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公主召見郗慮,一方面好言安,一邊下旨準奏,羈押宗正卿臧洪、司隸校尉陳宮。
長公主馬上召見太傅楊彪、太尉荀攸、大司農李瑋、尚書令崔琰,勸他們以社稷為重,放棄爭鬥,不要再自相殘殺了。
丞相蔡邕以最快的速度見到了臧洪,「你為什麼要幹這種事?你是不是昏頭了?」
臧洪慘笑,「我怎麼會幹這種事?這是陷害,對手太狠了,竟然干出這種喪盡天良的事。從刺客衝進郗慮的府邸,到郗慮查到我的頭上,只有短短六個時辰,如果這一切不是事先安排好的,可能嗎?」
蔡邕駭然心驚,「誰會幹這種事?李瑋?荀攸?許劭?還是楊彪?」
「都有可能。」臧洪嘆道,「現在要想挽救局勢,只有把大將軍請回來,否則一旦殺開頭,局勢就再也沒有挽救的可能了。」
=
五月中,長公主下旨,鮮於輔出任廷尉卿,陳好出任廷尉丞,郗慮重新回到史臺任治書史。
左彥出任宗正卿。楊出任司隸校尉。
現在朝堂各方斗得非常慘烈,適合出任公卿職位的也只有北疆武人一系,只有這樣才能儘快轉移朝堂各方的矛盾,平息各方之間的廝殺。
=
鮮於輔、陳好到廷尉府就職,首先審理許混一案。
許混的案子其實很簡單,之所以久拖不決,關鍵在於張邈等青兗士人,他們想利用荀彧、辛評的謀逆案重創穎、汝士人,誰知事態轉眼失控。
五月下,鮮於輔上奏長公主和朝廷,詳細奏報了許混一案。過了幾天,長公主下旨,對許混的罪責輕描淡寫,罷職了事。許劭到牽連,主請辭太常一職。長公主接了許劭的辭呈,拜他為長安太學祭酒,讓他主持恢復長安太學。
五月底,長公主拜郭策為太常卿。
=
長公主不顧北疆武將的反對,在分封爵位一事上做出了很大讓步,襄和其它各地紛紛派出特使趕到長安參加和談。
六月,襄方面派出了王朗和華歆兩位大吏,益州的劉璋派出了吳素和張松,徐州的曹派出了程昱,豫州的袁譚派出了劉獻,江東的孫權、周瑜派出了魯肅和顧雍,隴西的劉備派出了簡雍。各地和談特使趕到長安后,和談隨即進了商討細節的階段。
=
六月上,迫於長公主與和談各方的強烈要求,鮮於輔開始審理謀逆案。
謀逆案依舊存在,不過嫌疑對象轉為張邈、陳宮、臧洪、張超等人而已,所以荀彧、張昭很快恢復自由,並迅速離開了長安。
荀彧和張昭清白了,不等於辛評、荀諶也清白了,在張邈、陳宮等人的罪責沒有弄清楚之前,他們還要被羈押。
六月中,孔融、禰衡、劉翊等青兗大吏上書,彈劾李瑋,認為刺殺郗慮一案的背後指使者是他,並有相關證據。李瑋大怒,上書彈劾孔融等人,認為他們和陳宮等人合謀刺殺天子,也提供了詳實的證據。
朝堂愈發混。
長公主斷然下旨,謀逆案的審理無限期推遲,先審丁立、朱魭一案。目前朝廷首要之務是招襄,其他事一概推遲再議。
=
下午上中班,不更新了。
(未完待續,如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CMFU.CO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
理工男穿越成窮酸書生,家徒四壁卻有一個美麗娘子。他要如何翻身,靠知識釀酒、製鹽、鍊鐵、造武器,經商、種田憑藉智慧躋身王爵!西打蠻國東降倭寇南征遠洋北戰突厥做醉逍遙的王爺!各位書友要是覺得《大靖梟雄》還不錯的話請不要忘記向您臉書和推特裡的朋友推薦哦!
雖出身白丁,但可與鴻儒比肩;雖家境貧寒,但舉手可賺錢萬貫;雖手無縛雞之力,但彈指萬軍灰飛煙滅;我雖白衣,可做公卿。...
天寶十四載,安祿山起兵作亂,盛世大唐驟然危如累卵,帝國都城屢遭蕃胡鐵蹄踐踏,昔日天可汗跌下神壇,這個讓后人無比神往的時代就此終結。然而,艱危亂世中一個年輕人突然出現,他能夠以一己之力逆天改命嗎?大唐將會重新振作,還是繼續跌入無盡的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