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思嫁 第四百三十二章 養香之道

《思嫁》第四百三十二章 養香之道

 “什麼?難道這香連大姐也調不出來?”

 安子良臉陡然一變,滿臉的不可置信,安清悠調香的技藝如何,他可以說是比任何人都要清楚。

 對于他而言,更是從未想過有一天安清悠在談到香之時,也會說到“調不出來”這四個字。

 “天下奇能異士之人甚多,我又不是神仙,誰能夠保證所有的香都會調的?”安清悠微微一笑,語氣平淡,好似是不食人間煙火一般,眼睛卻是一閃一閃地發亮。

 “見獵心喜,見了真正的高手反而開心上了?”

 這時反倒是坐在旁邊的蕭辰最懂妻子的心意。

 他知道這位妻雖說是里里外外忙活了許多事,但是這調香二字,在心深自有一份執著和熱

 那是對于技藝的尊敬。

 安清悠淡笑,顯然心事被蕭辰猜中略有欣喜,夫妻二人之間的默契,已經越來越濃了。

 蕭辰嘿嘿一笑,卻是站起來,背著手道:

 “對方既是有了這般高手,倒不如夫君去給夫人探探那方的虛實可好啊?”

 “夫君心里什麼都明白,又怎麼凈說些反話出來?”

 安清悠言語里雖似嗔怪,但語氣里竟出幾分興之意來,輕輕地說道:“能拿出這般事來的想必亦不是普通人,這樣送了一個念珠來,自然是有明著明正大的比試之意。所為者說到底不過是為了我們數日之后的那場招商會罷了,連沈從元這等做起事來無所不用其極之人都能被他調起來送東西,咱們又何必再搞上一出沒來由的試探呢,那豈不是落了下乘,!”

 “這話是說遠了,雖說我蕭辰做事向來是愿正大明,但為夫人做事,又如何?我不害臊,一點兒都不害臊!”蕭辰大張旗鼓的獻,讓安子良的牙都快酸掉了!

Advertisement

 這兒可還有外人呢……

 安清悠嗔笑出口,蕭辰挑逗未,倒也不急著追問安清悠的打算。

 斟酌片刻,安清悠便回了自己屋中,又拿出那枚念珠來細細一聞,只覺得一和的香氣沁鼻腔,心中所,竟是滿滿地平和安詳之意。

 這時候連也是發自心的贊了一聲好,隨手拿過一細如發一般的銀針來,扎在那念珠之上一點一點的輕微轉了起來。

 只見那銀針卻是一點一點地從念珠的表面刺了進去,再拿出來時,那銀針之上一箍一箍,細細地不知道有多道細紋。

 “檀香為核,蚌孕珠,日月積累,千層香珠!我還以為這種香只是古書上那種說不清道不明的記載,沒料想來到了這里,居然真有僧人是做這個的!”

 饒是安清悠來自于另一個時空見過無數現代化的香,這時候也不悚然容。

 這念珠本為南海檀香木所制,用料雖然頗為考究,亦非如何罕見。

 只是念珠的制作之法,卻是在檀香寺的僧人們每逢誦經打坐之時,皆以香油涂抹于雙手之上,誦經之時反復捻念珠,那香油便不停地浸在了念珠之上。

 僧人們日日誦經,那香油便一層層地浸了念珠之上,很快便形了一層堅固的包漿。

 而隨著天長日久,僧人不停以香油滋潤拭,這包漿一層層的凝結,香油也在空氣中產生種種不同的反應,這念珠的積也就越來越大,香氣也同樣在日復一日地發生著不同的變化。

 像這種類似的手段,行里人通常將其稱之為“養香”。

 如今擺在安清悠面前的這顆念珠,便是被檀香寺的主持了空大師“養”了一件難得的香

Advertisement

 安清悠又仔細地觀察了一番,只見那銀針珠極深,顯見這顆念珠中的檀香木核極小,如今這念珠大半卻是后來的油凝裹結而潤如玉,仿佛琥珀。

 似這等香便是要制一顆,怕也得數十年之功。

 眼下離招商大會不過短短三日之期,這種香卻是無論如何也調不出來的!

 對方若是以此為相比之,為之奈何?

 安清悠皺著眉頭開始苦苦思索了許久,卻是低頭又寫下了一張單據,給了安花娘,吩咐道:

 “這件事急,需你親自帶人去城外工坊,把這上面的諸般事盡數取了來,我們的時間只有三天,無論如何都要快!”

 便在安清悠遣人尋之時,京城的皇家園林西苑之中,壽皇帝卻是拿出了一頁薄薄的紙張,遞給劉總督道:“看看吧,北胡那邊新發來的報,博爾大石已經率軍橫穿大漠,若算上飛鷹傳書耽擱的時日,這家伙怕是已經和漠北諸部開上仗了!嘿嘿,好一個博爾大石,好一個想要野心的青年梟雄!”

 壽皇帝口中雖然猶自對那博爾大石頗有贊許之意,但便是城府深厚如他,此刻的臉上也不有一掠過。

 劉總督接過那報來一看,亦是大喜過,漠南漠北諸部到底還是開打了,這當然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北胡人終于落了大梁的棋局之中,博爾大石的主力盡赴漠北,那作為后方的漠南草原之地可就空了。

 “皇上可是要行雷霆一擊?”

 劉總督的眼睛里閃爍著興的目,他雖然素有理財之能天下第一之稱,但畢竟是個文,武事倒是有些外行了。

 “形勢已是于我大好,只差最后那麼一點兒!呵呵,漠北的地方大得很,讓博爾大石往北再走得遠一點兒,和漠北諸部再拼得狠一些!北胡人那句諺語怎麼說得來著?鮮澆灌的仇恨只能用鮮洗清?等他們到了你死我活、兩眼紅的時候,就是咱們兵出塞外之時!”

Advertisement

 對手之間的研究有時候甚至要比朋友更為徹,博爾大石在讀漢人的書,壽皇帝更是從年輕之時就沒放松過對于北胡的了解和觀察。

 幾十年的沉淀下來,對于那北胡漠南漠北諸部之間的勢可謂了如指掌。此刻隨口說了一句北胡諺語,壽皇帝卻是呵呵笑著對劉總督道:“不過這也只是旦夕之事罷了,以那博爾大石之能,朕倒是覺著漠北諸部里沒有一個能是他對手的。咱們該的事也要,朕剛剛已經派人傳了旨,讓北疆蕭正綱他們隨時做好兵的準備。至于資財糧秣之事,你劉大人調撥得如何啊?”

 劉總督跪伏于地緩緩奏道:“自兩年前陛下定此局始,臣便尋各類藉口,將械兵甲戰馬糧秣諸事分批運儲至北疆軍前,如今北疆諸軍糧秣輜重皆為有備,只是北胡地域廣大,其疆土實不在我大梁之下,若陛下真行那辟地千里的滅國一統之舉,這等戰事若是一開,真不知要打多久,接著便須得有那力源源不斷的支援上去才行,這后續……”

 劉總督這話里似是有言又止之態,那意思自然是在向壽皇帝探詢,錢糧夠不夠,那得看萬歲爺您想打多久?

 “劉卿這豈不是明知故問否?朕要滅北胡之國,辟大梁開疆擴土之地,此戰便須一舉而定北疆!自然是不死不休!”壽皇帝很有氣勢的一揮手,那氣吞宇橫掃六合的帝王氣勢一覽無余。

 只可惜氣勢無雙的派頭擺過了,便是如萬歲爺他老人家也不得不掉過頭來問上了那麼一句:“那依劉卿看,咱們現在能打多久?”

 劉總督以他的方式回答了這個問題:

 “似這等傾國之戰,皇上若是想打三個月,那現在北疆前線的貯備之便夠;若是再加半年,臣最近這段日子里籌措的諸般財力力便都要填了進去;若是再多打一年,戶部國庫里這些年來的積蓄差不多便要花個七七八八,若是打上個三年五載,只怕皇上便再是恤民力,這民間也會……”

 “哎!朕謀劃準備了這許久,不就是為了能夠讓這場仗能打些時日麼!”

 壽皇帝臉微變之際,揮手便打斷了劉總督的話,他對于那些掌故史實亦是無比,所謂“傾國最多三載,亡國莫過五年。”

 似這等傾國之戰打到三五年的,無論勝敗都是國力大損民生凋敝之局。許多王朝由盛轉衰,這種陷泥潭的戰爭便是最大的轉折點。

 史書上那些前朝伐大宛而勞民傷財,煬帝征高麗而致國敗的例子比比皆是。

 壽皇帝口中雖然說得是打些時日,可是提起這個話題來的時候終究還是不免有些沉重。

 一轉臉間卻是想起了一事,對著劉總督說道:

 “說到這財力力,倒是劉卿你前日所言那香之業,如今卻又進展得如何了?”

 “回皇上話,臣惶恐!”

 劉總督忍不住出了一苦笑,知道皇上這時雖然是問話,但以天子萬歲爺的耳目之眾,市面上那些況怕是早就知道了。當下也不敢瞞,徑自把睿王府這段日子里的所作所為盡數又匯報了一遍,末了卻是苦笑道:

 “如今睿王府的所作所為,不僅對著香之業已無推之力,更是了個與民爭利之舉。臣亦曾以江南經略總督府的名義修書一封勸解他們退出七大香號,只是……”

 “只是卻被人客客氣氣的婉拒了回來是不是?睿王府的事讓他們繼續做便是了,朕倒是恨不得這個九皇兒銀錢財貨聚得越多越好!”

 壽皇帝一副早知必是如此的模樣,掃了一眼跪在面前的劉總督,口中卻淡淡地道:

 “劉卿你剛才說前線積儲夠三個月,咱們暗地里的儲備從后方補給上去又能夠用半年,還有戶部、國庫……朕若是抄了睿王府以及那些上上下下和他們結一黨的兒,這其中所得又是能頂得上多久使用的?”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