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大唐圖書館 第八百五十四章 停戰修養

《大唐圖書館》第八百五十四章 停戰修養

李二其實忘記了,白凡說的越打越富裕,也僅限於打仗,不限於戰後收地收民治理,大唐如果僅僅是以勝利者的姿態掠奪周邊各國,留下他們的朝廷治理爛攤子,那的確是打仗掙錢,越打越富裕。

可現實卻是,大唐連人帶地盤,照單全收,這就是一個地主強行搶走一個貧民一家子,不是爲了剝削,而是要養活這幫人,如此下來,國家能不窮嗎?

“百萬貫?這不是足夠了嗎?

我們只要五萬大軍就行了,當年迎戰東突厥頡利南下,我們三十萬貫就打了一場富裕仗,現在是百萬貫,豈不是手到擒來?”尉遲恭驚呼道。

衆人齊齊捂住了臉,這貨似乎沒學過算吧,豈不知今時不同往日啊。

白凡心道,你這數學是育老師教的吧,爲免得尉遲恭尷尬,白凡解圍道:“黑哥,你說的都是老黃曆了。

當年我們什麼裝備武?基本上都是隻顧得上吃的,不要甲用人命堆出一場戰爭就行。

現在不行了,打仗可是十分燒錢的,士卒們的軍餉糧草可比武德九年翻了三倍,卹更加優越。

這還不算,你說的五萬大軍,恐怕沒有十萬轟天雷你不敢出兵吧,十萬轟天雷的裝備作價幾何?一百萬貫,不夠你開戰半個月的了。

所以啊,這仗沒法打了。”

尉遲恭聽完,立馬反應過來,好尷尬,自己出糗了,訕訕道:“嘿,這些咱老黑怎麼想到,原本士卒多好管教,現在倒好,一個個都了財主老爺,太不好伺候了。

Advertisement

都是你小子給慣的,沒了這些錢糧的話,他們就不爲大唐打仗了嗎?”

李二連忙呵斥道:“敬德莫要胡說,大唐富裕乃是好事,朝廷富裕就要提高士卒待遇,合合理,不然士卒當兵不如在家種地開荒,還有幾個真心當兵的?

大唐的府兵制度陳舊,在戰爭災年的時候還可以,畢竟大家當兵也爲了活命,但是現在不一樣了,府兵了每年的義務出勤,若是再沒了利錢,恐怕士卒們當兵就了集中出了。”

“這,男兒保家衛國,士卒豈能爲金錢奴役驅使?別人我不管,我老黑帶的兵,決不允許。”尉遲恭站起來義正辭嚴道,那一煞氣配合堂堂正正的話語,還真的有一番武將風骨。

白凡解釋道:“黑哥,你說的都對,但是莫要忘記了,大唐如今沒有外患,我們打西突厥,那可是出境作戰,是爲了開疆拓土,不是爲了保家衛國。

莫說我們沒有大義和理由讓士卒去賣命,就算我們申斥大義,就算是每家都出士卒爲國效力,可是人家裡面的妻兒老小還願不願意?好端端的在家種地生活不好?去戰場送命?

對你我來說開疆拓土是我們這一代的責任,但是對每個家庭來說,每一個壯勞可就是頂樑柱,如果不是爲了保護妻兒老小,誰也不敢輕言死生無怨。”

李績點頭嘆道:“簡之此言說的徹啊,開疆拓土和保家衛國是不一樣的。

Advertisement

如今再向外打仗,如果我們不能拿出足夠的利益來驅使人心,那就沒有士卒肯站出來打仗了,說白了,對外擴張就需要大唐拿錢買士卒的命,錢不夠沒人賣命。

畢竟不是當年當兵爲圖一份口糧的世了。”

李二沉思良久,開口問道:“朕知道如今大唐積存不足了,不過再拿下西突厥,統一恢復生產治理新地盤也是爲了省事省力,不是還有借債國民一項嗎?可行嗎?”

李建搖頭道:“尋常時期借債國民用於激勵戰爭倒也無妨。

但是今日大唐不可用,我們不是說因爲錢糧打不了這場仗,而是說,打仗之後,新增的各地百姓恐怕就要食,甚至口糧都不一定足夠了。

如果我們打下了西突厥,不可能殺吧,那就又是增加幾百萬張要養活的,大唐的糧食肯定是不夠吃了。

到時候各地本就未曾完全服從大唐教化,再因爲糧食荒問題,發生了民,我們這些年的打大仗豈不是白打了?”

聽完衆人的細說,李二也已經明白了,這仗打不起來了。

搖頭嘆道:“也罷,那就再等上西突厥蠻子一年,讓他再茍活些時日。

呵呵,只是我們在前年就發過最後通牒,半年滅西突厥,因爲吐蕃就耽誤了兩年,現在還不打,恐怕那莫賀咄要笑話於朕了。”

衆人哈哈大笑,皇帝這般自嘲,明顯是活躍氣氛沒有放在心上,所以也就不用什麼主辱臣死那等表忠心行事了,來日滅國,這些嘲笑云云誰還記得?誰還在乎?

Advertisement

議政殿一場殿議,讓大唐文武羣臣明白了當前國家的形勢,無有外患也無有憂,只差積累財富,所以接下來的重點就是積蓄實力,等待時機,再大勢。

李二說的再等一年,穩一穩局勢的,可是他沒有想到,這一穩,竟然穩了足足三年,大唐三年沒有對外用一兵一卒。

消化東北和草原、吐蕃等地那麼多土地人口,可不是什麼簡單的問題,第一年也只是支撐他們這些人的吃喝,穩固大唐的統治,接下來纔是困難,需要解決他們的自力更生問題,至教會這些異族歸化良民學會種植糧食,能夠自己生產吃喝,到了第三年,纔是收穫果的時候。

三年消化的時間都有些張,不過一旦大唐消化吸收了這一千多萬百姓,那國家實力將翻倍增長,因爲百姓能夠自給自足之外,還能給國家帶來收益,百姓越多收益越大,這纔是大唐擴張佔領地盤的最終目的,這個年代,人力就是實力。

轉眼間,三年而過,大唐也來到了貞觀十二年,休養生息整整三年的大唐,再次富裕膨脹起來,李二那顆擴張之心從未停歇過,三年裡每年都要議一次出兵,均被衆人勸回。

這位大唐皇帝是個好武喜爭的人,他一直記得自己的夢想,太照耀之下,全是大唐之地,他知道自己的夢有多大,所以他心非常迫,害怕自己時間不夠,因爲歷史上的漢武大帝也不過在位五十四年,卻也沒有打下所有地圖。

李二還在害怕自己超不過漢武大帝,只是大唐也不是皇帝一人的大唐,衆臣都不支持的況下,李二是沒辦法一意孤行的。

如今休養結束,正是再啓風雲之際,李二準備再次召集殿議,這次是太極殿大朝會,直接宣佈滅國大計,刻不容緩,不再商量了。

可是不等李二下達朝會命令,同樣沉默了三年的另外兩國就率先有了異,這一次,是東邊的倭國先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