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軍事歷史 極品小侯爺 第1175章 北溪縣的先進經驗

《極品小侯爺》第1175章 北溪縣的先進經驗

 景瓷等人對北溪縣的認知,還停留在一個無比富庶的縣城上。

 縣城就算再富裕,依舊是縣城。

 可是……

 北溪縣,卻徹底顛覆了們的認知,就算北溪縣掛名是個“縣”,但實際上卻是州府的規模。

 經過數次擴建,城池之大,已經比北狄的“天下第一城”禹城還要氣派幾分。

 隨著邁步進其中,景瓷心里越發震撼。

 北溪縣外圍的三層甕城,本是純粹的軍事用途,但由于北溪縣的人口實在是太多了。

 就連甕城,都被改造了,半軍事半生活化,只有城墻區域,依舊維持著軍事用途,而部空間,幾乎全都被房屋填滿。

 第一道甕城,面積最大,其間種植著大片田地,村莊聚落,分散于其中。

 由于初春天寒,田地還很荒涼,但奇怪的是,田間卻時常有百姓經過。

 這些百姓,或是騎著驢,或是趕著馬車,嫌有徒步的。

 景瓷早已經驚得合不攏:“難道說……北溪縣的百姓,已經富庶到了這種地步?連尋常的農家百姓,都養得起牲口?”

 連忙轉跑到隊中,找到前來接應的北溪縣令林瞿奇。

 “林縣令,這些百姓飼養的牲口,都是從何而來?難道是為大戶人家代養?”

Advertisement

 聽到景瓷的疑問,林瞿奇不由笑著解釋起來。

 “這些牲口,皆是百姓們自行購置。”

 什麼?!

 景瓷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就算是北狄生產馬匹,尋常老百姓,也絕對買不起。

 北狄依靠著廣袤的牧場,飼養馬匹的本較低,就算這樣,每匹馬也要二十兩銀子。

 普通北狄百姓,一戶人家,一年只能結余一兩銀子。

 換言之,想要買一匹馬,需要不吃不喝二十年。

 “林縣令,這些百姓,一年能夠結余多錢?”

 林瞿奇想都不想,口而出:“大概有個八九兩銀子吧。”

 這一次別說景瓷,就連同行的北狄商人和員,也驚為天人。

 他們看林瞿奇的眼神,盡是不可置信。

 “一個普通農戶,一年能夠結余八九兩銀子?難道北溪縣種植的糧食,都是金粒子不?”

 “天哪,要知道,在我們北狄,就算是富戶,一年也結余不了八九兩銀子。”

 “林縣令一定是在開玩笑。”

 面對眾人的質疑,林瞿奇微微一笑,甚是得意地解釋起來。

 “這一切,還要歸功于秦王的治理。”

 “諸位也都看到了,北溪縣是甕城就有三層,而最外圍的甕城,軍事作用最大。”

Advertisement

 “若是遇到戰事,第一層甕城,將會囤積大量兵馬和資,作為守城戰的第一道防線。”

 “這第一層甕城,也外城,面積足有兩萬畝,而住在外城的百姓,卻只有不到五百人。”

 “這兩萬畝田地,都歸這五百人耕種。”

 聽到這話,景瓷不由眉目微顰。

 “林縣令,您的意思是說,這五百農夫,其實……都是地主?”

 地主?聽到這個詞,林瞿奇不由一陣好笑。

 這里可是北溪縣,秦風早已經把這里的地主和士紳,全都清理干凈了。

 只怕是真正的地主,聽到北溪縣這個名字,躲都躲不及。

 “景瓷公主,秦王最厭惡的就是地主。”

 “在北溪縣,只有農場主,沒有地主。”

 “凡是北溪縣的土地,全部歸縣衙所有,任何人使用土地,只能租賃,不能買斷。”

 “這五百個農夫,每年需要向朝廷,上繳五兩銀子租金即可。”

 “至于種出多糧食,賺到多錢,就跟縣衙沒關系了,而且按照秦王編制的北溪縣地方律,凡百姓所需幫助,縣衙也要無償提供。”

 景瓷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外城足有兩萬畝地,卻只有五百個農夫,換言之,每人就能分到四百畝地!

Advertisement

 最令景瓷震驚的是,這些農夫,不對……是這些農場主,只需要每年上繳五兩銀子土地租金,就無須再支付任何額外費用。

 四百畝地的所有盈利,全部歸農夫所有。

 天哪!

 秦風那家伙,肯定是腦袋被驢踢了,若是把這兩萬畝地,全部由縣衙掌控,一年又能獲利多?!

 似乎是看出了景瓷的不解,林瞿奇輕笑起來。

 “起初,本也極為不理解秦王制定的法條。”

 “這簡直和做善事沒什麼區別。”

 “但是經過長時間的驗證,事實證明,秦王的法條,百利而無一害。”

 “這五百農場主,想要耕種兩萬畝地,幾乎不現實,所以他們就必須長期雇傭城的百姓。”

 “而城中百姓的薪酬極高,就算是每戶雇傭十人,一年下來,是工錢,就高達八九十兩銀子。”

 “如此一來,就相當于,替北溪縣養活五千五百人。”

 “而且自行耕種,也能解決縣城的部分糧食需求,若是遇到戰事,運輸線路阻,是憑借城的自耕地,也能堅持一段時間。”

 “因此,這些農場主,實際賺的并不算太多,也就八九兩銀子,若是年景好的時候,興許十幾兩銀子,反正超不過二十兩銀子。”

 林瞿奇說的云淡風輕,北狄的進學團,卻是目瞪口呆。

 什麼,反正超不過二十兩銀子?

 普通老百姓,每年能夠結余五百文到一兩銀子,就已經算是日子過得不錯了。

 結余二兩以上者,便稱得上,食無憂。

 只有文人秀才者,依靠俸祿,再加上自家耕地,每年才能結余三四兩銀子。

 一個中等規模的商戶,一年下來,差不多能夠盈利十幾兩銀子。

 北溪縣一個住在外城的農夫,一年盈利,堪比一個北狄中小規模的商人,這……這簡直太不可思議了。

 難怪外城的農夫,幾乎人人都飼養著牲口。

 若是年景好,一年下來,就能賣出一匹馬!

 就在這時,林瞿奇的言論,再一次驚呆了景瓷等人。

 “這些牲口,基本都是軍隊或是后勤,淘汰下來的戰馬以及苦力馬。”

 “每匹十兩銀子,低價賣給所需的百姓,也算是變相,回收了一部分,當初訓馬的本。”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