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國興平二年(公元195年)八月。
=
有了糧食和軍械,新城的各部軍隊隨即安穩下來。在天子和太尉楊彪的勸說下,張濟、王方等人和皇甫鴻握手言和,大家坐在一起商量解決關中危機的辦法。
長安大戰後,大將軍的北疆軍和韓遂的西涼軍同時退出了關中,現在,關中還剩下袁紹、劉表、馬騰和段煨四支軍隊,人數大約在五萬人左右。憑武力打,是打不過這五萬人的,必須要想其它辦法。
最近一段時間,袁紹之所以沒有發攻勢,原因很多。一是長安大戰後,他的軍隊損失較大,需要時間休整和補充糧草軍械。二是早先他不能確定北疆軍撤兵的真正意圖,不敢輕易用兵。三是張濟、王方等人實力猶在,如果強攻害死了天子,他就要背上弒君的罪名,在霸業未之前他還不想為眾矢之的。四是未穩。北疆軍連續攻打關東一個多月,圍就有二十多天,這給關東造了很大的傷害,需要時間安民心,更需要時間重新奪回函谷關以確保關東的安全。
還有一點是最重要的,那就是從當前的關中形勢出發,袁紹如何同時實現勤王和攻佔關中兩個目標。他需要時間思考。
現在的關中形勢對袁紹非常有利,在勤王這個大前提下,劉表的荊州兵也好,馬騰的西涼鐵騎也好,段煨的關中兵也好,都願意遵從袁紹的軍令,而北疆軍在黃河決堤、河北災之後,已經基本上失去了再次出兵勤王的可能,所以袁紹只要把張濟、王方等叛逆殺了,勤王就功了。天子得救,關中到手,剩下的事就是袁紹一個人說了算。他想廢黜當今天子、重建改皇統也可,易弦改轍、重新尊奉當今天子也可。
劉表肯定想勤王,想把天子接到南去避難,但劉表絕對不願意看到張濟、王方這些人挾持著天子到南。同樣的,張濟、王方這些人為了自己的生存,也肯定不會拱手出天子,讓天子離開自己,離開關中。
在這種況下,袁紹和劉表達了某種默契。袁紹馬上翻臉,拒絕提供糧食,意圖利用糧食缺來激化張濟、王方和皇甫鴻之間的矛盾,讓關中諸將互相打起來,打算不戰而勝。
大將軍顯然預料到了這種況,他為了保證天子的安全,同時也是為了對抗袁紹,馬上給天子和關東諸將提供糧草軍械。
袁紹得知了這一消息后,他將採取何種對策?
關東諸將再次抱一團,袁紹的離間計已經失去作用,他只有打了。
但劉表不會冒著弒君的危險幫助袁紹攻打天子營,馬騰和段煨也是一樣。馬騰和段煨投靠袁紹的目的不是為了幫助袁紹就霸業,他們想勤王,想建立功業。他們和張濟、王方、皇甫鴻等人都是西涼人,彼此之間都有很深,一旦倒戈,袁紹就要被趕出關中,所以袁紹很難完全信任他們。
因此,袁紹要想佔據關中,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在穩定后,迅速增兵關中。
六月底,黃河決堤,北疆軍撤兵關西,至今已有一個多月的時間,豫州袁微的大軍應該已經返回豫州。袁微有兩萬軍隊,他的軍隊可以一分為二,一部分進幫助沮授、淳于瓊、陶升攻打關西,一部分趕到南會合朱靈,北上進關中作戰。
袁紹得到援兵,實力大增,蒯越、馬騰和段煨即使心中有看法,也不敢公開表示反對了,尤其是馬騰和段煨,更不敢有背叛之念。
太尉楊彪、司徒淳于嘉、司空張喜、尚書令士孫瑞、驃騎將軍張濟、尚書賈詡、侍中種輯等諸多大臣經過仔細商討,一致認為袁紹的攻擊時間最遲不會超過十月。
=
賈詡隨即提出了兩個應對之策。
一是退守潼關。我們的實力無法和袁紹抗衡,最明智最保險的做法就是退守潼關,保存實力,伺機反擊。退到潼關后,我們既能得到北疆軍的糧草軍械,還能得到關西和河東北疆軍的援助,而大將軍看到天子在潼關,也比較放心,不會主找我們麻煩。另外,我們兩萬人馬退守潼關后,關西的軍隊數量大增。北疆軍守在關西的東面,我們守在潼關,袁紹無論想什麼辦法,短時間都無法拿下關西。
袁紹拿不下關西,就象魚刺卡在了咽上,進不能進,出不能出,十分難。袁紹難了,我們的機會就來了。
打仗時間一長,軍資消耗就大,荊州的劉表在勤王未果的況下,肯定不願意繼續幫助袁紹打關西。現在給袁紹提供糧草軍械的是豫州和荊州,豫州是袁紹的,但荊州不是。荊州劉表如果要蒯越撤軍,蒯越馬上就會回去。馬騰和段煨為了自己的生存,也不會盡心儘力。
這樣一來,袁紹就左右為難了。繼續打吧,損耗太大,關西還未必能打下。不打吧,關中和關東就不能聯為一,自己霸業將嚴重挫。尤其嚴重的事,一旦大將軍撐過了今年,明年勢必要捲土重來,關中必定丟失。
袁紹哭了,我們就要笑了。
第二個辦法比較冒險,但如果能功,我們今年就能趕走袁紹。
袁紹利用我們糧食缺的機會,使用離間計,妄圖讓我們訌,他好撿個大便宜。我們則將計就計,也給他來個離間計。
北疆軍給我們提供糧草軍械的事,袁紹目前不知道,而他的援軍,最早也要到這個月底下個月初才能趕到長安,我們就利用這一個多月的時間,離間他和蒯越、馬騰和段煨之間的關係,讓他們先鬧起來,然後再趁機突襲袁紹,打他個措手不及,把他出關中。
馬騰和我們都是朋友,過去都是西涼戰場上並肩殺敵的兄弟,他當然不想殺我們,當然更信任我們。段煨和我們本來就是一條心,如果不是李傕這個混蛋非要自相殘殺,他不會去投靠袁紹。袁紹能給他什麼好?袁紹自己就是個大叛逆,跟著他,遲早都是死路一條。跟在天子後面,大家將來都是中興名臣,這誰不知道?這兩個人好說服。
至於離間袁紹和蒯越的辦法就更簡單了。我們請天子下一道聖旨給劉表,說自己已經說服了張濟、王方和皇甫鴻三位將軍,自己將帶著天子營到荊州去,請荊州軍來護駕即可。
此時關中形勢對袁紹非常有利,袁紹無論如何也不會同意劉表迎駕天子。劉表一旦迎駕,他就是勤王功臣,袁紹不僅會失去南,更會失去自己在各地州郡大吏中的地位。將來劉表不但要指揮他,還要代替他指揮各地州郡大吏。那時,袁紹不要說佔據關中了,就連他自己的王霸之業,恐怕也要化作一場春秋大夢。
袁紹不同意蒯越護送天子南下荊州,兩人之間必定要發生激烈衝突。衝突一,突襲的機會也就來了。
這個「突襲」不是我們突襲袁紹,而是袁紹來突襲我們。
皇甫鴻將軍可以去詐降,可以向袁紹獻計,願意和袁紹裏應外合,誅殺叛逆,救出天子。
袁紹可能會將信將疑,但他在援軍未至,蒯越又和他矛盾重重的況下,極有可能冒險一搏。
因為他只要把天子搶到了手,則形勢就完全變了,完全被他控制了。到那時,無論是天子、劉表、馬騰、段煨,還是關西,都在他的掌控之中。當然了,如果天子出了意外,他還是要承擔很大的風險。不過袁紹一直都說當今天子不是先帝所出,一直都想重建皇統,如果他能迅速拿下關中、關西,王霸之業初步功,他大概也就不怕各地州郡大吏的指責了。
所以,這個「險」,他一定會「冒」。
袁紹來突襲我們,不會告訴蒯越,更不會請蒯越來幫忙。蒯越知道了,擔心天子安危,一定會阻止。袁紹也不會告訴馬騰和段煨,他不相信馬騰和段煨,擔心消息被泄了。
袁紹一支軍隊,不過兩萬人,我們也是兩萬人,有心算無心,必定殺他個落花流水。袁紹一敗,形勢大變,馬騰和段煨立即就會倒戈。如此雙方實力則發生變化,袁紹和蒯越眼看勤王和奪取關中皆無可能,只能撤軍。
=
太尉楊彪等大臣,驃騎將軍張濟都不同意第二種辦法,他們極力要求退守潼關。有了北疆軍的糧食軍械,張濟也就不在乎自己的那點糧食儲備了,他現在要保存實力,而楊彪考慮到徐榮的勸告,擔心天子的安全,所以也毫不猶豫的拒絕了突襲袁紹的計策。
我們這裏的人非常複雜,袁紹的耳目也非常多,消息一旦泄,弄巧拙,被袁紹將計就計,我們就死定了。
王方、皇甫鴻、楊奉、董承、賈詡、種輯等文武大臣卻要求採取第二種辦法。
第一種退守潼關之策有個巨大的憂,那就是明年的況對我們非常不利。明年大將軍一旦幫助我們擊敗了袁紹,重新奪回了關中,北疆軍就不會再退出關中了。那時不管是天子,還是我們,都沒有任何理由拒絕北疆軍進駐關中,拒絕大將軍朝主政。大將軍朝主政,首先就要對付我們,我們的下場可想而知。所以如今之計,只有採取第二種辦法,先擊敗袁紹,后穩定關中,大家還有一條活路。
大臣們互不相讓,爭吵激烈,最後一致請天子決斷。天子十四歲了,已經行了冠禮,是個大人了,應該有自己的主意。
天子選擇了第二種辦法。
=
種輯到長門亭向袁紹討糧。
袁紹不給。種輯很憤怒,大罵袁紹,皇甫鴻大人差點被你害死了,你還想怎麼樣?你是不是想害死天子才罷休?
種輯被打出了中軍大帳。他鼻青臉腫地跑到了段煨營帳,向段煨苦苦哀求,天子已經奄奄一息了,你做為朝中大臣,豈能象叛逆一樣視而不見?段煨咬咬牙,從士卒們的裏搶了五車糧食給種輯。種輯不要,這點糧食有什麼用?不把袁紹趕走,天子遲早都要一命歸天。段煨長吁短嘆,痛心疾首。
種輯又去拜見蒯越。天子快死了,你趕快把他護送到荊州去。如果你不救他,天子不是死,就是被袁紹殺死。蒯越老淚縱橫,悲傷不已,我怎麼去救陛下?除非陛下自己願意去,而且張濟、王方、皇甫鴻這些人也願意留在關中,否則袁紹不會答應的。
種輯說,好,只要你答應,劉表大人答應,我這就回去求求陛下,求求張濟他們。
第二天,天子下旨,請鎮東將軍、荊州牧劉表派軍護送自己南下荊州。蒯越接到聖旨,一面急告襄劉表,一面急匆匆趕到新城拜見天子。張濟、王方和皇甫鴻當著天子的面信誓旦旦地發誓,自己等人願意率軍留在關中,替天子守護皇陵。
蒯越喜出外,飛奔回營,和袁紹商量迎駕一事。
袁紹兜頭給他澆了一盆冷水。迎駕可以,但不能把天子送到荊州。
為什麼?蒯越氣憤地說道,長安之戰,我們荊州軍沒有出力嗎?我們是來勤王的,不是來幫你打關中的,不是來幫你就王霸之業的。
蒯越說話難聽,袁紹說話也就不客氣了。這麼說你是來勤王的,我是來幫助劉表就王霸之業的?勤王是我們大家的事,不是你荊州一家的事。你把天子接到荊州,是什麼意思?長安被一把火燒了,大漢的都城就是。在我的手上,我卻讓你把天子接到南,天下人會怎麼說我?天子不到京都,卻避難於南,那我袁紹不就了大漢逆賊?你想讓我死無葬之地嗎?
蒯越被他罵得啞口無言。
=
種輯天天來催蒯越。蒯越和袁紹吵了起來,兩人差點反目仇。
李塵穿越大唐,竟然成了東宮太子? 偏偏朝中上下,對他都是頗有微詞。 也好,既然你們不服,那本宮就讓你們服! 從此,李塵成了整個華夏歷史上,最囂張霸道的太子爺! 能經商,會種地,開疆拓土,統御三軍。 大觀音寺老方丈曾經斷言:“有此子在,這大唐,方才稱得上真正的盛世!”
【反賊+攻略+打造王朝】一朝穿越,饑寒交迫。什麼?朝廷宦官當道,百姓民不聊生?什麼?邊境西夏入侵,軍隊不戰而降?什麼?官吏貪污成性,屢布苛捐雜稅?這樣的大黎朝,要之何用?我江眠,今天就造反了!于是,一個平民百姓,身懷反賊系統,崛起于微末!【殺縣令,獎勵燕云十八騎】【殺知府,獎勵玄甲軍】【占云州,獎勵吳起】......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從最底層一步一步走到最高,成就九五之尊,橫掃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