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軍事歷史 大漢帝國風雲錄 第694章 亂世豪雄篇 勢如破竹

《大漢帝國風雲錄》第694章 亂世豪雄篇 勢如破竹

大漢國興平二年(公元195年)正月。

風雪和小雨先後臨產,各自生下一位千金。

大將軍李弘欣喜若狂。長公主和河北諸府大吏紛紛到行轅祝賀。

正月中,裂狂風到達行轅,李弘親自出迎。

「你這位舅舅帶了幾份禮?」

「男孩孩?」裂狂風劈頭問道。

孩,兩個都是孩。」李弘樂呵呵地笑道,「怎麼,男孩和孩的禮不一樣?」

「一樣,一樣。」裂狂風大笑,但眼裡卻出失,「中部鮮卑大人柯比熊和東部鮮卑大人彌加為了恭賀大將軍喜得貴子,正派遣使者從大漠千里迢迢而來。」

李弘說了幾句謝的話,然後一邊陪著裂狂風往軍帳走去,一邊問道,「你提前來的?」

「我估計小雪要生了,所以就提前來了。」裂狂風笑道,「我準備了兩份厚禮,一模一樣,這下大將軍不會擔心我厚此薄彼了吧?」

李弘激地拍拍裂狂風的肩膀,「謝謝你想得這麼周到。小雨自小就沒了親人,我怕看到你后,景生,心裡不舒服,所以……」

「我早就想到了。」裂狂風指指後的馬隊,「這是我給孩子們的禮們看到后,一定會非常高興。」

新年之初,大將軍喜得千金,邯鄲行轅沉浸在一片歡樂之中,但隨著一匹匹快馬飛馳而來,大將軍的心越來越差了。

正月下,新任徐州牧劉備派人送來書信,把近期徐州發生的況一一實相告,表示自己絕對尊奉當今天子,遵從朝廷的一切指令,懇求大將軍為其上表求旨,並希大將軍出兵兗州,幫助自己擊殺曹,為死去的陶謙和數十萬徐州無辜百姓報仇雪恨。

如此同時,兗州府的劉翊、許汜冒著呼嘯的風雪,匆匆趕到邯鄲求援。本月上,曹和呂布各帶兵馬,在濟郡的郡治定陶城激戰。雙方戰數日。濟郡太守吳資不幸戰死,呂布為此軍心大,敗退乘氏城。劉翊、許汜在行轅苦苦哀求,希大將軍能出兵相助。

Advertisement

李弘拿著陶謙臨終前寫給自己的書,悲痛不已。昔日,陶謙在西涼戰場上對自己非常照顧,自己一直想報答他的這份恩,但今天陶謙已經撒手塵寰,自己再也沒有報答他的機會了。

李弘召集三府大吏議事,商討出兵兗州之策。

「流民的賑濟況如何?到目前為止,可有人凍死死?」李弘最關心的還是流民,他希大軍在渡河南下之前,能夠妥善安置逃亡到河北的流民。

「諸府正在開倉放糧,全力賑濟流民,所以目前我們還沒有接到流民大批凍死死的稟報。」李瑋說道,「開春后,我們打算徵調百萬流民,開挖渠,把橫貫冀州的清河、漳水、滹沱河和泒(gu)水河等數條河流互相連通。」

「你們同意了丁立大人的提議?」李弘略顯詫異地問道,「河北的財賦能夠支撐嗎?」

「開挖一條連同冀州南北的渠,的確耗費巨大,但現在不挖也得挖。」李瑋苦笑道。

冀州的流民太多了,土地已經嚴重不足,無法安置他們屯田了。按照諸府的初步估計,無田可耕的流民大約有兩百萬左右,這些人所消耗的賑濟糧食非常驚人。為了減輕河北的糧食危機,儘可能籌措更多的糧食用於賑濟,現在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讓本該服徭役的河北三州百姓安心耕田,讓他們用家中多餘的糧食充抵徭役。這些征繳的糧食全部用於賑濟流民,而這些流民就代替河北百姓服徭役。

如此一來,河北的糧食危機可以得到有效緩解,河北的百姓可以暫時擺繁重的徭役,流民可以一直吃飽肚子,但因為流民太多,徭役總量太大,無論是修繕城池還是疏通渠,都要不了這麼多人,於是大司馬府經過慎重考慮和仔細測算,決定充分利用這些流民的力量,提前開挖貫通冀州南北十幾條大小河流的「中興渠」。

Advertisement

李弘聽完李瑋的解釋,馬上問荀攸、張范道:「長公主和府諸位老大人都知道這事嗎?他們是否同意?」

荀攸和張范連連點頭。

「開挖中興渠耗費巨大,雖然民夫和徭役的問題解決了,但錢的問題怎麼辦?」李弘著荀攸、李瑋、謝明諸人,十分嚴肅地說道,「如果你們提議增加賦稅,我絕對不會同意。」

李瑋對荀攸悄悄使了個眼。荀攸是長公主府長史,年紀資歷名都很大,李弘很尊重他,一般他說了什麼不中聽的話,李弘都不會發火,而是仔細聆聽,反覆考慮。現在很多時候,李瑋、謝明,還有去年從邊郡返回邯鄲的唐放、宋文等人如果上棘手的事,都讓荀攸出面和大將軍細說。

荀攸輕輕咳嗽了幾聲,然後慢聲細語地說道:「大將軍這幾年先後在北疆、冀州和幽州大力推行農工商並重之策,鼓勵各階層營商致富,貨商貿因此發展很快,商賈多了,富了,稅是不是也應該改一改?商賈太富,對朝廷不是好事。當年孝武皇帝推行告緡令的原因是什麼,大將軍難道忘記了?」

「不行,這事絕對不行。」李弘斷然否決,「現在的商賈雖然富裕,但和孝武皇帝年代的商賈比,還是有天壤之別。董卓當年頒布告緡令,對商賈的打擊很大。這事才過去幾年,商賈能富到什麼程度,我們心裡都有算。稅制絕對不能調整,這事不必再議。」

荀攸和三府大吏面面相覷,一臉難

「那麼,為了節省財賦,大將軍今年就不要出兵兗州。」荀攸手捋長須,一字一句地說道。

李弘愣了一下,隨即臉一沉,十分不滿地說道:「去年,你們極力要求我出兵兗州,但因為災患不斷,流民如,出兵計策被迫取消。現在中原形勢對我們十分有利,你卻要求我放棄出兵,為什麼?放著曹這種屠夫不殺,這種叛逆不除,天下人會怎麼罵我?」

Advertisement

荀攸微微一笑,「大將軍,中原形勢看上去對我們十分有利,但天下形勢卻對我們越來越不利了。」

如今青州田楷已經,徐州劉備也願意歸順朝廷,呂布正在兗州廝殺,如果我們七萬大軍此刻呼嘯而下,中原的確可以立即平定。

不過,我們看得到的局勢,袁紹同樣也會看到。

袁紹去年聯合西涼的韓遂、馬騰,益州的劉焉,長安的部分大臣發了一場勤王大戰,雖然最後以失敗而告終,但袁紹謀取關中之心,卻已經暴無疑。袁紹是不是真心勤王,我們心裡都有算。他勤王是假,篡奪天下是真,但形勢發展到今天,中原已經為大將軍囊中之的時候,袁紹是不是還固執己見,堅決反對當今天子,要重建皇統?

我們可以假設一下,假如大將軍出兵兗州,袁紹會怎麼做?毫無疑問,他會出兵幫助曹。他會聯合荊州的劉表,西涼的韓遂馬騰,甚至益州的劉焉,西擊關中和關西,以牽制徐榮的兵力。同時,他還會聯合揚州的袁攻擊徐州,牽制劉備的兵力。聯合豫州的袁微和兗州的曹前後夾擊呂布,然後把我們拖在兗州戰場。至於青州的田楷,以他和袁紹的親家關係,我估計他既不會出兵幫助我們,也不會出兵幫助袁紹,但一旦袁紹和曹佔據了上風,他會做出何種選擇,不問可知。

袁紹憑什麼可以聯合這麼多勢力共同對付大將軍?很簡單,他只要一句話就行了,他只要高舉尊奉當今天子、中興社稷的大旗,他就能得到天下人的支持。

如果我們的主力大軍陷在兗州戰場,徐榮的大軍陷在關西戰場,兩線同時作戰,這時袁紹、劉表、袁微、韓遂、馬騰、劉焉如果再次出兵關中,試問李傕、郭汜這些董卓舊部能擋得住嗎?

李傕既然無法守住長安,天子的命運也就可想而知了。天子一死,袁紹就可以名正言順地重建皇統和朝廷,那麼,大將軍就了大漢的叛逆,天下人將群起而攻之。

袁紹立了新君,建了新朝廷,劉備還會遵從大將軍的指令嗎?田楷還會遵從大將軍的指令嗎?呂布還會遵從大將軍的指令嗎?一夜之間,中原形勢天翻地覆,大將軍的優勢霎時喪失殆盡。

今天,袁紹看到了中原的不利形勢,他會不惜一切代價拿下關中,從而徹底扭轉天下形勢。

那麼,大將軍看到了中原的有利形勢,會採取何種對策?大將軍是不是要充分利用中原這種有利優勢,轉而把河北和大漢社稷徹底送進絕境?

李弘額頭上冒出了汗。

一個大好的平定天下的形勢,在荀攸的裡,竟然變了自取敗亡之路。

李弘悄悄抹了一把額頭上的汗,「祭鋒,把火盆移遠一點,我有點熱。」

站在他後的祭鋒奇怪地看了他一眼,俯端起案幾邊的火盆,把它放到了遠

荀攸沉默了一下,繼續說道:「大將軍,當務之急,不是奪取中原,而是西進勤王,佔據關中,重建天子和朝廷的威儀,把袁紹和各地的叛逆上絕境。」

天子一旦主政,朝廷一旦立威,大將軍高舉平叛中興大旗,試問天下誰是你的對手?劉表、劉焉、劉備之流馬上就會誓死效忠,田楷、韓遂之輩馬上就會轉投天子,剩下袁紹、袁、袁微、曹這些叛逆,還能支撐幾時?

只要大將軍佔據了關中,中原的優勢就能持續保持。只要大將軍勤王功,立即就可以率領大軍橫掃天下,社稷穩定之期將指日可待。

荀攸看看李弘,輕聲說道:「大將軍既然錯失了去年奪取中原的最佳時機,又何必急在這短短一時之間?大將軍今年的重任,應該是集中北疆主力,西進勤王。如此,不但避免了兩線作戰,河北財賦極度張的困境,還能拿下關中,救下天子,獲得民心,佔據平定社稷的絕對優勢。」

「天下形勢在變,河北的策略也要不斷改變,這樣大將軍才能以最小代價中興社稷。」

李弘對荀攸欽佩至極。

「荀大人,那我如何回復呂布?」

「我們最早對中原有過策略,那就是讓它混。」荀攸笑道,「中原的仗打得越多越好,打得越慘烈越好,所以,大將軍可以回復呂布大人,馬上給他輸送錢糧軍械,讓他繼續堅持下去。」

「另外,考慮到中原目前的形勢,大將軍可以上奏天子,舉薦田楷和劉備出任青州牧和徐州牧,讓他們兩人出兵攻打曹,以迫袁紹、袁和袁微出兵幫助曹,維持中原的混戰局面,從而有效牽制袁紹的兵力。」

李弘點頭同意,「荀大人,目前關中的形勢非常複雜,如果我們過早暴意圖,會不會引起袁紹和李傕的警覺?袁紹看到我們決心拿下關中,會不會和李傕握手言和,共同對付我們?」

「這是肯定的。」荀攸笑道,「黃河解凍之後,大將軍可以讓麴義將軍做出渡河攻擊的姿態,部分軍隊甚至可以渡河。我們沒有行,袁紹是不會發奪取關中的大戰。只待袁紹和李傕打起來,大將軍就可以率軍勤王了。」

李弘沉稍許,忽然問道:「勤王功后,改制的事如果遭到……」

「大將軍,此事你務必早下決心。」荀攸神突然嚴肅起來,「大將軍,請你看看河北三州,看看河北流民,如果你沒有決心改制,大漢如何中興?流民如何生存?」

荀攸緩緩站了起來,「大將軍,你要進長安,就要做好充分準備,否則,你就不要進長安,免得禍及社稷。」

李弘暗自驚駭。

如果您喜歡這本書,請來起點中文網www.cmFu.co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