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頭娘也是這半個多月來,臉上笑就沒斷過。
王家出秀才了!
杏哥兒可真是頂好的。
李桂花心裡撇,這都說了半個多月了,還說呢,不由眉一挑,接了話說:「要我說還是我家有本事,都像他大哥,是讀書好料子。」
「你家老小不是沒考上嗎?」劉花香直言,還在跟前吹牛。
李桂花說:「才多大,夫子都說了,我家機靈,今年差那麼一點點,恩科就是讓他試試,明年指定的。」
顧晨考上生了。
劉花香懶得同李桂花扯,反正家健安也考上生了,沒想今年族學蓋好了,這麼快就生考中了。
好呀好呀。
院子里熱熱鬧鬧的,黎大避之不及,只讓下人記得給大傢伙添茶送乾貨,兩家孩子考中了,雖是生也是喜事。黎大還給包了銀子喜錢,給顧家那份,也是替兆兒包的。
都是小輩。
不過這喜事再高興,快一月了,院子整日這般,黎大都怕了——他一個鰥夫能同村裡婦人說話嘮嗑嗎,像什麼話。
於是在京里車馬來接時,黎大可是痛快,「收拾收拾,趕上京,別耽誤了。」
回去還收了一車的農貨,腌菜醬菜雜糧,還有一些信。
李桂花幾人見黎大要走,當屬最捨不得的了——沒了免費茶水點心果子吃,還有這院子說話,黎家的椅子也舒服,還有下人伺候。
唉。
黎大是逃似得回京,回頭著村裡的景緻,其實臉上是笑呵呵的,褶子也深了,「……偶爾回來看看就咯。」
回去路上打尖住店,不算太快,越是往京里去的方向,越是近了,客棧里吃飯的讀書人就多了,人多得拼桌,拼桌吃飯自是要聊天,要是拼了一桌讀書人,那話題更多了。
黎大是大老,聽不懂學問之乎者也的說話,可有一天他聽懂了。
「也不知道自此主考喜好什麼?或是辭藻華麗,或是引經據典,還是平實卻深刻?」
「我聽到消息了,咱們這次主考來頭可不小。」
「黃兄可否仔細說說?」
大傢伙都安靜下來,聽這位黃兄說,這位著比他們好,聽說家裡經商,消息自是比他們靈通些。當然有些舉人不屑與商人之子同坐,都在隔壁桌,這會聽到主考三字,只能話停了,咀嚼聲小了,聽這邊怎麼說。
黎大是吃著麵條沒當回事——同他無關。
「聽說是首輔大人主考,這位首輔顧大人你們知道吧?」
黎大吸溜麵條聲也停了,差點都嗆住了,說的是兆兒?那聽聽,看這些讀書人說啥呢。
「自是知道,《三年兩考》就是顧大人修撰的。」
「顧大人過翰林編過書下放過苦不堪言的昭州……」
那昭州倒也沒苦不堪言,剛去的時候是窮了些但民風淳樸,現如今更別提了,比中原還要好。黎大想。
「顧大人我輩楷模。」
「咱們這屆恩科,若真是顧大人主考,咱們便是顧大人的門生了,真是幸哉幸哉。」
幾位一頓拍馬屁誇讚。
黎大聽有人誇兆兒,也樂呵呵的高興。
「是哪個贅做上門婿,還是娶了個哥兒的顧兆嗎?你們這些人,現在連臉都不要了,吹噓這樣的人,失了風骨,枉為讀書人。」
黎大皺眉,臉上笑也沒了,他看說話的人。
「你這後生,剛嫌人商人之子不想和人一桌吃飯,咋又聽人家那桌子講話呢?你這聽就是讀書人風骨了?」
「那你這骨頭輕了。」
剛說話捧顧兆的那桌便噗嗤笑出了聲,聽的則是臉氣得漲紅,他現在也是功名在,看著數落教訓他的人,六十左右的老者,穿也是尋常,便出言道:「你一老漢,懂什麼?識過字?讀什麼書?」
「不識字不讀書,下田的老漢,不過做人道理我是知道的。」黎大正,說:「顧兆他贅不假,可在村裡時琢磨出讓天下百姓田裡的料,在京里時寫的書你們這些讀書人看了沒?有沒有用?在昭州時,你去看看,那邊百姓日子如何?」
「你這讀書人,考了科舉功名是為了做,做又是為了啥?為了面子,還是為了好聽,他雖然家裡經商,可經商又怎麼了,沒商人你吃的醋糖穿的裳你自己會做會織嗎?」
「做人骨頭要正,其他的那都是外。」
那舉人被個老漢教育了,自是不甘,大放厥詞,引經據典,見對方聽不懂,是拽著文罵黎大是個騾子牛馬。
另一桌自是皺眉,有的不願生事端,有的站出來替黎大解釋。
黎大說:「騾子牛馬算啥罵人的,都是好畜生,不像他,他還不如呢。」
不如畜生。
這下火架起來了。
黎大看此人漲的臉紅脖子青,怕被他氣出好歹來,就說:「你彆氣了我不同你說了,你這後生年歲還不如我,怎麼子骨這麼差,還咋當?」當初兆兒可是騎馬沒日沒夜趕路,幾個地方來回跑的。
這人就沖了過來,拿頭撞黎大。
自是有護衛擋住了,口喊:「老太爺沒事吧?」
「沒事沒事。」
撞人的一看這陣仗,還有被護衛的老太爺,當即是不知道怎麼辦了,這人難不是商賈?有來頭的?他心中憤憤不平,只等他考中當了,定要把這老漢打板子發落。
「唉。」黎大嘆氣,說:「我本來也不想說的,你說我家孩子,我這當爹的,當然坐不住要跟你掰扯掰扯,算了算了,走吧。」
護衛應聲,套馬的,搬東西的,繼續上路。
只是有人路過那眼裡藏著不忿的舉人老爺邊時,護衛『好心"說:「我家老太爺姓黎,我家大人姓顧,贅上門做的婿。」說完便揚長出了門。
客棧那些看笑話熱鬧的讀書人,等裡嚼了那幾句話,一個個面面相覷,全都啞了聲,許久——
「顧、顧大人的爹?」
「黃兄,顧閣老贅的夫人姓什麼?」
黃兄恍恍惚惚答:「姓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