蒯越這是在懷疑自己,懷疑他這江夏太守對劉表的忠誠,懷疑良在書信中有什麽“不軌”。
同樣是荊襄大族,同樣是州牧麾下重臣,蒯越此舉,怎能不讓黃祖生怒。
“蒯別駕,難道你是在懷疑黃某串通良謀反不?”黃祖一聲重的反問。
蒯越卻隻淡淡一笑,“黃太守對主公忠心耿耿,蒯某對此是深信不疑,隻是外麵的那些閑言碎語卻甚討人厭,越這麽做,也隻是想替黃太守澄清,免得遭那些小人非議。”
蒯越的這個借口冠冕堂皇,卻令黃祖無法回擊,畢竟,為武將的他,上的功夫可沒蒯越這等文人利索。
見得黃祖猶豫不,蒯越反問道:“黃太守既是問心無愧,又何至於不敢讓我一看呢?”
麵對蒯越的咄咄相,黃祖暗暗咬牙,卻隻能選擇忍。
畢竟,蒯越才是州牧最信任的謀士,自己雖然屢立功勳,權勢顯赫,卻遜於蒯越一籌。
當下黃祖冷哼一聲,將書信拿出,往案上一丟,“信在此,蒯別駕自便。”
說罷,他轉過去,負手而立,甩給了蒯越一個背影。
蒯越也不以為怪,隻笑著將書信從案上拾起,拆將開來細細觀讀,那般聚會神之狀,從儼然要將每一個字都讀一般。
正如黃祖所說,信中並無什麽串通的跡象,蒯越的表也隨之漸漸緩和下來。
“看來黃太守果……”
正打算將信原封奉還,說一番恭維客套之詞,以緩解方才有些張的氣氛時,蒯越的眼眸卻陡然一聚。
在那一封信中,他看出了可疑之。
蒯越的臉轉眼凝重起來,冷冷問道:“黃太守,這信中為何有塗改之?”
黃祖轉過來,往信上瞥了一眼,“原本就是如此,自然是良那廝寫錯了隨手塗改。”
黃祖的解釋,並未能打消蒯越的疑慮,相反,這位荊襄第一謀士,眉宇間的疑卻愈重。
“良在信中既已晚輩自居,怎會寫錯了隻塗改了事,這豈非是對黃太守的大不尊重。”
黃祖怔了一怔,不耐煩道:“我怎麽知道,也許是那良陋,不知禮數罷了。”
蒯越冷笑了一聲,笑聲中充滿了諷刺和猜疑。
這一場笑,讓黃祖聽得極為刺耳。
他很快想到,蒯越這一番的問話,卻是在懷疑自己故意將信塗改,意在抹去其中不可告人之。
黃祖憤怒了,目陡然一聚,厲聲道:“蒯加駕,信就是如此,黃某我問心無愧,你若是有什麽懷疑,大可向主公去說,黃某豈會懼哉。”
怒罷,黃祖冷哼一聲,拂袖而去,把個蒯越拋在了大堂中。
荊襄之中,誰人敢對蒯越如此大呼小,即使是劉表也要對他禮敬三分,而今黃祖這態度,卻令蒯越頓生不悅。
眼看著黃祖拂袖怒去,蒯越站在那裏顯得頗為尷尬。
皺眉半晌,蒯越將惱火強,卻將那封信書往袖中一收,轉亦揚長而去。
######
襄,右將軍府。
書房之中,良端坐於首,徐庶、許攸分坐左右。
堂前,那名一臉風塵的仆丁,正向良恭敬的做著匯報。
這仆丁此番的任務,自是奉了良之命,去往江夏,向那位荊州第一大將獻上良的示好。
匯報已畢,良滿意的點了點頭,擺手道:“做得很好,下去領賞吧。”
仆丁大喜,叩首謝恩,興而退。
良隨即屏退左右,書房中,隻餘他和那兩顆智慧的頭腦。
“元直,子遠,田元皓的這道離間之計,你們覺得怎樣?”良笑問道。
徐庶幹咳了幾聲,先道:“如今蒯蔡二族失去了襄基,勢力已弱,而黃祖手握重兵,黃家一躍而為荊襄頭號大族,蒯蔡兩家害怕為黃家所取代,勢必會對黃祖懷有忌憚,此時卻也是我們施離間計的大好時機。”
良微微點頭,徐庶所言,正也是田所獻的計策。
取夏口,必先敗黃祖,而黃祖水軍強大,不可力敵,那便隻好智取。
田的計策,便是施展離間計,使黃祖和蒯越、蔡瑁二人互相猜忌,彼此爭鬥,最好能兵戎相見。
而到那個時候,豈不正是良漁翁得利之時。
先前之時,蒯蔡兩族同氣連枝,手握著襄和江陵兩支大軍,黃祖所統江夏兵雖強,但卻遜於襄和江陵兩兵馬之和。
正因如此,蒯蔡兩家才會放心的讓黃祖坐鎮江夏,為他們抵江東孫氏。
如今襄已失,蔡蒯兩家基大損,而江陵水軍兵馬數量和戰鬥力,都是三大水軍中最弱的一支。
這也就是說,黃祖所握的江夏水軍,已經是整個荊州決定的力量。
蒯蔡兩家,麵對著這強弱形勢的變化,又焉能不對黃祖產生忌憚。
田之計,便是從中施展手段,加以離間,讓劉表的屬下們陷各自的爭鬥當中。
“主公,你那書信塗改的計策,當真是妙極,我想在眼前這種局勢下,倘若讓蒯越或是劉表看到那封信,不起疑也不行啊。”
許攸對良是大加的讚歎。
其實這離間之計,田隻是提了個頭,至於那書信之計,卻是良靈機一所想到。
良笑而不語。
這時,徐庶卻又道:“主公的這一計確實是妙,不過庶以為,單憑這一封書信,還不足以讓劉表對黃祖生疑,咱們還需火上澆油,再施一條毒計才是。”
許攸也道:“元直說得對,劉表信任黃祖多年,不是蒯越和蔡瑁說幾句讒言就以起疑的,咱們還得把靜鬧大一點,讓劉表不得不起疑。”
這兩個智謀之士的進言提醒了良,他眉頭暗皺,漸又陷了沉思。
“火上澆油,大靜,毒計……”
左右那兩位智謀之士,同樣在冥思苦想。
須臾,徐庶的眼眸最先一亮。
“想把靜鬧大,出兵就是最好的手段,主公不妨打出兵進夏口的旗號,大張旗鼓的揮軍南下,黃祖必然會率軍北上迎擊。到那個時候,主公再仿效方才的書信之計,幾封書信這麽一往來,然後不戰而退兵,介時,劉表不疑心才怪。”
舉兵南下,書信往來,不戰而退。
三套組合拳下來,別說是劉表,換任何人都會疑心。
良神一振,不拍案道:“元直此計甚妙,就這麽定了,你們速去準備一下,咱們這回就好好的給劉表演一回好戲。”
######
當天計議已定,許攸的司聞曹最先發力,布署在江夏一帶的細作,大肆的散布消息,說是良將盡起襄之軍,順漢水南下來取夏口。
而安在江陵的細作,則又散布出傳聞,說是黃祖暗通良,打算以江夏一郡和整個夏口的水軍,獻降於良。
大肆散播謠傳的同時,良也沒閑著,為了把這場戲演得夠真,他這一次確實來了個“傾巢而出”。
諸路兵馬迅速的完集結,良親統一萬七千水陸大軍,沿漢水南下,向著江夏殺奔而來。
良發兵消息傳回江夏,黃祖自然大為驚訝,他自料不到,良前腳還以書信向他示好,後腳就發兵大舉來侵。
惱火之下的黃祖,為了向劉表表明忠心,沒有毫的猶豫,當即起兩萬水軍,北漢水阻擊良大軍南下。
良的大軍南下,不數日間已近石城水域,過了此城,南麵地勢便將愈加開闊,將有利於良的騎兵作戰。
正如良預想的那樣,黃祖的水軍已先一步抵達,在石城一線構建起了水陸防線。
探知黃祖軍已先到,良便下令大軍停止南下,在距離石城二十餘裏外的湫城設下水陸大營,與黃祖的水軍形了南北對峙之勢。
先期趕到的黃祖,早就構建了好了完善的水陸防線,打算憑借著強大的水軍,打一場漂亮的阻擊戰,讓良嚐嚐他江夏水軍的厲害。
轉眼,十天已過。
令黃祖到費解的時,這十天的時間裏,良的大軍按兵不,沒有采取過任何行,甚至連輕騎的襲擾都沒有。
良和他那近兩萬的大軍,大張旗鼓而來,兩軍眼看著在在際時,卻忽又偃旗息鼓。
黃昏,石城水寨,中軍大帳。
黃祖閉目端坐在上首,麵無表的聽著斥候們的最新回報。
和十天前的報告一樣,良的大軍依舊是按兵不,既不退,也不戰,不知在做何打算。
砰!
黃祖的拳頭狠狠的擊在了案上,“良,你到底是玩什麽花招!”
主帥生怒,左右諸將皆神悚然,唯有蒯越卻臉如常。
他看了一眼黃祖,眼眸中閃過一異樣的神。
那神中,暗含著某種猜疑。
大帳中的氣氛,一時間沉寂如淵。
蒯越暗暗觀察著黃祖,仿佛想從他的表中,看出些許破綻一般。
匆匆的腳步聲打了沉寂,帳簾掀起,一名親軍趨步而。
“稟將軍,良派使者前來下書,約將軍明日午後,漢水之畔單騎會麵。”
大帳中,頓時一片嘩然。
(未完待續)
如果您覺得《三國之暴君良》還不錯的話,請粘以下網址分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b/2/2043/)
亂世戰國,羣雄並起,強秦東出西楚虎踞,男主生在亂世且是非常弱小的韓國,但卻身懷召喚能力,聽說你秦國有殺神白起,王翦戰國名將,不怕我有兵仙韓信,軍神李靖西楚霸王,力能扛鼎,我有宇文成都,李存孝,贏政,李世民,劉徹等等千古一帝,集會一堂,周王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且看這天下誰主沉浮
慶曆六年,歌舞升平的趙宋王朝。迎來了一個瘋子.... 親眼見識了大宋的雍容華貴與溫情。 起初唐奕隻想享受這個時代,什麼靖康之恥、蒙古鐵騎都與他無關。反正再怎麼鬧騰曆史都有它自己的軌跡。千年之後中華還是中華! 亡不了! 但當那位憂國憂民的老人出現在他麵前的時候,他的心變了...他想為那個老人做點什麼順便為這個時代做點什麼.... 於是怎麼把大宋這隻羊,變成呲著資本獠牙的狼!成了唐奕唯一
【權謀】+【熱血】+【爭霸】+【殺伐】+【無系統】 “朱由檢,安心的去吧,你的一切將由我葉軒來繼承, 從現在起,我就是大明的第十六位皇帝——崇禎,朕在這裡立下誓言: 你朱由檢殺不了的人,我崇禎來殺, 你朱由檢做不到的事情,我崇禎來做, 李自成、張獻忠造反?那也要看朕給不給他們機會! 建奴屠我中原族人?那朕便屠了建奴,亡其種,滅其族! 八大晉商私通建奴,為其耳目?那朕便抄家滅族! 文人無知、無能、無恥,叛國投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