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農門辣妻喜事多 第330章 返回

《農門辣妻喜事多》第330章 返回

一晃眼就又是四年了,趙已經在這里待了快六年了,學堂辦得很順利,這四年時間里,連續出了五個秀才,四個舉人,這已經是很矚目的績了。

畢竟學堂剛辦了沒幾年,能有這個績已經很值得驕傲了。

連帶著舉人出生的縣,和縣令都有極好的政績。

能不能出人才是考校縣令政績很重要的一筆。

得益于這些辦學堂的經驗,國子監和太學堂聯合在邊關其他地方繼續開辦學堂,名字依舊春暉學堂,是不忘趙恩惠的意思。

十年了,楊氏的兒子輝哥都啟蒙上學了,又生了個兒,姑娘也兩歲了。

“嵐兒給你商量個事啊。”

“嫂子你說。”

“我想讓你把孩子送回去。”

對楊氏真的沒的說,一點一滴的指導本事,甚至錢都分一半,從來不藏私。

楊氏愣了一下并不意外,“我也想過這個問題,想過很多次,我只是下不了決心,我舍不得孩子。”

“如果你想婆媳關系再好一些,就要把孩子送回去給齊王妃,讓也能抱孫子。

從孩子出生到現在連孩子的面都沒見過,這些年也沒在派人來擾你們夫妻,退讓了很多。”

“我知道,我只是舍不得離開孩子,對婆婆我早就沒有怨恨了,心里激很多呢。”

楊氏急忙開口解釋,時過境遷早就過去了,如今他們夫妻恩得很,生了一兒一對現在的生活滿意得很。

Advertisement

“還有就是,他們是皇子龍孫,不能這樣養大,要帶回去接宗室,起碼要和昌哥安哥幾個親近,不然以后沒有幫手,堂兄弟都不親近,還能指別人不。”

“嫂子說得對,那我晚上和二爺好好說一說,然后就把孩子送回去。”

楊氏知道說的是對的,自己心里也無數次地在想這個問題,只是當娘的,舍不得和孩子分開罷了,遲遲沒有下決斷。

李彥和李瑜回來后,一家人仔細商量了一番,還是決定應該把孩子送回去,接皇家教養,不然這兩孩子就是個異類了,那可就害了孩子。

他們提前寫了一封信回去,然后派兵送了孩子和養嬤嬤一起回去了。

齊王妃接到信馬不停蹄地就開始收拾院落了。

楊氏的兒起名李欣,欣欣向榮的意思。

睿姐已經大了,如今在掌管慈寧宮的庶務,還有趙的陪嫁一部分也是在打理。

太后對十分仔細,該教的一點都不含糊,該嚴厲的地方毫不肯放松,宮里的環境很鍛煉人,勾心斗角可一點不,睿姐從小歷練很能適應。

睿姐可以自主出宮了,時常去晉王府和齊王府看看,知道欣姐和輝哥要回來了,也跑得一道勁,歡天喜地地給布置屋子呢。

多了個親妹妹,也高興得不行。

“祖母,欣姐和輝哥多久能到家呀,我爹娘回來了麼?”

Advertisement

“你爹娘可能回不來,我的寶貝,你爹要鎮守邊關,你娘要幫助邊關那些可憐的孩子和窮苦的百姓。”

“我知道,我想他們了,最近的畫像上,我看到爹比以前老了些。”

睿姐認得爹娘,印象里都是畫像的樣子,卻也細心地發現,爹娘也在慢慢變老。

“你怪你娘麼,你二歲之前都是你娘親自帶的你,其實你。”

齊王妃很佩服趙

“不怪,我見過農家的窮苦孩子,吃不上飯的難民,他們瘦骨嶙峋,特別可憐,我錦玉食,比他們幸福多了,舅舅說人可以失小節,卻不能失大義,爹娘做的事是大義。”

“好孩子,快了,他們快回來了。”

齊王妃深深地嘆口氣。

欣姐和輝哥到了,睿姐終于當姐姐了,別提多高興了,把兩孩子帶進宮給太后看,兩孩子不認生,落落大方,楊氏和趙教得極好,得了太后的夸贊。

太后親自把自己的嬤嬤給了欣姐,教禮儀等東西。

睿姐和欣姐很快就玩到一起了,昌哥安哥對弟弟也很友好,沒提點宗室晚輩的況。

有了孫子孫可以帶,齊王妃也不寂寞了,整日圍著孩子們轉。

李瑜一直在提攜年有為的將領,等他們能出頭了,自己就可以放下兵權了。

為了李瑜做了這許多年的努力,也給李瑜和齊王找到了一條退路。

Advertisement

六皇子被封為太子了,確立了地位。

李瑜提拔了張家世子的兒子,年有為,很有潛力,這些年都帶在邊教導。

有意讓他為未來邊關的統帥,對他的指點是十分嚴厲苛刻的。

因為這件事,張家對趙十分激,孫子輩和昌哥安哥也玩得很好。

李瑜有意識地在一步步在移兵權,希有朝有日能再回京城見見孩子們。

在他們第七年的時候,皇帝下令允許李瑜回京,讓張瑜暫代統帥之則鎮守邊關。

時隔八年多,李瑜夫妻榮歸故里,二人眼角都有了些許皺紋了。

二人到達京城的那一刻太子率文武百親自迎接,這是皇帝的指示,也是對他們的褒獎。

“孤攜百恭迎六哥六嫂回京,二位辛苦了。”

看了眼李瑜,有些驚訝,還有些驚喜,沒想到有朝一日自己也能有這般榮耀和尊崇。

“眾位快快請起,某何德何能,愧不敢當。”

李瑜立刻作揖彎腰回禮。

也跟著一起回禮。

太子上前一步笑臉相迎,“六哥,歡迎回家,你和嫂子辛苦了。”

“太子折煞我們了,我們夫妻愧不敢當啊。”

恭敬地說著其謙虛的話,再三行禮,對太子了解的,謹慎恭敬總沒錯。

“嫂嫂,弟弟這有禮了,昌哥他們已經在家里等著了,二位先回府梳洗一下,即刻要進宮面圣,父皇在宮里等著你們呢。”

“好,我們這就進宮。”

李瑜沒有回家,而是帶著趙直接進宮了,皇帝召見他有必要第一時間去見,這種態度,無論任何時候他都是聽話的臣子,絕沒有驕狂放縱的心思。

服都沒來得及換,家門更是不進,直接進宮。

“臣李瑜叩見吾皇,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臣婦叩見吾皇,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快起,瑜哥丫,好久不見啊,八年多了,朕終于把你們盼回來了。”

皇帝眼含淚水,八年了,李瑜夫妻的青春都灑在邊關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