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臨高啟明 第215節 路見不平

《臨高啟明》第215節 路見不平

“嬸子,附近可有墟市購買蠶紙?”

“有的,九江大墟便有,蠶紙鋪一般在墟市租有鋪面,也有些制種家肩挑背扛,或獨泛小舟,穿梭在鄉里的小墟市間,就地擺攤出賣。”

“哦,每造買多蠶紙合適?”

“這要看你家桑地的桑葉有多,不過一般會多定蠶紙,早前蠶蟻所費桑葉不多,若是無利可圖,多余的蠶可棄去,若是求購生者多,則可去桑市購買桑葉,不必拘泥于自家的桑地,再者,若遇上水患或是病害,多定蠶紙不至于顆粒無收。”

問過蠶種的事,趙和寧起道:“嬸子,方便看看你家的蠶嗎?”

黃氏也連忙起,道:“無妨無妨,只是寒舍鄙陋,恐礙了妹子的眼。”

“嬸子哪里的話,我也是窮苦人家出。”

掀開門簾布,趙和寧發現蠶室的布置與與江南差異很大,泥墻上開有小窗,墻角開有小孔,看起來是為了通風,但都蓋上了厚紙麻布,應該是防止蠅蟲。蠶室最忌高溫,茅草屋頂有助于通風,泥墻可擋氣,但地板卻是直接接桑基的泥土,雨季之時,水氣容易侵襲。

“嬸子,為什麼不單獨建蠶室呢?”趙和寧忍不住問起來。

黃氏面,道:“妹子說笑了,家中困頓,實在無力另建蠶室。”

趙和寧搖搖頭,人蠶共一室,嘈雜的環境,過盛的人氣,污穢的空間都不利于蠶的生長,隨即說道:“嬸子不要嫌我多,我也見過別人家養蠶,人蠶共一室蠶兒容易生病,還是想想辦法單獨建一間蠶室為好。”

“妹子說的是,我也有打算,再多養幾造攢些錢,便雇人蓋一間茅草屋。”

“嬸子,這一造蠶何時‘上山’啊?”

Advertisement

“妹子說的‘上山’是何意?”

“就是結繭。”江南地區將蠶上箔結繭稱為“上山”,顯然黃氏不知。

“哦,明日便是三眠了,只需一日,再三日后還有一眠,稱為‘大眠’,也是一日。大眠過后四五日,蠶就結繭,本地喚做‘上箔’。”

趙和寧對兩地的差異比較興趣,問道:“能看一下你家的蠶箔嗎?”

黃氏便帶趙和寧去了另一間屋子,墻角堆著一堆長方形的竹制品,就是蠶箔。蠶箔長約三尺二寸,竹片組了游泳池泳道一般的骨架,骨架上則是削薄的竹片曲一寸長、半寸闊的橢圓形,形了一個個方便蠶吐結繭的小空格,與江南地區常用的“草龍”區別明顯。

趙和寧問:“你們的蠶箔和江南區別很大,可有什麼講究?”

“原來妹子是江南人士,怪不得……”黃氏道,“九江氣候悶熱,這樣的蠶箔易于通風排。上箔之前要用火烤蠶箔,燒掉上一造繭后剩余的蠶。上箔一二日之后,便要‘焙繭’,蠶箔對立如人字,鋪開約二十張,都用草席、厚紙牢牢包圍,上角開出小孔,方便水氣出。每八張蠶箔中間,放上火盆,約焙一個半時辰,要把蠶箔上下反轉,再焙一次。如此蠶蛹都已焙死,才能放心取下干繭。”

趙和寧道:“想必這是因為本地氣候,焙繭才能防止蠶繭霉爛。”當然除此之外,焙繭還能殺死蠶蛹及附生于蠶蛹上的蠅蚋之類的寄生蟲,使蠶繭固定于上箔時的狀態,利于繅

“妹子聰慧,一點就通。”黃氏夸道,“只是焙繭需多耗費些銀錢。”

“哦,要多銀錢?”

“每箔六張,耗炭三斤,約耗銀兩分。”

Advertisement

這點銀子趙和寧覺得不算什麼,但對于貧困的農戶而言,多一厘也是錢。趙和寧沒有糾結這件事,又問:“收了蠶繭是自己繅嗎?”

之所以問這個問題,是因為當年趙引弓在杭州辦繅廠的時候就遇到了蠶繭收購的難題,蠶戶辛辛苦苦的養了蠶,多半是不愿意就此賣掉蠶繭的,這樣獲利太低。在中古的農業社會里,勞力的價值是很低的,用大量的勞力換取微不足道的現金收益是很常見的現象。江浙的養蠶戶普遍都是自己做發賣,形了頗規模的農村副業勞

加上中間還有一個“繭行會”壟斷了量直接發賣的蠶繭,趙引弓也無法向農戶直接收購蠶繭,只能向繭行購買。考慮再三,趙引弓決定還是從頭做起。直接從產地來控制蠶繭的生產。確切的說,就是類似雷州農合一樣的小生產者合作社的模式。

“確實是自己繅,”黃氏有些好奇,問:“江南還有人直接賣掉蠶繭?這可太不劃算了,再說我們這兒也沒人收購蠶繭。”

繭市是機業的產,沒有繅廠的海量需求,就不會形繭市。繭市有革命意義的地方,是把繅業從蠶桑業中分離出來,趙和寧心想,看來本地的蠶業不如江南發達,零星的蠶繭都沒人收,這是社會分工不夠細的表現。

“生售賣可好?”趙和寧又問。

“還可以,都是本地坊和商販買去了。”

趙和寧頗為奇怪,道:“自從澳洲人來后,弗朗機商人日多,通洋貿易一年勝過一年,生銷量沒有大增?”

“確實沒有,如往常一樣。”

趙和寧問:“不是說‘廣之線紗與牛郎綢、五、八、云緞、緞皆為嶺外京華、東西二洋所貴?’有人做竹枝詞云:洋船爭出是商,十字門開向二洋。五廣緞好,銀錢堆滿濠畔坊。”

Advertisement

黃氏一介鄉下農婦,最遠的去就是九江大墟市,自然不知道其中原委,只道不知。

趙和寧便換了話題方向,問:“生是在易嗎?”

黃氏道:“這是自然。”

隨即黃氏又介紹了市的況,九江目前尚未形專業墟,與桑市類似,市可能是小至一兩間店鋪的場所,大多建立在已有的墟市中。市一般只是提供一個買賣雙方會合議價的場所,同樣設置公秤,向買賣雙方收取一定比例的傭金。

本地桑市、市都提供借貸,月息約2%。一旦小農遇到天災人禍,現金不足以維持再生產,就不得不投向高利貸。

見黃氏母子生活困頓,趙和寧忍不住問:“都說家有十畝之地,以桑養蠶,可充八口之食。你們為何過得如此清貧?”

黃氏長嘆一口氣,面有愁容,卻不言語。

關宗寶見母親不說話,解釋道:“我家中還有個藥罐子,常年服藥,終日不事勞作,又酗酒煙,多年積蓄早已揮霍一空。若不節儉,我母子二人早已淪為奴仆。”

一旁的樂子仁對本地況比較悉,也對趙和寧解釋道:“九江以魚桑蠶為大,即使是鄉紳士族也不會放棄經營。從春季到冬季,不用擔心沒有事做。有資本的話,魚蠶之利轉谷如,沒資本的人家還可以割草摘桑,也能過活。唯一需要擔心的是奢侈虛耗,其他地方秋冬之后,谷米倉,安飽度歲。九江則擔心桑枝尾,不于蠶桑之日節儉儲蓄,無以冬。寡婦自食其力,反而有余資,這是生活節儉的緣故。所以諺語說:‘寡婦有谷糶’。”

與其他種植水稻的農民不同,以桑基魚塘為業的農戶,其產品不是谷,而是魚、生、桑葉這些商品,無法像水稻種植戶那樣實現自給自足,需要從市場上換糧食才能生存,因此其生活制于收,影響收的因素一是這種模式需要大量的資本投,二是產品需要直接投放市場,因此農戶的生活于較高的風險之中。水患來時,魚則逃逸,桑則失收,蠶無桑葉或者染病也沒有收,UU看書 www.uukanshu.com倘若一造蠶桑失敗,損失很可能影響下造的生產。市場的也使得農戶的生活難以穩定。桑基魚塘的農戶其產品賣出之后所持有的是貨幣,還要面對諸如賭博、酗酒之類的。擔心桑枝尾,說的便是怕平日里投的資本很多,平時不夠節儉,就難有積蓄購買米糧冬。

趙和寧有些不解,問關宗寶:“你說的藥罐子是誰呀?你老婆還是孩子?”

關宗寶道:“是我阿爸。”

“怎麼不見他人?”

黃氏道:“昨晚才到此攪鬧一番,強要了一兩銀子,說是要去廣州做生意。”

趙和寧聽完出了頗為同的表,嘆了口氣,道:“好可憐,世上怎麼會有這樣的爹?”

關宗寶卻道:“妹子,如果可以的話,我想請樂長為我阿媽主持公道。”

面對突如其來的請托,樂子仁一臉懵,他一個小駐在警在本地沒什麼基,家長里短的事恐怕是管不下來的,便向了趙和寧。

趙和寧卻毫不猶豫地說:“我這人最見不得世上有不平之事,嬸子了什麼委屈,盡管開口,我們能幫的一定幫。”說完還看了看樂子仁和張家玉。

(https://)

1秒記住:。手機版閱讀網址: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