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臨高啟明 第214節 粵東8蠶

《臨高啟明》第214節 粵東8蠶

趙和寧走到他跟前,問:“小哥,桑葉怎麼賣呀?”

關宗寶道:“七錢銀子一擔。”

趙和寧有些咂舌,“不便宜啊。”

關宗寶見嫌貴,道:“妹子,這是行價,若是手中缺現銀周轉,可先支取桑葉若干,等到收之后賺了錢,再付回原款,但要加收百分之三的利息。”

趙和寧搖了搖頭,表示不買。沒多久,其他農戶就與關宗寶談妥,你一點我一點都買完了。易是在易室完的,室設有公秤,由司秤手把持,買賣雙方談妥價錢后,由司秤手過秤,過秤后高聲報數,另有書記算出易金額,對買賣進行第三方確認。易完后,書記會收取量的傭金,各比例都不相同。

了桑葉,關宗寶本想去九江大墟找澳洲差打聽下離婚的事,但趙和寧一行人的奇怪舉引起了他的注意。古代農村通常極為閉塞,即便九江地孔道,商貿發達,但絕大部分鄉人一輩子都沒有離開過生活的村子方圓二十里范圍,本質上還是人社會,十里八鄉的人基本上都認識,眼前這幾人卻是生面孔,在桑市只是打聽各種消息,并無買桑的意思。

雖然他們說得是廣府話,但明顯不是本地人。

這時候,有人認出了樂子仁,畢竟在九江大墟當了兩年駐在警,本地人只要去過墟市的,對他多有些印象。

“樂長,今日怎麼有空下鄉巡視來了?”

“原來是老六啊,緝盜巡查、維持治安是我本職,我元老院大恩,不敢懈怠啊。”樂子仁道,“近來村里可有陌生人出沒?”

老六道:“樂長放心,若有陌生人出,小的一定第一時間通報。跟長一起這兩位好面生,可是長的親戚?”樂子仁順著他的話說道:“是啊,遠房親戚。我這遠房表妹跟夫君準備在大墟開個鋪子,今日有空便帶他們四下轉轉,看看有什麼商機。”

Advertisement

“哦哦,原來是樂長的親戚,怪不得儀表堂堂,真是一對金啊。”老六臉上堆著笑,奉承道。

老六跟樂子仁寒暄一陣,待他離開后,趙和寧卻在樂子仁背上掐了一下,質問道:“誰是你表妹了?誰又是我夫君?”

張家玉聽見趙和寧的嗔,臉上還維持著鎮定,中實則如小鹿撞。

樂子仁連忙告饒,小聲說:“趙小姐我冤枉啊,李首長特意吩咐我隨機應變,不要暴你們的份。鄉下人長,包不住事,有什麼事不出半天一個村都知道了。我這不是隨機應變嘛?”

趙和寧白了樂子仁一眼,心里竟有些滋滋的,但還是雙手叉在前,道:“算了,懶得跟你計較。”

這一切關宗寶都看在眼里,雖然樂子仁和趙和寧的對話聲音很小,但老六卻證實了這人是大墟的駐在警,怪不得有些眼。那麼,另外兩個面生的多半是廣州來的差了,為首的顯然是這位能讓駐在警畢恭畢敬的小妹子。人都說澳洲人手下有許多差,今日一見,果真不假。

關宗寶便走到趙和寧跟前,問到:“小妹子,我見你只顧打聽消息,不曾買些許桑葉,可是想學養蠶?”

趙和寧順勢答道:“是呀,小子聽聞九江乃蠶桑之鄉,蠶、、綢皆不是它可比,正來此求教,學好了日后才好找個好婆家。”

關宗寶看了一眼樂子仁,道:“這位先生好生面,適才有人喚他樂長,我猜想當是大墟的差。妹子既是長的親戚,若信得過我,不妨去我家,我阿媽于蠶業,必能為妹子答疑解。”

趙和寧看了看張家玉,像是征求他的意見。張家玉微微頷首,此距大墟不遠,臨行前首長給趙和寧配發了手銃,又有他和樂子仁一道,不至于有太大的危險。

Advertisement

“阿媽,我回來了!”關宗寶放下空擔子,向屋里喊道:“你看我帶誰來了?”

黃氏剛投喂過桑葉,聞聲出門,只見跟著關宗寶回來的還有兩男一子看起來十五六歲,雖然穿著簡樸,但模樣十分標致,也不知是誰家有福氣生了這樣的人,旁邊跟著一個長相俊的年輕人,像是個讀書人,而形鮮明對比的是另外一個男人,皮黝黑,干卻顯得孔武有力。

“這是?”黃氏有些不明白,兒子說了要去大墟,怎麼這麼快就回家了。

“阿媽,這是大墟的差樂長,我在桑市到了,他有位親戚想學養蠶,我就帶回來了。”

“啊,是樂長啊,快請坐,請坐……”黃氏有些手足無措,這輩子還沒跟差打過道,急忙從屋里拿出兩張小凳子,這是家里為數不多的家

樂子仁見凳子不夠,讓給了趙和寧和張家玉,自己搬了塊中等大小的石頭坐了下來。黃氏有些不好意思,道:“抱歉,長,家中沒有多的凳子了。”

關宗寶從屋里拿出幾個陶碗,從水缸里舀了涼水端上來,又端了些干果放在屋外的小桌子上,抱歉地說:“家中簡陋,沒有茶水,幾位若是口就先喝點涼水。”

趙和寧搖了搖隨帶的行軍水壺,道:“關小哥,不必客氣,我們帶了水。”

樂子仁道:“嬸子,我這表妹想學學九江的養蠶法。”

黃氏道:“小妹一看就是聰慧之人,我這點技要不了幾時便學會了。”

趙和寧面帶微笑,問到:“嬸子,你們的蠶種從哪里買呀?”

“都是本地蠶種。妹子真是一雙慧眼,一造的蠶好不好,蠶種的關系太大了。”黃氏夸道,“附近各地綢各有優劣,坡山生線長,龍江線紡綢好,不過龍江蠶種,都購自九江,因此才能繅出好線。這不是子的手藝有差別,而是水不同。”

Advertisement

所謂“水”不同,就是指蠶種不同,趙和寧對此有相當的經驗,但裝作不懂,繼續問:“哦?蠶種是你們自己留的嗎?”

“大多不留,本地有專門的制種家,專營蠶種,養蠶戶都向鋪家購買。”

“哦,為何不自行留種呢?”

黃氏見問的都是常識問題,以為從未養過蠶,便解釋道:“小妹有所不知,飼蠶花的環境與養蠶不一樣。留種有兩類,一是上造留種供下造用,這是一年中的主要蠶種;二是越年種,供下年使用。凡頭造蠶,家常自練,親友有知其飼得好,便聞風來定取,做‘號紙’。若是二造,三四五六造,皆歸鋪家買賣。究其原因,泡水之法難,而買種也難。需看蠶有無癥,方可作種,倘若了各癥,下造大約不佳,故有蠶師之稱。”

趙和寧知道“粵東八蠶”的說法,一年之中可以養出八造蠶,產量遠遠高過江南地區。每年三月至九月,也就是從清明到霜降,可養六造蠶,稱為正造。九、十月所養的第七造稱為寒造。正造之前,還有一造專門生產蠶種,來供正造的生產,稱為蠶種造。聽黃氏之言,頭造蠶一般是自己留種,尚未專業化生產,說明本地蠶業分工不完全,市場化程度還有待提高。

“泡水之法有何難?”趙和寧問。

黃氏道:“我娘家親戚有做制種家的,我也了解些許。母蛾落格產卵于蠶紙后,放蠶紙于浴種木框中,制種家多備熱水,以手探之,然后淋下熱水,左右覆,猶如洗浴,三四次后,掛于涼通風,任其慢慢干燥。浴后,當日未時取驗收,如膥皮起淡紅者便妥,第二日再驗,宜蝦,往后每日驗法皆不相同,至第八日辰時則盡出蠶仔。”

據趙和寧的經驗,黃氏說的應當是一種篩選蠶種的高溫水浴法,江南則是用石灰水浴種。這類手工方法極度依賴作者的經驗,因此只有專業制種家才能制出良種。專業制種者會尋找較好的蠶種,摒除患病的蠶繭,有意留下優良的品種投放市場,若是自家養蠶自家留種,蠶的質量很容易良莠不齊,不理想的蠶造會持續影響下一造蠶,形的再生產。

“留種的兩種蠶有何區別?”趙和寧又問。

“頭造養的是大蠶,也大造蠶,一歲一。小蠶月月,也喚作月蠶。越年種要在夏初留大造種,七月留月種,收后只需掛在半壁之間,或用干爽竹筒封,不浴種,則可長期保存。”

趙和寧點點頭,這就是目前廣州府的蠶種組合了。“粵東八蠶”并不是指一種單一的品種每年八次,而是一個以年為單位的品種組合模式。《齊民要》中記載的“永嘉八蠶”至是阮珍蠶、寒珍蠶和柘蠶三類蠶的品種組合,而嘉靖時期,本地采用的是二蠶至四蠶的組合方式,直到萬歷年間,新的組合才固定為大造與月種。

(https://)

1秒記住:。手機版閱讀網址: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