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萬曆駕到 第四十七章 人選

《萬曆駕到》第四十七章 人選

兵部尚書就不用說了,六部尚書大的很,想要爭奪這個職位可不容易,可是一個六部尚書的位,代表的可不是一個六部尚書,而是一系列的員變遷。

王崇古致士已經是時間問題了,皇帝下旨準許了王崇古致士,也給了王崇古應有的待遇,算是功德圓滿了。

現在的問題是誰能上位,上位的這個人牽著無數人的心。

很快閣推薦的人選就出來了,兵部左侍郎曾省吾,雖然推上來了,可是大家都不太看好他,因爲他的資歷不太夠。不過曾省吾是張居正的嫡系,沒人敢小看。

張居正連張瀚那種人都能破格提拔爲吏部尚書,何況曾省吾。

朱翊鈞翻著曾省吾的資料,看到後面不“咦”了一聲。果然張居正任用的都是有能力的人,這個曾省吾就不簡單,現在他是兵部左侍郎,他升是因爲他平定了都掌蠻。

看到都掌蠻朱翊鈞就想到了劉顯,這算不算是同人不同命?

曾省吾是督軍,平定了都掌蠻之後,升兵部左侍郎,不但回京了,而且職也升了起來。劉顯呢?平定都掌蠻之前是總兵,平定之後還是總兵。

劉顯想要致士回家,朝廷不允許,現在還在雲貴苦熬苦業。

嘆了一口氣,朱翊鈞一臉的無奈,想讓文把功勞戴在武將的上,那是不可能了。打贏了是文運籌帷幄,功勞使勁撈,打輸了就是武將背鍋,罪名使勁扣,這就是大明的現狀啊!

Advertisement

武將地位低,這個問題不解決,忠心問題本無從談起。

或許有的武將爲國爲家,可是底層的士卒呢?大家爲什麼當兵,大多數人是爲了吃飯。當兵吃糧,拼命就算了吧!這樣的人只能爲兵油子,想靠著他們打仗,別想了。

只有爲了搏一個前程,看得到希的時候,那纔會有戰鬥力。當看不到希的時候,誰還會拼命?

秦軍戰鬥力之所以強,能夠以布布甲撼裝備良的銳魏武卒,因爲什麼?要知道魏武卒可是裝備良的重裝步兵,秦軍能打贏除了秦兵耐苦戰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軍功封爵。

那個時候的大秦還有不奴隸,但是沒關係,只要你有軍功,不但能夠離奴隸份,還能夠得到爵位,爲人上人。那些吃不起飯的人,拎著刀就去和人拼命了。

他們爲了什麼,爲的還不是博一個出,那樣的軍隊戰鬥力怎麼能不高?

整個秦國就像一臺巨大的戰爭機,下層推著上層打仗,想停都停不下來。

軍功就代表著爵位,代表著錢,代表著房,代表著漂亮人,整個秦國都瀰漫著馬上覓封侯的想法。這才了有了橫掃六合的強大秦軍,纔有了“赳赳老秦”的氣神。

朱翊鈞將曾省吾的資料放到一邊,再一次意識到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Advertisement

如果由上而下的改制度,強推下去,難度就不說了,效果也未見得好。新軍啊!朱翊鈞不將目投向了山西和陝西,這兩個人地方是關鍵啊!

在明末,陝西和山西永遠是繞不開的,那裡或許可以爲自己軍事改革的第一個試點。

秦兵自古耐苦戰,無論是秦朝還是漢唐,八百里秦川孕育出來的強大的軍隊,是震懾天下的力量。

將曾省吾的資料放到一邊,朱翊鈞在拿起一份資料,這一份就是王崇古舉薦的大同總督方逢時了。

說方逢時如何能打就未見得,但是這個人明顯是一個頗戰略眼的人。在做山西巡的時候就配合著王崇古做了很多的事,並且在王崇古離開之後,自己做的也很好。

修建城堡,整訓士卒,推俺答汗的封貢,戰略和眼都沒問題。

做事也是四平八穩,同時也是從知縣一步一步做上來的,有底層經驗,是一個非常合適的人選。朱翊鈞將方逢時的資料放到一邊,直接拿起了最後一份。

這份資料是薊遼總督樑夢龍了,他也是一個非常有資格的人。

樑夢龍在做薊遼總督之前,已經做過兵部左侍郎了,這個就比曾省吾資歷深厚了,同時在薊遼總督任上做的也不錯,有資格角逐兵部尚書的職位。

Advertisement

不過讓朱翊鈞興趣的不是這個,而是樑夢龍在隆慶年間的一段經歷。

大運河,連通大明經濟南北的要道,隨著大明社會商品經濟的發展,大量民間商船往來於大運河上,造運河常常塞。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運河漕運弊政叢生。

運河運輸的最大憂患莫過於黃河決口,一旦發生,運河便被阻滯。

鑑於運河漕運弊政和黃河決口,不斷有人上疏請求對之進行整頓和改革,其中有一些人主張恢復海運。在這些人裡面,時任山東巡的樑夢龍就是代表人

他認爲:“河漕似安而多勞費,海運似險而屬便利,一任其勞,一任其便,相濟之策”,當以海運羽翼漕運。

這個計劃得到了當時的閣首輔大學士高拱的支持,命後,樑夢龍派遣指揮王惟等人進行了多次的試行海運活,就便進行探訪和勘察。

此外,樑夢龍還下令,沿海地方不拘軍民人等,如有願將自己或收買雜糧、用自己船隻裝載、自膠州海口起至天津糴賣者,均給予執照。

如果是良民,則重加犒賞,如果是有罪之人,則允許通過試行海運來贖罪。

在樑夢龍的鼓勵下,先後有多人主試行海運,海道勘查工作得以順利進行。由於樑夢龍的積極努力,終於對海道的口岸、日程、裡數等有了甚多的瞭解。

朱翊鈞對這個就興趣了,從這裡就能看出來,這個樑夢龍絕對不是腐儒,是真的做事的人。

尤其是那條海運恕罪的政策,可以說一下子中了朱翊鈞的心思,畢竟現在航海可是很危險的,加上大明百姓的鄉土結,願意去海上拼命的人可不多。

見到了利潤之後或許會有,可是前期想推就不容易,這些罪犯就很合適啊!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