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家里的小團親自來助攻了,周老太可算是松了一口氣。
“行,那、那就聽綿綿的。”周老四鼓起勇氣,虎了吧唧道:“綿綿說什麼,就是什麼!”
反正家里啥事兒都以綿綿為大。
自己這麼說,也沒啥不對的。
鄭巧兒心中一喜,臉上卻不好意思顯什麼。
只能著嗓子,借坡也點頭了:“那巧兒也、也聽小綿綿的,都憑周家做主。”
周綿綿喜滋滋地揮了揮小手手,自己這還是給四叔和巧兒姐做啦!
綿綿真膩害!
周老太更是喜得不行,可算是給這兒子的親事定下了。
“好,那娘就擇個好日子,給你倆的好事兒辦了!”
說著,周老太下了炕就又踹了周老四兩腳,這兒子,還沒三歲的寶貝疙瘩敞亮呢!
樂顛顛地抱起了周綿綿,對著的小臉就是一頓親。
“真是的小乖寶兒,真是稀罕死你了,說說有啥想吃的沒,給你做!”
周綿綿晃晃小腦瓜,想吃噠倒是沒有。
眼下,正急著把靈池的東西往外弄呢。
這才不到兩天,里面的禽類和果子竟又翻了一倍,屬實嚇壞寶寶了。
于是周綿綿指了指門外,呼呼地哼著。
“,綿綿想去玩兒!”
“去人多的地方玩玩!”
看著這小家伙大眼睛滴溜溜直轉,靈氣的不得了,周老太便知定是乖孫兒又有啥想法了。
周老太也不多問,只一味地應下:“好嘞,都聽我寶貝疙瘩的。那就領你去大槐樹底下,找人嘮嘮嗑。”
出了周家,轉了個彎,就到了大槐樹那兒。
此時,正有不鄉親們都聚在一起閑話呢。
如今早就結束了秋忙,地里的活計甚,大家沒啥事兒就出來嘮嘮。
只是說的大多是些喪氣話。
只見那老劉頭最為苦悶:“我家被那些流寇鬧了一通,連囤的那口冬糧都被他們給吃沒了,我孫子天天喊。”
“我家也是。”錢家的媳婦兒也嘆氣:“本來我家養些鴨,倒也能夠勉強過活,誰知那些天殺的東西,竟把好好的鴨都被禍害了,這讓我家以后咋糊口啊。”
除了這兩家,別的鄉親們也都忍不住倒苦水。
“早知會這麼難,那咱當初還不如不逃荒呢,怕不是都要死在冬天。”
“這還多虧了周家老太為咱求,免了咱今年的秋稅,不然咱可就要更難了。”
見狀,周老太也不由微微嘆息。
都是鄉里鄉親的,眾人過得遭罪,看著也屬實于心不忍。
前幾天本還打算拿些糧食出來救濟一下,可想想又還是罷了。
救急不救窮,山谷的困頓不是一日兩日的事兒,憑周家的家底兒,也救不來這麼多人。
周老太正發愁呢,誰知這時,周綿綿卻忽然從錦緞領小襖的袖子里,掏出了一個掌長的小草參。
故意對著眾人揮了兩下。
“大草草,,你快看!”
周老太一抬頭,頓時驚了一下,乖寶兒咋把人參都拿到外面來了!
剛想下意識地拿手擋上,這時,鄉親們已經都蜂擁似的圍了上來。
“周家丫頭,這哪里是草啊,這可是人參,是草參啊!”
“草參雖在人參里不算值錢的,不過一株也能賣上幾十文呢。”
“周家老太,你家這小丫頭是從啥地兒弄來的這寶貝。”
眾人都震驚極了。
周老太見大家伙都已經瞧見了,便趕忙放下正遮掩的大手。
正想著搪塞的話。
不料周綿綿卻搶先一步道:“撿噠,這是綿綿撿來噠!”
住在山谷口的老劉頭急著問:“哪里能撿到這種值錢,丫頭你快告訴劉爺爺。”
周綿綿歪著小腦瓜,咬著手手道:“山山,東邊的山山里面~”
一得知山里竟然就長著人參,鄉親們都急得紅了眼睛。
居然還有這好事兒?
之前他們咋沒遇到呢。
要說山里,他們也是經常都去的,只是東邊比西邊要荒涼許多。
所以往東去的不多。
“東邊那麼荒,也能長出人參?周家這小丫頭片子,運氣也忒好了些。”錢家媳婦兒嘀咕道。
老劉頭也羨慕地吞吞口水:“這麼一株賣的錢,可夠我家吃一個月的了,山上當真有此?”
若真是有,那他們豈不是就有活路了!
周綿綿摳摳小腳丫,故意哼唧:“不信的話,你們就都去看看呀,去了就知綿綿說的真假啦!”
聞言,眾人都有些心。
再一看周綿綿長得如此稚氣可人兒,一雙黑曜石般的眼睛更是俊得不行。
真是咋看咋稀罕人。
這般可的小崽,說的話怎會有假!
周老太見乖孫兒如此,也忙幫著一塊說。
“我家老四也不常去東邊,就帶這乖寶兒去過一次,不曾想竟撿到這好東西,咱們大家不如都去看看,反正最近也沒啥活兒!”
眾人一聽,頓時更眼饞心熱得不行。
于是一個個的這就急著往家跑,帶著一些鋤頭籮筐什麼的,要往東山上去了!
周綿綿長長地舒了口氣。
小臉兒上出一抹調皮。
這便進快要下不去腳腳的靈池,對著里面的瓜果禽類還有人參啥的,就是一通往外扔!
統統都扔到東山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