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長姐 第一百三十七章 盡人事聽天命

《長姐》第一百三十七章 盡人事聽天命

看著墨易離開,回到屋裏,李月姐的心卻又有些患得患失起來,其實這個想法有一個最大的,那便是史們倒底會不會手,而李月姐自己也知道,史們的所有認識僅來自於那八卦閑集的如意閑話,也是照搬,而實際上,史們會不會手,那隻有天曉得了,如果史不手,那一切就全是空。

所以,在這個想法中,李月姐多多也有些利用於子期的心思。也正是因為知道於子期是史,才大膽的做出這個計劃。

一切就看於子期接不接手了。

轉眼,天邊漸現魚肚白。

史府。

“天亮了。”楊東城從一邊的一個泥爐上提起一壺溫好的酒,給自己和於子期斟上。然後悠閑的咪了一口。

“我看那,你也別窩在柳窪那地兒了,如果真不想科舉的話,以你舉人的份,在吏部都有報備的,到地方謀一任主薄不問題,要是真喜歡抄關上的事,那還不如回江淮呢,淮關那才是天下第一關。”於子期道,隨後又道:“板閘人家水一灣,人家生計仗淮關,婢賒鬥米奴騎馬,笑指商船去又還。”

由這詩中,淮關盛景可見一斑

“那不,做人要有始有終,你也是知道的,當初我們為了在柳窪立住腳下,可是下了大力氣拉攏了一些人,這些人為了我們可沒得罪周家,你如今手不了柳窪那一塊,如果我再走了。再加上鄭家如今這個況,那這些人首先就是周家的打對象,尤其是那李家,那樣子我豈不是有愧於人了。”楊東城道。

“那你說怎麽辦?”聽到楊東城說李家。李月姐那素木釵的形象就閃過他的腦海,於子期不由的神一暗。

Advertisement

“我這不是來找你想辦法嘛?你不是史嘛,查查周家三爺的事唄。我在柳窪聽好些人說了,這位周三爺的屁很不幹淨呢。”楊東城道,他的想法很簡單,若是周家僅隻是跟鄭家鬥,那他不管,但是鈔關和河工衙門是他的地盤,若是周家要手的話。那他手裏握著周家的短也能拿周家。

“我現在是監察通州這一邊的,那周三爺是京城的吏,便是要參他那也不是我的職屬,如果真手,那就壞了規矩了。”於子期有些為難的道。

“那倒也是。”楊東城點點頭。隨後揮揮手。也不甚在意的道:“算了,那就先走一步看一步吧,周家現在要對付的也是鄭家,暫時還騰不出手來手鈔關的事。”

於子期也點點頭。

“對了,你這新上任也要三把火啊,準備怎麽燒?”這時,楊東城又有些唯恐天下不的道。於子期上任卻一直沒什麽靜啊。

“我這還沒頭緒呢,再說了,我們做言又不比那地方。方方麵麵都好手,總得有讓我抓住的把柄才好下手啊,這個得等機會。”於子期道。言要想出政績,便得要機會,逮著一條大魚,狠狠的參上一本。那樣清名有了,政績也有了,比如他的老師申大人,也曾擔任過史,第一本參的就是當時的太子,當今的皇上,最後反而就了他的清名,後來先皇還派他擔任太子的起居郎,記錄和監督太子的言行,一舉而名,本來,太子登基後,一些人還看笑話,這申大人當年可是把太子得罪狠了,如今太子多年媳婦熬婆,定然要報複申大人,可讓所有的人都失了,新皇登基,為證清明,申大人不僅沒事,還升禮部尚書,為一部之首,這個可以說是一個言的典範。

Advertisement

“那倒也是。”楊東城點頭,地方,隻要勤勤懇懇,那出政績不難,但言不同,是專門抓吏把柄的,現在吏都如油,打柄豈是那麽容易被人抓住的,這言上奏本,那也不能空口白話的。

兩人正聊著,這時,下人的來報,說李墨易求見。

“直接帶他過來。”楊東城揮揮手,隨後對於子期道:“鄭典出事,這小子怕他姐想不開,便連夜跟我一起來通州看他姐的。”

“李月姐在通州?”說到李月姐,於子期又是一陣失神。

“是啊,聽說是要在通州買房子,這兩年,李家豆腐生意紅火的很,再加上之前投資的漕船,李家也算是小有資產的,說起來這小娘子真心不容易。”楊東城一臉欣賞的道。

“鄭典出事,幹李姑娘何事?要想不開。”回過神,於子期又問,心裏不知怎麽的就有些酸溜溜的。

“哦,你還不知道,李月姐跟鄭典訂親了。”楊東城又啜了口酒道。心裏歎了口氣,知道自己這個好友倒現在還沒有把李月姐完全放開,隻是他都快要親了,再想這些有的沒的已經完全沒有意義了。

聽了楊東城的話,於子期手一抖,剛斟滿的酒灑了一桌子,好一會兒才一口幹了杯中剩酒,隻嘀咕了句,兩人不配呀。

說著,竟有些微熏,楊東城歎了口氣,知道於子期這時心怕是不好,隻是這種事別人勸不了的,隻得他自己想開。於是,便讓下人扶了於子期進房休息。

這時,正好下人帶著李墨易進來了,楊東城就招呼墨易一起離開,去客棧休息一會兒,畢竟一晚沒睡,這會兒也有些熬不住了。

招呼著墨易,那楊東城又關心的問:“墨易,你姐沒事吧?”

Advertisement

“謝楊大人關心,我姐沒事。”墨易搖頭道,隨後卻又刻意低了聲音道:“楊大人,我跟我姐還有小舅商量了一個針對周家的辦法,不知道行不行。”

“哦?什麽辦法?你說。”楊東城不由的停了腳步,挑著眉看著李墨易。沒想到他們這邊還沒辦法,李墨易那邊倒整出一個來了。

於是墨易便把在山家商量出來的計劃說了一遍。楊東城仔細的聽著,這個計劃倒跟一開始楊他的打算有些接近,隻是他本來打算讓於子期參周三爺的。而李墨易的這個方法更大膽,借年家的事直接參太子和三王爺。

楊東城不由細細琢磨著,雖然大膽的有些瘋狂。但不可否認卻又切實可行。他倒沒想到柳窪的事在年家的事卻有個轉機,頗有些隔山打牛的味道。

而這不正是於子期苦苦等的機會嗎?想到這裏,楊東城也不急著離開了,先讓墨易在偏廳上等著,便又回屋裏去找於子期,不顧他正休息著把他醒,然後把事一五一十的說清楚。

於子其徒的一下清醒過來。傳了墨易過來,問起年家的事,年家的事,李墨易也隻是聽自家阿姐說了個大概,裏並不十分清楚。

“墨易。這樣,你去把年娘子請來。”於子期道。船幫和鹽幫的械鬥他是知道的,本來還以為是地方上的事,又哪裏想到裏麵還有這層原因,自然不會去管了,倒底是才剛上任,對通州的一些底細不了解啊。

“嗯。”墨易重重點頭,便告退,一出門。便了車子去年家,沒一會兒就把年娘子請來了。

於子期把年娘子到偏廳,讓把家裏的事以及船幫鹽幫爭鬥的事說清楚。

之前一路上,墨易已經跟年娘子說清楚,這次的事關係著年家能不能困,年娘子一路上早把船幫的事理清了脈絡。這會兒自是一五一十的說了清楚。

弄清了年家的事,於子期又讓墨易送年娘子回去,隨後又讓人去府臺衙門打聽了一下,心裏便有數了,這事果然是太子在跟三爺鬥。

自從皇上登基後,皇子之間的爭鬥就不斷,這個言是不會攪進去的,可這次,太子跟三爺之間的鬥爭,卻引起了船幫和鹽幫的械鬥,並擾了正常的商業貿易,還手衙門事迫衙門幫著鹽幫打船幫,這就引起了地方,此三條,哪一條都是大忌。做為言,又豈有不參之理,當然,於子期也沒打算自己一個人參,槍打出頭鳥他還是知道的,通州史府裏有三位史,正好聯名參奏。

至於那什麽的匿名訴狀,本就不需要,船幫和鹽幫這事鬧的這麽大,他們做為史過問一下也是正常,然後追本朔源,無可厚非。

“東城兄,你且休息,我去找另外兩位大人商議一下。”於子期衝著楊東城道,一臉興衝衝的表

“那你去吧,我回客棧休息了。”楊東城說著,便回了客棧,還一路咋著舌,這李家果然是福將,如果於子期這事了,那就為以後的仕途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傍晚,墨易和年娘子一起回到山郎的家裏,雖然於子期並沒有確切的回應一定會參予此事,但從楊東城的裏,墨易知道,**不離十了。

“月姐兒,墨易,咱們兩家是親家了,太過客套的話我也不說,總之,你們做的,我年娘子全都記在心裏。”那年娘子一臉激的衝著李月姐和李墨易道。

說實話,這一次,年家真的是山重水複疑無路的,沒想到如今,還真能柳暗花明又一村。

“年嬸子,你言重了,這是墨易該做的,就隻怕不。年嬸子還是要有所準備。”李月姐連忙道。最後也打一下預防針。畢竟於子期那邊也不是十拿九穩的。

接下來的事就不是李月姐和墨易這樣的小人能參予的,盡人事而聽天命,之後,墨易跟楊東城請了幾天的假,留在了通州,幫著年娘子照應一下船幫的事,並且打聽著鄭典的消息。

而最終李月姐打算買下之前看的那房子,在付下那房子的定金後便準備起程回柳窪了。之後房子的割,契稅,立戶等等繁瑣的事,便由墨易和自家小舅幫忙跑……謝影.蘭……庚辛的紅票……的平安符,謝謝支持!!!!!rq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