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戰場上的形勢愈發張了,此時聯軍迫切需要一場勝利鼓舞士氣,為此許攸三番兩次催促袁紹在河發攻擊。劉備和高幹已北上,屯兵於敖倉,隨時可以渡河作戰,還有什麼好猶豫的?但袁紹以北疆軍糧草軍械尚可支撐、士氣高漲為由,拒絕即刻發對翼州的攻擊。袁紹認為決戰時機未到,尚需耐心等待。許攸無奈。袁紹說的也是實。聯軍在渡戰場上未形決戰優勢之前,倉促派軍攻擊翼州顯得毫無意義。
許攸隨即又建議南面戰場上的徐璆(qiu)、曹洪北上攻擊襄邑。袁紹擔心己方攻得太狠,把北疆軍全部到了渡戰場,也沒有同意。其實,徐璆和曹洪還負有保護許昌的重任,不到迫不得已的時候,袁紹絕不會讓他們北上進渡戰場。
許攸心急火燎,只好退而求其次,請求袁紹速速下令關中的袁潭攻打河東,徐州的陳登和曹純攻擊青、徐邊界。
袁紹還是沒有同意。袁紹說,關中、徐州戰場對中原決戰沒什麼作用,這話是你說的。現在我們都聽你的,既然你說沒有作用或者作用不大,那我們還打什麼?不如節省糧草、減傷損,全心全意地準備渡決戰。袁紹同時認為,北疆軍在渡打得這麼兇,足夠證明他們對雙方在渡長久對峙的恐懼,他們沒自信打敗我們,我們只要把這一陣子頂住,北疆軍在久戰無功后,必將一而衰再而竭,沒勁打了,只能等著我們打他了,這樣我們就拿回戰場主,奪回決戰優勢。總之,現在不要急,慢慢來。
許攸氣急,甩袖而去。他知道袁紹必定徵詢了劉表、沮授、袁微、逢紀、辛評等人的意見。劉表對冀州大敗記憶猶新,他當然不願意再度冒險主出擊,而沮授、逢紀這些人又怎肯把中原決戰的功勞讓給自己?
拖,雖然也是個敗敵之策,但此策太過保守,不但時間太長,耗費太大,而且其中的變數也太多。袁紹喜歡此策,劉表也喜歡,而曹、劉備為了保住自己為數不多的兵力當然更喜歡了。許攸所獻的良策,袁紹雖然也贊同,但他只是把它作為中原大戰總策略的一個補充,他本就沒重視此策。
許攸匆匆回到中牟,對袁紹說,現在李弘已經到了渡,北疆軍即將發更加猛烈的攻擊,如果你還是固執己見,後果堪虞。
許攸遭到了袁紹的一頓猛批。最近兩人之間的隔閡越來越大,矛盾越來越尖銳,爭吵已是家常便飯了。
兩人吵了一會兒,許攸隨即被辛評拽出了大帳,「子遠,大人現在的心思不在鴻水東岸的北疆軍上,而是在渡,在曹上。」
許攸頓時魂飛天外,「他要殺曹?」
=
(未完待續,如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CMFU.CO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
時至今日,大唐帝國已經達到了國力的巔峰,萬邦來朝,萬國納貢。當萬國使者帶著滿滿誠意,來聆聽帶領大唐走向巔峰的皇帝李城發言時……各國使者:“尊敬的大唐皇帝,請問您是如何帶領大唐走向巔峰的?”李城:“特麼的,誰再說朕帶領的,朕把他頭卸了!都說了,朕那都是在敗大唐國力!”各國使者:“我們都懂,都懂……”【已有完本百萬字
魂穿越到大明最後一個皇太子朱慈烺的身上,以一個狠字貫穿一生。殺建奴,滅流寇,斬貪官,開海禁,揚國威。這個太子很兇殘,打仗比建奴還可怕,剿匪比流寇還折騰,摟銀子比貪官還徹底。我大明,將士鐵骨錚錚,文人傲骨長存!——大明天武大帝朱慈烺
建安十二年,郭嘉病重,生命即將走到盡頭。臨死前,郭嘉拉著曹操的手,說出了一個秘密:吾弟郭泰,才能勝吾十倍,可助主公成就霸業!曹操悲痛之餘,三次到訪,請郭泰出山,開局便是赤壁之戰前夕。面對諸葛亮草船借箭,郭泰直接送他十萬隻火箭!周瑜:諸葛軍師,這就是你的十萬支箭?劉備:軍師,你不是自稱臥龍,怎麼從來沒有成功過?司馬懿:丞相為何要滅我滿門?曹操:吾有文政,猶魚之有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