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大唐風流小地主 956 扶風郡王

《大唐風流小地主》956 扶風郡王

程咬金的大笑,讓李二等人很是詫異。

「哇哈哈哈,陛下、諸公,你們在這傷腦筋作甚?子憂這小子既然對吐蕃所知甚詳,難道還怕他沒有解決那什麼高原反應的法子?子憂,莫要賣關子,速速道來!」

程咬金這話倒是讓李二等人微微一楞,接著紛紛頷首表示贊同。

既然李忘憂的師尊是道祖,那還有什麼好擔憂的。

見眾人都看向自己,李忘憂訕笑著鼻子:「叔叔、諸公,其實高原反應並沒有什麼特效藥。大軍要想在高原上行軍打仗,唯有一個辦法,那便是適應。」

雖然紅景天之類可以有效預防高原反應,但對於輒數十萬的大軍而言,顯然不可能有那麼多的藥供應。

如此一來,唯有在高原建立一個訓練基地,讓唐軍慢慢適應高原反應,才是唯一的解決之道。

李二問道:「子憂,你且詳細說說,如何適應?」

「叔叔,高原因為地勢原因,空氣里氧氣含量低,這點即便師尊他老人家,也是無法改變的。故而大軍若要進高原作戰,唯有慢慢適應高原氣候。通常而言,大軍在高原之上,經過三個月左右的適應期,便能逐步適應高原反應。雖然劇烈運時,依舊會氣短心悸,但至與吐蕃人相較,差距也不會太大。」

李二再次蹙眉:「子憂,你這法子朕倒是明了,但我大唐卻又何去尋什麼高原,讓士卒進行適應?」

Advertisement

李忘憂笑著指向地圖:「叔叔,吐谷渾便是最佳的練兵所在。吐谷渾地青藏高原邊緣,不區域已然屬於高原。只要日後叔叔派遣大軍攻下吐谷渾,將其納版圖,便可在此練兵,日後從吐谷渾殺青藏高原腹地,易如反掌!」

歷史上,吐谷渾被大唐擊敗后,反而被吐蕃撿了便宜,讓吐蕃吞併了吐谷渾。

李忘憂深知歷史,自然不會犯這樣的錯誤。

李二與房玄齡等大佬,立即湊到地圖前,仔細揣起吐谷渾的地勢來,心中已然開始琢磨,如何吞併這片土地了。

李忘憂又繼續說道:「叔叔、諸公,攻伐高原,還有兩個困難。其一便是氣溫,其二是大軍補給困難。」

「子憂,你且詳細道來。」

「叔叔、諸公,不知可聽過一句話,高不勝寒?」

李二等人互相對視一眼,茫然搖頭。

李忘憂這問的自然是句廢話,此話出自蘇東坡的《水調歌頭》。這首名詞,李忘憂尚未來得及抄襲,李二他們當然沒有聽說過。

「叔叔、諸公,你們可有登高遠?是否覺得山頂較冷?」

「不錯,確實如此。」眾人還是不明白李忘憂想說什麼。

「其實地勢越高,便會愈發寒冷。師尊說過,地勢高千米,呃,便會冷上不。」

李忘憂說道此,倒是有些不知如何解釋了。

海拔每提升一千米,氣溫下降六度,青藏高原海拔三千到五千米,氣溫比之長安,要低十幾二十度。

Advertisement

但華夏自古可沒有溫度的概念,只是用寒、冷、涼、溫、熱、燙來表示溫差範圍。

他倒是有心給眾人介紹溫度,但沒有溫度計,空口白牙解釋溫度,卻是太費勁了。

而要製作出溫度計,卻又必須有玻璃……

思量半晌,李忘憂也沒想出如何表達溫度,只能撓撓頭,繼續說道:「這樣說吧,若是長安盛夏時分,到了那高原之上,便僅如初春。若是冬季,那高原之上更是異常寒冷,與遼東的冬季一般無二。」

「哦?還有這般事?若是如此,那倒是麻煩了。」李二等人聞言,又再次皺眉。

他們這些大佬久經沙場,自然清楚冬季大軍作戰,是何等麻煩的事

尤其唐初,寒手段又相對匱乏。

「叔叔,諸公,要解決大軍寒,卻也不難,以棉花填充,製作棉襖即可。」

李二等人聞言,再次傻眼。

高士廉不搖頭:「子憂,你莫不是腦子糊塗了?襖子如此昂貴,大軍如何裝備得起?」

李二等人也是紛紛點頭,覺得李忘憂這話還真是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

眾人的反應,自然在李忘憂的預料之中。

歷史上,雖然棉花早已出現,但直到明代前,華夏都沒有真正普及種植棉花。

甚至直到晚唐時期,棉花都還是不北方富貴人家花園中的奇花異草。

而唐初自然也有棉花,甚至一度作為貢品上貢朝堂。

Advertisement

但因為數量稀,紡織不易,棉花與棉布的價格相當昂貴。就如當初蘇長卿在鋪子初見長孫皇后,向其推薦棉布,那價格就不是普通人家能夠買的起的。

唐初若是穿著棉襖,可比穿貂戴絨拉風多了。

故而李二等人,才會覺得李忘憂這話,實在是不靠譜。

李忘憂哈哈一笑,再次行到地圖前,手指著西域方向說道:「叔叔、諸公,我大唐雖然不產棉花,但西域卻十分適宜棉花種植。只要將高昌、茲等國收囊中,便可大力推廣種植棉花。數年時間后,棉花便不再是什麼稀罕玩意,完全可以用以供應大軍所需。」

「只要我唐軍裝備足夠的棉,無論叔叔要攻伐遼東還是吐蕃,那嚴冬便不是什麼難以解決的問題。故而小侄之前才敢斗膽進言,能夠解決大軍冬季寒的問題。」

李忘憂越說越興,很有種在後世玩戰略遊戲的覺。

「叔叔、諸公,小侄給大唐定下的方略,便是先取西域!攻下西域諸國后,用數年時間經營西域,大量種植棉花。之後攻佔吐谷渾,在此練兵,以備攻伐吐谷渾。至於高句麗,更是不足為懼,只要叔叔願意,待棉能夠大量裝備大軍,便隨時可以討伐遼東,為我中國弟子復仇!」

「另外叔叔可派出細作探,開始對高句麗、吐蕃等地進行滲。詳細了解吐蕃等地的氣候、地理環境、城池等況,為今後大軍討伐開道!」

「至於大軍補給問題,小侄還得師尊傳授,學會了一些可用以大軍食用的軍糧製作之法。這些軍糧可以長時間保存,而且味,用以充最是適宜……」

李忘憂說得興,噼里啪啦倒豆子一般,將自己心中所知所想都倒了出來。

這番長篇大論,落在李二等人的耳中,卻是振聾發聵,如同一個又一個的炸雷在耳畔炸響,將眾人給震得暈暈乎乎。

良久,李二才忽然掌大笑。

「好!好!子憂果真有經國治世之能!這番方略,甚合朕的心意!朕有子憂相助,真乃大幸!玄齡,擬旨,敕封戶縣李忘憂為扶風郡王……」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