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下,。
陳國相高幹、穎川郡太守辛毗剛剛把阻截陳國王劉寵失敗的消息送到,曹、田楷和劉備的聯名書信也到了袁紹手中。
袁紹看完書信后,非常懊悔,也非常氣憤。曹出其不意地一擊,不但讓自己陷了被,也把天下大勢推到了一個危險境地。
現在,陳國王劉寵已經到了兗州,曹、田楷、劉備三家結盟聯手重建皇統已定局,三足鼎立之勢即將形,自己既失去了曹、田楷和劉備這三大助力,也失去了重建皇統把持權柄的機會,至於代漢自立,那就更不要提了。自己的猶豫不決終於釀大禍,霸業進程遭到了重創,尤為可怕的是,曹這樣刻意促三足鼎立之勢,會不可避免地把大漢立即推向崩潰的深淵,戰火會綿延不斷,平定天下了一個遙不可及的夢。
袁紹自怨自艾,長吁短嘆,一時間彷徨無計。
=
沮授、田等人聚在一起,日夜商討應對之策。
曹的目的很清楚,利用重建皇統來聚集各州郡的力量對抗李弘,牽制袁紹,迫袁紹放棄代漢自立的企圖,為自己和田楷、劉備這些實力較弱的勢力尋找生存之路。同時,也可以極大地削弱袁紹的勢力,孤立袁紹,把袁紹推到一個既要力圖保存自己實力就霸業,又要尊奉新天子聯手曹等人對抗李弘的兩難境。
目前,袁紹失去了重建皇統獨攬權柄的最佳機會,過去那個「承製詔書」已沒有任何作用,他已經無法號令各地州郡了。其次,曹、田楷、劉表三家結盟,已經為一個獨立的勢力,而袁本來就不聽袁紹的,至於劉表會不會保持和袁紹的親關係,完全要看袁紹對新天子的態度。袁紹的勢力至此被嚴重削弱。
如何迅速改變這種被局面?如何化不利為有利?如何就霸業平定天下?
=
為了平息大吏們的憤怒,袁紹忍痛殺了耿苞,但在今天這種局面下,耿苞的建議再度被人提了出來。實在不行,代漢自立,三分天下。
李弘篡逆已經是事實,他現在之所以還要立個嬰兒皇帝,還要把長公主握在手裡,純粹是為了穩定河北、合縱黃河以南的州郡大吏,為平定天下樹立一個富麗堂皇的門面,他其實想幹什麼,他心裡想什麼,天下人皆知。
曹、田楷、劉備的三家聯盟實力不強,無法獨自和李弘抗衡,三家聯盟必須要和我們聯手才能維持三足鼎立的局面,而他們之所以要搶在我們前面重建皇統,其真正的目的不是為了中興大漢,而是為了各自的生存,或者說,是為了各自的霸業。這個三家聯盟遲早都要因為權力和地盤而發生爭鬥、分裂。
既然大漢社稷事實上已經傾覆,大漢天子事實上已經沒有了,大漢的威儀事實上已經然無存了,我們還死守這個毫無意義的門面幹什麼?也許代漢自立,撕破蒙在各方勢力臉上的面紗,讓各方勢力貪婪而卑劣的臉徹底暴,反而能更快地促三足鼎立,三方大戰,這樣一來,我們就能完全掌控平定天下的主。
=
這個建議隨即被否決了。
李弘實力強悍,他還有強大的胡族鐵騎為後援,他如果要代漢自立,阻力非常小,但他為什麼不幹?他一個鄙武人都知道的道理,我們會不知道?
代漢自立,也就是為眾矢之的,必定要遭到唾棄和圍攻,結局可想而知。我們和三家聯盟的實力都無法獨自抗衡李弘,我們一旦敗亡,三足鼎立的局面被打破,這天下就是李弘的了。曹之所以敢三家結盟公開削弱我們的力量,之所以置我們的威脅於不顧率先重建皇統,原因就在於此,他斷定我們不敢代漢自立,斷定我們要制於那個毫無意義的新天子,斷定我們要和他聯手共抗李弘。
如今我們要想變被為主,首先就要奪回皇統拿回權柄,其次是要重創曹,打破他的三家聯盟,把田楷、劉備拉回來。只要皇統到手,其它諸如荊州劉表、益州劉璋等勢力自然會為我們的左膀右臂。
奪回皇統的風險太大,容易引發各州郡之間的大戰,給河北以橫掃天下的機會,所以有人建議乾脆不要理睬曹那一套。我們有足夠的實力,我們自己再建一個皇統。大漢出現三個天子,三足鼎立之勢即刻可,誰能堅持到最後,誰就能擁有天下。
這個建議立即被否決。
大漢出現三個天子,三方互為敵人,實力最強的李弘可以各個擊破,我們和三家聯盟要不了多久就灰飛煙滅了。
=
要奪回皇統,首先就要重擊曹,破壞他的三家聯盟。
袁紹和大吏們為此絞盡腦,設計了多種方案,但最後都迫於各種各樣的困難,不得不一一放棄。
田最後想到了袁。
=
當讖緯之言和五德始終說傳遍各地州郡的時候,袁也了心思。袁紹雖然實力龐大,但他在袁閥中屬於庶出,袁閥的真正繼承者是嫡出的袁。抱有這種看法的人顯然很多,袁的手下在袁非常困難的時候,依舊追隨袁,沒有任何人背棄他,可見擁戴袁的人還是很多的。
袁和他的不手下認為,讖緯預言中的代漢者「袁氏」,應該是袁閥的嫡出家主。另外,這個讖言中的「塗高」到了袁這裡,不僅僅只有「轅濤塗是袁氏先祖」這一說了。「塗」和「途」互為通假,「途」解釋為道路,而袁的字正好是「公路」,也就是說,這句讖言已經明確指出,代漢者,是袁家的袁袁公路。這種解釋被袁閥很多支持袁的人所接,但眼前的形勢又告訴袁和他的支持者,他想代漢自立,純粹是臨死前的絕唱,自尋死路。
袁紹想代漢自立卻迫於形勢不敢做,袁有這心思卻沒這膽子,但袁閥中有一部分人卻從自利益出發,唆使和慫恿袁氏兄弟考慮自立之事。
自從北疆軍陳兵於河東黃河北岸后,袁紹已經放棄了這一極不明智的做法,但袁沒有。
現在孫策幫助他打下了揚州江東的兩個半郡,很快將擊敗劉繇和華歆佔據江東全部四個郡,這樣一來,袁就擁有了揚州全境和長江天險,他進可攻伐中原,退可踞守江東,完全有登基稱帝的實力,但問題是,這個實力太脆弱。如果沒有袁紹的支持,他估計自己也就是過過皇帝癮,然後就敗亡了。
如果袁紹能支持他登基稱帝,兩勢力合而為一,實力就不同凡響了。兩人首先可以前後夾擊,佔據荊州,然後劍指中原,佔據黃河以南的所有州郡,最後和河北決戰於黃河兩岸。即使不能擊敗李弘,最起碼可以和李弘以黃河為界,南北鼎立。
袁通過袁閥的某些人,把自己的這個想法告訴了袁紹,他想探知袁紹的意思,以決定自己是不是要「應天命」,代漢自立。
袁和曹、劉備有仇,和袁紹雖然也有仇,但畢竟是兄弟,有些事好商量,彼此之間的仇怨可以等到天下平定后再解決。袁是這麼想的,但袁紹呢?
如今袁所擁有的九江郡和盧江郡靠汝南郡,和袁閥的基之地連在一起,因此他和袁閥中的很多小勢力一直保持著切的聯繫。袁紹這兩年和袁關係有所改善,完全得益於袁閥中的這些小勢力從中調解。不過,袁始終是袁紹的一個心腹大患,袁的存在,不但分裂了袁閥,削弱了袁紹的力量,將來還是袁紹就霸業一統天下的重大阻礙,所以袁紹一直想殺了他。
=
「大人讓袁代漢自立,從而擺目前的困境,重現掌控主,奪回皇統,並趁機藉助曹、劉備之手剷除袁」田獻策道,「如此一來,則大人霸業可,天下可定。」
袁志大才疏,對權勢和錢財的慾非常強烈,他只要得到了大人的承諾,一定會冒天下之大不韙代漢自立。原因很簡單,袁一旦自立,袁閥就被整個拖進了篡立的漩渦,無論是大人還是袁閥中的其它勢力,都無法,只有和他一條黑道走到頭。
袁自立后,天下形勢隨即大變。
大人可以一面制荊州劉表,一面和袁相約,夾攻曹和劉備。
曹的三家聯盟剛剛重建皇統,需要維持皇統的權威,他要打著平叛的旗號去攻殺袁,要幫助劉備守住徐州以維持三家聯盟,但大人此刻雄踞於關中關東,對中原虎視眈眈。大人既不表示支持袁自立,也不表示支持曹劉備攻殺袁,大人的沉默將讓曹膽戰心驚,無法彈。
曹不能立即平叛,則皇統形同虛設,皇統的威力大打折扣。隨著時間的延長,徐州劉備被袁打得狼狽不堪,三家聯盟可能分裂。三家聯盟分裂了,曹既不能保住皇統,也不能保證中原穩定,後果不堪設想。此時此刻,曹只有求助於大人。
大人則以遷皇帝於為要挾,迫曹放棄對皇帝的控制。
曹為了生存,只有選擇放棄權柄以維持大漢皇統,選擇幫助劉備以維持三家聯盟的實力。大人則藉機斷絕與袁的關係,假曹和劉備之手誅殺袁。
大人拿到了皇統和權柄,袁閥又重現凝聚為一,大人的實力和威信將空前增長。袁死去,曹和劉備實力大損,三家聯盟即使還能存在,也無法和大人鼎立抗衡,如此大人則可以會盟州郡,共同抗衡河北。到了這個時候,大人要誅殺曹佔據中原,還不是件輕而易舉之事。
=
「河北呢?我們在中原大打出手,難道河北會置若罔聞?」袁紹搖搖頭,覺得田這個主意雖然不錯,但太大。袁比鬼還,他會上當?中原烽火四起,河北李弘勢必會趁機渡河攻擊。
「我們現在就去打河北。」田笑道,「大人難道忘記了,你不是已經傳檄各地州郡,要在近期會盟於兗州定陶,聯軍攻打河北嗎?」
「我當然沒有忘記。」袁紹苦笑,「但現在重建皇統的是曹,我這道會盟檄文恐怕沒有作用了。」
「大人,沒有你的支持,曹想重建皇統,只會遭到河北的迎頭痛擊。」田指指案幾上曹的書信,笑著說道,「大人一貫堅持重建皇統。如今河北李弘重建了皇統,曹也即將重建皇統。大人既可以承認李弘重建的皇統,和李弘聯手,宣布曹等三家聯盟為叛逆,任由李弘攻佔中原;也可以承認曹重建的皇統,和曹聯手,共同對抗李弘,北上攻打河北。大人雖然失去了掌控權柄指揮各地州郡的機會,但大人依舊控制著改變天下形勢的主。」
沮授連連點頭,「曹搶佔先機重建皇統,其實就是為了穩定中原,圖謀霸業,所以他的當務之急不是重建皇統,而是要和大人建立攻守聯盟以便共同對抗河北。大人在曹刻意形的三足鼎立之勢中,可是舉足輕重的一足啊。」
袁紹沉默不語。田繼續分析。
從目前形勢來看,集結大軍迅速攻打河北,是重擊李弘的最好機會,同時也是大人奪回皇統和權柄的唯一辦法。
大人為了能讓曹等三家聯盟同意出兵攻擊河北,不但要積極配合曹重建皇統,還要不餘力地給予幫助。
大軍一旦打過黃河,曹、田楷和劉備的兵力必然損,而這正是使袁中計,在揚州宣布代漢自立的先決條件。只要讓袁覺不到危險,他才會上當騙。
此時,不論大軍能否擊敗李弘,劉備首先就要撤軍,隨後是曹。也就是說,大軍如果擊敗了李弘,冀州可能被我們佔據,而大軍如果被李弘擊敗,李弘實力大損,短期也無力渡河南下,這樣我們就可以在曹和劉備誅殺袁之後,趁著他們疲憊不堪之際,迅速攻佔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