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弘仔細權衡利弊之後,只有選擇同意,雖然同意的結果是諸侯鼎立,但此時此刻,他已經沒有迴旋於地了。他只有實施五等爵位制才有合縱的可能,只有合縱有,他才能找到機會消滅敵人。
但沮授此計的真正目的卻是讓袁紹稱霸,著袁紹放棄重建皇統。袁紹如果要重建皇統,就會失去很多盟友,失去眼前的大好形勢,最後不可避免地要走向滅亡。他只有尊奉天子,才能不孤立,才能連橫功,最後才能擊敗李弘就霸業。霸業功了,他想幹什麼都。這是一個很長的過程,但袁紹此次不顧一切攻打關西,白白放棄了救回天子、平定天下的絕好機會,顯然表示他沒有這個耐心。
袁紹看出了沮授的最終目的,他十分不高興,他覺得自己到了制約,到了侮辱。
=
大漢國興平二年(公元195年)十一月。
=
十一月上,天子、皇后和五十二位大臣,一百多名僥倖逃生的虎賁、羽林衛士,以及張綉、楊等四百多殘兵敗將在北疆軍的護衛下,緩緩到達安邑的天子行營。
十一月中,長公主、大將軍李弘、鎮北將軍鮮於輔、大臣張溫、馬日磾、崔烈、蔡邕、趙岐等十幾位大臣日夜兼程趕到河東拜見天子。
自先帝仙逝之後,天子和長公主一直天各一方。五年後再次相見,兩人悲從心生,抱頭痛哭。
大臣們心裡酸楚,也是暗自垂淚,唏噓不已。
=
李弘和眾臣告退之後,立即召集徐榮、麴義、楊、玉石、華雄、呂布、張白騎等人議事,詳細了解了關西一戰的始末,對徐榮、呂布、張遼大加讚賞。
下午,李弘以大司馬、大將軍、參隸尚書事的份,延請太尉楊彪、司徒淳于嘉、司空張喜、前司徒趙溫、尚書令士孫瑞、衛尉周忠、史中丞鍾繇等十幾位三公上卿商議國事。
天子居於何?是晉還是邯鄲?還是其它地方?
朝廷被毀,如何重建?
關中、關西兩次大戰,如何議定?何人該承擔天子蒙難、朝廷被毀的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