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於庭的藩屬國地位至此被大大削弱。
四月底,李弘率軍渡河北上大漠。匈奴右賢王劉冥率一萬鐵騎相隨。
如此同時,晉陷了爵位制的爭吵之中。
雖然派往各地勸的大臣尚無迴音,但晉卻接到了袁紹、曹、劉表、劉備、袁、田楷六位州郡大吏的聯名上奏。臣等尊奉當今天子,遵從朝廷指令,但考慮到社稷混的現狀,臣等願意為陛下戍守江山,駐守州郡。然後就是談條件了,很簡單,加進爵,封土地建諸侯。我們做我們的諸侯,陛下做陛下的皇帝,這江山還是大漢的江山。
天子一看,喜憂參半。好是好,可以不要打仗了,天下可以安寧了,但後患無窮。前有周朝的春秋戰國,後有本朝的七國之。諸侯的野心都很大,一塊掌大的封邑滿足不了他們的慾,他們要得是江山社稷。
長公主一口否決。既然都想做叛逆,那就遂了他們的心愿,去等死吧。
公卿大臣反應不一。有的認為州郡擁兵自重、割據一方是事實,在朝廷目前無力平叛的況下,這個辦法既能安叛逆之心,又能給河北爭取更多時間蓄積力量,不失為一條好計,可以有條件地答應他們。
有的極力反對。此制一改,河北勢必大。河北勢力複雜,有功勞有軍隊的大臣很多,一旦他們也跳出來要爵位要封地,那就徹底完了。
還有一派保持沉默,那就是原北疆的一幫文武大吏,但他們的沉默卻給了天子、長公主和朝廷巨大的力。
=
五月上,朝廷要修改爵位制,在原二十等爵位上再加五等高等爵位的消息傳遍了河北諸府。一時間,河北諸府大吏紛紛上書,贊同者有之,反對者有之,甚至還有大吏派出自己親信攜帶重禮趕到晉。高等爵位的封邑至有數個縣甚至一個郡國,那地位和財富可就大大不一樣了。
五月中,袁紹、曹、田楷等人再度上書,發誓尊奉天子,遵從朝廷。他們解釋說,我們要爵位封邑的原因,主要是怕大將軍殺我們,而不是為了禍社稷,危害陛下的江山。只要有了爵位和封邑,我們就把州郡還給朝廷,到自己的封邑去度日。
天子搖了。他召集國戚和部分原長安朝廷的大臣商議了多次,最後聽從了伏德、董承、馮碩等人的意見,決定恢復五等爵位制。
大司徒張溫、大司空楊彪沒有反對天子的決定,他們認為武皇帝中興后,把諸侯王的爵位降為諸侯公,同時還剝奪了他們在封邑上的軍政權,所以這個公爵一般只能授給皇子,其它人功勞再大,最多也不過就封個侯爵。公爵在自己的封邑上沒有軍政權,侯爵當然更不能有了。
不過他們提醒天子,這些叛逆們要的不是爵位和封邑,而是世襲,對自己所霸佔州郡軍政大權的世襲。封了爵位和封邑,他們還會繼續勒索朝廷,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敷衍了事,等河北恢復了元氣,立即予以痛擊。
天子的意見和大臣們的奏疏遞到長公主手上后,長公主一把火燒了,理都不理。
五月下,長公主以天子名義詔告河北諸府,朝廷從來沒有修改爵位制的提議。如果誰膽敢繼續散播謠言,嚴懲不貸。
=
六月初,天子搬遷到晉宮,朝廷搬遷到晉城。虎賁、羽林軍和南軍隨同進駐。
大司馬大將軍府因為李弘在離開晉之前有過待,繼續留駐龍泉大營,所以沒有搬遷。北軍依舊留駐龍山大營。
長公主拒絕搬遷。
天子哀求了幾次,長公主不為所。天子很氣憤,口而出道:「姐姐這麼大了,還和大將軍同居一營,何統?」
長公主大怒,抬手就打他。天子抱著腦袋就跑,一邊跑還一邊,「就算朕下旨把你嫁給大將軍,但大將軍敢娶你嗎?就算大將軍敢娶你,朝中大臣會答應嗎?那些叛逆們正愁著沒借口打河北,你前腳一嫁,他們後腳就殺來了。」
長公主傷心不已,暗自垂淚。
=
六月上,從揚州傳來了一個驚人的消息,太傅馬日磾被袁活活氣死了。
袁上書向朝廷要公爵爵位,要兩個郡的封邑。朝廷拒絕了,袁一氣之下,把趕到九江郡勸的馬日磾和趙岐關了起來,還把馬日磾的節杖搶去了。馬日磾大罵袁,拒絕進食,結果又又氣,死了。
袁一看事鬧大了,下不了臺,於是把趙岐放了出來,讓他帶著馬日磾的棺柩返回河北。
接著從青州又傳來一個壞消息。田楷攻打北海相孔融,孔融向朝廷求援。
孔融堅決要求青州歸順朝廷,這讓掌控北青州的田楷非常生氣。田楷一直擔心掌控南青州的孔融對自己不利,這下正好有了借口,於是他在袁紹、曹的暗中幫助下,舉兵攻打北海。孔融向劉備求救,但曹、袁在徐州南北虎視眈眈,劉備不敢。孔融無奈,只好向河北求救。
天子毫不猶豫,立即下令發兵攻打田楷,救助孔融。
長公主把他的聖旨扣下了。
天子很生氣,沖著張溫大大嚷,「朕不救孔融,還有誰相信朕?還有誰願意歸順朕?」
張溫和楊彪於是到龍泉勸諫長公主。這個兵最好還是出,陛下的話還是有道理的。平原大營目前有一萬人馬,我們可以讓折衝中郎將高順率兵渡河,威北青州,迫使田楷撤軍。
長公主拒不出兵。
天子氣急了,他對伏德、董承說,人就是人,除了生孩子,做不了大事。朕要把嫁出去,立即嫁出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