了府衙。
三人靜靜地坐在大堂上,誰都不說話。太傅劉虞的死,對幽州眾將的衝擊太大了。公孫瓚雖然沒有殺死太傅大人之心,但太傅大人卻因他而死。鮮於輔和閻為此耿耿於懷,對公孫瓚非常怨憤。公孫瓚也是愧疚難當,自覺無臉見人。
「伯珪兄,太傅大人至死都沒有怨恨你,他一直在為你辯解,一直希大將軍留下你的命,希你留在幽州戍守邊疆。」鮮於輔看看神黯然的公孫瓚,沉聲說道,「事到如今,你還想怎麼樣?你難道非要著大將軍殺了你?」
「伯珪兄,你知道大將軍為了你,得罪了多人,承了多大力嗎?」閻忿忿不平地說道,「大將軍要救你,你不但不領,還要和大將軍對陣疆場,你是不是腦子壞了?」
鮮於輔沖他搖搖手,示意他不要激,「伯珪兄,你可以不為自己考慮,也可以不為自己的家族親人考慮,但你總要為追隨你十幾年的兄弟考慮。我問你,他們有什麼過錯?他們犯了什麼罪,要替你陪葬?還有,你和大將軍以命搏命,誰高興?是大將軍?是我們這些多年的兄弟?還是那些胡人?」
公孫瓚心裏一陣戰慄,淚水忽然潤了眼眶,「我還能躍馬揚鞭馳騁大漠嗎?我還能帶著鐵騎征戰沙場嗎?」
「你走到窮途末路了,才想到自己的過去,才想到昔日的艱難。」閻怒氣衝天地說道,「你在冀州界橋打大將軍的時候,你為什麼不想想過去?為什麼不想想我們這些兄弟?」
「這仗我們如果打贏了,你會怎麼說?」站在公孫瓚邊的關靖突然冷笑道:「你們誰能保證,將來大將軍不會象董卓一樣,挾持天子篡奪社稷?」
「你還想打?」閻猛地站起來,指著關靖說道,「伯珪兄就是了你這種小人的欺騙,才會走到今天這一步。你不相信大將軍,那你相信誰?是你自己還是袁紹?你連太傅大人都不信任,你還會相信誰?今日天下大至此,就是因為大漢到都是你這樣自以為是的佞小人。」
「好了,好了。」鮮於輔急忙阻止道,「伯珪兄有伯珪兄的想法和難,你不要把所有的罪責都推給士起,他也是為了伯珪兄。」
閻和關靖互相瞪視著,氣氛張。
「伯珪兄,事已至此,你還是退一步吧。」鮮於輔勸道,「你退一步,我們還是兄弟。我們兄弟在一起,可以為大漢的中興而並肩殺敵,可以為大漢的雄起而浴戰,將來我們也能因此而名垂青史。人生至此,夫復何求?」
公孫瓚想了很久,終於點頭道:「我去拜見大將軍。」
=
七月下,武將軍、薊侯公孫瓚率部出降,幽州平叛結束。
公孫瓚遵從大將軍令,保留三千白馬義從,主掌涿郡、漁、右北平等郡縣的軍屯。其餘一萬多幽州步騎由鮮於輔、鮮於銀、李溯統領,暫時駐軍於薊城、盧龍塞和遼西、遼東三地。
李弘隨即上書天子報捷,為北疆諸將奏請封賞。
=
大漢國初平四年(公元193年)八月,大將軍李弘率鐵騎進遼西,安郡縣和烏丸諸部。
九月,大將軍李弘渡過遼水河,在遼東太守公孫度的陪同下,巡視遼東。
十月,大將軍李弘攜兩位夫人巡視東部鮮卑部,中部鮮卑部,並在大燕山談月谷和柯比熊、熊霸、裂狂風、裂暴雨、闕昆等鮮卑首領盤桓數日。
十一月上,大將軍和兩位夫人回到漁城。
早已等候在這裏的鮮於輔、閻、司馬朗等北疆軍政大吏急忙迎上,匆匆稟報這幾個月發生的諸多大事。
=
十月初,天子賜封聖旨送到邯鄲。
天子同意大將軍的奏請,轉拜安北將軍鮮於輔為鎮北將軍,於幽州薊城開府,督領幽州兵事。公孫瓚、鮮於銀等北疆將領均其節制。
轉拜龍驤將軍徐榮為征西將軍,於河東安邑開府,楊、華雄、張白騎等北疆諸將皆其節制。
同時,天子下旨,從大將軍之議,拜原代郡太守王澤為幽州刺史,原西河太守崔均為并州刺史,大司馬府法曹掾郭策為冀州刺史。
=
北疆諸將平叛有功,天子依照大將軍的奏請,轉拜閻為度遼將軍,坐鎮雲中督領長城以北邊郡兵事,看護邊郡諸胡。轉拜龐德為虎威將軍,督領大漠兵事。轉拜燕無畏為厲武將軍,督領漠北都護。轉拜玉石為武衛將軍,坐鎮晉,督領長城以南諸郡兵事。
另外,天子還轉拜麴義為左將軍,張燕為右將軍,趙云為龍驤將軍,楊為鎮護將軍,良為鎮軍將軍,鮮於銀為鷹揚將軍,衛峻為驤武將軍,姜舞為厲鋒將軍,楊明為揚烈將軍,拜封華雄、文丑、高覽、張郃、孫親、王當、張白騎等北疆中郎將為各級將軍,拜封何風、李溯、徐晃、高順等十幾位北疆行中郎將、校尉為各級中郎將。
以上諸將皆聽命於大將軍,隨大將軍繼續討伐叛逆。
=
「好事說完了,接著說說壞事。」李弘放下天子犒賞北疆軍的聖旨,笑著對鮮於輔說道,「鎮北將軍好象急不可耐了。」
鮮於輔神張地說道:「大將軍,長安地震了。」
李弘一驚,「什麼時候的事?陛下怎麼樣?可有陛下的消息?」
「上個月辛丑日(二十七)發的大地震,關中形勢非常糟糕。」司馬朗遞上一卷文書,急切地說道,「這是征西將軍徐大人的八百里急報。目前我們還沒有接到關中任何消息。陛下安危如何,我們一無所知。」
「急令徐榮和玉石兩位大人,請他們立即和關中取得聯繫,同時迅速籌措賑災錢糧,儘快送到關中。」李弘掃了一眼徐榮的急報,擔憂地說道,「六月的時候,關中下了一場大冰雹,接著華山發生地震,事隔四個月後,長安又發生地震,關中今年的收可想而知。」
「對了,今年北疆、冀州、幽州的收怎麼樣?今年冬天不會再死人了吧?」
司馬朗連連搖頭,苦笑無語。
「怎麼了?難道冀州也災了?收不好?」李弘心裏一窒,大聲問道。
「天災是沒有,但人禍不斷啊。」鮮於輔嘆道。
李弘驀然想到了張燕。難道他沒有控制住局勢?
「大將軍,今年三地的收不錯,基本上和我們的估計差不多。」司馬朗解釋道,「但我們無法控制流民北遷,冀州流民的數量正在持續增長。」
李弘目瞪口呆。兗州在曹的治理下,不是穩定了嗎?幽州戰事結束,青州的田楷和劉備隨即放棄了攻擊。河南諸州不再打仗了,哪來的流民?
「河南又發了瘟疫?」
司馬朗搖頭苦嘆,「河南戰事復起,天災人禍一個接著一個,百姓飽苦難,悲慘至極。」
「河南戰事復起?」李弘吃驚地問道,「田楷和劉備不願?」
「田楷和劉備雖然不願,但青州戰事卻已經停下。」司馬朗說道,「河南現在最大的戰事是曹打徐州。」
「曹打徐州?」李弘難以置信,「這個時候,他竟然打徐州?」
=
五月,奉旨招各地州郡的皇甫嵩、朱俊返回長安,其中願意尊奉天子和朝廷,並給朝廷上繳賦稅的只有徐州刺史陶謙。天子大喜,拜陶謙為安東將軍,兼領徐州牧,封溧侯。隨同朱俊一起到長安的徐州刺史府別駕趙昱、治中王朗分別被拜為廣陵太守和揚州會稽太守。
當趙昱和王朗帶著天子拜服陶謙的聖旨趕回徐州時已是七月,此時陶謙正在泰山和任城一帶攻殺黃巾軍。
黃巾首領下邳人闕宣聚眾數千人,自稱天子,活於泰山、魯國和任城一帶,不時侵徐州的彭城國和東海郡。陶謙率軍攻擊,把黃巾軍打得大敗,並趁機佔據了豫州的魯國,兗州的任城和泰山郡南部的費國等許多縣城。
闕宣隨即南逃,並和活在豫州沛國、汝南一帶的何儀、劉辟等黃巾軍會合。
陶謙率軍追擊,並聯手袁,在下邳郡一帶圍剿黃巾軍。不久,闕宣被殺,何儀、劉辟等人戰敗,投降了袁。
下邳郡位於徐州、豫州和揚州的界,一直沒有到戰火的洗劫,這一次黃巾軍和軍的連番大戰,對下邳郡傷害很大,許多當地百姓和在此避禍的流民不得不四逃難。
袁不允許流民進揚州,他派大軍封鎖了所有南下的馳道和關隘。流民無奈,只好輾轉北上。
這些流民還沒有趕到兗州邊境的時候,一場連續二十多天的大雨侵襲了徐州和揚州。兩州的所有河流全部暴漲,許多大河決堤,災百姓達百萬之眾。災最嚴重的就是徐州了。
徐州這幾年飽黃巾之禍,每年都打仗。今年陶謙帶著徐州軍從年初打到現在,幾乎就沒有停過,不是和黃巾軍打,就是和曹打,徐州錢糧因此消耗嚴重,庫房空竭。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大水災,陶謙哭天搶地,一籌莫展,賑濟非常不力。
流民沒有飯吃隨即了暴民,暴民隨即和聚集在泰山附近的黃巾軍走到了一起,黃巾軍勢力於是再度復起。管承、吳霸、管亥等人趁著徐州水災嚴重的時候,帶著黃巾軍殺向了東海、瑯琊。陶謙又要救災,又要抵黃巾軍的進攻,苦不堪言。
=
九月的時候,陶謙向青州的田楷、河北的大將軍李弘、揚州的袁求援。
陶謙任幽州刺史的時候,田楷是他的掾屬,兩人關係非同一般。田楷接到書信后,回書陶謙,目前幽州戰事不明,公孫瓚生死未卜,北疆軍虎視眈眈,我大軍主力被牽制在黃河南岸一帶,無法彈。等黃河封凍之後,我立即派援軍趕到徐州。
袁回書陶謙說,老哥,我比你還苦啊。我的大軍目前正在攻打盧江郡,無法北上支援你。九江郡今年因為了水災,災民如,糧食本不夠吃。士卒們為了充,只能在河里撿河蚌,撈魚蝦。老哥,如果你有多餘的糧食,記得一定要借給我,我明年還你。
此時大將軍李弘還在幽州,遠水救不了近,陶謙的書信如同石沉大海,沒有任何迴音。
=
中原地區再度發戰和災禍,流民驚恐至極,向河北蜂擁而去。
曹非常擔心,他既害怕流民在兗州暴,又害怕流民在兗州死了發瘟疫,所以他急令各地郡縣,儘力幫助流民維持生命逃往河北,減兗州發災禍的可能。
曹越擔心,災禍來得就越快。
曹和荀彧、玠、陳宮、戲志才等人商議多次,一致認為要想在中原稱霸,首先要有基,兗州乃四戰之地,無法就霸業。如今大將軍李弘據有冀州,袁紹據有關東和荊豫兩州,自己要想和他們鼎足而立,只能奪取徐、揚兩州為基。
曹整個夏天都在為奪取徐州的事絞盡腦。闕宣起事後,曹隨即看到了機會。他任由闕宣在泰山、任城一帶為禍,忍而不發。闕宣懼怕曹,轉而侵襲徐州。陶謙如曹所料,出兵平叛,並且佔據了任城和泰山郡的南部。
曹準備借口出兵了。恰好此時徐州發了水災,然後災民暴,而陶謙剛剛擊殺黃巾軍,糧草不濟,實力巨損。曹拍手稱慶,這真是天賜的良機,徐州不費吹灰之力就以拿到手了。
曹急書陶謙,要他歸還郡縣,同時出擊任城。
另外,他還急書居於徐州瑯琊郡的父親曹嵩,他急速返回兗州,免得被陶謙所害。又令泰山郡太守子劭,派兵保護自己的父親安全返回陳留。曹的父親前太尉曹嵩罷職歸家后,為了避禍,遷到了徐州的瑯琊郡居住。
穿越到《我是特种兵2》的世界,得到最强特种兵系统辅助。 伪装渗透、 敌后作战、顶级黑客、王牌飞行员、全武器操控大师…… 从铁拳团开始,江凡逐渐成为世界最强兵王!
他前世已是站在世界最頂峰的,金錢,榮譽,權利,愛情,都已是囊中之物,誰知在追求武功的最高境界,卻穿越到唐朝,成為了大唐第一貴族長孫世家的公子長孫凜。 ......
穿到大夏國,陳羽只想嬌妻美眷,醉生夢死,成為大夏國的第一敗家子,可奈何家族危機四伏,朝廷局勢動蕩,國家四面楚歌…… 無奈他只能走上霸主之路,敗家敗出了嬌妻美妾,敗出了富可敵國,敗出了天下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