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軍事歷史 在下不才,乃當世名將 第五百七十章 不世功勛!

《在下不才,乃當世名將》第五百七十章 不世功勛!

 天微亮,在親兵的侍候下,用冷水洗漱完,秦易正吃著干糧,也就是粟米餅,突然聽到了腳步聲。

 只見茅力夫急奔帳,面帶欣喜,“王爺,耀城守將派人前來,說是愿意獻城投降!”

 秦易訝異了一下,旋即笑道,“如此甚好!”

 這樣一來,就不用花時間去攻城了。

 突然,又有一名親兵奔進來,“王爺,興澤城送來一封書信,表明愿意臣服!”

 “王爺,隙城城守親自前來,在營前單膝跪地,說是愿意俯首稱臣!”第三名親兵奔帳中,歡聲匯報。

 秦易聞言,不由輕笑。

 這些城守,還識時務的嘛,招式也玩得花的。

 “既如此,那就出營降吧。”秦易微微笑著,起說道。

 就在這時,又有幾名親兵奔帳中,傳來某某城守愿意臣服的消息。

 天剛亮,就有六名城守乞降,這況,讓秦易頗為驚訝,畢竟以往,都是他兵臨城下,眾多城守無可奈何,方才獻城投降。

 而如今,他兵馬未,這些城守就紛紛投降,看來這些家伙,很懂得什麼做大勢難擋。

 接下來的幾日,秦易一直忙碌于接收城池、調換員、安民眾、安排城防等等,直接從武將,變了文

 可謂是上馬打天下,下馬治天下。

 城守派三大城守敗亡,剩下的城池,都已明白流康變天,乃大勢所趨,非他們所能抵擋。

 因此,不論是否心悅誠服,不論是否甘愿,二十城城池,僅有三座頑抗,其余城守,無不獻城投降。

 第五日,秦易便已帶著重兵,來到了流康最北邊的城池,隙城。

 隙城城守,也就是玩得最花的城守,大晚上不睡覺,得知三大城守覆滅,就從流康最北邊,一路南奔,直至天大亮,才風塵仆仆地出現在秦易營前。

Advertisement

 或者說,準時地跪在秦易營前。

 而如今,秦易率領重兵,過流康全境,自南往北,來到了最北邊的隙城,得到了隙城人民的熱烈歡迎。

 在隙城城守的安排下,不百姓出城迎接,如此模樣,秦易差點以為這隙城城守,是臨瞻派去的臥底。

 當然,熱歸熱,程序還是得照常,隙城城守再如何拍馬屁,也得調換到其他城池,從小吏做起。

 接收完隙城之后,流康六十一座城池,已從名義和實際上,全部歸屬于秦易,由其一人統轄!

 而流康王朝,也在這一日,瞻慶六年八月十一日,徹底消無,被臨瞻所吞并!

 臨瞻的疆域,直接從一朝之地,變了坐擁兩朝!

 如今,在疆域和實力上,臨瞻已今非昔比,也非大離所能比擬!

 它再也不是當初那個,任由大離肆意欺辱的王朝了。

 直接從臨瞻小弟,變了臨瞻大老,從一朝之地,變了臨瞻加巒國加流康。

 而這一切,由秦易一手締造!

 可以說,秦易當初的宏愿——創下不世功勛,已經完了!

 接下來,便是全力發展民生,強兵強國,讓百姓過上好日子的同時,也得積蓄國力。

 畢竟忘戰必危,沒有人能確保,象戎不會危及臨瞻。

 縱使象戎無法侵臨瞻,但如果,象戎未能解決大離的話,秦易不介意做大離終結者。

 畢竟這個王朝,乃是臨瞻宿敵,雙方必須分出個你死我活。

 此世不決,定會禍千年,殃及后代!

 因此,往后還有戰爭,是秦易以及麾下,都存有的共識。

 弄妥了流康六十一城的管治之后,秦易率領兵馬,回返康都。

 安頓下來后,他便給瞻京傳去文書,讓吏部開始派遣員,前來管治流康六十一城。

Advertisement

 這龐大的疆域,該劃分為多府縣,該派遣多知府,多縣令,需要多員,這些燒腦的問題,秦易全部給吏部來安排。

 吏部中養了一大批員,就是用來做這事的,秦易豈會白白消耗自己的腦力。

 畢竟流康不同于巒國,巒國小,直接劃分為一個巒府即可,而這流康,約有臨瞻的三分之二大小,估計得分四五個府才行。

 吏派遣之事,給吏部即可,但軍事方面的任命,秦易直接上手,這方面他,就無須給兵部了。

 與流康北部接壤的,僅有大荊和天佑,戰力一個比一個差,且都與臨瞻關系不錯,所以流康疆域中,無須設置太多兵馬。

 秦易便決定,將康都改造軍鎮,名喚平流軍鎮!

 而這鎮帥任命,他也未曾糾結,早已有了合適的人選,孫興棱!

 此人對王朝以及對他,都是忠心耿耿,且隨他立功許久,理應得到升遷。

 再加上,孫興棱為人穩重,不莽撞,守有余,在康都戍守半年,悉流康及康都的況,乃是最佳人選。

 自己人,信得過!

 做出這個決定后,秦易召集眾將,說出了這個安排,頓時引來眾人的驚詫。

 愣了片刻,眾人回過神來,紛紛向孫興棱,眼中盡是濃濃的羨慕!

 極其羨慕!

 跟隨秦易,他們起初是為了立功,畢竟秦易戰無不勝,跟著他,能夠盡快積累戰功。

 但到了后面,帝失蹤,秦易為新帝的不二人選,眾人心中,就多多有了跟隨秦易,立下從龍之功的想法。

 這會讓他們益無窮!

 而如今,沒想到,孫興棱會是第一個收益者!

 因為跟隨秦易,而獲得了如此巨大的提升,說是一步青云,也絕不為過!

Advertisement

 畢竟鎮帥,可是二品大將!

 而鎮帥,又遠超普通的二品大將。

 唯有深得天子信任,才能被封為鎮帥,掌管一鎮之兵馬,負責數府之安危。

 此乃眾多武將,夢寐以求的職位!

 “興棱,恭喜你啊!”

 “孫將軍,大喜啊!”

 “將軍,如此喜事,你可得請客,請我們吃頓好的啊!”

 眾人紛紛道喜,臉上都有著揮之不去的羨慕。

 而孫興棱卻愣住了,眼眶逐漸泛紅。

 沉默寡言的他,完全不知道,該如何表達心中的謝!

 當初,他家境潦倒,遭鄧煊欺,心灰意冷,準備求死之時,是秦易救了他。

 是秦易給了他希,也是秦易帶著他,一路建功立業。

 秦易對他的重用與信任,他看在眼里,也記在心里,無以為報,只能盡忠職守,以此報答知遇之恩。

 瞻京失陷,秦易率兵南下,將康都,一座王朝帝都,于他手。

 將十數萬兵馬的掌管權,也悉數于他,這份信任與重擔,讓孫興棱矜矜業業,縱使帶漸寬,也不敢稍有馬虎,只擔心毀了秦易的心

 如今,秦易竟然直接,將他提拔為二品大將,為臨瞻屈指可數的鎮帥,這個職位,他從來不敢奢過!

 這份恩遇,讓他滿心嚨哽咽,完全說不出話來!

 帶著無盡的激,孫興棱起,朝著秦易,倏地單膝跪下,極其用力,且鄭重地說道,“末將,定不負王爺!”

 一如既往的言簡意賅,但這,卻是他的承諾!

 秦易上前,手扶起了對方,“無須多禮,往后,希你繼續為王朝,為臨瞻蒼生,恪守職責,勠力效勞!”

 孫興棱鄭重點頭,才緩緩坐回原位。

 接著,秦易向眾多將領,說道,“各位隨本王征戰,立下不功勞,回京之后,本王定會論功行賞!”

 此話并非客套,這些將領,乃是臨瞻棟梁,自然需要好好培養,也應有功就賞。

 就如慕浩壤,以他的能力,待到年老將領卸任后,封個鎮帥也不為過。

 眾將聞言,頓時欣喜,連忙拜謝起來!

 ……

 又在康都待了幾日,待到一切弄妥,秦易便傳下命令,收拾行囊,準備回返。

 十六萬兵馬,他只帶走其中一萬易字營,剩余的十五萬兵馬,留在平流軍鎮,歸孫興棱管轄,鎮守流康疆域。

 此外,他也賜封了幾名將領,個個皆是升一級,輔左孫興棱,留守平流軍鎮。

 而后,秦易便準備出發,可著甲之時,他突然想到一些問題,便派人去孫興棱,準備在離開前,將事盡量安排妥當。

 不多時,孫興棱疾步趕來,拱手行禮道,“末將拜見王爺!”

 秦易點了點頭,囑咐道,“無須多禮,你往后駐守此,須記住,安民眾的同時,也須盡快讓黎庶百姓,接流康并臨瞻的事實,減輕他們的抵。”

 “待到融合的差不多了,便可開始從流康疆域征集兵馬,數量不可多,十萬左右便可,新兵訓練妥當之后,可與臨瞻士卒混編。”

 “當然,一切以改善民生為主,畢竟經過長期的戰火殃及,此地疲敝不堪,得輕徭薄賦,休養生息……”

 “改善民生之事,我會讓往后上任的知府去做,你好好戍守即可,若是有不軌之人生起叛,須盡快鎮。待到民生改善之后,你覺得時機妥當,便寫封奏折,送回瞻京,征得允許,即可開始征兵練兵。”

 畢竟流康疆域不小,而平流軍鎮僅有十五萬兵馬,并不太夠,秦易才生起如此想法,特意囑咐孫興棱。

 孫興棱連忙點頭,恭敬說道,“末將謹遵王爺教誨!”

 停頓片刻,他繼續說道,“末將恰好有事,想要問詢王爺,康都北側三十里,有一舟船建造營,其中有眾多工匠,不知該如何置,還請王爺示下。”

 秦易沉片刻,旋即答道,“這些工匠若肯臣服,就繼續聘用,我軍也應有水師,畢竟海外有島國,我軍若無水師,難以抵。”

 孫興棱當即點頭,“末將遵命!”

 安排妥當后,秦易便著甲上馬,帶著些許將領,以及親兵和易字營,在留守將士的恭送下,出了康都,朝著南方急馳而去!

 出征數月,如今,已是歸時!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