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有功之臣中以武將居多,而武將中又大多出黃巾,目無法紀,膽子一個比一個大,「圈」起地來牛氣哄哄,想「圈」多大就多大。社稷江山都是老子打下來的,老子還不能多「圈」點地啊。本來封土地十頃、八頃的,現在都變幾十頃了。當地吏不敢惹他們,話都不敢多說一句,據說有幾個多多舌的吏全給他們打趴下了。五十頃土地報到朝廷,也就是五頃而已。這些人背後的大靠山是本朝權勢傾天的大司馬大將軍李弘,誰敢得罪?五十頃變五頃,誰敢說個「不」字?
這樣一來,青、兗兩州的土地總量急驟水,等到分給普通老百姓的時候,當然也就所剩無幾,捉襟見肘了。
=
李弘臉鐵青,怒不可遏。
這麼大的事,負責南遷事宜的中書監荀攸竟然瞞不報,可見他的難有多大。他既擔心得罪了李弘和北疆諸將,更擔心李弘袒護部下,和朝廷發生激烈爭執。此事一旦鬧大,不但河北不穩,軍心渙散,就連中興大業都岌岌可危。
現在李弘知道晉為什麼沒人願意承擔南遷事宜了。朝廷決定南遷人口的決定的確太草率了,此事無論由誰承擔都有可能掉腦袋。荀攸也是被長公主到了這個懸崖邊上,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南遷一事已經展開,朝廷不可能下旨取消。」李弘強忍怒氣,放在案幾上的雙手不停地抖著,「南遷一事理不好,不僅僅影響朝廷賦稅,耽誤中原戰事,更對天子和朝廷的威信造嚴重打擊,你們……你們為何不報?」
「大將軍……」現在敢說話的只有楊奇了,他湊近李弘,小聲說道,「田疇大人冒雪翻越太行山返回晉,就是為了向天子、長公主和朝廷稟奏此事。你不好,又一直在整訓軍隊,文若、斂之他們在沒有得到確實詳盡的消息之前,當然不好貿然稟報了。現在嘛……」他看看李弘的臉,勉強出一笑容,「現在告訴你,雖然遲了一點,但還來得及挽回。你也不要太過生氣,國政大事就是這樣,你想一帆風順沒有任何阻礙的完中興大業,那是萬萬不可能的。」
李弘聞言怒氣更甚,剛想說話,眼前驀然一黑,軀不由自主地搖晃起來。
楊奇吃了一驚,一把抓住了他的手臂,「大將軍,這件事對朝廷是個教訓,現在只有你出面才能穩定大局,你可千萬不能倒下。」
李弘閉上眼睛,長長吁了一口氣,極力制心中的憤怒。
「荀大人,目前可有應對之策?」
荀攸微微躬,恭敬地說道:「我已急奏朝廷,請大將軍出面挽救危局。」
李弘氣得差點吐,他瞪著荀攸都不知說什麼好。這位荀大人,當真是老於世故,通為之道啊。
「大將軍,的應對之策,相信長公主和朝中的大臣們馬上就能議定,但執行朝廷旨意的人必須是大將軍,否則……」
李弘嘆了一口氣,無奈地揮揮手,「急告軍中大將,晚上到行轅軍議。」
=
推薦夢凝小妹的《義之傳說》。夢凝大大是我很敬佩的一個孩子,的《世風雲---翔三國》寫了兩百零九萬字,雖然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一直沒有進VIP,但一直堅持了兩年多並即將完本,這在今天的起點是非常罕見的。請諸位書友去支持一下,多多點擊推薦《義之傳說》。幫助這樣有毅力又勤的孩子,義不容辭。謝諸位書友,激不盡。
(未完待續,如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CMFU.CO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
明朝末年,那也是中華民族最黑暗幾段歷史之一。 一個現代IT精英,穿越到來,用自己的知識改寫了這段歷史。 其過程,困難重重,既有經天緯地大事件,也有讓人迴腸盪氣愛情故事,既有默默無聞的小人物,也有張獻忠、李自成、崇禎皇帝這樣的風雲人物...一段新的歷史就此展開....
秦瑱穿越三國,成了一個寒門士子。 為了改變命運,四處求學,最終投入曹操麾下。 憑著超越時代的見識,屢次建功。 本想輔佐曹操成就霸業,沒想到卻因功勞太大,引起曹操忌憚。 正逢宛城之戰,眼見老曹要一炮害三賢,秦瑱再次勸誡,卻惹得曹操怒斥。 於是秦瑱果斷掛印而去,你老曹不是多疑嗎?那這軍師不當也罷! 至此,秦瑱轉入劉備麾下,以一人之力,提前改變天下大局。 奪淮南、戰呂布、敗孫策、取荊州,短短數年之間,輔佐老劉成就霸業。 多年之後,曹操遲暮,病榻之前,謂眾人云: 「孤一生行事,但無悔過,唯秦子瑄離去,孤之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