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農門辣妻喜事多 第246章 報恩

《農門辣妻喜事多》第246章 報恩

“你們要是愿意也可以幫忙做工嘗試一天,也驗一下民生麼,讓管事婆子教你們干,不是都會畫畫寫字麼,去試試,這個屏風就是搜集名家字畫,然后臨摹做屏風賣給有錢人的。”

學生們都很興趣,躍躍試,結果不到一個時辰,很多姑娘們就累得不了了,又不好意思說不干了,咬牙堅持干,累得臉都不好了。

男生倒還好,有去種地的,也有去幫忙種菜搬東西干活的,寒門子弟很踏實,干活也很賣力不玩虛的。

連山長看了也贊不絕口,“你這法子好,以后定期讓他們下來驗民生。”

“我瞧著孩子們會很有心得的,我家的教養就是矯是病,需要吃苦耐勞來治。”

“哈哈哈,說得好。”

“山長,我有個想法和您商量一下。”

“你說,我想和書院合作做生意,例如小作坊的生意,給家窮的孩子們一個賺生活費的機會,我發現很多寒門子弟連飯堂都不去的,我想肯定不是吃了秤砣吧。”

“對,確實有很多孩子吃不起飯堂的飯,盡管我們已經很便宜了,抄書也需要學好才行,也不是人人抄的書都有人買的。你有什麼想法。”

“我覺得干別的不太合適,但作坊卻可以,這次咱們不干這個,換一個。”

“換什麼?”

“我想了個新點子,做包包,男生生用的包包,需要用到繪畫和手工,下午下課可以允許學生們來這里做工,計件給錢,靠自己的本事賺錢不丟人。”

Advertisement

“是個好主意。”

“賺的錢大學堂可以分得一份,用于修繕學堂,幫扶家窮的學生引導他們走正道不要放棄學業,還可以招更多的平民學生。”

“你做得了主麼,你的生意那麼多人分錢。”

山長擔心幫助大學堂被人罵。

“這個學堂有賢淑姑的一份功勞呢,我去求肯定能答應,大不了我那份給學堂就好,我也不缺這份錢,我生意多的是。”

“好,你去說,但是剩下的事我來辦。”

,最好離學堂近一些,不要太遠,然后男做工的地方要分開,出工都不要一個方向,避免不好的事發生。我找婆子和管家進行看管。”

“沒問題,的還可以在商量。”

“好。”

想到了幫助大學堂開源節流的好辦法,打算再多干個作坊。

并非非要顯擺自己能耐,而是為了更多的資源和人脈,趙家村只是個村,就算出了王妃和狀元,也不代表所有村民都能出人頭地。

大學堂的地位舉足輕重,能在這里多拿一個名額都是很珍貴的。

為了能給趙家村讀書的村民更多的機會,更好的學習環境,更優秀的父子教導,大學堂的這份工作,很珍惜。

不是所有事都要去找男人解決的,有些事李瑜也沒有太多辦法,說了也是為難他。

Advertisement

例如太學堂,就不是他次次說話都管用的地方。

能自己解決的問題都是自己想辦法解決,不給別人添麻煩,也不讓別人覺得自己是個累贅。

得了這個想法后開始寫企劃書,認真地排除每一個困難,確定要花多銀子,能不能辦

最后讓手巧的丫鬟一起幫忙,做了幾個男款和款的背包,帶著去找賢淑姑了。

賢淑公主見著就笑了,“這個能折騰的丫頭又來了。”

扁扁,“姑您不喜歡我啦。”

“喜歡,最喜歡你,快來,昨兒書院的山長來找我呢,說你要和太學堂做生意啊。”

“對呀,我發現大學堂原來是您一直在捐錢支持,還有別家也有捐獻,可靠捐錢不是長久之計啊。還是得自給自足才行。”

“你說的我也懂,可之前也嘗試過干其他買賣,都失敗了,影響也不太好,你有把握麼?”

“有,這個產業可以讓學生們勤工儉學。”

“勤工儉學?”

“對呀,家窮的學生想繼續學業不起書脩費怎麼辦,干活呀,抄書這個事實在是人群太窄了,我們可以嘗試發展其他營生。”

“要是這樣確實可以試試。你帶的那是什麼?”

賢淑姑注意到了帶來的好看的包包。

把包包拿過來給看,“隨可以背的,大小都有,這個是皮子做的,這個是錦緞的。”

Advertisement

“哎呦!好啊,很方便裝東西。”

賢淑公主一看就喜歡上了。

“對吧,我想把這個生意給太學堂,我那份我不要了,給太學堂吧。

,我沒別的意思,就是一點小私心,我想給趙家村的讀書人多留一個機會,給窮苦百姓們留一個讀書的機會,就這一個要求,沒有別的。”

賢淑公主嘆口氣,拍拍的手,“好孩子,有你在書院我也能放心了,這點要求我答應你了。”

“我想著這個作坊只是其中之一,人太學堂如果富裕了,還可以去買荒地讓學生們定期去開荒啊,幫助更多的老百姓,教育引導他們呀,百姓的踏實和窮困也可以對學生們起到警示作用。”

“好主意,我聽我小孫孫還說,你帶著他們去你的莊子上干活去了,他回來興得不行,說是開了眼界了。”

“讓他們驗民生麼。”

“干得好,我應了,我那份也給學堂吧,太學堂是我張羅弄靜閣的,有今日的規模不容易,我不想它毀掉。這是我的心呀。”

賢淑公主幽幽地嘆息一聲。

實際上對多年來一直拿錢支持太學堂,家里是有意見的,耐不住是長輩,用的是自己陪嫁,兒子們也不敢明說,但態度已經說明一切了。

付出沒有回報,誰樂意,一養這麼多年,也沒見到啥好,還搭進去那麼多錢,沒有意見才怪呢。

“姑,您這些年不容易,您辛苦了,我也是在大學堂讀的書,謝謝您給了我和哥哥機會。”

真心激姑,太學堂對意義重大。

“好好,你要把這件事做好。”

“您放心,我親自弄。”

來京城第一個去的地方就是太學堂,和哥哥人生的騰飛都是從太學堂開始的,文人員對這里都有著濃厚的,這也是太學堂地位不一般的緣故。

這次趙決定親自出手籌建作坊,幫助學生們擺窮困,讓學生們能勤工儉學。

這個消息一出,沒想到得到了很多人默默的支持,基本上全都是從太學堂出去的員。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