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萬曆駕到 第四十六章 劉顯和廷推

《萬曆駕到》第四十六章 劉顯和廷推

都掌蠻在凌霄城裡囤積糧食,佔山稱王,做爲其四擾殺掠的基之地。

加上敘州地雲、貴、川三省咽,戰略位置極爲險要,都掌蠻每一,三省爲之震,嚴重危害了大明的西南邊陲安定。

祖年間,都掌蠻“攻劫高、珙、筠連、慶符諸縣”,而到了明朝中葉,四川土地兼併日盛,部分失去耕地的農民淪爲流民,這些人也加都掌蠻,與之共同爲禍。

當時,加都掌蠻隊伍的漢人流民主要有三類:一是逃的軍犯及一些早年逃在寨的流民,二是蜀中大盜,三是重罪亡命的漢人,“黠者遂爲謀主”。

這些漢人的加使得都掌蠻越發猖狂,行軍作戰更加狡詐,因此,“改土歸流”便爲明王朝穩定當地局面的當務之急。

化年間曾經有過一次大規模的圍剿,那個時候都掌蠻赴貴州詐降,貴州都指揮丁實不知有詐,出城迎接,結果“夷伏兵四起,軍五千餘衆皆沒。

十一月,都掌蠻又設計使汪浩夜行長寧,結果“軍夜行迷道,人馬墜溪谷死者不可勝紀”。

不久,都掌蠻沿江水南岸進軍,再次攻陷江安、納溪、合江等縣,如無人之境,幾縣民皆遷至北岸,連汪浩的船都不敢在南岸停留。

Advertisement

朝廷派出了二十萬大軍圍剿都掌蠻,結果無功而返,讓朝廷面大失。

朱翊鈞翻看著都掌蠻的資料,這個時候能和自己的記憶接上了,這個都掌蠻從祖時期一直鬧騰到自己登基的時候。不過朱翊鈞知道,終大明一朝,雲貴之地都沒能徹底的平定。

都掌蠻在自己登基的時候就又鬧騰起來了,敘州都掌蠻酋長每每穿蟒,乘坐四駕馬車,模仿明朝大出行,沿途敲鑼打鼓,夾道而馳。

酋長阿茍與其義子阿麼兒盤踞凌霄城,“擅擡大轎,黃傘蟒,僭號稱王”。

這個就有要建國稱王的趨勢了,這個就不能忍了,那個時候張居正剛坐上首輔,平定都掌蠻也是他要做的。張居正也要拿都掌蠻立威,想要一舉解決掉禍害大明依舊的都掌蠻。

張居正選定進剿都掌蠻的將軍就是劉顯,十四萬大軍進剿都掌蠻。

劉顯也的確沒有讓人失,在劉顯指揮下,明軍一路高歌猛進,凌霄城、都都寨很快易主。

都掌蠻失此二險,只得退守九城。明軍旋即兵分五路撲向九城,不分晝夜攻打,都掌蠻以死相拒,“乘城轉石發標駑,下擊栩栩如電霰不休”,明軍傷亡慘重,一時卻也無計可施。

九月九日是蠻人的“賽神節”,這天,天降大雨,山路溼,都掌蠻酣戰方休,認爲明軍絕不可能來襲,於是在九山上殺牛慶祝,盡痛飲。

Advertisement

不意明軍乘夜攀巖,殺城,四放火,殺聲撼天,都掌蠻從睡夢中驚醒,見明軍從天而降,無不束手就擒,混中,被火燒死、墜落懸崖者不下萬人,酋長阿大、阿二、方三皆爲明軍擒殺。

明軍繳獲銅鼓93面,擒斬4615人,戰鼓作爲戰利品被大量運往京師府庫,這種伴隨著都掌蠻戰鬥、祭祀的重最終隨著這個民族的消亡而易主。

朱翊鈞記得自己還看過那些鼓,當時張居正還以此誇耀自己來著。

原來就是這個劉顯平定了都掌蠻,朱翊鈞舒了一口氣,手敲打著桌面,覺得這個人整訓京營倒也合適。

一來他一直在東南,在京城沒什麼勾連,也算是份清白,由他整訓可以很多的干擾。二來這個劉顯也的確戰功卓著,實力非常。

無論是抗倭還是澆滅都掌蠻,這都能證明他的實力。

三來朱翊鈞也想讓這位老將軍福,來京城養老,畢竟看履歷劉顯也是正德十年生人,與王崇古一樣的年紀,六十有三了,這麼大年紀的武將在雲貴苦熬苦業的,朱翊鈞有些於心不忍了。

尤其是履歷的後面還附一份辭摺子,劉顯也想回家養老,而且是因爲出了問題了。

劉顯是武將,這些年一直在征戰,損傷肯定比王崇古厲害,要是在放在雲貴熬著,估計是沒幾年好活了。朱翊鈞覺得這樣的人要盡其用,弄到京城來練兵纔是最好的選擇。

Advertisement

打仗的什麼的,還是讓年輕人來,大明這個時候不缺名將的。

將來要是弄一個軍機參謀之類的,還需要這些老將軍。

選定了整訓三大營的武將,還有一個人選和關鍵,那就是總督三大營的文。原本大明的軍隊歸五軍都督府,五軍都督府的大都督都是武將勳貴。

混著混著就把權力給混沒了,現在總督都是文,武將只能做總兵,地位上差的不是一點點。

從爭權奪利的角度來說,武將本不是文的對手,如果不文武分制,以文武那是早晚要出問題的。不過朱翊鈞暫時可沒實力挑戰這種場規則,還是得選擇一個文

按照循例,這個職位應該是掛都察院副都使的職銜,同時最好是兵部侍郎。

要選擇一個兵部尚書,還要一個總督三大營的文,還要提拔劉顯,朱翊鈞敲打著奏摺,自己好像應該要舉行一個廷推了。話說自己當了這麼久的皇帝,還沒主持過廷推。

想到這裡,這個想法就在朱翊鈞的腦海裡面紮下了

看了一眼張鯨,朱翊鈞開口說道:“傳旨閣,兵部尚書王崇古致士的摺子朕準了,王卿勞苦功高,以兵部尚書致士,同時加蔭一子爲錦衛百戶。”

以兵部尚書致士,說白了就是保留王崇古的兵部尚書的職銜和待遇,就像後世退休之後局級部級的待遇一樣。

“讓閣和六部擬議一個名單,推舉兵部尚書,到時候進行廷推。”朱翊鈞隨後又補充了一句。

王崇古的致士很快就掀起了波瀾,這個消息實在是太突然了,彈劾王崇古的那些人都沒想到。隨後這個消息帶來的附加效果就顯現出來了,朝廷空缺了一個兵部尚書。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