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回到明朝當王爺 第424章 寧王造反

《回到明朝當王爺》第424章 寧王造反

“楊卿這趟皇差辦的很好,朕聽了開心極了”,一回豹房正德就笑地道:“如今朝廷不但把白軍收爲已用,暫時平衡了塞北局勢,而且全殲一萬五千名彌勒邪教的信徒。

現在地方府正按圖索驥,據這些信徒檢查他們的親眷和以往過從甚的親友,已經又抓捕了一批彌勒教徒,相信經此一戰,彌勒教元氣大傷,至五十年不氣候,而到那時,大明兵馬壯、國泰民安,還有誰肯跟著他們造反?”

“都是託皇上的洪福,皇上,京裡形如何?居然要皇上親自上街向百姓闢謠?”楊凌隨口捧了一句,立即轉正題。

提起此事,正德英俊的臉龐上浮起一懊怒:“自然是彌勒邪教爲了配合造反,派人在京裡造謠了。三廠一衛正在抓搜索,緹騎遍佈九城,已經不再有人敢公開造謠了,不過已經散佈出去的消息卻在民間造很大影響。

朕上一次赴大同,三大學士爲了遮人耳目,詭稱朕生病歇息,時不時的還把朕的輦車駕駛一下,做出一副朕還在朝中的假象,想不到現在卻被邪教利用,朕就是擺出儀仗出宮上朝,他們也照樣蠱百姓,說朕私自出宮,已死井徑驛,即將天下大了,恨得朕有口難辯,只好去城中一遊了”。

說到這兒他又開心起來,哈哈笑道:“正德到此一遊!這句子一題出來,總該堵住那些閒人的了吧?”

正德小孩子脾氣,總覺得你這麼說了,那麼我就這麼穿你,卻不明白人心險惡,就算題了字又怎麼樣?除了親眼得見他現的百姓,其他耳聞其事的人照樣會傳些皇帝並非先帝脈、皇帝死京外、天下即將大變的謠言,譁衆取寵本就是小民的天,當然哪個聽著離奇說哪個。

Advertisement

倒是正德發明的“到此一遊”爲經曲名句。一時風靡天下,文人士子也罷、升斗小民也罷,紛紛起而效仿,到後來名勝古蹟、古樹長城、亭閣樓塔,可見“到此一遊”的字樣,王二也遊,張三也遊,遊得一塌糊塗,就連吳承恩長大後寫《西遊記》,都來了一段孫悟空在如來佛手指上寫句“到此一遊”的話來。

皇帝的影響力是無以倫比的,楚王好細腰,結果人減一減就是幾千年,正德“到此一遊”,這到此一遊的習慣估計也得上千年下去才能徹底消失。

楊凌看了眼正德,小心翼翼地道:“皇上,臣聽說除了這些謠言,還有人聲稱晉王、寧王謀反?”

正德一聽,蹙眉道:“是啊,這種種謠言,可真是煩死朕了。要說晉王謀反,有李福達潛伏太原衛近三年,暗中組織起彌勒香軍的事爲佐證,還有幾分可能。寧王一向忠誠恭順,怎麼可能謀反?這些謠言滿天飛,又堵不住那些小民的。”

楊凌就知道他寧可懷疑晉王,也不會輕易懷疑寧王,不苦笑一聲,說道:“那麼,閣大臣們對於這些謠言全無應對之策麼?”

正德苦笑道:“怎麼沒有對策?他們說朕已經昇天了,朕這不是上街遊魂去了麼?他們說朕不是先帝親生,朕能怎麼辦?難道和太后上大街表演滴認親?有些事只能由得他們去說了。

至於二王謀反事,就比較重要了,畢竟這是關乎朝廷本的大事,閣幾位大學士也十分慎重,不敢輕易斷言是否確有其事。你派人監視晉王,不是沒發現他有任何異常麼?太原錦衛經詳細調查,也送了消息回來,太原有幾位員與李福達吃請頻繁,收過重禮,現在都捉拿審訊了,晉王與李福達過從並不切,倒沒有疑點。

Advertisement

焦芳、楊廷和等幾人建議朕把掃清山西彌勒餘孽的重任給晉王和地方府共同完,一則以闢謠,二則示之以朕的信任。朕準了,旨意昨日剛剛傳出京去”。

楊凌目一閃,淡笑道:“那麼寧王那邊,皇上準備如何理呢?”

“寧王遠在江南,卻被彌勒教拿來做文章,其實倒也不是完全空來風”,正德嘆了口氣,道:“寧王叔從未掌過兵,自恢復了三衛兵馬,又節制江西軍政後不免沾沾自喜,呵呵,有些喜歡擺排場,出的扈衛超過了王侯的規模,有事沒事的總喜歡對三司指手劃腳,所以已有地方員呈上奏摺彈劾了。

不過由此來看,朕倒更覺得寧王是沒有反意的,否則豈能不小心翼翼,反而故意招搖、惹人注意?再說他畢竟是皇室宗親,憑一些傳言能懲辦一位藩王麼?楊大學士建議,效仿宣宗皇帝警示趙王的故事,派一名勳貴大臣去訓斥一下,讓他有所收斂。

朕覺得這樣很好,昨日遣旨山西晉王府時,同時下了一道旨意,令司禮監賴義和駙馬崔元攜帶敕書下江南,對寧王叔警告一下,免得他太過跋扈,招惹的地方員紛紛彈劾,事關朝廷制,那時朕也不好太過維護他了。

他瞧了眼楊凌,問道:“卿覺得這樣理如何?”

寧王是皇室宗親,而且一個理不當,就會引起天下各地藩王惶恐,甚至起兵造反,楊凌本來的主意就是先發準備、後發制人,他要是此時不反,容朝廷稍作緩和,那是最好不過,畢竟馬上就要進冬季,冬季用兵更加不妥。

何況此事已經閣議定,皇上下詔執行了,楊凌也不便多加置喙,於是躬一笑道:“皇上英明,這樣理甚妥”。

Advertisement

“嗯……嗯嗯……”,得到自己最信任、最賞識的臣子讚許,正德皇帝小小的滿足了一下,他笑微微地著下點點頭,說道:“好,你也認可?那就好。已經到了這兒了就別忙著走了。仙兒給朕褒了魚頭湯,你留下一起喝點吧。仙兒的湯褒地好,湯濃郁如,比大廚烹製的還香”。

正德說著站起來,笑地向後花園走去。

桐樹嶺,這是一險峻的山峰,峭壁如刀削,林立如槍戟,看起來有點森恐怖。不過行進的欽差儀仗並沒有在意,這裡的山林不適宜山賊駐紮,而且過往行人較,一向比較安靜。

況且現在白軍逃去塞外,彌勒教英盡喪,雖說連番戰爭使得朝廷元氣大傷,不過一連串的改制革新,令當先益的北方百姓看到了希。雖然漸漸臨近冬季,萬木蕭索,但是百姓們反而安定下來,期盼著明年會過上好日子。

崔駙馬年約五旬,賴太監年歲相當,這兩個人了這件皇差,其實心裡是高興的。憑他們的份,平素外撈不多,現如今奉旨往江西訓斥寧王,那可是一件大差。

寧王出手闊綽,每次派人進京,都攜帶著大批金珠玉寶贈送有權勢的大臣,這回奉皇旨前往訓斥,爲了讓他們回來說句好話,估計兩個人收的禮一定更加貴重,這一趟差使所撈的錢財,怕是吃上十年都花不完,所以兩個人坐在車裡滋滋的。

山路崎嶇,車吱呀吱呀地響著,林中忽然驚起一片飛鳥,儀仗侍衛是個錦千戶,他不以爲然地往了一眼,以爲是車駕經過驚起的鳥雀。但是他的目還未收回來,忽地發現林中有的閃,千戶不吃了一驚,猛地勒馬喝道:“且慢,林中……”。

“嗖!”一枝藍汪汪的狼牙箭釘進了他的咽接著林中出無數利箭,箭矢,人喊馬嘶,如飛蝗的箭矢也不知有多,五百人的隊伍困在狹窄的山澗中了活靶子。林中的人始終不曾面,箭矢飛,馬上的騎士紛紛落地。

賴太監聽見驚慘呼,不驚慌地拉開轎簾兒鑽了出來,扯著公鴨嗓子道:“發生了什麼事,可是有山……”。

“噗噗噗噗”,四枝利箭齊刷刷地進他的,賴太監連慘呼都沒發出來,搖晃了一下就一頭栽到地上。不斷慘呼落馬的騎士驚擾了馬匹,他乘坐的車轎兩匹拉車的馬驚慌地向前邁起來,木製車輾在他臃腫的軀上,拖拉著駛不過去,而他地腰腹已被裹了鐵皮的車輾地腸穿肚爛。

山林中重歸於一片寂靜,山道上到都是滿了箭矢的,就連車蓬上都象刺猥似的釘滿了箭枝。過了片刻,從林中鑽出一些青巾蒙面的漢子,手執手刃,開始冷酷無地解決那些還沒有嚥氣的兵。

崔駙馬躲在車子裡,臉慘白,牙齒捉對兒打架,有兩枝利箭穿了車棚,閃著幽藍的鋒利箭頭就在他的面前,駭得他一雙直勾勾的眼睛都了鬥眼。

“刷”,轎簾兒拉開了,一個魁梧的青蒙面人站在轎口瞪著他,崔駙馬瑟了一下,使勁兒地往座位裡靠。

那青蒙面人一雙閃爍的大眼瞇了起來,冷冷地道:“聖旨呢?拿過來!”

崔駙馬看了看擺在自己座位上的那個黃綾包裹,抖著雙手想去撿起來。青人不耐煩地出刀,刷地一挑,刀尖鉤住包裹,將它提了出去。崔駙馬驚道:“不要殺我,不要殺我,我是駙馬。你們要錢可以贖人,別……別殺我”。

人輕蔑地瞥了他一眼,就在車轅上大模大樣地打開包裹,撕開封條,取出聖旨看了看,仰天哈哈大笑幾聲,然後收了聖旨轉就走。隨即就有兩個青人一躍上車,車廂中傳出一聲驚,只看到兩個青人不斷地揮刀,車廂劇烈地搖晃著,當他們躍下車子的時候,淋淋漓漓的鮮已經從車底板裡滴了出來。

“把聖旨帶走,馬上請本教地高明匠師依計進行篡改,然後快馬送回江西。朝廷發現駙馬遇刺聖旨被搶,說不定會派軍驛先行派人前往南昌,所以一定要搶在朝廷前面。”領頭的青人邊走邊道。

“壇主放心,寧王例次進貢方時,藉機在沿途設下了健步快馬,十二日就能把京中消息快速傳報江西,比軍驛還快,我人改完了立即通過這些諜報傳送江西”。

“好!”頭領說完忽然頓了一下腳步,前邊小路旁枯黃的草地上站著一個滿面皺紋的老人,領著一個小孫戰戰兢兢地立在那兒,瞧那鄙的袍和胳膊上挎著的筐子,應該是進城剛回來的山民。

他們顯然目睹了眼前的一切,但是已經來不及調頭逃跑了。青頭領笑了笑,徑從這對祖孫面前走了過去,心驚膽戰的老頭鬆了一口氣,還沒來的急跪下叩謝饒命的‘大王’,一柄雪亮的鋼刀揚起,隨在青頭領後的手下手了。

兩聲短促的慘,那人將沾的鋼刀在死上蹭了蹭,急步追了上來。山道上很快又恢復了平靜,只有無主的馬匹無聊地嘶鳴著在山道上隨意地走。賴太監的子已經整個捲進了車底,袍纏進了車,徒勞的騾馬仍然不斷地輾著,輾的一地模糊……

江西寧王府。

寧王設立的健步快騎果然神速,劫下的聖旨已經擺到了他的案頭。寧王爺方面大耳、五絡黑髯,顯得相貌堂堂,十分威武,看形象,可比那位有賢帝之稱的虛胖子弘治皇帝英俊多了。

他穿著一件紫綢團花的家常便服,就著燭火慢慢展開聖旨,上邊是正德皇帝訓斥他逾制王侯,圖謀不軌的話,最後是命令崔駙馬和賴太監攜錦衛押解他進京問罪,待查明地方員彈劾的諸罪之後再予嚴懲的話。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