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軍事歷史 大漢帝國風雲錄 第732章 亂世豪雄篇 成事在天

《大漢帝國風雲錄》第732章 亂世豪雄篇 成事在天

本朝孝武皇帝「獨尊儒」,儒學士子開始步朝堂,並逐漸以儒家思想修正本朝的立法思想,全面引「禮」「律」,儒家學說便通過各種途徑滲了律法。當「經義」與「律法」產生衝突時,當審判疑難案件時,吏們便以儒家思想和儒家經典為指導,特別是用《春秋》作為分析案、認定犯罪的據,解釋和適用法律。「經義」和「律法」由此開始走向融合。這就是所謂的「春秋決獄」,又稱「引經斷獄」。

春秋決獄最基本的原則是「原心定罪」。

《春秋》特彆強調禮的作用和規範,重視支配行為的機是否符合禮的道德準則,強調「禮於未然之前」,也就是說,你的行為只要符合春秋中的「微言大義」,即所謂的「志善」,即使是違法,也可以從輕罰。相反,如果犯罪人主觀機嚴重違反了儒家倡導的「忠」、「孝」神,即使沒有造嚴重危害後果的,也要認定為犯罪,並予以嚴懲。

春秋決獄還有一個重要原則,便是「親親」、「尊尊」。

「親親得相首匿」是指親屬之間有罪應當互相瞞,不告發和不作證的不認為是犯罪,反之要定罪,這是本朝用儒家學說補充律法的一個重要依據。

但本朝律法又規定,對於謀反、謀大逆、謀叛及其它某些重罪,直接侵犯皇權,或嚴重破壞社稷安全的,規定親屬有義務告發、作證。所謂「君親無將,將而誅焉」便是指臣對君、子對父不能冒犯、忤逆、甚至作,即使只有犯上作的想法而沒有真正付諸行,也是大逆不道的犯罪,即使是皇親國戚犯這條原則,也要依法置。

大臣們此時推出修改刑律的奏議,其目的非常簡單,利用春秋決獄的優勢,大事化小,小事花了。

Advertisement

此次晉謀反案經過長時間的審理后,最後認定其主要誅殺對象是大將軍,如此一來,所牽涉此事案犯的範圍將大大小,適用刑罰也將大大減輕。

謀反案的起因是天子要嫁長公主,意圖奪回權柄,確實沒有謀反一事,這一點包括北疆眾多文武大臣心裡都有算,這純粹就是一個冤案,然而,長公主鐵了心要剷除所有可能危害到大將軍安全、危害到河北穩定的所有不利因素,所以這場冤案被擴大化了。

大臣們認為,現在長公主的目的已經達到,河北很多重臣和幾乎所有長安舊臣都被趕出了朝堂,所有可能危害到大將軍安全、危害到河北穩定的不利因素都已不存在了,再腥殺戮就沒有任何意義,所以大臣們從維護天子威儀、穩定晉朝廷和穩定河北士人,避免河北局勢走向惡化這個角度出發,選擇了一條穩妥之計。

但是,長公主的反應大大出乎大臣們的預料。

長公主請出了晉大學堂祭酒王剪先生在朝堂上公開講授王符先生的《潛夫論》。又以八百里快騎請到邯鄲大學堂祭酒鄭玄先生講授荀子「隆禮重法」的義。

九月下,長公主在朝堂上公開宣稱,大漢刑律的確要改,但不是「隆禮」,而是「重法」,春秋決獄不是要極力推行,而是要逐漸廢棄,要「依法治國」。

「無法何以立國?」長公主大聲質問眾臣,「弒君要滅九族,誅殺朝廷重臣反而無罪,這也刑律?大將軍不是忠臣,那袁紹是不是忠臣?你們說誰是忠臣,誰就是忠臣,那還要律法幹什麼?你們一張就可以治國?既然你們的可以決定誰忠誰,那大漢為什麼會陷敗亡的深淵?誰能告訴我答案?」

Advertisement

九月底,長公主斷然下令,以謀叛罪誅殺董承、士孫瑞、王、楊琦、馮碩、楊等二十八位涉案大臣。董貴妃被下詔賜死。

同日,大司空劉和等六位大臣趕到龍泉覆命,並呈奏赦免人員,其中包括國戚伏完、原大司徒張溫等河北大吏,淳于嘉、趙溫、賈詡、鍾繇、張綉等長安舊臣,王、馬、崔等家族其它涉案人員。

長公主斷然拒絕,「給我再查,此事如果在十月底不能全部查清,你們六個去廷尉府大牢待著,不要再來見我。」

從九月上晉新的公卿大臣上任,到十月上這段時間安長公主幾乎跑遍了晉城的每一個角落,甚至數次自降份到龍泉拜訪大將軍的夫人小雨,懇請出面勸勸長平長公主,饒了伏家老小。但小雨不敢說,從被大將軍接到軍營的那一刻起,就牢記大將軍的囑咐,從不干涉任何一件政事,這次也不例外。

天子出面了,他親自召集公卿大臣,當著眾臣的面痛哭流涕,哀求大臣們救救皇后和肚子里的孩子。伏家一旦陷此案,皇后肯定保不住。

大臣們在趙岐的代領下,一起趕到龍泉勸諫,但長公主事先得到消息,命令張燕帶著一萬大軍把龍泉團團圍住,誰都進不去。

趙岐無奈,連番派出八百里快騎急報大將軍。現在,只有大將軍能救皇后了。

十月中,長公主聽說此案還沒有進展,然大怒,立即召見麴義、楊。長公主下令恢復麴義左將軍職,命令他和楊會同六位大臣,共同主持審理此案。

麴義跑到廷尉府,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伏德一頓暴打,伏德自知事關妹妹的命,死活不肯開口。麴義火了,「給我砍下一條。」一砍,伏德什麼都認了,連帶把呂布都招了。

Advertisement

這事和呂布一點關係都沒有,但當年誅殺董卓的六個主要人王允、士孫瑞、黃琬、皇甫嵩、楊瓚、呂布就剩下呂布沒死了,而士孫瑞又是此次晉謀反案的關鍵人,所以呂布肯定是懷疑對象了。

麴義怎麼問,伏德怎麼答,就差沒有說呂布要砍下長公主和大將軍的腦袋了。呂布當場被抓了進去。呂布也沒反抗,戴上刑就走進了大牢。途中看到楊彪,楊彪抱頭痛哭,「都死了,當年殺董卓的都死了,天啊,這都是什麼世道啊……」

呂布搖頭笑笑,「人殺多了,總有報應的。」

覺得既然把呂布抓了,那呂布的手下也一個不能放過。

「都給我抓。」麴義一聲令下,魏續、廉、侯、宋憲、李封等人全部被抓了進來,除了張遼在外帶兵逃過這一災,呂布的其它手下一個都沒逃掉。

但接下來的事就完全失控了。

魏續等人一看這架勢,知道死定了,麴義和楊擺明了要置自己於死地。臨死也要拉個墊背的,我們死了,你河北也休想安穩。他們馬上把矛頭對準了冀州的吏。太原太守崔琰、雁門太守劉恭,晉令李歷,其它諸如崔林、甄儼、張岐、季雍等冀州大吏一鍋端了。

冀州吏大為震怒,立刻把矛頭對準了張邈、臧洪、陳宮、劉翊、張超、吳資、張楷等兗州吏,又是一鍋端。

麴義、楊大為高興,急報長公主。六位主審大臣中有三人都是叛逆,當然沒有進展了。我們已經基本上搞定,此案很快將水落石出。

兗州吏把北疆大吏恨之骨,這純粹就是剷除異己的腥屠殺。他們立即把矛頭對準了令狐邵、衛覬、郭蘊、唐放等原北疆大吏。

三天之,朝廷上的大臣幾乎被一掃而

朝廷立即癱瘓。

趙岐、鮮於輔、徐榮、李瑋等大臣衝進廷尉府,把麴義、楊一頓臭罵。麴義、楊這才覺大事不妙,但為時已晚。

趙岐、劉和奏請天子,立即急報大將軍,否則一切都遲了。

十月底,長公主下旨,立即誅殺首惡,決不姑息。

安長公主傷心絕,最後一次驅車趕到龍泉。不是來求的,是來拜祭高祖、世祖廟的,決心和伏完一起死去。

小雨聽說安長公主來了,趕忙到營外迎接,並一直陪著安長公主拜祭完了,支開了小雨,懸樑自盡。小雨覺不對,馬上又返回了祭堂,救下了安長公主。

帶著昏迷不醒的安長公主回到大營時,呂布的夫人小月也來了,哭求小雨救救呂布。

小雨實在忍不住了,衝進長公主府,苦苦哀求。

長公主聽說安長公主要在宗廟自縊,心中痛苦萬分。

劉和發瘋一般衝進了長公主府,「殿下,陛下為救皇后,搶飲毒鳩,皇后與其爭奪,陛下一不小心,摔倒於殿臺之下……」

長公主頓時眼冒金星,如遭雷擊。

十月底,大漠,稽落山。

大將軍李弘擊敗步度更,得勝而回。

田豫以最快的速度迎上了李弘,「大將軍,晉……」說完把十幾封急報一起遞了上去。

「嚴重嗎?」李弘拿著馬鞭沖後的司馬懿揮了揮手,示意他接過去看看。

「很嚴重。」田豫憂心忡忡地說道,「我接到的消息還是九月中的,聽說大司徒、大司空都被抓起來了,朝廷已經癱瘓了。」

李弘大吃一驚,急忙回頭看向司馬懿。

「大將軍,快回去,否則人要殺了。」司馬懿舉起最新的一封急報,「朝廷半數以上的大臣都被抓進了廷尉府。」

李弘駭然心驚。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