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大唐風流小地主 954 世界屋脊

《大唐風流小地主》954 世界屋脊

李二與程咬金等人,對於從長安到太原府的距離,自然心知肚明,卻沒想到李忘憂僅僅在輿圖上拿著尺子測量了一番,便能報出其準確路程。

雖然李忘憂依照後世的省道國道來簡單測量,未必有多確,但其實大唐君臣所知的距離,也僅僅是一個模糊的數字,一千四五百里路程。

畢竟大唐也做不到詳細測量那些道的長度。

「直娘賊,如此準的輿圖,就像是從九天之上,俯瞰大地一般。子憂,這份輿圖可是道祖傳授?想來除了天上神佛,也無人能繪製出這般輿圖來。」

程咬金的話倒是讓李二等人紛紛點頭,表示贊同。

李忘憂心中暗笑,卻毫不猶豫的點頭稱是。

老流氓的話倒是沒有說錯,這種地圖可不就是後世遙衛星測繪而來嘛,說是「神仙」從九天之上俯瞰大地,倒是也不算忽悠他們。

得知這份輿圖傳自道祖,眾人又是一番驚嘆,李二看向輿圖的眼睛都快要發了。

眾人驚嘆之後,對這幅巨幅輿圖更興趣。

李二等人命人取來尺子,紛紛學著李忘憂教授的方法,親自在輿圖上測量起尺寸來。

「嘶……子憂,這輿圖當真沒有錯?老夫測量出來,從長安到高句麗的國都平壤城,居然有四千多里之遙?」

高士廉一臉的不敢置信,之前他也只知道,若要攻打高句麗,距離甚是遙遠,卻沒想到有那麼遠。

即便輿圖是「道祖」傳授,這個測量出的數字,也足以讓高士廉等人震驚不已。

Advertisement

再想想唐軍要維持四千多里路程的糧草供應,大唐君臣都有些頭皮發麻。

畢竟在沒有飛機、火車、汽車的年代,是走完四千多里路程,便是一段漫長無比的旅程,何況還要維持幾十萬大軍的糧草消耗,人吃馬嚼,想想就覺得恐怖。

李二注視著地圖,盯著平壤城的方向,沉默不語,良久他才收回目,看向李忘憂。

「子憂,既然你之前所言,高句麗不足為懼,那在你看來,我大唐的心腹之患,究竟是哪裏?」

房玄齡、程咬金等人聞言,紛紛側目向李忘憂,等待他的回答。

李忘憂行到地圖前,輕咳一聲:「叔叔,諸公,諸位可能並不清楚,其實我大唐周邊,唯有一個對手,需要倍加警惕,那便是……」

他手指在地圖上以長安為起點,不斷向西移,直至移到益州西部,重重的在青藏高原的位置點了兩下。

「吐蕃!才是我大唐真正的心腹之患!」

地圖上,李忘憂吩咐閻立本,在將青藏高原高聳的地勢畫得十分顯眼。土黃的高原與其側的四川盆地,形了鮮明的對比。

「吐蕃?那是何?」李二好奇詢問道。

房玄齡、程咬金等人也皆是一臉不解,不明白李忘憂此言是什麼意思。

顯然,眾人甚至連吐蕃是什麼都不清楚。

吐蕃,是青藏高原第一個有明確史書記載的政權,而松贊干布便是其立國者。

歷史上,大唐直到貞觀九年,李靖領兵攻打吐谷渾,才清晰地了解到吐蕃的存在。

Advertisement

如今才貞觀四年,大唐君臣不了解吐蕃的存在,卻也是正常的。

李忘憂解釋道:「叔叔、諸公請看,從益州向西,便是一這世上地勢最高的高原,嗯,師尊將其稱為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子憂,究竟何為高原?能否與朕詳細解釋一二。」

李忘憂手指地圖:「叔叔,所謂高原,便是指這一廣闊區域,遠遠高出其他地方,如同大唐劇院的舞臺一般。」

他又行到幾案旁,拿起一個茶碗,將其倒扣在幾案之上:「叔叔、諸公,若我等腳下的大地是這張幾案,那青藏高原便如同這盞茶碗,遠遠高出我等腳下的土地。」

這般直觀的解釋,倒是讓李二等人紛紛點頭,對於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無不讚歎。

李忘憂又繼續解釋道:「這青藏高原,據師尊所言,其平均高度約為三千到五千米。若以華縣的華山來計算,大概相當於一個半到兩個華山那麼高。」

這話頓時引來大唐君臣一陣驚呼。

「子憂,這世上當真有那麼高的地方?」

「直娘賊,華山老子也去登過,已然覺得高不可攀,兩個華山那麼高,那豈不是快跑到天上去了?」

「這如何可能?那麼高,還是人世間嗎?」

顯然,眾人眼中,這般高度已經快要上天了。

這也很正常,華夏傳說之中,王母娘娘就居住在昆崙山上。

而昆崙山便橫亙在青藏高原的邊緣,故而在古人看來,那裏便是神仙居住的所在,卻也不足為奇。

Advertisement

李忘憂笑道:「師尊告訴小侄,他將那青藏高原稱為『世界屋脊』,乃是這世上最高之。據師尊所言,其上最高的山峰,足足有四座華山,壘到一起那麼高。」

他這話自然不誇張,珠峰高度八千八百多米,四座華山壘到一起,也就差不多那麼高。

但這話聽在眾人耳中,卻如同神話故事一般,令人難以置信,又是引來一陣驚呼。

好在如今眾人都已經確信,道祖真是李忘憂的師尊,故而這些話雖然難以接,但眾人卻並未懷疑其真偽。

「子憂,你的意思,那被你稱為吐蕃的王朝,便在這片高原之上?」李二出言詢問道。

「不錯,正是如此。」

「那吐蕃又有何特別之,能為我大唐的心腹之患?」李二不解問道。

李忘憂之所以會如此鄭重其事的向大唐君臣介紹吐蕃,便是因為歷史上強如盛唐,唯一一個無可奈何的對手,便是吐蕃。

強如李二,卻也只能下嫁公主和親,維持雙方短暫的和平。

歷史上,連大唐的長安,都曾經兩度被吐蕃人攻佔。

高宗年間,吐蕃攻陷了唐朝西域十八州,唐朝被迫放棄了安西四鎮。

唐總章三年,大非川之戰,一代名將薛仁貴遭遇鐵盧,唐軍被吐蕃軍隊突襲,傷亡殆盡。

安史之,吐蕃佔據長安達半月之久。

后雖被郭子儀趕出長安,但大唐的西南邊陲,卻大多被吐蕃佔據。

可以說,吐蕃對於大唐,因為高原的地理優勢,幾乎立於不敗之地,讓大唐屢屢吃虧,奈何不得。

李忘憂自然不願再讓這種事發生,故而才藉著今日這機會,鄭重其事的將吐蕃,介紹給李二等人。

「叔叔,諸公,吐蕃此國,在小侄看來,其對大唐的威脅,可謂如猛虎在側。吐蕃便如一柄頂在我大唐後背的利刃,隨時會刺傷大唐。」

李二聞言,微微蹙眉,尚未回話便聽旁程咬金與尉遲敬德紛紛暴喝出聲。

「豎子安敢!當我大唐是柿子不?那什麼狗屁吐蕃,難道還能比突厥人強不?子憂,你這話老子不信!」

「陛下放心,若那吐蕃敢冒犯天威,某必然它的卵蛋!」

李忘憂苦笑搖頭:「程叔叔、尉遲叔叔,吐蕃若是那麼容易對付,小侄便不會說它是大唐的心腹之患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