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軍事歷史 大漢帝國風雲錄 第777章 亂世豪雄篇 箭在弦上

《大漢帝國風雲錄》第777章 亂世豪雄篇 箭在弦上

「子敬兄不是被袁大人拜為東城長了嗎?怎麼到了這裡?」孫策突然想到什麼,非常吃驚地問道。

東城雖然隸屬於徐州下邳國,但因為東城就在九江郡的邊境,距離九江郡郡治陵不過六十里,所以這裡一直被袁控制著。魯肅在臨淮一帶名氣較大,袁於是拜魯肅為東城縣縣長。

魯肅搖搖手,「不提也罷。袁這個叛逆喪心病狂,倒行逆施,竟敢謀篡逆,壞我大漢。我已經不幹了。」

「不幹了?」孫策疑地看看周瑜,「你也不幹了?」

周瑜笑著點點頭,「子敬兄帶著家人離開東城時,東城的縣尉率軍追趕,結果被子敬兄箭箭穿盾,嚇得落荒而逃。」

「我到居巢找到公瑾老弟,問他是繼續為虎作倀滅絕漢祚,還是誅殺叛逆重振大漢?」魯肅指著周瑜說道,「公瑾老弟拍案而起,高聲道,我這條命就賣給大漢了。」

孫策想到自己的所作所為,面孔一紅,頓時愧地垂首不語。

「今天我們來,就是想問問伯符兄,你是怎麼打算的?」周瑜神凝重地盯著孫策,一字一句地問道,「如果你想繼續幫助袁,助紂為,秣陵城我就不進了。如果你願意和我們一起誅殺叛逆,重振大漢,我們兄弟就一起征戰天下。」

孫策沒有任何準備,他沒想到再次見到周瑜時,竟然面臨這種艱難抉擇。

廣陵大敗,孫策遭重創,隨之而來的問題非常嚴峻。袁如果逃回揚州,必定要嚴懲孫策,即使出於原因袁願意留下孫策一條命,但程普、韓當等人卻難逃一死。就算袁大發善心,饒恕了程普等人的死罪,孫策、孫景、孫賁等宗室子弟和父親孫堅留下的一幫生死兄弟將從此潦倒,再也休想踏足仕途。

Advertisement

尤為嚴重的是,如果曹、袁紹、劉備等人打到揚州,打過長江,袁也好,做為袁的部下自己也好,都將死無葬之地。

孫策不願意因為這一仗玷污了父親的威名,不願意因為這一仗而讓心中的雄心壯志煙消雲散。當初他帶著數千人渡江南下,在江東浴戰了數年。今天這一切,都是他流流汗一刀一刀砍來的,他不願意把辛辛苦苦贏來的這一切拱手讓給袁

他不甘心,他一直在掙扎,他想過背叛袁,想過固守江東和袁對峙,但他無法預測中原的局勢,無法知道未來的天下形勢會不會把自己、把自己的宗族家人,還有數萬江東將士一起葬送。

他抬頭看著蔚藍的天空,劇烈地息著。

父親,你能告訴我,我現在該怎麼辦?如果我背叛袁,你是否會原諒我?袁已經不是過去的袁了,他背叛了天子和朝廷,背叛了大漢,他就象過去的董卓,今天的李弘一樣,正在禍國殃民、塗炭生靈。廣陵之戰,我敗了,就象父親當年敗死在襄一樣,我們父子都為袁儘力了,我們不欠他什麼,我們和他之間的恩怨已經隨著大江上的熊熊烈火了結了。

「伯符,孫伯父為什麼名揚天下?」周瑜劍眉為皺,突然大聲吼道,「孫伯父為大漢而戰,為忠義而死,你呢?你豈能玷污孫伯父一世威名?」

孫策仰天長嘆。

猛然,他大吼一聲,拔刀在手,凌空剁下,「為大漢,殺……」

書房,孫策、張昭、周瑜、魯肅、孫賁、朱治、程普七人圍坐一起,探討時局,商量應對之策。

「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接到冀州大戰的最新消息。」張昭嘆了一口氣,翻出一卷竹簡,「這時我們從壽春得到的消息,是上個月底的,說北征大軍已經殺到了信都城下,北疆軍在三個多月連退了六百多里。不過,由於袁攻打徐州和兗州已經一個多月了,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北征各路大軍應該正在陸續後撤,估計很快中原就要烽火連天了。」

Advertisement

張昭四十多歲,材瘦弱,顴骨高聳,兩眼有神,神態矜嚴,看上去不茍言笑,有點讓人而生畏。他是徐州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寫得一手好隸書,以研習《左傳春秋》聞名於徐、揚,和徐州名士趙昱、王朗、陳琳等齊名。二十歲的時候就被舉孝廉,但他堅辭不就。徐州刺史陶謙到任后,舉他為茂才,但他仍不接。陶謙很生氣,認為他輕視自己,把他關了起來,他答應。後來經趙昱等好友求,才被陶謙放了出來。

攻殺徐州,肆意屠城,徐州名士四散而逃。張昭逃到了揚州九江郡。袁曾數度徵辟,他嗤之以鼻,本不理,但當孫策奉命率軍渡江攻擊江東時,張昭卻背著個小包袱,屁顛屁顛地跟在只有二十歲的孫策後面,說要給他出謀畫策。孫策當時高興地差點沒暈過去,如果不是張昭那張威嚴的臉和不容置疑的口氣,孫策還以為這位高人吃飽了沒事找他窮開心呢。

張昭是為了替好友趙昱報仇,才不惜自降份,跟在這個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孫策後面去打江東。江東有他的仇人笮(ze)融。

興平二年(公元195年),下邳國相笮融在徐州待不下去了。徐州牧劉備和一幫徐州大儒名士把矛頭對準了笮融。

笮融是陶謙的同鄉,因為和丹軍統領曹豹關係好,被陶謙任命為糧料判,掌管廣陵、下邳、彭城三地賦稅運輸之職。笮融好佛學,在彭城等地興佛事,布善舉,在下邳、廣陵等地修建浮屠祠(就是佛寺)。百姓興佛,樂善好施,有助於安定民心,陶謙認為他有功,於是拜他為下邳國相。

然而,笮融接下來做的事卻引起了共憤。

Advertisement

從初平四年(公元193年)到興平二年(公元195年),笮融耗費了大量財在下邳、廣陵等地大肆興建浮屠祠。這些佛祠佛塔多為多層木結構建築,「上累金盤,下為重樓」,極其奢華。在佛祠里還用銅塑佛像,遍塗以黃金,披著錦彩的袈裟。睢寧下邳八景之一的九鏡塔即是笮融所建佛祠之一,塔上九面銅鏡即塔剎上的銅盤,除寶塔外還有大雄寶殿及山下湖邊長廊。在建剎吸引周邊佛教信徒之外,笮融還用免謠役法,引外百姓來祠聽課講道,前後得五千餘家。每逢浴佛會時,在路旁設席長數十里,置酒飯任人飲食,其費用以巨億計,百姓來觀及就食者達萬人之多。由此可以想象其鋪排之奢華,場面之宏廣,氣勢之雄偉。

(所謂「上累金盤,下為重樓」,即在上層用金屬按印度窣堵波式樣的影作剎,下層用中國原有的所謂「仙樓」多層樓閣式為塔為寺的中心,這是我國早期佛塔的基本塔型,並且這一佛寺布局的形式基本上延續至唐初。這些重樓閣道據說最多可以容納三千人在其課讀佛經,這也是史上最早的課讀記載。)

一邊是流民災,食不果腹,一邊是浪費錢財,大興佛事,試問誰能忍?趙昱、陳登、糜竺、孫乾等徐州大吏連番勸諫劉備,立即把笮融殺了了事。

劉備忍無可忍,書告笮融,要麼立即給我滾蛋,要麼等著砍頭。

笮融不敢不走。此時笮融的好友,被陶謙走的原彭城相薛禮正好屯住在丹郡的秣陵,笮融隨即決定投奔薛禮。於是,笮融帶著男信徒數萬人,馬三千匹從臨淮方向進廣陵郡。廣陵郡太守趙昱非常痛恨笮融,但此刻笮融要走了,他也假意客氣一下。廣陵郡承平已久、錢梁足,笮融賊心大起,殺了趙昱和他的全家,縱容部下大肆劫掠,然後過江投靠了薛禮。

趙昱是張昭的良師益友,此仇怎能不報?

張昭這三年幫助孫策東征西伐,盡心儘力,還幫助孫策招攬了大量名士大儒治理江東郡縣。今年夏天,會稽郡太守王朗願意投降,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張昭的勸說。

「公瑾和子敬的建議,我認為很好。」張昭對孫策說道,「前幾天,我也曾對你說過,現在是佔據揚州、圖謀霸業的最好機會。」

「如何才能擊殺袁,攻佔揚州?」孫策問道,「如果沒有萬全之策,我們最好不要著急,以免被袁藉機反噬。」

「先聯合曹、劉備,向天子和朝廷效忠。」周瑜笑道,「同時,我們以奇兵襲擊盧江郡,奪取廬江郡,然後從廬江、歷兩個方向攻擊九江郡。目前九江郡只有數千守兵,旦夕可下。」

北征軍撤回中原后,曹、劉備必將和袁連番大戰,這時袁前後擊,想不死都難。

或許袁在袁紹的幫助下,能逃回揚州,但我們此時已經和曹、劉備結盟,我們完全可以退守江東,本不用擔心袁打過來。當袁打江東時,曹、劉備會從他的背後展開攻擊;當曹、劉備和袁在徐、揚一帶激戰時,我們又可以攻擊袁的後方。袁遲早都要被我們三家連皮帶骨頭一把吃掉。

打江北兩郡只是為了誅殺袁,為了儘快發展實力,為了在江東站穩腳跟。

誅殺袁,是為了削弱袁紹的力量,為將來攻擊荊州做準備。

打掉了袁,削弱了袁紹的力量,曹、劉備的實力就會增加,他們可以控制中原,可以擋住河北的李弘,為我們在江東的發展爭取更多的時間。

假以時日,各方勢力逐鹿中原,待李弘、袁紹、曹等人傷痕纍纍、疲力竭之時,我們就以一部兵力從荊州北上,直殺,以一部兵力北上徐州,直殺中原,如此則可橫掃天下。

周瑜用力揮手臂,意氣風發,「只要我們齊心協力,我們一定能平定天下,重振大漢。」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