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穎川戰場。
良在汝水河前線接到了王當、吳雄的書信,說叛軍撤出了大谷關,外圍防線已被大軍突破。良大喜,立刻命令文丑帶著駐守翟、城的一萬大軍北上轘轅關,命令徐晃帶一萬大軍急赴伊闕關,儘快和主力大軍會合,攻打。
穎川戰場上的十萬大軍有一半兵力在文丑的統率下,急速進城。
八月中,良接到大將軍的書信。大軍主力攻擊城的時間定在九月下,距離現在還有一個月,為了確保穎川的安全,你最好利用這一個月的時間主攻擊,把戰線推到魯、昆一線,這樣大軍在攻打城期間,穎川即使遭到了荊州和豫州軍隊的反攻,你也能利用魯、昆、臨潁、新汲等城池把敵人阻擋在穎川境外。彭烈將軍將在睢一線展開攻擊以牽制袁譚,幫助宋憲將軍守住穎川南部,配合你在豫州西線的戰鬥。請你迅速集中所有兵力,爭取在最短時間完攻擊目標。
良隨即集結了四萬步騎大軍向叛軍發起了攻擊,雙方在汝水河西岸的養里激戰。
叛軍在兵力上有明顯優勢,張綉、紀靈、陸勉、穆斯塔法雖然竭盡全力,但未能取得進展。不過叛軍因為城被圍,擔心北疆軍主力乘機南下穎川支援,在攻擊策略上偏重於防守,並沒有利用自己的優勢乘機打過汝水河。
八月下,昆令韓銘派人聯繫良,主要求獻城投降。韓銘出穎川韓氏門閥,是前太僕韓融的侄子,和良的長史周山是朋友。周山曾數次書告韓銘,希他能投奔河北。韓銘的投誠非常及時。良立即命令姜舞、周山、寥磊率一萬大軍襲擊昆。昆叛軍守將呂介猝不及防,率軍急撤,途中被姜舞斬殺,五千人馬全軍覆沒。
姜舞、周山見到韓銘后,請他再幫一個忙,率本部人馬詐開葉縣城門,幫助北疆軍殺進南境。韓銘從其計,帶著五百悍卒「逃到」葉縣。當天晚上,五百悍卒奪關斬將,順利攻佔葉縣。姜舞如法炮製,再奪堵(今河南方城),大軍直殺南郡治宛城(今南市)。
劉表去年十二月把天子和朝廷遷到了襄,宛城隨即變了糧草輜重的囤積地,由荊州的王威和袁煕的部下韓荀各領三千人馬駐防。這天兩人突然接到了消息,說北疆軍奪取了堵城,正沿著馳道飛速殺來。王威和韓荀大驚失,急忙向襄劉表和魯蒯越求援,同時派五千人馬趕到博坡阻擊。
姜舞、周山、寥磊率軍殺到,雙方在博坡戰。
良讓姜舞率軍奔襲宛城,是想迫使蒯越調兵回援,從而讓大軍獲得奪取魯的機會,一旦奔襲大軍被堵在博坡無法前進,此計可能失敗。姜舞為了贏得時間,指揮大軍力攻殺,攻勢如。韓荀抵擋不住,僅僅在博坡堅持了一天,便狼狽逃回宛城。
北疆軍圍攻宛城。
襄的劉表接到告急后,魂飛天外,親自統率一萬大軍星夜馳援宛城。
魯的蒯越率軍急速撤出養里。宛城若失,大軍不但失去糧草,更會被包圍在魯遭到北疆軍的前後夾擊,在務糧草外無援軍的況下,大軍很快便會敗亡。軍隊剛剛撤到魯,王威再度急報,博坡阻擊失敗,大約有四萬到五萬北疆軍包圍了宛城,請急速回援。
鄧義、龐季要求蒯越立即放棄魯,全軍回撤宛城。宛城城下有四、五萬北疆軍,可見方向的北疆軍主力已經南下,己方在穎川戰場上面臨被挨打的窘境,當前還是後撤宛城、保存實力固守南為好。目前北疆軍已經突破八關,大軍再堅守魯已經沒有任何意義。
袁煕極力反對,他要求留守魯,要配合豫州的袁譚反攻穎川。
龐季很激,他沖著袁煕大聲說道,如今被困,糧草斷絕,北疆軍又在各個戰場上連續打了五六個月,試問李弘會在這種況下即刻攻打嗎?不會。他會抓時間鞏固穎川,他會想方設法打擊我們。只要我們對北疆軍無法形威脅,李弘就可以慢慢打,甚至可以圍而不攻,所以我們當務之急是保存兵力,是保持對北疆軍的持續威脅。
鄧義也勸說袁煕。宛城的糧草輜重決定著我們的生死,現在只要保住了宛城,將來亡我們隨時都可以攻打穎川,又何必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
蒯越斷然決定棄守魯,全軍後撤宛城。袁煕雖然極不願,但他實力太差,依靠個人力量無法守住魯,只能和荊州軍一起南撤。
八月底,良兵不刃,奪取魯。姜舞得到良的急令,率軍回撤,堅守於堵、葉城和昆一線。
=
八月,益州,漢中。
漢中和蜀之間山巒疊嶂,兩地之間僅靠金牛、米倉和洋(荔枝道)三條棧道相通。
八月上,劉備率前軍五千人取到金牛,到達平關下。
去年十月袁紹、劉表等人相聚南宛城的時候,張魯沒有赴約,這讓袁紹非常擔心,速派侄子袁靖趕到漢中勸張魯。其後張魯拒絕了河北的招,但漢中五斗米教眾推張魯為「漢寧王」一事讓袁紹極為憤怒。
張魯是個什麼東西?不過一個米賊而已,竟然敢稱王?
=
張魯的父親張陵,大約在本朝孝順皇帝時期(公元126到公元144年)於蜀鶴鳴山創建了五斗米道。五斗米道信奉老子的《道德經》,這和張角的太平道信奉《太平經》不一樣,不過兩者都治病救人,都立志要創造太平世界。太平道治病的時候,人叩頭思過,喝符水,不收報酬。五斗米道治病的時候,人閉門思過,禱告天地,報酬是五斗米。五斗米的數量可不是一個小數目,一貧如洗的人本支付不起,但有錢人支付得起。張陵讓有條件的人支付五斗米的報酬,其實就是劫富濟貧。這也是五斗米道的由來。
張陵死後,其子張衡繼行其道,但張陵的得意門生不是自己的兒子,而是一個張修的人。張修和張角齊名,天下皆知。張角的黃巾信徒蟻賊,張修的五斗米信徒米賊。
張魯是張衡的兒子,他母親有養生之道,益州聞名。劉焉到了益州后,慕名而拜之,自此往甚。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張修、張魯奉劉焉之命攻打漢中,殺了太守蘇固,不久張魯又把張修殺了,獨霸漢中。
張修在漢中以五斗米道的教義為基礎,實施了一系列寬惠政策。張魯獨霸漢中后,承繼了張修的各項政策。比如教民誠信不欺詐,令病人自首其過;對犯法者寬宥三次,如果再犯,然後才加懲;若為小過,則當修道路百步以贖罪。又依照《月令》,春夏兩季萬生長之時止屠殺,又酗酒。他還創立義舍,置義米於,免費供行路人量腹取食,並宣稱取得過多,將得罪鬼神而患病。張魯自稱「師君」,凡來學道者,初稱「鬼卒」,為道中信徒者則號「祭酒」,各領部眾。領眾多者為「治頭大祭酒」。張魯的漢中府不置長吏,而以祭酒管理地方政務。
張魯利用五斗米道的教義和信徒,迅速穩定了漢中,並讓漢中為一塊富裕安寧的太平世界。董卓政之後,關中曾有一萬多戶逃進漢中,加上從、穎川、南一帶陸陸續續逃到漢中的百姓,漢中人口達到了十萬戶五十多萬人。
漢中北依秦嶺,南屏山,土地富饒,雖然人口急劇膨脹,但在張魯和五斗米道信徒的努力下,逃難者不但度過了難關,還墾荒耕種,既養活了自己,又富足了漢中。為了保護漢中和漢中的百姓,張魯組建了一支三萬人的軍隊。
=
漢中的軍隊對袁紹來說,就象救命的稻草,無論如何不能放棄。
袁紹書告劉表,請他和自己一起聯名上奏,舉薦張魯為征北將軍、漢寧公。
四月前後,劉表派人取道上庸,趕到關中宣旨,同時把劉備率軍西進益州,北上征伐關中一事詳細告之,並請張魯鼎力相助。
張魯沒有接河北的招,不是因為自己懼怕袁紹,而是想割據漢中,所以他同樣不願意接襄的招,更不願意出兵北伐。出兵北伐,不但大量消耗漢中的人力力,更有可能給漢中帶來滅頂之災。
功曹從事閻圃勸說張魯。漢中雖然有十萬戶百姓,有沃的土地,有充足的財賦,有四面險固,但漢中是大漢的一部分,將來無論是河北的李弘、的袁紹,又或是襄的劉表,只有他們奪得了天下,必定不會放過漢中。漢中彈丸之地,能支撐幾時?以我看,不如尊奉襄天子,和袁紹、劉表聯手對抗河北,將來社稷一旦平定,大人上可以就桓、文之功,下可以為中興名臣,世代榮華富貴。
張魯和自己的弟弟張衛、祭酒楊松、司馬李休、大將楊任、楊柏等人仔細商議后,遂決定接襄朝廷的拜封,但有個條件,那就是必須殺了劉璋,讓自己主掌益州。
張魯的奏章送到襄的時候,已經是七月初了。劉表喜憂參半,急告劉備、劉磐,請他們慎重理劉璋和張魯之間的仇怨,務必早日進駐漢中,最遲要在明年初北伐關中。
劉備、劉磐、蒯良等人一籌莫展。劉璋殺了張魯的母親和親族,仇怨太深,無從化解。劉璋願意出兵北伐其實就存有奪取漢中之念,而張魯本不給劉璋這個機會,他要藉助劉備之手殺了劉璋,否則他不但拒絕出兵北伐,還拒絕讓北征大軍進漢中。
時間不等人,劉備最後斷然決定,先派人說和張魯,如果張魯執意不從,則出兵攻殺漢中。
=
劉備到達平關下,孫乾、龐統趕到關外迎接。
劉備遠遠看到兩人,心中頓時殺氣暴起。孫乾長得高大英俊,此刻卻面灰敗,垂頭喪氣。龐統個子不高,四方臉,小眼睛,一臉的絡腮鬍子,此刻也是低著頭,拖著雙,搖晃著大腦袋,神沮喪。
張魯拒絕了劉備的議和條件。看不到劉璋的腦袋,他決不開關。
劉備命令張飛率軍留守關下,急告蒯良、張任等人減慢行軍速度,暫時不要趕到平關暴大軍實力。
劉備帶著關羽、孫乾、龐統和五十名親衛進關拜會張魯。張魯率眾出南鄭(今漢中市)十里相迎。雙方進城后,劉備立即和張魯、楊松等人商議北伐一事。劉備詳細述說了天下形勢,勸說張魯為了社稷安危暫時放下個人恩怨。先北伐,后報仇。
劉備畢竟是名震天下的人,縱橫沙場十幾年,威風凜凜,氣勢如虹。張魯雖然長得馬馬虎虎,在漢中也算是土霸王,但面對劉備,氣勢上明顯矮了一大截,土霸王馬上變了土鱉,說話都沒什麼底氣。劉備大手一揮,大聲說道:「大軍攻克關中后,天下形勢逆轉,社稷振興有,我再幫你誅殺劉璋,如何?」
張魯沒有回應,他臉上的神清楚地告訴劉備,他不相信劉備的承諾。劉表在書信中寫得很清楚,劉備、劉磐的軍隊加在一起只有兩萬人,一路攻殺,損失肯定很大,就憑劉備這點人馬本不可能攻克關中。劉備在胡扯八道。
張魯自從和劉璋翻臉,雙方互相攻殺以來,聯繫早就中斷。這次西征軍殺進益州,劉璋擔心張魯趁火打劫,事先派人切斷了三條棧道,所以張魯對都的形勢一無所知。孫乾和龐統到漢中之前,劉備說了,實在不行就強攻漢中,北征軍的實力不能暴,因此兩人也沒有對張魯說實話。不過,趙韙是如何死的,張魯不用腦子也想的出來。劉備、劉磐、劉璋說起來都是一家人,既然他們能聯手誅殺趙韙,當然也能聯手誅殺我張魯。
當發現自己雙手沾滿了鮮血,怎麼辦,在線急!當發現自己前身是一個絕對的極品渣人,怎麼辦,還是急!這是一個自我救贖,一個游走在灰色邊緣的人進行的救贖。…
穿越古代,成了敗家大少。手握現代知識,背靠五千年文明的他。意外帶著王朝走上崛起之路!于是,他敗出了家財萬貫!敗出了盛世昌隆!敗了個青史留名,萬民傳頌!
靖難削藩,遷都修典,征蒙古,下南洋,我無處不在,卻無人知道我在。 乾坤入袖,錦衣夜行,低調!低調才是王道。 曲折的生命傳承,延續的被動命運,成就了他的崛起和反攻。 看似沒有主動權的冒牌貨,卻扭轉了自己生命軌跡的被動局面,讓整個相關環境,都展開了新的局面! 風起雲湧的奪帝之爭,步步為營的削藩改革,永樂大典的光輝時刻,大改遷都的操控乾坤,平內攘外,大小事件,所有的光芒裡,都抹不去他的影子、掩蓋不住他的足跡! 明初歷史,風波不斷。那是個動蕩將息的年代,卻有著一批英雄梟雄攪動歷史,將大明朝的統治,推至第一個高潮! 在這樣的歷史之中,一個來自現代的小人物,如何翻雲覆雨,插手如此動蕩之中,成就自己的低調輝煌?!
穿越成大堯王朝的窩囊駙馬爺,朝堂奸臣當道,外敵虎視眈眈,小舅子皇帝如坐針氈,長公主老婆憂愁滿面。 為穩固朝堂,長公主被逼無奈前往敵國和親,一直被人瞧不起的廢物駙馬爺突然站了出來。 魏子諸:我的女人,將由我來守護! 大堯,也倒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