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軍事歷史 三國之暴君顏良 第八百八十八章 劉備又得瑟了

《三國之暴君顏良》第八百八十八章 劉備又得瑟了

易水南岸,楚軍大營。

帳中,甘寧慚愧的步大帳,跪地向良請罪。

“此役本隻是試探敵人虛實而言,非是興霸之罪,興霸不必自責。”良很是大度,並未追究甘寧失利的責任。

甘寧這才起,拱手道:“當時臣隻有一萬兵馬,若再多幾萬兵馬,未必不能渡河,請陛下再給臣一個機會。”

良並沒有回答,而笑著將目龐統。

“易水河並不闊,漢國的細作可輕易的將我軍向報給劉備,即使我軍再派更多的兵馬,劉備也能及時做出反應,五萬烏桓騎兵,足以擋下我二十萬大軍同時渡河,繼續強行渡河,非是明智之舉。”

龐統冷靜了的分析了漢軍的戰力,表示不宜再強行渡河。

“若現在不強行渡河,就隻能等到冬易水結冰才能渡河了。”甘寧歎道。

龐統卻搖頭道:“眼下距冬還有大半年的時間,今滅劉在即,豈能等那麽久。再則,就算能夠順利過河,劉備以九萬兵馬,憑借著易京堅固的防線,未必擋不住我們二十五萬大軍的進攻。

帳中,眾臣們陷了沉默。

龐統所言,確為事實,眼前這易京防線,似乎了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

“劉備所仗者,無非是烏桓騎兵,倘若能滅了這烏桓騎兵,易京防線不足為懼。”沉默中,良淡淡出言,點出了關鍵所在。

“可是,劉備篤定了心思,要據守易水,又如何能以烏桓騎兵,與我們決戰呢。”

甘寧的顧慮,也正是眾臣的顧慮。

想要消滅烏桓騎兵,首先要能與之一戰,但眼下連易水也渡不過去,又如何去與烏桓一戰。

至於劉備,顯然不可能派烏桓騎兵過河,主前來送死。

“現在事不就簡單了,爾等就可集中智謀想一想,如何能使烏桓騎兵與我們一戰。”良大聲道。

Advertisement

眾臣個個冥思苦想,思索起計策來。

驀然間,龐統的角掠起一抹詭笑,那般樣子,顯然心中已有了主意。

“丞相,莫不是有什麽妙計了嗎,速速道來吧。”良擺手一笑。

龐統先不答,卻將目轉向甘寧:“興霸,那烏桓騎兵你是過手的,他們的裝備如何?”

“烏桓多以輕騎為主,無論騎兵還是戰馬,多由皮甲為主,說實話,裝備倒是很差勁。”甘寧語氣中有幾分不屑。

烏桓原為塞外遊牧民族,缺錢缺鐵缺技,自然裝備不了良的鐵鎧,隻有落後的皮甲,不是烏桓,漢朝四周寄附的胡族,除了與漢族混雜最為的羌人之外,其餘胡族基本都是如此。

“這就對了。”龐統點了點頭,“烏桓騎兵雖眾,但其甲胄卻極其脆弱,臣相相信,我軍以五千鐵浮屠重甲騎兵,若與之正麵鋒,必可一舉將之摧垮。”

鐵浮屠!

龐統的話,驀然提醒了所有人,縱使良,眼眸中也閃爍出一

楚國騎兵自荊州時代就分為兩種,一種是側擊迂回機姓極強的神行騎,也就是輕騎,另一種便是衝擊力和防力超強的鐵浮屠,也就是重騎。

重騎這玩意兒是個極燒錢的兵種,是那一套的馬鎧和人鎧就耗資極重,再加上因為負甲的原因,無論是戰馬和騎士,都是百裏挑一的英。

當年袁紹盛極一時,軍中有一千重騎,已經威震四下,而今良雖據十州之地,但也隻能勉強都組了一支五千餘人的鐵浮屠重騎。

然而自北伐以來,敵弱而我強,楚軍大部分的戰役都是攻堅戰,鐵浮屠因此就顯得沒有用武之地。

神行騎雖可利用其速度優勢,快速的向敵人側後發起進攻,但在正麵進攻中,連普通的重步兵方陣都不見衝得破,更何況是全副武裝的重騎。

Advertisement

以鐵浮屠滅烏桓輕騎,倒確實是一個可行的方案。

“丞相所言甚是,隻是現下這種形勢,又如何使烏桓騎兵與朕的鐵浮屠正麵決戰呢,這才是最關鍵的難題所在吧。”良冷靜的說道。

龐統微微一笑:“臣正有一計,或許可得那大耳賊,不得不派出烏桓輕騎,與軍鐵浮屠正麵決戰。”

良神一振,頓時便來了興趣。

龐統當下便不不慢的,將自己的計策,諉諉道來。

眾人是越聽越覺新奇,不人都覺得龐統此計,實在是有些太過冒險。

唯有良,卻是微微點頭,龐統所言的計策,很是對他的胃口。

“丞相此計甚妙,就這麽辦吧,劉備這大耳賊想不出,朕就他出來。”良冷笑道。

“丞相此計雖妙,不過,還需一個知地利之將,方能就此功。”法正從旁提醒道。

良想了一想,高聲道:“速傳程普前來相見。”

……

龐統所獻之計,正在暗中進行著,表麵上,良卻下旨,命諸將繼續營造將要強渡易水的假象。

楚國二十五萬大軍,沿著易水鋪開,大造木筏,聲勢浩大。

易京中的劉備,不敢小覷,命兩岸細作嚴監視楚軍向,以防良從他渡易水。

良為了把戲演足,遂順著劉備的心思,多次分兵,分從上下遊假作渡易水。

劉備獲悉之後,自然是馬上派出烏桓騎兵,前去北岸阻截。

半個月的時間下來,楚軍三次渡失敗,損兵近兩千餘眾,卻未能在北岸尋得立足之地。

接連“挫敗”楚軍的渡河作戰,對於劉備來說,這久違的連勝,足以令他欣喜若狂。

劉備又恢複了自信,漸漸甚至變得得意起來,他自信這一次,必可令良折戟於易水河畔。

Advertisement

欣喜之下的劉備,為了繼續結好烏桓,自然是毫不吝惜,每戰取勝,必都對烏桓易以重賞。

因是劉備當初從巨鹿逃得倉促,從鄴城帶出來的大批金銀財貨,都不得不丟度在路上,所以眼下劉備的庫府中,並沒有多餘財。

為了裝闊綽,取悅烏桓人,劉備隻能下令,命幽州諸郡縣進獻錢財,以充軍需。

幽州本就非富庶之地,如今為劉備供應糧草軍用,已是擔子沉重,而今又加了額外的貢賦,更是不堪重負。

府無錢,自然隻有從百姓那裏強征,一時間,幽州各郡百姓是怨聲載道,暗中大罵劉備是暴君。

到了這個份上,劉備為了對付良,再也顧不得什麽名聲,對於百姓的怨恨,隻充耳不聞,而且還連著下了數道聖旨,以催促貢獻。

劉備雖有厚賞,但烏桓人卻不怎麽領,他們依然是惡行不改,每每得勝,便四出殲辱擄掠。

開始時,烏桓人還有所顧忌,隻在得勝後才敢搶掠,到後來,在劉備的縱容下,他們稍有閑暇,便到搜掠城鄉。

易水北岸附近的郡縣,從城市到鄉村,不知多民戶被烏桓人搶掠一空,不知有多人的妻,為烏桓人搶回營中糟蹋。

對此,百姓個怨恨,張繡等不文武大臣們,也都到憤慨,曾多次的向劉備進言,請他對烏桓人加以警告。

劉備卻怕得罪烏桓人,在諸葛亮的建議下,依舊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反過來對自己的大臣們,卻是嚴加喝斥,強令他們不許再提此事。

張繡等大臣無奈,隻能歎息著閉上

……

千裏之外,海。

大海茫茫,風平浪靜,隻有一朵朵的白雲,在頭頂悠閑的漂浮著。

五十艘海船揚著滿帆,正在海上飛速的航行。

太史慈立於船頭,遠著前方,蒼老的臉上閃爍著

自歸降大楚以來,良對太史慈極為賞識,將他的職直接就拔到了鎮東將軍,如此優待,實令太史慈恩不已。

隻可惜,良麾下猛將如雲,太史慈歸降以來,並沒什麽立功的機會。

此優待,卻苦無寸功,太史慈心中一直存有不安,覺得自虧欠著良什麽。

現如今,一心想立功報恩的太史慈,終於得到了機會,良將此重任在了他的手頭。

戰船上裝載的,乃是五千大楚鐵浮屠,這些都是楚國銳中的銳,良能將這般重要的力量,放心的令太史慈統領,這份信任令太史慈萬分。

心懷恩的太史慈,迫切的要用一場大勝,來報答良對他的信任與厚待。

“快看,前邊有海岸線了!”士卒大聲的,打斷了太史慈的神思。

太史慈神一振,急是舉目遠,果然見天海盡頭,陸地的廓蜿蜒而現。

這時,左舷,淩統的旗幟上掛出了信號旗,說目的地已至,全軍準備登陸。

中鬥誌如火狂燃,太史慈把手中大槍一握,興的喝道:“傳令下去,命將士們披甲上馬,準備隨本將殺上寧河。”

號令傳下,諸船的騎兵們神大振,紛紛做起了準備,甲胄與兵撞聲,響了一片。

船行愈急,半個時辰後,陸地的形,已是清清楚楚的映了眼簾。

太史慈臉冷峻如刃,心中隻一個念頭:殺上寧海,殺上漁郡,直取薊縣,抄了劉備的老巢!(未完待續。)

如果您覺得《三國之暴君良》還不錯的話,請粘以下網址分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b/2/2043/)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