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全了……」楊彪臉隨即又變了,笑得比哭還難看,「大將軍主放棄兵權,比他手握兵權更可怕,可笑長公主和丞相大人,還有那幫自以為是的大臣們,以為憑自己的那點實力就能搞定一切,無知啊……我就不明白,他們也不想想,當年袁隗、王允的實力那麼大,為什麼還是敗了?」
袁耀臉大變,「姑父大人,那我們怎麼辦?」
「還能怎麼辦?」楊彪仰天長嘆,「如果長公主和丞相大人能幡然醒悟,立刻拒絕議和,把大將軍請回來,此事還有挽救的可能,否則……算了,我們還是著腦袋做人吧,我們自己都岌岌可危了,還管許多幹什麼?」
=
三月中,議和談判取得了突破進展,雙方在很多原則上達了一致意見。
蔡瑁急書襄,等待襄的進一步指示,同時,他向長公主提出了釋放荀彧和張昭的要求。張昭雖然沒有被抓捕,但也被監了。蔡瑁說,如果長安和襄在所有的原則問題上達了一致,那麼朝廷下一步肯定是徹底解決徐州和江東的問題,因此,不管荀彧和張昭是否確有其罪,都應該予以特赦,以便和曹、孫權改善關係。至於辛評、荀諶和審榮,蔡瑁認為應該即刻予以誅殺,因為袁譚、袁煕兄弟認為他們是背叛者,非常想得到他們的人頭,殺了他們,有助於朝廷招袁氏兄弟。
長公主答應了蔡瑁的懇求,命令廷尉府以最快的速度審結此案。
張邈顯然不想錯過打擊穎、汝士人的機會,他對辛評三人施用酷刑,迫他們說出更多的同謀。
穎、汝士人惶恐不安,朝堂上風雨來。
三月二十四,蔣濟帶著張超貪贓枉法的部分證據回到了長安。他把這些東西給了袁耀,然後匆匆北上蕭關會合大將軍李弘。
三月二十六,太傅楊彪、太尉荀攸、大鴻臚袁耀、祿大夫鍾繇、太中大夫楊奇等大臣聯名上奏,彈劾前陳留太守張超。由於此案證據確鑿,違律嚴重,牽涉範圍廣,立時驚了長公主。
長公主下旨,命令兗州刺史張遼把張超的三個兄弟和犯案的人證證押送到京。命令驍騎將軍王當抓捕張超和其手下,並將他們即刻押送長安。
同日,長公主下旨,命令驍騎將軍王當持節鉞,督領穎川軍政。
三月二十八,廷尉張邈奉旨迴避。長公主下旨拜老臣司馬防出任廷尉,拜治書史郗慮為廷尉丞,審理此案。
同日,太傅楊彪、大鴻臚袁耀、祿大夫鍾繇再次上奏,要求朝廷修改《田律》。
三月三十,丞相蔡邕約見大司農李瑋,商量修改《田律》一事,但兩人分歧太大,不歡而散。
=
四月上,張超的三個兄弟和一批證據被押送到京。主審此案的郗慮二話不說,大刑伺候,張超三個兄弟全部招供。
不久,張超和一幫掾屬也被押到長安。郗慮嚴刑拷打。張超拒不招供,自殺於牢獄。
張超的死頓時激怒了丞相蔡邕、太僕孔融、宗正臧洪等青兗士人,他們連番上奏,迫廷尉司馬防立即審結丁立、許混和朱魭大人的案子。
長安城中的氣氛頓時張起來。
=
四月中,襄回書,袁譚、袁煕兄弟要求保留襄天子分封的爵位和封地,否則拒不。與此同時,徐州曹、江東孫權和周瑜也上奏天子,提出了和袁氏兄弟一樣的要求。
太傅楊彪、大司馬徐榮、左車騎將軍鮮於輔等大臣斷然反對,朝堂上陷激烈爭論。
四月下,以左衛將軍麴義為首的北疆軍所有在京大將聯名上奏,堅決反對朝廷分封曹等叛逆,並警告朝廷,此事置失當,必會搖軍心,後果嚴重。
議和之事隨即陷僵局。
=
現代青年孫途因故帶倉庫係統穿越到北宋末年,從而開始了一段精彩曲折,前途難料的生存與救亡之旅。 在這裡,不但有昏君權奸,還有忠臣名將,而更出乎意料的是,這還是一個有著水滸群雄的世界。 孫途將與他們如何相處?一切答案,盡在帶著倉庫到大宋!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朕奮三世之餘烈,用天下之大義,乃執三尺劍,以做天下王。朝鮮衛氏王頭已懸漢北闕。南越趙氏納土內附。中央帝國,天朝上國,即將成型。但這還不夠!朕的眼睛裏,現在只有匈奴!帥師伐國,北擒單於問罪於朕前!
一朝穿越,本想一輩子當個紈绔子弟,奈何實力他不允許啊!新皇登基,匈奴二十萬大軍南下,陳兵都城門外,數十萬百姓危在旦夕!正此時,李旭橫空出世,手持一桿亮銀槍,戴青銅面具,披百花戰袍,一人一馬殺到烏維狼旗之下。自此,匈奴喪膽,敗退大梁。此等功績,彪炳千古!皇帝親封天將軍!“可我,只想當一個紈绔的公子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