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濟頭暈了,他從未接過這麼複雜的朝堂爭奪,他艱難地吞了一口口水,尷尬地問道:「傅大人,長公主是當今天子的姑姑,現在所作的一切,難道不是為了給天子將來主政鋪路嗎?」
王凌笑了起來,頗為不屑地看了蔣濟一眼。蔣濟面孔微紅,神愈發尷尬。
「中興大業不是當今天子的,不是長公主的,不是大將軍的,也不是朝中大臣們的,而是大漢的。大漢中興了,所有人的利益才能得到保障。確保大漢中興是一件很難很難的事,是一件需要兩代人、甚至三代人持續努力的事。」傅干平靜地說道,「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套中興大漢的策略,長公主有,大將軍有,丞相大人有,李瑋大人也有,但誰能說自己的中興之策是正確的?既然無法確定中興之策的對錯,那我們只有一個辦法,就是確保朝堂上的大臣們能對中興大業保持著長久的忠誠。誰能做到這一點?只有我們,只有北疆人,只有北疆武人。北疆武人出生貧寒,安寧幸福的生活是他們的夢想,是一種深骨髓的夢想。大將軍認為,只有北疆武人和他們的後代才能用自己的勇猛和忠誠捍衛大漢,捍衛大漢的中興大業。」
「我們不需要放棄疆土的人,不需要忠誠於權勢的人,不需要畏懼於戰場的人。」傅干稍稍有些激地揮了一下手臂,「大漢需要錚錚鐵骨的勇士,需要無堅不摧的鐵騎,需要戰無不勝的軍隊。」
「誰能給予我們這些?長公主嗎?當今天子在的教育下,在一幫寧願放棄疆土也要顧惜自己權勢的大臣們的教育下,能給予我們這些嗎?」傅乾冷笑,「如果我們不及時扶持天子,不把他帶上戰場,不把他鍛造鐵悍將,北疆武人將來還能在朝堂立足,還能為中興大業而戰嗎?」
蔣濟幾乎窒息了,他張大著慷慨激昂的傅干,瞠目結舌。
「在羽翼下長大的天子會有多大就?如果天子才智有限,長公主會還政於天子?回頭看看本朝的歷史,一幕幕淋淋的教訓難道還不夠深刻嗎?」傅干一拳砸到案幾上,「大將軍的決定不可更改,如果長公主執意不從,天子和朝廷休想走出晉。」
=
傅乾和王凌顯然無法控制緒,擬寫的奏章總是有一咄咄人的味道。剛太強不利於說服長公主,所以大將軍請出了蔣濟。
蔣濟總算明白了事的始末,他稍稍考慮了一下,一揮而就,洋洋灑灑,甚為彩。
大將軍對奏章極為滿意,一字未改,讓八百里快騎連夜送到晉。
=
八月底,晉。
長公主不待看完大將軍的奏章,臉就氣得通紅,神極其憤怒。
大將軍對朝廷的決定沒有做出任何回應,他在奏章中只提出了兩個建議。
考慮到天子將來要承擔中興大業,要重建大漢昔日的輝煌,所以從現在開始就要讓天子在戰火中磨鍊,在苦難中長,要讓他像孝武皇帝、武皇帝一樣,堅忍不拔,勇猛無畏,為將來就蓋世偉業打下堅實基礎。
大將軍建議天子即刻奔赴戰場,指揮大漢將士勇作戰,而且從此後,每逢大軍出征,天子必定親征。有殿下和諸位大臣坐鎮京都,有天子和大漢將士征伐天下,中興大業何愁不?
接著大將軍又說道,考慮到天子常年在外征伐,不能荒廢學業,所以特舉薦邯鄲學堂大祭酒鄭玄、太傅楊彪、祿勛張燕、龍驤大將軍趙雲、中書監田疇、涼州刺史賈詡、大將軍府長史傅乾和自己共八位大臣為「天子師」。天子在京時,由鄭玄、楊彪授課,天子征伐時,由自己和其餘六位大臣為其授課。
這兩個建議不足百字,但理由卻有數千字,把天子駕親征的好說得天花墜。
長公主看完大將軍所提的兩個建議后,抬手就把奏章砸到了地上,「傳旨,急召眾臣到凰池議事。」
=
凰池氣氛張。
大將軍的反擊未免太離譜了。
讓天子到,說得好聽一點駕親征,說得不好聽就是挾持。
拜封八位大臣為「天子師」,說白了就是給天子準備實力。鄭玄大師的弟子遍布天下。楊彪出關西楊家,楊家是本朝四世三公的大門閥,門生故吏數不勝數。大將軍自己就不用說了。張燕過去是黃巾軍大帥,而目前北疆軍中出黃巾的將領佔了大多數,得到了張燕的支持,也就等於得到了他們的支持。賈詡是涼州人,文武雙全,智謀出眾,有他教誨天子,將來大漢的邊疆估計是寸土必爭了。趙雲、田疇、傅干年紀都不大,等到北疆老一輩的不在了,他們還一樣能幫助天子支撐大局。
大將軍早早為天子籌備實力,看上去很正常,其實就是警告長公主,制約長公主,為將來天子主政鋪平道路,不過,更嚴重的問題在後邊。
天子雖然今年只有五歲,但他是大漢的天子,代表的是大漢皇權。天子駕親征,和大將軍在一起,部分皇權隨即被大將軍控制了,這樣一來,大將軍不但無需出兵權,反而把長公主手上的皇權搶去了一部分。
大將軍雷霆一刀,正中長公主和朝廷的要害。
同意還是不同意?如果同意,長公主和朝廷隨即陷被,將來事事都要到大將軍的摯肘。如果不同意,事難以預料,因為大將軍現在被激怒了。雖然長公主和朝廷一直竭力避免出現這種況,但隨著局勢的發展,矛盾的激化,激烈的正面衝突還是不可避免地發生了。
=
雇傭兵穿越到即將在白門樓被殺的呂布身上,逆天改命反敗為勝,靈魂和肉體融合,讓他一夜之間回歸少年風華。多年沙場經驗,少年無窮力量,試問天下誰敢相抗?
永盛十二年。 著名古裝編劇作家顧錦年穿越大夏王朝。 驚奇的發現,自己所在的世界,仙武並存,王朝為尊。 而自己更是成為大夏第一權貴,鎮國公之孫,三代男丁獨苗,享受萬千寵愛。 但讓顧錦年驚訝的是,這個世界儒道昌盛,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可令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顧錦年發現自己的儒道,好像有那麼億點點過分。 下棋落子,金光璀璨,大龍浮現。 寫字,一字千金,非大儒不可直視。 念一首詩詞,詩出法隨,異象連連。 畫一幅畫,顧錦年都不敢畫眼睛,生怕成真。 當代亞聖:「為什麼他的異象比我的還強?」 ---- 本書又名《只有我的儒道有特效》《我的特效有億點點誇張》《特效流儒道》《打架我不行,裝嗶你不行》 已有三萬均訂作品《大魏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