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軍事歷史 逍遙小閑人 第兩千五百零七章 來了

《逍遙小閑人》第兩千五百零七章 來了

顧孫越想越覺得是這麽回事,對顧靈汐的怒火不僅更上了一層。

皇上那麽溫和的子,都被顧靈汐給氣的對他擺了冷臉。

如今更是大言不慚,為了逃避定親,撒謊說是皇上看中了

真的是,又氣又怒又心累。

他怎麽就會生了這麽個兒呢?

幸好就要嫁出去了。

以後眼不見心不煩,還是讓婆家去好好教育去吧。

沒想到,這時候,曾興安跟陳氏也在一起嘀咕了一會兒。

曾興安說道:“顧大人,令嬡這實在是有點……。

你說別的任何問題吧,我們都能接

但這拿皇上說事兒,是不是就有點過了?

這萬一要是傳出去,可是大罪啊。

是會帶來災禍的呀。

我看這親事,不如就……作罷了吧。”

陳氏也說道:“是啊,對皇上不敬,這樣的媳婦,我們家可不敢要。

這要是嫁過去了,到時候說點兒啥,到時候,豈不是會連累我們家嗎。”

顧靈汐一聽,倒是高興。

別管他們信不信,但隻要能破壞了定親就行了。

顧孫卻一口氣堵在中,氣的差點過去咯。

但是又不能說曾氏夫婦說錯了。

就顧靈汐剛才這話,他們不給傳出去都算是好的。

劉氏一聽也慌了,急忙說道:“別啊。

靈汐這孩子,也是一時的口不擇言。

平時,也算乖巧,並不是這樣的。

Advertisement

你看,咱這親事,談的好好地,怎能為了一時的兒家的小子,就輕易作罷呢?”

曾興安說道:“話可不是這麽說的。

我相信顧小姐大約是一時口不擇言。

這樣的格,我們曾家也是難以接

一時急之下口不擇言,就開始拿皇上來說事,把皇上當擋箭牌,這可是大不敬。

要是以後急之下,還這樣做,那可如何是好?

事關我一家老小命啊,下也是不得不謹慎。”

陳氏這會子也不裝了,說道:“不對啊,你們顧家也算是高門大戶。

我就說呢,怎麽還的要下嫁到我們家,給我兒子當繼室。

原來是這顧小姐的格竟然是這樣……這嫁到誰家,不都得給人家家裏惹來災禍嗎?

我們可不敢要。”

曾興安又接著說道:“顧大人,您也別覺得下說話難聽。

方才下也說了,別的任何問題,哪怕有點小子,率真一點什麽的,我們都能接

可事關皇上,這麽大的事兒,換顧大人您,您也不會要個這樣的兒媳婦不是?”

這兩口子都沒給顧孫兩口子說話的機會,兩個人

顧孫雖然比曾興安大一級,但兩人不是一個係統。

顧孫也不是曾興安的頂頭上司,加上如今是顧孫的閨說了對皇帝不敬的話。

那他還怕個球。

Advertisement

顧孫一個口舌伶俐的太常卿,都被生生的懟的說不出來話。

氣的真的是要死要活的。

偏偏他是真無法反駁。

因為曾興安說的對,換他,他自己也不會要一個這樣的兒媳婦啊。

曾興安兩口子就要命人抬著禮品,打道回府。

劉氏急忙去說好話。

千挑萬選給顧靈汐選出來的‘好婆家’,可不能就這麽算了。

但曾興安兩口子,也不知道是真的不同意了,還是想要拿一番,就是不鬆口。

而這時,曾良工突然說道:“父親,母親。

兒子也相信,顧小姐不是故意的。

就像是伯母說的,隻是一時口不擇言了罷了。

兒子相信,此刻也知道自己錯了,以後必然不敢再犯。

兒子很喜歡顧小姐,還請父親母親全,給一個機會。”

劉氏聽了大喜過,心道這親事還能繼續便可。

顧孫倒是沒有什麽,畢竟是太常卿,也是個人,聽了曾良工的話,隻是心中略有安

覺得這曾良工,雖然有缺陷,但也著實不錯。

在這種況下,竟然還選擇顧靈汐,可見也是真心喜歡

雖然兒把他氣的半死,但以後能有個真心疼的人,他也是的。

但曾興安夫婦卻不肯鬆口,隻說此事還是日後再議吧。

也不肯留下來吃飯了,站起來就要走。

Advertisement

顧孫跟劉氏好說歹說,但也不能強迫人家娶顧靈汐啊。

因此也隻好說了一些客套話,隻希曾家回去之後,能再考慮考慮這親事。

然後就站起來,給他們送行。

曾興安兩口子晦的換了一個得意的眼神。

這親事,他們自然是不會放棄的。

顧靈汐雖然有些抗拒,但嫁到了他們家,還不是任他們拿麽?

等嫁到了曾家,哪裏還有什麽機會使什麽小子,說什麽口不擇言的話。

相反,娶了,既能對曾興安的仕途有幫助,又能讓兒子喜歡,何樂而不為呢。

如今不肯鬆口,也不過就是想要拿顧府一下子罷了。

因為顧孫地位高,這親事,原本是顧府在上的。

是曾府上門,的求人家嫁兒。

為了表示誠意,還拿出了好多的聘禮,就連彩禮那都是挑細選的好東西。

如今經過這麽一下子,就了曾府占據主導地位了。

畢竟現在又不是曾府求著他們顧府嫁兒。

而是他們顧家想要把兒嫁竟曾府。

所以,等過兩天,他們鬆口,願意來顧府商議親事的時候,那聘禮跟彩禮,就不必準備的如此厚了。

相信到時候顧府也說不出來啥。

曾家兩口子,算盤打的是啪啪響。

顧孫跟劉氏兩人無奈,將他們送到了門口。

曾良工還表示,請伯父伯母放心,他不會計較小姐的無禮,等他回去之後,一定會說服父母的。

劉氏自然是說了一些好聽的話。

雙方站在門口,剛要告別,但此時不遠卻來了一隊人馬,還抬著一頂轎子。

眾人便在門口駐足看了一下,突然發現,那一隊人馬,似乎是宮裏的人。

曾興安便說了一句:“那打頭兒的,好像是皇上邊的張公公。

不知道這是要去哪兒。”

顧孫的眼神比較好,經常進宮單獨找皇帝,因此自然對皇帝邊的人,比曾興安要悉的多。

他說道:“不錯,正是張公公。”

眾人好奇不知道這大過年的,張公公要去哪兒。

沒想到那一隊人馬,就在顧府麵前,停了下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