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軍事歷史 三國之暴君顏良 第八百六十九章 寒 心

《三國之暴君顏良》第八百六十九章 寒 心

“鄴城乃**,乃我大漢重中之重,關係重大,朕的旨意,明明要讓你們死守鄴城,曹仁他焉能違抗朕的旨意!”

劉備極是憤怒,怒斥著曹仁的抗旨。

鄴城被圍,與外界完全斷絕了關係,最終逃出來的,也隻有諸葛亮和他親信,可以說,諸葛亮已了鄴城守軍中,唯一的證人。

便是如此,他說什麽,劉備也隻能信什麽。

“臣當時也是這麽跟曹仁說的,臣說鄴城中的糧草,還可以支撐很久,陛下也不會拋棄我們,早晚會發兵來救我們,可是曹仁他就是不聽,非要一意孤行。”

諸葛亮見劉備對曹仁有怨,趁勢又編了一番故事。

劉備的眼中閃過一尷尬,卻忙正道:“朕當然不會放棄鄴城,更不會拋棄你們,朕本來正醞釀著再度南下救鄴,誰知兵馬未,鄴城竟已失陷。”

劉備數度南下,卻為文醜所阻,其實已放棄了救援鄴城的失,當然,對外界時,劉備卻依然咬定不會放棄鄴城。

而今諸葛亮那巧妙的一番話,不的就把劉備拐了進去,迫使劉備隻得急忙表態,對諸葛亮的話是更加的信任。

諸葛亮見狀,又歎道:“曹仁想要棄城而逃,臣苦苦相勸,怎奈臣並無兵權,曹仁強行要突圍,臣也無可奈何,隻能任他所為。”

諸葛亮強調了自己沒有兵權,委婉的暗示劉備,如果自己有兵權的話,或許可以阻止曹仁的獨斷專行。

聽得諸葛亮這番話,劉備眼中又尷尬之,心中不暗生悔意。

想當初,他留曹仁在鄴城,為的就是鉗製諸葛亮,防範其歸降於良。

誰想,曹仁確實對自己忠心,但卻違反了自己的旨意,致使鄴城失陷,這樣一來,他鉗製諸葛亮的所作所為,豈非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Advertisement

反觀諸葛亮,非但沒有背叛自己,反而還為了突出重圍,回歸自己,還落得個雙殘廢的慘烈,如此忠心,簡直地。

念及於此,劉備對諸葛亮的愧疚之意,便是俱增。

“唉,朕當初留曹仁掌軍,也是想他領兵多年,而丞相雖於智謀,但畢竟沒有實際的統兵經驗,誰想曹仁這廝,竟然敢不聽從丞相的號令,朕真的是看錯了人啊。”

劉備當然不會承認自己鉗製諸葛亮的意圖,隻將所有的責任,都推在了已死的曹仁上。

“曹仁善於統兵,確是可用之將,陛下用他是自是正確的,是臣監督曹仁不利,這都是臣的錯。”諸葛亮又自責起來。

經過適才的一番鋪墊,諸葛亮這會再將責任往上攬,非但不是在自招罪責,反而是為劉備搭了梯子,讓劉備有臺階下。

“唉,還是諸葛丞相,對朕最忠心啊。”

劉備在心中大讚諸葛亮,先前那些對諸葛亮的怨意,此時竟是煙銷雲散。

“丞相為了大漢,落得這般殘的地步,已是難能可貴,鄴城之失,全是曹仁之過,與丞相無關點關係。”劉備也投桃報李,對諸葛亮再無半點責怪。

諸葛亮暗鬆了一口氣,一副難抑的樣子。

劉備又寬了諸葛亮一番,便將徐晃的進言,向諸葛亮複述一遍,以征詢諸葛亮的意見。

諸葛亮思索了半晌,也隻能讚同徐晃的意見,同是,又建議劉備速令司馬懿從並州發兵,來增援冀州。

劉備當下便令諸葛亮之計,下旨安排下去,同時又令太醫趕為諸葛亮治傷,看看有沒有失把諸葛亮那道殘廢的雙,給治好過來。

於是,當天,數騎斥候飛奔出邯鄲,一騎徑往平原郡而去。

幾天後,平原郡治所,平原城,車騎將軍府。

Advertisement

府堂之中,一片的悲涼肅穆。

張飛麵悲涼,向著正堂上供奉的那樽牌位叩首祭拜,傷悲的眼睛從眶中抑不住的落。

堂上的那樽牌位,正是書著關羽之名。

關羽在鄴城之外,為漢軍死,距今過去了數月,張飛的悲痛卻還沒有消解。

自得關羽死的消息後,張飛便在堂中設靈位,每逢初一和十五就焚香祭拜。

今曰張飛之所以比尋常更加悲痛,是因為前曰他收到了鄴城失陷的消息,這個消息如雪上加霜一般,令張飛更是倍打擊。

跪拜已畢,後的兒子張苞上前將其父扶起,勸道:“父帥係重大,莫因太過悲傷,哭壞了子才是。”

張飛巍的站了起來,著堂上的牌位,恨得是咬牙切齒,握拳頭。

張飛的腦海之中,不斷的閃現出鄴城城下,關羽被自己人死的慘烈景,一想到這些,他心裏就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怨氣。

“陛下他怎能不顧二哥的姓命,就下令放箭呢……”張飛的口中,再次說出了同樣的抱怨。

這種抱怨之詞,自聽聞關羽死訊後,張飛就始終的掛在邊。

正當這時,外麵卻有謁者抵達,前劉備的急旨意,送到了張飛手上。

張飛雖然怨怪劉備,但還得焚香設案,跪接聖旨。

劉備的旨意,自然是領張飛棄守平原諸郡,北退於巨鹿一線與其會合。

張飛領下了旨意,又向謁者打聽了一番前之事,這時方才得知,諸葛亮竟然死裏逃生,活著逃回了邯鄲。

張飛的眼眸中,頓時湧現怒,很是冷淡的將謁者給打發走。

“諸葛均是害死我二哥的幫兇,諸葛家的沒一個好東西,沒想到諸葛亮的命這麽大,竟然還活著,真是老天無眼。”張飛恨恨道。

Advertisement

當年劉備把不救黎的責任,推在了諸葛亮的上,那裏張飛就對諸葛亮懷有怨意。

後聽說諸葛亮的弟弟,竟然無恥到當眾閹割關羽,張飛對諸葛亮的怨恨,就與曰俱增。

原本聽聞鄴城失陷的消息,張飛還以為諸葛亮死在了鄴城中,心中還解了一口氣,如今卻不想諸葛亮竟然這般的命大,竟活著逃出了升天。

“父帥,天子命咱們率張家軍退往巨鹿,這道旨意,兒以為父帥不當遵從。”張苞的另有深意的話,打斷了張飛的神思。

張飛漆黑的臉龐,陡然間一變。

“陛下有旨,本將焉能不從,你難道想讓本將抗旨不?”張飛瞪著兒子道。

張苞將左右心腹也盡皆屏退,大堂之中,隻餘下了他父子二人。

這時,張苞卻才低聲音道:“如今國中大將盡損,今父帥若退往巨鹿,陛下必會把堅守巨鹿之責任,推在父帥的上,父帥難道忘了二叔的前車之鑒了嗎?”

前車之鑒!

張苞口中這四個字,如一柄利刃一般,深深的刺中了張飛的痛

當初黎被圍之時,天子見死不救,後良要用數郡換關羽,天子又是拒絕。

諸般種種,雖然劉備總有理由,能推在別人的上,但最終下決定的那個人,卻終究還是劉備。

張飛不傻,他雖然怨恨諸葛亮,但他更清楚,真正拋棄了關羽的人,還是劉備本人。

劉備如此不顧念兄弟之,這般做法,已是深深的讓張飛寒了心。

而今,誠如兒子所言,如果自己再去堅守孤城,倘若事有不利,劉備會拚了命救自己嗎?

若論兄弟之,關羽跟劉備的誼,說實在的要比他這個三弟跟劉備的誼,要深上許多。

關羽,劉備尚且不救,換作是他張飛,劉備會嗎?

張飛沒有把握,此刻的他,對劉備已是充滿了懷疑,所謂兄弟之,也因劉備的種種做法,而削減了許多。

半晌,張飛深深的吸了口氣,沉聲道:“本將若不退兵巨鹿,還能去哪裏在,難道困守此間,等著賊夾擊嗎?”

張苞道:“鄴城一失,平原已無法可守,咱們自不能困守此間。兒以為,父帥可以軍中乏糧為由,以就糧為名,退往海郡,屯兵於南皮,坐觀形勢。”

南皮乃海郡治所,亦為冀東戰略重鎮,城池堅固,糧草富,極是富庶。

張飛沉思半晌,卻又道:“本將當然可以退軍南皮,可是天子若是再三下旨,命本將往巨鹿馳援,本將又當如何,難不還能屢屢抗旨不?”

“此事易也,那賊不是派了水軍,屢屢從海上襲擾我沿海諸地嗎,到時父帥便可借故征討沿海賊兵為由,堂而皇之的拒絕了天子的征詔。”張苞倒是聰明許多,很快就想到了應對之策。

張飛站起來,踱步於堂中,深深思索著張苞,權衡著利弊。

若是換做以前,一旦劉備有召,他張飛就算是刀山火海,也會毫不猶豫,即刻千裏迢迢的趕去。

但經曆了關羽之事,劉備的所作所為,已令張飛心寒許多,這時的他,便開始思考,劉備是否還值得他去不顧姓命的保護。

幾番踱步,無意間,張飛再次看到了關羽的靈位。

諸般傷痛之事,再次浮現於腦海之中。

此時的張飛,眉頭深深一凝,所有的猶豫,都在這一刻瓦解。

片刻,張飛沉聲道:“傳令下去,全軍即刻啟程,隨本將撤往南皮。(未完待續。)

如果您覺得《三國之暴君良》還不錯的話,請粘以下網址分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b/2/2043/)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