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盛唐風月 第33章 越女傳人

《盛唐風月》第33章 越女傳人

PS:第三更比較晚,大家明早起來看也可以,嘿嘿。繼續求推薦票,這周平均一天一百票都木有,55

晨曦乍現,翠竹苑中便傳來了一陣劍氣凌空的破空聲。站在場邊的嶽五娘目不轉睛地看著那矯若遊龍上下翻飛的影,尤其是那彷彿活過來的劍,即便自從跟了公孫大娘學藝已經有好些年了,但仍然有一種呼吸摒止的覺。當那人影終於停了下來,連忙雙手捧著手巾迎上前去。

“師傅,汗吧。”見公孫大娘接過手巾,繼而臉,猶豫良久,最終還是開口說道,“今日咱們真的要到城中坊市去嗎?萬一縣署那邊餘怒未消,再派人來強請……”

“這種事也不是第一次了。”公孫大娘微微一笑,輕輕按著心小徒兒的肩頭,面上漸漸流出幾許悵惘,“我當年出師之後,一度扮男裝去過邊塞,見過幾場激烈的戰事,見過將士浴戰場力殺敵,劍舞這才得以小。而後我遊歷各地,除了你之外,也收過幾個徒弟,可最終,留下的只有你一個,你可知道爲什麼?”

嶽五娘還是第一次聽師傅提到這件舊事,一時睜大了眼睛:“師傅,爲什麼?”

“那時候我也還年輕,看到路邊貧兒,便忍不住想收容下來,悉心教導技藝。們憑藉年和努力,大略學會了劍舞,便覺得能夠自立門戶,所以多半呆不了兩年就走了。當然,也有些是野心想要名天下,於是不住某些別有用心的人挑唆,做出不該做的事……所以,兩年前我在汴州一舞過後,便遣散了那些徒兒,只留下了兩個樂師,後來又收下了你。你子直爽有什麼說什麼,天分和樂都好,將來興許有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時候……”

Advertisement

“師傅!”

見不過十三歲的小徒弟滿臉震驚地看著自己,公孫大娘再次爲之一笑,隨即曼聲誦道:“其道甚微而易,其意甚幽而深。道有門戶,亦有,開門閉戶,興。凡手戰之道,神,外示安儀,見之似好婦,奪之似懼虎。布形候氣,與神俱往。杳之若日,偏如騰兔,追形逐影,若彷佛。呼吸往來,不及法。縱橫逆順,直復不聞。斯道者,一人當百,百人當萬。你還記得門的時候我誦給你聽的這些話嗎?”

嶽五娘立時使勁點了點頭:“當然記得!”

“那你可知道這些話出自何?”

“出自《吳越春秋?勾踐謀外傳》。”

嶽五娘還在攢眉苦思,卻聽得背後傳來了一個聲音,一時連忙轉看去,卻發現是昨日仗義解圍的那位杜小郎君帶著一個秀氣若子的白年進了院子。那一晚在宋曲村正屋子裡的相遇,早就不記得了,但昨日的事實在是刻骨銘心,一時連忙快步迎上前去。

“杜小郎君,今天還帶客人來了?啊,你是……”崔儉玄的面孔只是稍稍覺得眼,可到了面前,看到那一雙眼,立時記憶復甦,一頓之後就驚呼道,“你是東都永坊的崔郎君!”

“答對了!嶽五娘,聽杜十九說,昨天你的舞劍也引來了滿堂彩,真的是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啊!”崔儉玄笑地衝著嶽五娘點了點頭,隨即便看向了那邊廂的公孫大娘。不過是兩月之前,他還在東都永坊的家中觀賞過公孫大娘那無雙劍舞,一時驚爲天人,沒想到現如今在登封縣又遇上了!

眼神閃爍的他止步片刻便撂下杜士儀走上前去,又是笑容可掬地說道:“公孫大家,真是人生何不相逢,看來這是天意註定呢。”

Advertisement

除了不好,杜士儀在崔儉玄上一直沒發現那些紈絝子弟的病,此時見他面對公孫大娘猶敢佔上便宜的樣子,不大爲訝異。然而下一刻聽了公孫大娘的話,他便明白,此便宜絕非彼便宜。

“崔郎君就這麼想從我學劍?學劍卻不比讀書寫字,要吃的苦不計其數。”

“在我看來,讀書方纔是苦中苦!”崔儉玄想起這些天在盧氏草堂著頭皮讀書的日子,只覺得這纔是看不見盡頭的苦,因而想都不想便答了一句,隨即便一本正經地說道,“只要公孫大家肯教授,我一定竭盡全力。”

“咳!”看見這崔十一郎彷彿又是吃了稱砣鐵了心,杜士儀不得不用重重一聲咳嗽打斷了這不知道何時纔能有個結果的談話。他也不理會崔儉玄那惱怒的眼神,看著公孫大娘開口問道,“今日的坊市獻藝,公孫大家可預備好了?”

“劍舞於我來說,便好比家常便飯,沒有什麼可預備的。”

這個答案倒是在杜士儀意料之中。他也就是以這一問起個頭,見公孫大娘支使了嶽五娘去收拾劍,喚樂師準備出發,他便又開口問道:“公孫大家剛剛援引了《吳越春秋》那一段越答勾踐的話,莫非這獨步天下的劍舞,正是胎於千年前的越劍?”

剛剛和嶽五孃的話被杜士儀聽去,此刻面對這個問題,公孫大娘不沉默了下來。良久,才苦笑一聲道:“時過境遷,越劍那些靜之法早已不傳,如今我的這些技藝,不過是些許皮而已,再不能用於軍中以爲絕藝,所以我輩中人,再不敢在外人面前提越二字,還請杜郎君不要再提此事。”

Advertisement

一旁的崔儉玄知道杜士儀這些天正在一面讀史一面抄書,既然這麼說便一定有此事,一時兩隻眼睛更是流出了異樣的神采。而杜士儀不過是聽公孫大娘教徒而靈機一隨口一問,誰知真的切中事實,心裡幾乎跳出了和崔儉玄相同的念頭。好在他還記得自己今日爲何而來,於是定了定神便點點頭道道:“公孫大家既有吩咐,我莫敢不從?不過,經昨日之事,今日坊市劍舞,觀瞻之人必然更多,公孫大家不知可有什麼想法?”

“杜郎君所說的想法,不知所指爲何?”

“公孫大家雖在北地赫赫有名,然琴師二人,徒弟一人,車馬不過一乘,這是不是與名聲不太相稱?”

聽到這話,正在地上整理劍皮囊的嶽五娘忍不住站起來,不服氣地說道:“師傅說了,人越多,心越是不齊!去年師傅在河南道遊歷的時候,不大戶人家爭相把侍婢送給師傅,師傅卻一個都不肯收!師傅說,達顯貴家的婢,比外頭小門小戶還過得優越,吃不起那些苦。而且,人多了,不免容易被人挑唆……”

“五娘!”見嶽五娘說著說著,竟然連自己最初說的那些也幾乎要吐出來,公孫大娘不得不喝止了。見一時低下了頭,這才若無其事地說道,“名聲不過是以訛傳訛,我只是不想辜負當年傳授我一門技藝的師傅,至於人員多寡,只在看彼此投契與否罷了,人多未必是好事。”

杜士儀本想勸說多置琴師,廣收弟子,於是可以進一步搞好宣傳做大場面擡高名聲,最好真的如同昨日那從者所說一般名天聽,這樣日後達顯貴就會投鼠忌,不敢胡作非爲。此刻真正會到了公孫大娘那子,他暗自嘆了一口氣,知道這種包裝絕非爲所喜,因而索直接拿出了另一個方法。

畢竟,得防著別人使招中傷!

“公孫大家昨日劍舞,雖有樂師演奏,但似乎並無配歌詞?”

話音剛落,嶽五娘就又驚又喜地雙掌一合道:“對啊,師傅,昨日杜小郎君那半首詩若是能續全了,今日一唱,你這名聲一定會更大!”

杜士儀聞言一愣,見公孫大娘眸微亮看了過來,他正想辭之以他詞,卻不料公孫大娘隨即卻搖了搖頭:“昨日杜郎君的詩實在是太過謬讚,決不可用來配劍舞。”

崔儉玄聽到半首詩,又見公孫大娘竟也承認是有這麼一回事,他一時大爲驚詫,上前去胳膊肘一撞杜士儀,旋即嚷嚷道:“好啊,說什麼江郎才盡,原來你小子還能做詩!快說,昨天你做了什麼好詩?”

“因景生,只勉強做了半首詩而已。”杜士儀知道那詩興許今後就只得半首絕唱,心中正嘀咕著,見崔儉玄還要糾纏不休,他突然對其說道,“十一兄,你要刨問底,回頭我再奉陪。眼下卻有一件要事,登封縣那些風月之地你,可否給我尋幾個嗓音渾厚的歌姬來?歌也行!對了,再找個鼓手,要力氣大的!”

崔儉玄皺了皺眉,見杜士儀一副高深莫測的樣子,他一面拔往外走,一面沒好氣地嘟囔道:“就喜歡賣關子外加差遣人跑!要是你回頭說不出一個所以然來,可別怪我不客氣!”

崔儉玄這一走,杜士儀方纔上前對若有所思的公孫大娘沉聲說道:“公孫大家一曲劍舞驚天地,若這樣的劍舞再配上好歌,想必一定會平添三分!”

“好歌?”公孫大娘咀嚼著這兩個字,不若有所思地問道,“莫非杜小郎君又有佳句?”

杜士儀卻避而不答,只是搖搖頭道:“重要的不是詞,而在於那一曲劍舞之後。須知如今都畿道四境蝗災不寧,所以,還請公孫大家聽我一言。”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