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十三一連發了十幾條嘲諷國足的微博,然后以一句“號被盜了”結束。
可這事兒顯然不可能就這麼結束。
他這反應,反而讓整件事兒愈演愈烈。
張十三不是第一次在微博上跟人干架,但第一次反應這麼“過激”。
連發十幾條微博,這也太給那些國足球員面子了吧?
馮永清當初都沒這待遇。
不過,他這反應,瞬間讓《林足球》火出圈了。
宣傳電影麼?
似乎也沒這必要。
影片已經夠火,何須如此宣傳?
為何如此?
許多人疑,包括他的那些也有些不解。
有人想知道,自然就有人去追尋答案。
張榆不了被記者圍堵。
而如今張榆的行蹤也沒那麼難尋。
直接在十三影視外堵他就是了。
不說一堵一個準,但肯定能見到人。
“張導,你為何連發十多條微博嘲諷國足,是因為國足某球員攻擊《林足球》,嘲諷你不懂踢球,你因此而不滿麼?”
記者開門見山的問道。
“那不是我發的。”張榆搖頭說道,“我都解釋了,我被盜號了。”
在場記者角都忍不住了。
他們猜到張榆不會承認是嘲諷國足,更不會承認是因為國足某球員的嘲諷他在先。
可他們顯然沒想到,張榆竟然如此回答。
睜眼說瞎話啊!
你這是拿我們當時傻子麼?
你會被盜號?
“張導,你能從一個短信就定位對方,你應該通電腦技,難道還會被盜號?”
有記者不甘心,提出質疑。
他也想看看張十三還能怎麼解釋。
真以為別人是傻子麼?
“我電腦技不錯,可我很用微博啊!”張榆說道,“何況,微博賬號的安全跟是不是我的有什麼關系?我電腦技好,所以很快就自己把賬號找回來了。”
“張導,既然那些言論是別人盜號發的,你為何還保留,而不是將之刪掉呢?”
又有記者提出質疑。
你這不是擺明了告訴所有人,那些微博都是你自己發的麼?
被盜號后發的微博竟然不刪?
你這是擺明了告訴大家:我就此地無銀三百兩了,怎麼著吧?
“留著是給自己警醒:你電腦技再牛,也有被盜號的風險。”張榆認真的說道,“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我需要時刻警醒自己。這次被盜的還只是微博賬號,若是銀行賬號被盜呢?”
什他麼的警醒自己啊!
還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你能別睜眼說瞎話麼?
沒這樣警醒自己的。
“很多人的銀行卡是用六位數的碼保護兩位數,甚至一位數的存款。”張榆接著說道,“我的不一樣啊!我的銀行卡,那是用六位數的碼,保護著......哦,我都忘了我卡里有多錢了。”
眾記者:......
他們都覺被冒犯到了。
他們之中真有用六位數的碼保護兩位數存款的人。
可張十三呢?
他竟然不知道自己卡里究竟有多錢。
肯定是多得不知道有多。
究竟有多?
肯定不低于九位數,甚至有十位數。
等等!
眾記者反應過來。
這微博號被盜跟銀行卡號被盜,貌似沒什麼關聯啊!
我們關心的不是你號被盜,而是那些言論。
“那張導對你微博賬號被盜之后發的那些微博如何看?你認同麼?”
記者隨即換了一種方式問道。
“那就得看哪一條了。”張榆說道,“我好歹曾經也是個球迷啊!”
認同麼?
屁話,那些都是他自己發的。
“那你覺得國足出現是否比某島沉沒更難?”記者問道。
“你說的那個梗啊!”張榆說道,“這讓我想起了南宋某位詩人的一首詩,《示兒》: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我想作者應該是讀過這首詩,所以才創作了這麼個梗。”張榆說道,“只是他可能認為自己兒子難以看到國足出線,所以讓其孫子告訴他。”
《示兒》?
眾記者卻是一臉疑。
有這樣一首詩麼?
按理說這樣一首好詩,怎麼也應該聽過啊!
眾記者彼此對一眼,顯然從其他人神之中找到了答案。
這詩真是南宋某位詩人的作品?
不會是張十三自己寫的吧!
不然,為何是某位詩人,而不是直接道出其名呢?
而眾記者反映過來,還想問的時候,張十三已經離去了。
眾記者懊惱,卻也無可奈何。
不過,此次之行,也不算毫無收獲。
想想其實張十三已經給出了解釋。
他曾經是個球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