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溪在寧化開文學館蒙學班是數一數二的優等生,但惠娘和周氏仍然擔心沈溪過不了府城首屈一指的名師馮先生的考覈,帶沈溪去拜師之前,先行送去了厚禮。
馮先生同意考覈沈溪的學問,但表示如果達不到他的要求,一樣會拒絕,之後沈明鈞夫婦忐忑不安地帶著沈溪到了“學而學塾”。
馮先生名馮逐,字話齊,四十出頭,給人的印象並無蒼老之,也無嚴謹治學老學究的作派。他一襲藍衫負手而立,頗有長者威儀,板起的面孔讓人有種而生畏的覺。
沈明鈞恭恭敬敬地遞上名帖和拜師帖,馮話齊示意讓夫婦倆站到一邊,轉而看著矮小的沈溪,聲音中帶著幾分嚴厲:“讀書人腰板要直,頭擡起來。”
話說得乾淨簡練,並沒有老學究子曰詩云出口章的深奧,全是簡單質樸的白話。沈溪有些無所適從,面對老師不是應該弓著子表示謙卑嗎?昂首算是個什麼事兒兒?
見沈溪愣住,周氏趕提醒:“憨娃兒,快起,擡起頭。”
沈溪只好照做,目正好與馮先生審視的視線撞。不過聽從吩咐,他並沒有轉過頭,與馮先生對視了一會兒。
“不錯,這纔是讀書人該有的樣子。”
馮話齊收回視線,滿意地點了點頭,將負在後的雙手亮了出來,原來這會兒他手上提著把戒尺。
沈溪心想,就算馮話齊再嚴厲,也不能到見面就打的地步吧?
馮話齊問過沈明鈞關於沈溪讀書的時間還有開蒙所學的書籍,沈明鈞不太懂,最後馮話齊問沈溪:“你讀書一年有餘,讀了什麼書?”
沈溪恭敬回答:“回先生,讀了《論語》。”
“哦,算算時間,一年也該學了全篇,還有別的嗎?”
沈溪想了想,回答:“先生教過《孟子》其中幾篇。”
“哦?”
馮話齊略微驚訝,“學了全篇《論語》,正該學釋義,卻轉而教你們《孟子》,這先生未免有些太過著急了。你且講你所學的《孟子》,背上一篇來聽聽。”
“孟子見梁惠王。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
沈溪依言背了,卻是《孟子》第一篇《梁惠王》上,這一篇篇幅很長,沈溪背的時候幾乎沒有停頓,吐字清晰,朗朗聽。
待沈溪背過之後,馮話齊滿意地點了點頭:“意思懂嗎?”
沈溪不敢表現得太卓越,沒有毫遲疑便回答:“先生尚未教授。”
馮話齊略微頷首,轉來到案桌前,招呼一聲:“過來,把你剛纔背的寫下來,能寫多是多。”
沈溪走上前,按照馮話齊的吩咐把他背誦的容逐字寫下來,爲避免不必要的麻煩他沒有寫得太快,也沒有寫得太好,字只能說是中規中矩,下筆略帶無力,但對於他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來說,已經非常難得。
寫了大約一刻鐘,沈溪已經寫下了大約兩百個字,馮話齊擺了擺手:“不用寫了,這學生,我收下了。”
沈明鈞和周氏喜出外,趕過來道謝,讓沈溪拜師敬茶,而後將束脩奉上。待拜師禮節過了,馮話齊道:“此子甚爲聰慧,我打算讓他直接隨蒙學三年的學生同讀,二位不會有何意見吧?”
沈明鈞和周氏大概聽明白了這是準備讓沈溪“跳級”,對於家長來說,肯定是希孩子能更早接到高深些的知識,當然不會反對。
馮話齊沒有讓沈溪馬上學讀書,而是讓他回家準備一下,等明天一早再來學塾。
拜師順利,周氏非常開心,回到藥鋪後一直跟惠娘說拜師的細節。
惠娘邊配藥邊笑盈盈聽著,說到一半周氏突然發覺哪裡不對,看著沈溪問道:“憨娃兒,先生讓你默寫東西,爲何寫了沒多久就讓你停下了?”
沈溪隨口回答:“大約先生覺得篇幅太長,寫一段就可以了吧。”
“這先生也太投機取巧了,既然背都背了,就乾脆寫完唄。居然還讓你跟著蒙學三年的娃子一起讀書,回頭你跟不上進度怎麼辦?”周氏裡又開始抱怨。
沈溪道:“娘,您要是覺得不妥,先前爲何不提?”
“這不是想讓你早些有出息嗎?跟著那些大一點兒的孩子一起上學,以後他們十五六歲考秀才,你十二三歲就能去,多好?”
周氏臉上掛著笑容,好像在憧憬沈溪年有爲。
惠娘笑著說道:“姐姐,這事兒不能之過急,若是拔苗助長,反倒會害了小郎。不過,這些都要看先生如何安排了,就怕小郎跟不上進度,進而厭倦上學。”
“他要是不認真學,看我不打他……憨娃兒,以後認真聽講知道嗎?不懂的就問先生,我最擔心這府城的先生不認真教……哎呀,不行不行,回頭再送些禮過去,禮多人不怪嘛……”
第二天一大早,沈明鈞送沈溪去學塾讀書。
學塾離家不遠,走兩條街就到了。等到了地方,馮話齊親自帶沈溪到教室。
或許是實行英化教育的原因,馮話齊的學塾比之寧化蘇雲鐘的學塾小許多,這樣一來學生就不用分開讀書了,全部人都在一個大房子裡,不同年齡段的人分在不同區域,一部分學生面南而坐,另一部分學生面北而坐。
跟蘇雲鍾將學生分爲三個不同層次的班級不同,馮話齊把學生分得更爲細緻。
沈溪所在的是第三列,這一列依舊屬於初蒙學的層次,需要面南而坐,前後跟他差不多程度的學生有十幾個,歲數都比他大上兩三歲。對於孩來說,一歲景都能長不小個頭,沈溪在這列人中高最矮,但他的座位卻落在最後。當然,如果換個方向,那他就是第一排了。
上課鐘聲敲響,馮話齊第一件事便是把沈溪的課本發下來,除了之前沈溪學過的《論語》上下篇,還有《中庸》和《大學》,但沒有《孟子》。
馮話齊先讓面北而坐的學生溫習功課,他坐到了南邊,開始教授那些初蒙學的學生讀《論語》,目前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已經學到了《論語》第七篇《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他念一遍然後讓學生跟著念,連續念兩遍後便停了下來,讓學生自行默誦。
隨後,馮話齊便開始教年齡較大的學生,其中就包括班生沈溪。
“所謂治國必先齊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故君子不出家出教於國……”
這回卻是從《大學》中段開始教起。
若沈溪不知道《大學》的容,聽馮話齊誦讀肯定會雲裡霧裡,恐怕連這一段話在書裡哪個位置都找不到。但沈溪對於《大學》早就瞭然於,很快便翻到馮話齊教授的這一頁,跟著唸誦。
等唸完兩遍,馮話齊簡單介紹了這段話的意思,便讓學生自己默誦,然後走到教室的北邊,開始教導其他年齡段的學生。
沈溪心思沒放在背書上,側耳細細聽了一下,不得不承認馮話齊的教育生平很高,他對明年要參加生試的學生講述的《中庸章句集著》深從淺出,通俗易懂,不僅準確釋義還代了應對科舉應試的辦法,隨後默誦了一篇去年鄉試和《中庸》有關的一篇時文,以加深學生的瞭解。
等下午放學,馮話齊把沈溪留了下來,稍微待:“你若不懂,可問同窗。”
“是,先生,學生記下了。”
沈溪在蘇雲鍾那裡讀書養的習慣,凡是先生說的他應著就是,但並不一定就會遵循,畢竟比起所謂的同窗,他的程度要高許多。
馮話齊不知沈溪的習慣,點頭道:“你且將今日所學,背來與我聽聽。”
沈溪一時間不知如何應對。要說這馮話齊,有先生的威儀,但無先生的架子,在他們這些學生面前也是平易近人,自稱的是“我”。但若學生上課懶,懲罰起來卻是毫不客氣,屬於那種剛並濟的類型。
現在纔是沈溪上學第一天,馮話齊就要考他學問,照理說他之前應該未接過《大學》,稍微不合理的表現,都會讓馮話齊有所懷疑。
“怎麼,一段都背不出?”
馮話齊的臉冷了下來。
沈溪真怕捱打,痛倒沒什麼,面子上掛不住,於是他乾脆把馮話齊白天教的容原原本本背了出來,馮話齊聽過後非常滿意,但不出沈溪所料臉上浮起一抹疑:“你之前的先生,曾教過你這些?”
“回先生的話,寧化沈家原本也是書香門第,家裡藏書甚衆,這些容是我自學的。”沈溪信口胡謅。
馮話齊笑著點頭:“果然聰慧伶俐,不負我……好好讀書,你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
************
ps:第二章送上!
啊啊啊啊啊,天子過高地估計了自己的碼字速度,這章刪刪改改,足足寫了五個多小時……
不過天子會遵守諾言,趕碼字,爭取12點之前送出第三章,請大家繼續收藏、打賞和推薦票支持哦!
21世紀毒醫世家傳人,身懷異稟,醫毒雙絕,一朝穿越,成了東秦王朝文國公府嫡女白鶴染。生母慘死,生父不認,嫡母當權,姐妹偽善。熊熊鬥誌冉冉升起,這一世,她要換一種活法。欺我者,打!辱我者,殺!逼死我母?血債血償!陰謀算計?不死不休!麵對不要臉的所謂親人,她一笑森然:欲毀我者,滿門皆誅!然而,在這條戾氣正濃的路上,偶爾也會出現偏差。她殺人放火,他火上澆油。她打家劫舍,他磨刀霍霍。 …
別名:古代殺手養家日常[古穿今] 阮卿撿到一個古代男人。男人說:“我從業多年,賺得黃金萬兩,珠寶成箱。”阮卿問:“在哪呢?“男人:“……古代。”“那就成了。”阮卿把拖把塞給他,甜甜地說,“把地拖干凈,盤子和碗洗了,衣服記得從洗衣機里拿出來晾。洗衣機就是那個方形會轉的東西。然…
蘇小鹿意外身亡後,胎穿了。 她一出生,親娘趙氏就大出血,失去了生育能力。 奶奶王氏當即就嚷著:“這就是個掃把星,必須給我丟了,不然你們一家就都給我滾出去。” 親爹蘇三郎咬了牙:“好,那娘就把我們一家分出去吧。” 她才出生,就分家了。 大哥是個傻兒,二哥也被燒壞了腦子,幸好三姐還正常。 全村人認為這一家子熬不過這個冬天,卻不知蘇小鹿有空間在手,全家人每日靈泉滋養,爹爹上山下套,從不走空。 而蘇小鹿,三歲就拜師學醫,空間種藥草,治好大哥二哥,大哥武狀元二哥文狀元,三姐更是當了王妃。 而她蘇小鹿,是名動天下的神醫,想找她看病的人不是太後就是將軍! 日子好過了,極品親戚想來打秋風。 蘇小鹿冷冷一笑,關門,放大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