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思嫁 第四百章 未必及不上

《思嫁》第四百章 未必及不上

 “夫君說得是哪一輛?”

 金街之中車水馬龍不斷,所謂的灰布馬車當真不在數。這等從川流不息的人群中一眼便瞧出古怪的本事卻非安清悠所長,費力尋找了一番,還是要問蕭辰“街對面,從咱們這個門口算起,停著的馬車中的第五輛,看出什麼古怪了沒有?”

 蕭辰六識査微之能天下無雙。

 安清悠本就是敏之人,此刻既得丈夫指點,仔細觀察間亦是果然看出了不古怪。

 那輛馬車周圍之人看似各有各的忙活,可是有意無意之間卻總是擋住了其他人前行的道路,金街上看似車水馬龍,但卻無人能夠走的到那馬車周圍一丈之

 “四方樓的?”

 這些人雖然各自打扮不同,可是安清悠卻總覺得他們上都有一些似曾相識的氣質。一細想間,倒是想起家里那批從四方樓中轉投之人來,當下微微凝神道:“劉總督開了買賣,那自然是……啊不對!難道車里坐得是老爺子?”

 “孺子可教也!”

 蕭辰贊了妻子一句,臉上卻居然有些苦笑,四方樓的護衛手段他自然是得不能再,看著那灰布馬車周圍的諸人舉止登時便知道這次所衛之人是個什麼檔次,只是壽皇帝忽然微服來到了金街之上究竟意味著什麼,這卻是實在耐人尋味了。

 “只要不是去給對面的同行開業做賀客就好!”安清悠看看蕭辰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倒是笑著打趣了一句。

 兩口子同時一笑,正待再言之時,卻早聽得邊不知是誰一聲喊:“五爺和五來了!”

 呼啦啦一下子,登時便涌上了一大群人。一張張笑臉早把安清悠和蕭辰等人圍了個水泄不通。

Advertisement

 “諸位莫急,咱們屋里坐去,我先給大家介紹介紹,這位乃是我家的長房大嫂,這是我的侄子蕭齊楓……”

 安清悠上最顯著的優點之一,便是從不會在幾件事上顧此失彼。

 此刻‘清商號’雖然憑空多了一個極大的變數,卻從來沒有忘記邊還有大嫂林氏和侄子蕭齊楓,面面俱到之下,兩人登時便了周圍眾人之中的焦點。

 等進了‘清香號’的堂,一片向著林氏請安問禮之聲更是迅速的淹沒了過來,直讓這個平素里不怎麼出門的蕭家大有些手忙腳

 人堆兒里事傳得最快,前幾天蕭家有位四一出頭求,便有人從‘清香號’提了一批貨走。當天便有人把主意打到了蕭家的另外幾位上,只是三秦氏一直閉門不見,那二更是不好說話,去找的人無一例外了個灰頭土臉。據說這位二還放出話來:

 “為了幾個臭錢就想讓我去找那個老五家的賠笑臉說好話?做夢!以后有提這種事的一概大掃帚打了出去,讓他們也知道知道,什麼做我們二房的骨氣!”

 二房的骨氣到底有多沒人知道,不過聽說五送去的那一大甕作為進門禮香膏,到底還是被二房收了,也高價轉賣給了某家商戶。只是人家既然連大掃帚都亮出來了,大家卻也不想去做那上門討打的。倒是眼前這位蕭家的大看著比五還要和氣弱,此時不拉拉關系,更待何時?

 只是林氏雖然弱,今天卻是心里有另一件事裝著。

 更何況在家里從來是自己過自己的日子,便是對于府的事都很摻和,又哪里肯為這些人去做什麼說客。

Advertisement

 只是一隅慣了,對于駕馭這等場面的經驗又不多,一時間卻是被眾人鬧的很有些手忙腳,只是中間閑一看蕭齊楓,卻又不微微一呆。

 自古就說和人拉關系,最好的突破口就是孩子。

 能進‘清香號’堂的眷們都是商賈之家出來的老手,這等道理哪里還有不清楚的?小楓兒那邊的行簡直是比林氏自己還高,邊一堆人圍著他逗趣說好話自不用提,手里面亦是早已經攥滿了各式各樣的見面禮。

 雖然覺得一下子見到這許多陌生人有些張,但那一雙大眼睛眨,眼神中居然偶爾也會流出一

 小孩子往往比大人好哄,而此刻‘清香號’的眷之中,又著實不缺哄孩子的好手。不一會兒小楓兒已經是笑個不停,一張小臉上滿滿都是開心不已的神

 林氏心中微微一,自從亡夫去后,自己在蕭家雖說是得老夫人照顧過得還行,可是這孩子卻跟著自己孀居閉院,倒有多久沒見他這般笑容了?

 再看看邊那些對著自己說好話的各眷們,林氏雖說是不善言辭算計,可此時卻也心里明白,這都是沖著自己那位五弟妹的面子呢!

 “婆婆說得沒錯,這五弟妹當真好生厲害,若是楓兒能由著調教訓導,只怕比跟在我邊強多了……”

 林氏忽然從眾人的環繞之中站起來,對著安清悠慢慢地道:“五弟妹,大嫂這邊有點兒事兒,弟妹可是方便單獨聊聊?”

 一群人登時驚了,這又是哪一家通過大搭上了蕭五夫人的線?

 安清悠卻是微微點了點頭,這位大嫂不屬于那種為利而轉之人,憋了一路的話總算是想說了。

Advertisement

 便在安清悠和林氏去私聊的時候,那輛灰馬車里的劉總督正一臉笑容地對著壽皇帝進言:

 “臣斗膽請問陛下,天下之大,朝廷獲最巨者當為何?”

 “天下之大,還有誰比你劉總督更加清楚,你這個做大掌柜的反而來問我?”

 壽皇帝笑罵一句,卻還是回答道:“朝廷歲,除了田賦丁稅,便是鹽鐵之利。此乃為國四耳!至于其他……哪一樣東西是天下人必不可缺的,那便是朝廷的最大的收。”

 壽皇帝統治大梁數十載,帝王權謀之固然是號稱天下無雙,治理江山的本事亦是頗為了得,憑心而論實為大梁開國以來有的勵圖治之君,這等小小問題自然是信手拈來。

 在工業時代到來之前,封建王朝的治理向來是以農為本,但是縱觀歷朝歷代上下幾千年的史書,田賦丁稅固然是在收之中占得比重很多,但朝廷的其他收超過田賦丁稅的,卻是大有先例。

 好比這鹽鐵二字雖然人皆知其中巨利,但當時統治階層的英們有時候卻把它看得比田賦還重,尤其是國勢興盛人口眾多之時,幾乎歷朝歷代都要有以此為朝廷主要收的時候。

 好比在大梁國,這鹽鐵之利全由辦,而近幾年在這方面的收已卻是能和田賦丁稅相差仿佛了。這一句“哪一樣東西是天下人必不可缺的,那便是朝廷的最大的收。”能夠從壽皇帝能夠說得出,已經的確稱得上是古時帝王中有的明白人了。

 只是劉總督居然還能由此衍出別的東西來。

 “那皇上以為,此并非人之必需,若朝廷之卻又如何?”劉總督手指了指萬歲爺的面前。

 順著劉總督的手指一瞧,卻見車廂之中的一張小案上,正自放著一只小小茶盞,姜紅的茶水兀自輕輕地冒著熱氣。壽皇帝似乎是腦海中微微一怔,口而出兩個字道:

 “茶葉?”

 茶葉雖比不得鹽鐵,但其中獲利之巨亦是驚人之數,劉總督這些年替壽皇帝執掌江南,早將那江南的無數茶園明里暗里攥到了手里。

 而其中大半收,又被他地遞解至京,此番征伐北胡的銀錢消耗,茶利的“奉旨”在其中實屬其中的重要來源之一,壽皇帝自然是心中有數。

 “尚不止茶利,好比陛下面前這只青瓷茶盞,燒造得實屬妙。若說是平常所必須,用陶瓷亦未必不可,可是這天下的細瓷之,又有多?”

 劉總督卻似還不滿足,一臉笑容地對著壽皇帝道:“陛下可是忘了,那江南六大市舶司與海外夷人來往,卻是極有人來咱們大梁買鐵買鹽的,所購者一為茶葉,二為瓷。單是這兩項,每年給朝廷上繳的銀子又是何數?”

 大梁朝廷收之中,田賦丁稅和鹽鐵之利這四項大頭自然是占了一大半,剩下的除去一些諸般名目的稅賦之外,倒是由朝廷專營專辦的江南的六大市舶司貢獻頗多。

 此時大梁國國力正盛,江南的無論對對外商貿收當真是著實了得。劉總督執掌江南多年,單是那茶瓷兩項每年便各有數百萬兩銀子賬。

 壽皇帝陡然間面微變,以他的明自然不難理解劉總督接下來到底是要說些什麼。又看了一眼那車窗外的清香號,慢慢地道:

 “你是說這香……”

 壽皇帝話說一半便沉著停了下來,劉總督素知這位萬歲爺的做派,卻是一臉堆笑地接了上去說道:

 “這段日子里臣觀皇上這對徒弟夫婦的所作所為,果然是得陛下真傳。這香雖小,可若是有諸多手段大力推廣,未必便不能為天下諸人皆用之。況其消耗之快,當真是遠勝其他諸,這一波又一波地制了貨,又一波接一波地被人用掉,回頭了習慣還得再來買……臣以為,此業若是治理得法,數年的功夫雖未必及得上鹽鐵,但自當不輸于茶瓷!”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