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之所以有底氣敢這麼幹、敢說這樣的話,那是因爲他的軍隊已經全都回來了,連熊廷弼都回來了。
整個遼東的戰事已經結束了。平定了遼東之後,自己的軍隊損傷並不是很大。而遼東安穩了之後,自己就可以出力氣來了。
現在唯一要做的就是看看自己還有多糧食、能夠支撐多久,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如果自己的糧食足夠,那就可以收拾一些蒙古草原上不聽話的人。
不過現在有了科爾沁,自己本就不需要做這些,只需要用自己的軍隊保持震懾就好了,有什麼事就關門放科爾沁。這次誰敢不同意,就把誰滅了。
朱由校別的倒是不擔心,只是擔心喀爾喀五部。
努爾哈赤就曾經迫喀爾喀五部這麼幹過,但是他們沒同意,還和努爾哈赤翻了臉,最後雙方打了一個七八糟,以喀爾喀五部戰敗告終。
這一戰,使得喀爾喀五部的兩部被吞併、一個部族被消滅,還有兩個部族投靠了林丹汗而後也被吞併。
而現如今,到大明朝了,喀爾喀五部還真就不一定同意,尤其是態度比較強的扎魯特部。
不過這裡面還有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大明不是努爾哈赤。扎魯特和努爾哈赤有仇恨,所以想利用那件事翻臉也是有一定的原因。
朱由校覺得更多的就是扎魯特部不想和林丹汗翻臉。雖然他們已經分出來了,但是骨子裡面還認定他們都是蒙古人,同同源,林丹汗還是大汗,他們不能夠背棄自己的大汗。
在這樣的況下,朱由校不得不做兩手準備。如果這次扎魯特部不來,那就打掉他。
有科爾沁的配合,加上大明軍隊的實力,自然是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把他們消滅之後,事就好辦多了,沒有人敢再不聽話了。
只不過東部只剩一個科爾沁,就讓朱由校有些擔心。不過也沒有辦法,總不能留着一個喀爾喀五部在那裡吧?
人家不聽話,和你玩什麼?
所以只能寄希於喀爾喀五部腦子沒。
朱由校邊的魏朝聽到問話之後,連忙說道:“回皇爺,清點工作已經在進行當中了,孫大人說這兩天就送過來。”
朱由校點了點頭,轉對魏朝吩咐道:“傳旨給廣寧巡王在晉,讓他到這裡來一趟。”
“朕準備見見他。兩次到遼東都沒見他,有些不太好。”
“是,皇爺。”魏朝連忙說道。
這幾年,在廣寧那個地方,王在晉做得非常好,比起原本歷史上的王化貞,那高明的不知道哪裡去了。
王在晉在廣寧打造的,就是符合朱由校想象中的防系統。牆高牆深,囤積糧食,城外修壕地堡,還有各種塔哨。
雖然這幾年沒花錢,但是作用十分的明顯,那就是沒有人膽敢從那個方向進攻。因爲沒等你攻到城下,你的人就會扔下一大半。
這讓朱由校很滿意。
對於這種能夠忠誠執行自己命令、把任務完到完的臣子,朱由校最喜歡。
自從來到大明之後,也經歷過幾年了,各種各樣的臣子也見了不,朱由校最害怕的就是那種侃侃而談十分有才能的臣子,因爲這些人往往都有自我想法。
說白了,這個時代的讀書人都有一種想展現自個兒抱負的想法,而且還很堅定。你把他安排到一個位置上,他就總想幹出點績,這個績可不一定就是你想要的東西。
他們會按照他們的想法,按照他們覺得正確的行爲去幹,完全不想大局觀,不服從安排,總覺得這麼幹就對。
原本的歷史上,遼東之勢就是這樣的。孫承宗也好,誰也好,都覺得遼東可以幹一把大的、可以收復遼東,都覺得采取防守的態勢不符合大明的利益。
聽起來熱沸騰,可實際上卻遠不是那麼回事,王在晉所主張的就是這麼回事。
大明已經沒有這個力在遼東花費更多的時間去打這一仗,遼東那個地方本就沒什麼好收的,讓他們戰就站一站吧。
大明的政問題纔是非常重要的,需要着重解決。
遼東經過薩爾滸一戰之後,力量損失太嚴重了。只要維持住保守住守衛的力量,這就足夠了,沒有必要再去花費更多的錢建造這些東西。
這種非常慫的話,自然不符合崇禎皇帝的預期。對於崇禎皇帝來說,這太丟人了,他心裡面可是想幹一番大事業的。
給崇禎一個志大才疏的評價其實並不過分。
於是王在晉完蛋了,沒有功。大明朝在遼東不斷加大投,給它從上到下中飽私囊的機會。原本就已經是大廈將傾一般的財政,徹底被這最後一稻草垮了。
國的賑災沒有錢,國的平叛沒有錢,士卒們領不到軍餉,山西正式了一鍋粥,整個大明王朝直接就崩潰掉了。
最後我們也忘了,魏忠賢在的時候好歹通過他的手能夠敲詐各種員得到不的錢。雖然被罵,但是有錢花呀,在皇帝權力薄弱的時候經常幹這種事。
因爲正常的賦稅收不上來,就只能劍走偏鋒養一個大貪,讓他去貪、讓他去斂。
即便皇帝只能得到一部分也沒有關係,因爲等到皇帝繼續用錢的時候,會把這個大貪一刀殺了,所有家產全都歸了皇帝。
而崇禎本沒這麼一個人,沒人給他斂財,稅收不上來,就只能等死。
所有人都知道大明朝脆弱的財政起源於土地兼併、起源於投獻、起源於自耕農經濟的崩潰。大明朝那些員不知道嗎?
沒有一個人不知道,全都知道。歸結到最後的原因是什麼啊?
不就是當的讀書人不納稅嗎?
只要讓他們納稅,什麼問題都解決了。可是有人提出過嗎?
沒人啊,大家都假裝看不到,使勁地給自耕農加徵。
三響一出,危害無邊。
朝廷中的員,還有那些的讀書人,趁機瘋狂的購買那些不起稅的老百姓的地,讓他們流離失所。
加上天災,瞬間就崩盤了。
而現在的朱由校自然不會重蹈這樣的覆轍。
王在晉在遼東干的非常好,朱由校登基以後就把他和熊廷弼派到了遼東,可以說爲自己解決了很大問題。
這幾年下來,王在晉也是勞苦功高,所以朱由校準備這一次也把他帶走。
朝中正是用人之際!這樣的人才就不能放在這兒了。
如果沒有他和熊廷弼在遼東這麼維持,朱由校也沒有力整治朝堂,更沒有力培養現在的軍隊;在國瘋狂斂財的時候,朝堂也不會如此安穩。
所以主要是要認可他們的功勞。雖然這一次王在晉一仗都沒打,可善戰者不一定非有赫赫之功。
朱由校這邊準備召見王在晉,吳克善那邊就已經把消息放出去了。
大明這邊的作也非常的快,孫承宗很快就以方的行爲把消息傳遞給了各個蒙古部族的代表,告訴他們“把你們的首領招來吧,大明要在這裡舉行會盟。”
這個消息傳出去之後,同時傳出去的還有吳克善對朱由校說的那些話。
一時之間,蒙古人當中羣激憤,破口大罵者有之,甚至都有人想殺了吳克善;但是更多的人陷了沉默,一時之間就不知道怎麼纔好了。
最生氣的當然是鄂爾多斯的哈薩爾,他沒想到啊。
這真的沒想到,吳克善居然這麼快就投降了,而且還是用這種方式。他覺自己已經被背刺了。
原本還以爲你們能有點骨氣,你們是大部族啊!可是這作也太沒有下限了!
早知道你們是這個樣子,那我早就幹了。這什麼事啊?
更讓他生氣的是哈薩爾上次去見孫承宗,孫承宗就沒見他。這幾天更是瘋狂的去拜見,可是孫承宗就跟沒他這個人一樣。
出來的只是下人,直接就告訴哈薩爾:“我們大人沒有時間,現在實在是太忙了,什麼時候得空了就通知你見你。”
這等於沒說一樣,連託詞都懶得找了。
孫承宗能夠拖着,這是哈薩爾不行啊!如果再拖下去的話,自己這邊就完蛋了。
不過哈爾薩也知道,以鄂爾多斯一個小部族沒辦法。
於是他開始瘋狂的串聯,想要找到和自己志同道合的那些小部族。
當然了,明面上說是志同道合,實際上就是聯繫被嚇得不行的小部族,以達到抱團取暖的效果。
實際上,這些小部族的作也非常的快。在消息出來之後,慌得可不止鄂爾多斯。
那些小部族們就已經更慌了,知道不能再繼續長下去了,說不定馬上就要打仗了。在打仗之前如果不抱團的話,等到開戰那就晚了。
【看書領現金】關注vx公.衆號【書基地】,看書還可領現金!
一方面相互聯絡,另外一方面則是瘋狂刺探喀爾喀的想法。
喀爾喀的想法,決定了東部草原會不會爲戰場。
如果喀爾喀五部投降,那麼可能就相安無事。
阮素是被抱錯的真千金,回到親生父母身邊,卻是要代替假千金嫁給一個植物人。 假千金重生歸來,她知道前世季明崇一直沒醒過來,而且沒多久后季家就會破產,于是她設計將與季家的婚約推給了阮素。 她等著阮素被惡婆婆磋磨,結果人家婆媳親如母女。 她等著阮素守一輩子活寡,結果季明崇醒了。 她等著阮素窮困潦倒為生活奔波,結果季明崇咸魚翻身,成了所有人都仰望的大佬。 到底是哪里出了問題?! ** 沒有人知道,季明崇車禍昏迷的這五年里,快穿了無數個世界,在殘酷的末世廝殺,在等級森嚴的古代出人頭地,終于練得一身技能,退休后他回到原來的世界, 卻被告知有了一個妻子。 剛開始,他媽說:“素素是個好女孩,你要對她好一點。” 他說:“我們沒領證,我可以把她當妹妹。” 后來,他媽說:“你那個朋友,我看著跟素素挺般配,要不……恩?” 阮素一開始嫁給季明崇是為了報恩,等到他蘇醒,看著他越來越強大,她覺得是時候離開了。 結果季明崇在找到她的那個夜晚,卑微的抓住她不放,聲音喑啞:“…別離開我。”
為了擁有整片森林,花惜顏努力奮斗著,任務不怕多,擼起袖子就是干。誰知半腰殺出來個攔路人,自此走上人生巔峰的日子遙遙無期。把人逼到墻角退無可退,某人一臉陰郁死死盯著她:追了你這麼多個世界,聽說你還想左擁右抱?花惜顏求生欲十足:不敢不敢……
原本,他只想做個混吃等死的逍遙王爺。但是奈何,樹欲靜而風不止。既然你們不讓老子有逍遙日子,那就都別過了!於是乎,劉登憤然而起,親自提出,並把這個口號,宣告萬方: 普天之下,莫非漢土;率土之濱,莫非漢臣。有蠻夷不服大漢王化者,雖遠必誅!什麼叫王化?王化就是,我大漢天軍所到之處,即是我大漢國土!
又名《閣下不講道理,在下也略懂拳腳》《逍遙小郎君》《極品四公子》寧宸穿越到了一個歷史中從未出現過的朝代,本想一心搞錢,做個快樂逍遙的富家翁,三妻四妾,安度余生...可結果一不小心聲名鵲起,名動大玄皇朝。 少年揚刀,誅奸臣,平四夷,南征北戰,再回首已是‘封狼居胥’,名動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