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上,甘陵國,東武城。
司馬傅干把各路大軍目前所的位置做了詳細稟報。
由於姜舞、衛峻、劉冥的一萬五千鐵騎及時趕到了館陶、魏城一線,遲滯了叛軍的撤退速度,給王當和徐晃大軍的阻擊爭取了時間。現在曹的大軍被擋在大柳墟外,寸步難進。負責包抄曹的北疆各路大軍已經陸續到達預定地點。負責包抄袁紹的各路大軍距離預定位置也已經不遠了。
「鐵騎損失大嗎?」李弘關心地問道。
「沒有什麼損失。」傅干回道,「各路鐵騎大軍嚴格遵從大將軍的命令,在沒有完包圍之前,嚴對叛軍發正面攻擊,以免自遭重大損失。」
「仗打到這個份上,如果損失太大,那就得不償失了。」李弘揮手笑道,「再告麴義和各路大軍主將,儘可能以最小代價包圍叛軍,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不許和叛軍發生激戰。我們這次為了擊敗叛軍,已經付出了很大代價,如果軍隊再損失過大,那就完全違背了當初敵深的目的。」
接著他指指案幾上的地圖,繼續說道:「現在袁紹兵分三路,袁又拿下了定陶,估計徐州和兗州東部的幾個郡縣很快將為袁的囊中之,針對目前這種形勢,諸位大人有何應對之策?」
「雖然曹的西撤速度非常快,但袁紹的反應更快,他兵分三路,顯然已經做好了各種應急準備。如果能救出曹,則會合曹從繁、濮一線撤退。如果不能救出曹,最壞的況也不過就是丟掉救援曹的那路軍隊,這樣他還可以保證其它兩路軍隊安全地從西、南兩個方向分別撤回河和陳留。」賈詡搖搖頭,心有不甘地說道,「袁紹這一手完全佔據了戰場主,在現今我們的包抄大軍還沒有趕到預定地點的況下,合圍袁紹已經不可能了。」
「麴義將軍提議先在館陶圍住曹,再在魏城圍住袁紹,然後使袁紹的其它兩路兵馬迅速救援魏城,從而完合圍。」司馬懿把手放在地圖上比劃了一下,「我覺得,這個計策還是可以試一試。現在袁在中原得手,如果讓袁紹順利逃,我們就不得不把曹放回去,這個結果對我們來說太難接了。」
「麴義將軍的計策要想實現,至需要兩個前提,一是袁紹在魏城。其它兩路軍隊看到袁紹被圍,無論如何都要去救。二是呂布搶在袁紹大軍的前面攻佔了繁和黃,完對袁紹的合圍。但現在看來這兩個前提都不可能。一是袁紹不會以犯險。二是呂布的鐵騎從路程和時間上推算,無法搶在叛軍之前攻佔繁和黃。呂布的一萬鐵騎既然不能攻佔繁和黃,那他最多只能切斷叛軍的南撤之路,這反而堅定了叛軍從黑山方向撤回河的決心。」
賈詡手握拳頭,輕輕錘打在地圖上,「如果張燕大人在鄴城有更多的軍隊,我們完全可以派一隻大軍先行到黑山附近,從西面切斷袁紹的退路,但這話如今說出來已沒什麼意思。我們還是儘快圍住魏城,先把這路叛軍全殲了,然後再回頭打曹吧。把曹打得奄奄一息就可以了。現在袁既然已經在中原得手,袁紹也不過到了一點損失,那麼這個曹是無論如何都要放回去。」
=
「閻將軍的兩萬南軍何時能趕到魏郡?」李弘轉頭著傅干問道。
「至還需要六到七天。」
李弘皺皺眉,大手指向了地圖上的繁和黃,「袁紹兵分三路,意圖在最壞的況下還能保住兩路大軍,但如果我們放棄合圍袁紹的想法,最大程度地去殺傷敵軍,是不是也能達到合圍袁紹的目的?重創袁紹是我們的首要目的,所以我建議在圍住魏城這叛軍的同時,以張燕、趙雲、呂布等人的大軍為主要力量,前後夾擊繁和黃一帶的敵軍,爭取最大程度地殺傷敵軍。」
賈詡、傅干、司馬懿等人沉不語。
「我們原定合圍袁紹的兵力大約在七萬,如果把張燕大人的兩萬北軍、趙雲大人的一萬五千鐵騎,還有呂布大人的一萬鐵騎調到繁、黃一帶為圍攻敵人,的確可以重創叛軍。」傅干擔憂地說道,「不過,大將軍你注意到沒有,這時包圍魏城的只有張遼、張郃和衛峻的兩萬五千步騎,如果魏城叛軍強行突圍,他們未必能擋住。一旦擋不住魏城叛軍的突圍,讓他們和曹會合,那麼叛軍極有可能從元城、發乾一帶逃到東武,圍殲之策也就失敗了。」
「不,不會失敗。」司馬懿的手突然指向了大柳墟,「命令王當、徐晃、姜舞、劉冥、衛峻五位大人立即撤出戰場,任由曹和袁紹兩軍會合,我們用九萬五千大軍把他們包圍在館陶和魏城之間。」
「把兩個包圍圈變一個包圍圈。」賈詡輕聲贊道,「好辦法。這樣張燕、趙雲、呂布三位大人可以全力包圍黃、繁一帶的叛軍。盪城距離黃只有一百里,相信這叛軍肯定要去救援。如果閻的兩萬南軍能及時趕到戰場,這幾萬叛軍即使不能全殲,也所剩無幾了。」
李弘仔細看了一下地圖,連連點頭,「仲達這個主意不錯。立即急告麴義,請他迅速調整兵力。」
=
九月上,魏郡,涉國,清漳河。
兩萬南軍銳在閻的率領下,飛速越過清漳河。
「此位於太行山東麓,再往前一百五十里就出了太行山進趙國。」涉國縣長站在閻邊,恭敬地介紹道,「到了趙國邊境后,再走六十里就是邯鄲城了。」
閻看看四周的大山,高興地說道:「陶大人,你這裏風景很不錯。」
「但是這裏太窮。」這位姓陶的大人苦笑了一下,「深山老林里,沒有什麼好吃的,怠慢大人了。」
閻似乎知道他的心思,沖著他笑笑,「這次是特殊況。朝廷命令我八天必須趕到戰場,但假如我帶著糧草輜重翻越太行山,肯定要耽誤時間,所以只好麻煩沿途郡縣給大軍提供食了。你這次把庫房的賑濟糧全部拿了出來,我很激。等我到了邯鄲,一定稟報大將軍,請他在最短時間把糧食全部送還給你。」
「一言為定。」這位陶大人一點都不客氣,馬上躬說道,「按大人這個速度,三天後就能到達鄴城,四天後就能投戰場。下在這裏預祝大人旗開得勝。」
閻微微一笑,淡淡地還了一禮,「如果這個月就能擊敗叛軍,我很快就會返回晉。返程的時候,我順便把糧食帶給你。」
陶大人又驚又喜,連連道謝。
=
九月上,安城西三里。
呂布坐在大河故的河谷里,默默地著腳邊一株不知名的野花,神很鬱悶。
斥候探查的消息非常糟糕。繁、黃兩城都有大量的叛軍兵馬駐防,從濮運到繁的糧草車隊也有重兵護送,這種種跡象都表明袁紹的主力大軍已經撤到黃、繁一線了,自己來晚了。
現在從南面包抄袁紹的軍隊只有自己這一萬人馬,如果不能迅速佔據黃、繁一線,合圍袁紹的計策必定要失敗,但憑自己這一萬鐵騎切斷叛軍的糧道綽綽有餘,攻佔兩座城池卻是本不可能。
穆斯塔法和祭鋒慢慢走到呂布邊。
「大人,我們怎麼辦?是不是直接攻打繁?」穆斯塔法小聲問道。
「目前我們對魏郡戰場的況一無所知,只知道袁紹的主力已經推到了繁和黃一線。」呂布無奈地說道,「此時我們打繁,或者主攻擊叛軍的糧道,都有可能驚叛軍,得叛軍急速逃回中原,這樣一來,我們就無法合圍袁紹。」
「要不,我們北上到魏城西面?」祭鋒遲疑著問道。
「沿著大河故悄悄到魏城西岸,等於放棄了合圍袁紹。」呂布搖搖頭,「在我們沒有接到麴將軍的命令之前,我們無論如何要堵住袁紹大軍的退路。」
「堵住叛軍的退路?」穆斯塔法眼前一亮,馬上問道,「大人的意思是,我們直接殺到黃河北岸,攻佔黎城、長壽津和濮津?」
「你們說呢?」呂布反問道,「繁、黃兩城距離黃河北岸有一百里,袁紹大軍就算撤退也要一天時間。有這麼長的時間,張燕、趙雲等大人應該能率軍殺到了吧?」
穆斯塔法和祭鋒互相看看,同時點頭。
「聽大人的。」祭鋒笑道,「我們距離館陶戰場太遠了,即使有消息,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送到。我們既然到了這裏,總不能坐在這裏束手無策,總要干點什麼。」
「那好……」呂布站了起來,「我們殺到黃河北岸去,給袁紹一個驚喜。」
=
九月上,魏城西北六十里,飲馬聚。
張燕、張郃、張遼、張綉、於毒、徐巖等人齊聚北軍大營。
按照麴義的命令,大軍從魏城北面渡過清河后,一部分東、西兩路包圍魏城,以吸引黃、繁方向的叛軍前來救援,一部埋伏於魏城和繁之間,準備伏擊叛軍的援兵。但有一點眾將都很擔心,袁紹到底在不在魏城?如果袁紹不在,叛軍是否會援救魏城?
「在座諸位大人的胃口現在都很大,恨不得把袁紹、曹一口吃掉。」張燕一邊拿著扇輕輕地搖著,一邊笑瞇瞇地說道,「我們和袁紹、曹打了很多年的仗,對這兩個人也很了解。想吃掉他們,不容易啊。不可輕敵。」
「這次的機會千載難逢,如果不把他們殺了,將來就沒有這麼好的機會了。」於毒信心十足地說道,「不管袁紹在不在魏城,我們先把這敵人吃掉。袁紹如果跑了,我們就把曹吃掉,反正這次無論如何要吃掉一個。」
這時北軍中候吳葉匆匆走了進來。
麴義大人下達了最新的命令。從館陶、魏城一線撤出所有阻擊大軍,任由叛軍會合。張遼大人率軍從魏城西面包抄叛軍。王當、文丑、衛峻的步騎大軍從館陶、魏城一線的北麵包圍叛軍。徐晃、張震、秦誼、樓麓、鹿歡洋的步騎大軍從館陶、魏城一線的南麵包圍叛軍。良、高覽、高順的大軍從館陶的東麵包圍叛軍。北疆軍集結了八萬五千大軍把叛軍包圍在館陶、魏城一線。
張燕、張郃兩位大人率三萬大軍直接南下,會合趙雲、呂布大人的兩萬五千鐵騎,共五萬五千大軍攻打繁、黃一線的叛軍。
張燕和眾將仔細商量了一下細節,然後立即展開行。
=
九月上,魏城。
袁紹進駐魏城后,斥候送來的消息讓他坐立不安。
曹的大軍被擋在大柳墟,北疆軍的鐵騎大軍陸續出現在館陶和魏城之間,張燕的大軍就在清河北岸虎視眈眈。
袁紹有一個直覺,東之戰肯定結束了,否則不可能有這麼多北疆鐵騎出現在館陶和魏城一帶。既然北疆鐵騎已經到了,北疆的步卒大軍還遠嗎?北疆軍是不是已經圍住了曹,正在拿曹做餌吸引自己上鈎?
就在袁紹憂心忡忡的時候,斥候又送來急報,擋在魏城前方的北疆鐵騎突然消失了。
大軍是不是北上攻擊,到大柳墟會合曹?北疆鐵騎是不是正在會合張燕,繞到自己的背後包圍自己?
袁紹和田圍著地圖商量了很長時間,一致認為北疆軍已經圍住了曹。北疆鐵騎突然消失,說明北疆軍圍住曹后,已經把圍殲目標轉向了自己。
田斷然說道:「我們的目的已經達到,撤。」
袁紹毫沒有猶豫,立即下令撤軍。
=
如果您喜歡這本書,請來起點中文網www.cmFu.co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
數風流,論成敗,百年一夢多慷慨.有心要勵精圖治挽天傾,哪怕身後罵名滾滾來.輕生死,重興衰,海雨天風獨往來.誰不想萬里長城永不倒,也難料恨水東逝歸大海.
一覺醒來,貴為大蕭國新君,卻是傀儡,皇后稚嫩,太后聽政,朝臣各懷鬼胎,邊關危機四伏,四面楚歌,朕要笑臥美人膝,霸掌天下權!
穿越古代,成了敗家大少。手握現代知識,背靠五千年文明的他。意外帶著王朝走上崛起之路!于是,他敗出了家財萬貫!敗出了盛世昌隆!敗了個青史留名,萬民傳頌!
又是一年入伍季,新兵連竟百年難得一遇,匯聚了一批背景通天,桀驁不馴的刺頭! 在所有人束手之策之際,秦淵自薦成為新兵連長,開始打造最強特種部隊! 一年一度的大型軍事演習上,新兵連被允許參與,負責簡單的後勤保障。 然而紅方節節敗退之際,戰場上卻出現了神奇的一幕。 藍軍某偵察團團長:「舉報! 紅方作弊! 我們的加強團被敵軍特種部隊擊潰,但敵軍竟找了個拙劣借口稱自己是新兵連」 藍軍某火箭旅旅長:「是不是輸不起?本次演習不允許特種部隊參加! 你們紅方竟然調遣特種部隊過來?」 藍軍上級憤怒咆哮:「簡直胡鬧! 違規用特種部隊把我爆頭?還狡辯自己是新兵連?」 秦淵淡淡一笑:不裝了,其實……我帶的是特種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