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衛東點了點頭:“確實如此,所以國人又發明了一種東西,信用違約互換,英文簡稱爲cds。各位領導對於保險業都比較悉,應該對於cds都比較的瞭解吧?投資銀行通過cds,規避了風險問題,自然就可以進行高風險的作。”
cds是國外債務市場中最常見的信用衍生產品,這種東西就是買賣雙方對於制定信用事件進行風險轉換的一個合約。
打個比方,銀行發放了900億的次級貸款,能賺20%也就是180億,但是銀行擔心貸款收不回來,於是就去找了另外一家金融機構,說我給你30個億的保費,如果有貸款人換不上錢,這錢就由你來賠。這樣銀行不用承擔風險,還白賺150億。
而這家金融機構機會去調查和計算還不上錢的人有多。經過調查發現,還不上錢的只有1%,也就是900億的貸款當中,有9億是還不上的。
這麼一算,銀行給我30億保費,我賠9億,還能賺21億,這筆買賣劃算啊!於是金融機構就接下了這筆買賣,形了一筆cds合同。
當然實際的作中沒有這麼簡單,因爲房貸的期限都是比較長的,銀行買保險也不可能只買一年,明年就不買了,因此最終形的cds合同,時限也比較長,十年期、二十年前、三十年期都有。
但是對於國的金融機構而言,三十年太長,還是得只爭朝夕!
於是簽下cds的那家金融機構,會將cds合同轉賣。
還是剛纔的例子,銀行給我30億保費,但是得合同到期後才能拿到,我是急脾氣,不願意等,就想馬上拿錢,那我就找了另一家金融機構,說我給你25個億,爲莪的這份cds合同買一份cds合同。
這相當於是保險公司找另一家保險公司,爲自己的承保的保單再買一份保險,真到了要理賠的時候,自己不用掏錢,是另一家保險公司承擔賠付責任。
另一家金融機構一算賬,900億貸款只有9億還不上,所以25億的保費,我能賺14個億,這筆買賣劃算啊!於是就簽了cds合同。
而第一家金融機構,就這麼一倒手,便賺了5個億。
然而第二家金融機構也覺得,三十年太長,我只爭朝夕。
於是又去找第三家金融機構簽了一份cds,相當於是給保險的保險,買了一份保險,自己賺了一筆,同時也將賠付風險轉嫁給第三家金融機構。
第三家金融機構也是三十年太長,只爭朝夕,於是又去找第四家金融機構籤cds,第四家又找第五家,以此類推。
這就像是套娃一樣,最終這第一筆的cds,被套了好多層的娃,而cds也形了一個龐大的市場。
所以很多經濟學家認爲國gdp虛高,是有道理的,至國金融服務業所佔據的gdp,是真的有水分的。
就比如cds,本來一份保險,經過金融機構的作,變了保險套娃!
相當於是一骨頭,被每一隻狗都一遍,那就是每隻狗都吃了骨頭了。但骨頭還是那骨頭,並沒有變兩骨頭。然而每隻狗過這跟骨頭,都計算gdp,這裡面能沒水分麼!
cds合約的本質跟保險是一樣的,而在場的都是保險公司的人,自然也都知道cds是什麼東西。
於是李衛東沒有解釋cds,而是接著說道:“據我所蒐集到的數據,目前國的cds市場規模,已經達到了60萬億金,如果有10%的市場違約,就是6萬億金!”
6萬億金這個數字,的確讓在場衆人嚇了一跳。
有人忍不住驚呼道:“6萬億金的損失,這也太誇張了吧!咱們國家去年的gdp是多來著?好像是2.75萬億金,6萬億金相當於是2.2箇中國的gdp了!這要是損失掉的話,真得發金融危機!”
“也未必!”有人開口說道,說話的正是葉教授。
衆人的目立刻向了葉教授,只聽他開口說道:“我這裡有一個數據,是聯儲公佈的,全國總資產在三億金以上的銀行,有兩千多家,而他們的資產總和超過了19萬億金。
這還只是有一定規模的銀行,再算上證券公司、保險公司、財務公司。投資公司等等,數量大的難以想象。
6萬億金對於別的國家而言是天文數字,但是對於整個國的金融系而言,6萬億的cds市場違約,雖然會令其大傷元氣,但也不是不能承的。
依我看來,李董事長的思路很明確,分析也很到位,國的次貸市場出問題是必然的事,這一點我很認同李董事長。但是以此來斷定,會發生系統的金融危機,還是爲時過早的!”
“葉教授說的是。但說cds市場的問題,就說有金融危機,的確是還不夠確切。”李衛東微微一笑,接著說道:“但要是加上cdo呢?更何況還是一大批評級過高的cdo!”
李衛東的話題回到了之前談到的cdo上。
此時,無論是葉教授,還是那位魏總監,都彷彿想到了些什麼,同時眉頭一皺。
唯獨那個混兒陳思,卻是一副躍躍試的表。
這個華爾街黑武士,又在琢磨做空了。
章節報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