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表哥萬福 第1006章:對壘叫陣

《表哥萬福》第1006章:對壘叫陣

 主管藥務所的軍屬,是明威大將軍的原配發妻明夫人。

 明威將軍年愈五十,是軍中一員老將,鎮守北境三十余年,輔佐了兩任定北王,于周厲王和武穆王來說,他是麾下的得力干將,亦是教導他們馳騁沙場的師長,明威將軍秩正四品,但在軍中的威,卻僅次于武穆王。

 長興侯鎮守北境后,意收服三十萬幽軍,卻苦于明威將軍,在軍中威太甚,便使計將明威將軍,調往阜新邊城鎮守。

 阜新是抵卸北狄的第一道屏障,明威將軍鎮守阜新后,這才有了北境三年的安穩,才有了長興侯的高枕無憂。

 殷懷璽封了武穆定北王后,曾一度要將年邁的明威將軍調回襄平,卻遭到明威將軍的拒絕。

 明威將軍深明大義,長興侯將幽軍禍禍得烏煙瘴氣,正值憂外患之際,武穆王要重整幽軍,收納舊部,重振幽軍之威,迫在眉睫。

 他繼續鎮守阜新,震懾狄人,武穆王才能免后顧之憂。

 明夫人子爽辣,古道熱腸,與明威將軍夫唱婦隨,在軍中極有名聲,時常召集軍屬們為軍中戰士們,做一些、漿洗等力所能及之事。

 戰時,更是不懼危險,親赴前線,為戰士們送糧送藥,救治傷患,軍中的戰士都親切地稱一聲“明嬸”。

 當年王妃組建軍醫庶務所,就有明夫人從中出力。

 明夫人也是一位“戰地軍醫”。

 只是年歲漸老,力不支,在長興侯鎮守北境后,就已經退下來了。

Advertisement

 此次,也是腰椎舊疾復發,不得已去錦州休養,聽聞韶懿長郡主要效仿王妃,組建藥務所,頓時大興趣。

 明夫人了解韶懿長郡主的生平事跡,對尤其推崇,便想要助其一臂之力,遂遂自薦,報加了第一批軍屬召集名單,參與了韶懿長郡主安排的基礎調教。

 明夫人來錦州休養一事,無人知曉,加之“明嬸”這個尊稱,幾乎了明夫人標志,所以虞窈事先并不知道,明夫人的份,也沒往明夫人上去想,只因明夫人,在基礎調教期間,展現出了出的管理才能,這才注意到

 藥務所之所以,能組建得如此順利,明夫人功不可沒。

 “前線傳來消息,蒙多在狹裕關外陣,兩軍對壘,大戰一即發。”明夫人甫一進屋,就提了狹裕關外的形。

 見虞窈頭巾綰發,一灰布勁裝,在前背后綁了厚甲,一副巾幗子的妝扮,仿佛又看到了,從前的周厲王妃,不有些唏噓。

 “蒙多前日才下了戰,今兒就在關外陣,可見是有備而來。”虞窈心中涌現了一不好的預,右眼皮不停跳:“黃軍師提過,影響,北狄部分化十分嚴重,蒙多雖是一員猛將,論資歷之老道,經驗之富,比起一些老將,還是略有不如,為何蒙多能拿下主戰派的話語權,作為主戰派的統帥?”

 蒙鷹是草原赫赫有名老將,當年今上駕親,就是他率敵敗周,虎父無犬子,蒙多承父親悍勇,也是驍勇無比,在蒙鷹死后,接手了父親的兵馬,算算也只八九年之久。

Advertisement

 明夫人心中一跳:“除非……”

 “除非,”虞窈快速接過了明夫人的話茬,不由得心驚跳:“蒙多掌握了敗周之謀,并且得了主戰派的認可,狹裕關或出了變故。”

 北狄十幾個支族,大大小小的將領幾十上百,個個都是經百戰,驍勇無比,能讓他們一致認可的敗周之謀……

 明夫人一陣心驚跳:“我馬上派人去狹裕關傳信……”

 “已經遲了。”虞窈眉間既且堅:“戰場上瞬息萬變,我們能做的,就只有相信殿下,相信前線的戰士,且不余力地做好后方支援。”

 ……

 狹裕關外,兩軍相隔百丈之遙,互相對壘,戰鼓如雷,旌旗漫卷。

 而兩軍對壘,是雙方實力的一個試探,在這個過程中,雙方都不會輕易出兵,任何一方都能隨時撤軍,且另一方不得追擊。

 所謂先禮而后兵,不過如此。

 表達了用兵之人,對戰爭的敬畏,對對手的尊重,對蒼天的敬畏。

 同時,也考驗雙方主將的心理素質。

 歷史上有名的王翦伐楚,王翦率六十萬大軍,傾盡秦國大半兵馬,仍沒有勝楚國項燕的把握,故不敢輕舉妄

 兩軍對壘四五年之久,直到當時的楚王,耐不住子,下令讓項燕出兵,項燕無奈出兵,為王翦提供了敗楚時機,王翦這才伐楚功。

 如戲文里那種混沖殺,本是不存在的。

 而對壘陣,考驗的則是軍心士氣。

Advertisement

 陣期間,雙方或口頭鋒,或武力比斗,勝方固然士氣大振,敗方難免軍心不振,這就為勝方攻伐提供了有利時機。

 此法,是為了尋找攻伐時機,盡可能減傷亡,以最小的代價獲得勝利。

 哪家的兵都不是大水沖來的,養兵千日,耗費之巨大,不可想象,故主將往往惜兵卒,盡可能減傷亡。

 戰前陣,就了不文的規定。

 勝負各憑本事,與人無尤。

 蒙多乘馬于千軍萬馬之中,揚聲高喊:“你們中原人不是講究先禮后兵麼?我蒙多馳騁沙場,敬武穆王年英杰,今兒就鄉隨俗,送武穆王一份大禮。”

 他刻意將【鄉隨俗】四字,咬重了一個音,顯得狂妄無比,仿佛大周的萬里河山,皆已臣服在他的鐵騎之下。

 立時激怒了,對方的幽軍。

 寧遠將軍更是反相譏:“茹的北蠻子,擱你爺爺跟前班門弄斧,簡直是不知所謂,來來來,給你爺爺磕幾個響頭,爺爺我好教教你,什麼鄉隨俗】……”

 軍中頓時一陣哄堂大笑。

 雙方罵聲,頓時不絕于耳。

 比起幽軍罵人,先‘問候’你全家,再把你祖宗十八代拉出來‘問候’個十遍八遍,都不帶重樣,北狄顯然不敵,頓時敗下陣來。

 幽軍大獲全勝,鼓聲震天,戰士“哦哦哦”地起哄聲,直沖云霄。

 ------題外話------

 我們看很多古裝電視劇里,主將一聲令下,士兵立馬沖鋒陷陣,頓時兵荒馬,哈哈,其實事實并非如此,古代打仗講究隊形,陣形。

 為了盡可能的減傷亡,兩軍對壘,試探彼此的實力,一方覺得自己實力不如了,肯定就要退兵,這不戰而屈人之兵。

 當然了,雙方實力均等的況下,為了減傷亡,獲得勝利,就要盡可能的對方軍心,士氣,創造有利的進攻時機,陣應運而生,陣的雙方,國罵或者是雙方的將士單挑,種類繁多。

 古人敬畏戰爭,所以不可能雙方殺一通,會通過各種條件,去減戰爭帶來的后果。我們看到三國演義里,兩軍對壘,派出各自的將士,互相單挑,看起來似乎有點莫名奇妙,但其中卻飽含了,古人對戰爭的敬畏,以及對戰爭的智慧。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