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穿成農家小福寶,逃荒路上被團寵了 第180章 周老三受封

《穿成農家小福寶,逃荒路上被團寵了》第180章 周老三受封

過了才片刻,桃源村的村口就有靜了!

只見一輛紅褐頂蓋、掛著墨綠縐紗的馬車,正穩穩當當地朝村里駛來。

馬車后除了兵,還跟了兩個穿服的文吏,其中一個手上拿著長條木匣。

另一個手上則捧著一套藍冠帶。

這般架勢,看著可謂是興師眾。

連桃源村的其他三戶都被驚出來了。

“這咋來了府的人?可是那周家惹下禍事,要被抓走了?”呂氏好奇地杵門邊瞅著。

老村長瞪了一眼:“休要胡說,你可知來的是何人?小心禍從口出!”

呂氏訕訕地癟了癟,扭過頭又繼續“幸災樂禍”地看著。

這時候,周老太早就換下了干活穿的便,著了件更莊重些的長襖,帶著家人出來迎接。

周老三、周老四和宋念喜們妯娌,站在周老太的后。

三個小子都很聽話,站在最邊上,沒人吵鬧。

而周綿綿這個全家的寶貝疙瘩,則被周老太牽在了最前面。

穿著桃紅柳綠的綾布衫,扎了一對羊角辮。

小不點的得直直的,站得乖乖巧巧,跟著一起迎接。

等李知州的馬車停在周家門前。

周老太忙上前欠了欠子,行禮道:“民婦攜全家,見過知州大人。”

李知州臉上帶著滿面春,一下馬車,就做了個攙扶的手勢。

“不必多禮了,今日本是特來封賞你家的,以獎你們周家為靈州城所做的貢獻!”

說罷,李知州也不含糊,立刻便讓人將文書和冠帶拿來。

“周老三。”李知州喚了一聲。

周老三剛一上前,就見李知州取過文書。

道:“周老三,泉鄉人士,現居杏花鎮桃源村。”

“本念你多次救濟于民,助除匪、鏟佞,如今又解救被拐孩,特為你請封義,許你冠帶榮!”

Advertisement

什麼?義

周家人都不免震驚。

周老三更是當即頓住,遲遲都未手去接那套冠帶。

要知道周家世代農戶,可還從未出過一個有職之人。

雖說義只是散,是用來封賞對轄區有功之人,并無俸祿和編制。

可這咋說也是實打實的職了,以后就連地位都能大有不同。

“知州大人,這可是真的?”周老三好一會兒才反應過來。

仍跟不敢信似的。

李知州古板的臉上多了笑意:“不然本大老遠跑來,特地揶揄你不?銀錢布帛的獎賞怕是你家也看慣了,如今只有這義才能配得起你家,快快接了文書和冠帶。”

周家人都歡喜得不行,要不是李知州還在,他們都能樂得蹦起來。

現下也明白過來,為啥李知州今個兒來得如此隆重了。

周老三忙接下了東西,就要請李知州進屋里坐坐。

若是換作平時,以李知州的嚴肅子,定是會辦完正事就走。

可今日也是奇了,就連后的文吏都沒料到,李知州竟真地去了周家小坐。

而且神一直愉悅得很。

堂屋里,李知州剛一落座,宋念喜就趕去泡了一壺水仙茶。

孫萍花手忙腳地去洗了碟果子。

周老太抱著周綿綿恭謹坐下,這時候,就聽李知州夸贊起周家。

“你們周家當真是世代務農?”李知州抬眼打量了下屋布置:“若真如此,能有如今這屢屢立功的本事,也實在是不俗啊。”

周老太謙遜地笑了笑:“大人過譽了,我家也不過是歪打正著罷了,全靠著有大人這等好主事,我家才能跟著沾啊。”

李知州聽著心里舒坦。

上也愿意跟周家多說幾句。

這時候,孫萍花的果子和宋念喜的茶水都送了上來。

Advertisement

“咱們靈州城有您這樣的父母,我們以后就啥都不愁了!”孫萍花直率地笑著。

李知州押了口茶,眸底閃過一抹得意:“本可承不起啊。不過這以后,怕是本也顧不上這靈州城的事兒了。”

“這從何說起?”周老三忙問。

李知州吐了一口濁氣:“本已經得了詔書,三日后便啟程赴任,去接那順天巡一職!”

周家人不由倒吸一口涼氣。

這李知州竟升得如此快,巡可是從二品了!

瞧著周老太他們掩不住的驚,李知州的心底也快意得很。

他難得大笑兩聲:“這還多虧了你家發現那砬子村的事兒,本破了此大案,才有了榮升的機遇,所以說,這義周老三你也是當得起的。”

周老太暗暗斂起了訝

難怪李知州如此大方抬舉,原是自己升高興。

雖說破了極其要的大案,可僅憑這個,怕是很難越級晉升。

說不準,這李知州是扮豬吃老虎,私底下又有別的人疏通呢。

周老太看破不說破。

憨笑著順著李知州往下說:“知州大人抬舉了,我家老三不過是為了幫鄉親尋孩子,才趕巧上了那砬子村。”

“娘,也不都是趕巧。”孫萍花高興地道:“要是沒有咱綿綿拿紅泥留痕跡,老三他們也追不到砬子村那兒啊,說起來,咱綿綿比老三還厲害呢。”

周老太沒再吭聲,乖孫兒雖好,可也不是啥時候都該拿出來夸的。

沒的人惦記。

果然,孫萍花這麼一說,李知州也興趣地轉過頭來。

瞧見一喜氣的周綿綿乖坐在周老太的懷里。

兩人對視時,小綿綿沒有半點兒懼,反而還打量似的小眼神。

Advertisement

瞧著就機靈得很。

李知州心思活絡,想起周老三也曾經講起,這小娃娃弄紅泥的事兒。

而之前揪出楊知縣私挖礦,和為侯夫人治臉時,也都有這丫頭幫忙摻和。

一個這麼小的孩子就能幫家里使這麼大的勁兒?

這就難怪周家區區莊稼戶,也能屢建奇功了。

看來這丫頭可是個不凡的胚子,怕不是天生神智,又或是有啥好運護著。

李知州神,盯著周綿綿看了好一會兒。

忽然便開口笑道:“既是這孩子也立了功,那本不賞可不行。”

周老太一怔。

“不如,就讓這丫頭認本為義父吧。”李知州掩住了臉上的算計:“正好本膝下無子,收個義也算能填補個空缺。”

這話一出,周家人都出喜

大人的義,可是相當有分量了!

只有周老太沒有跟著笑。

懷里的綿綿更是抵地扭過頭,小心臟不大舒服地跳了兩下。

“大人,這可使不得。”周老太看得門清兒,頓時便起推拒。

李知州有些意外:“怎麼,做本的義,你們周家還看不上不?”

周老太連忙搖頭:“民婦豈敢,只是我家同大人相距甚遠,若是真認了這親,只怕以后難免會為大人招來非議。”

“有這麼嚴重?”李知州蹙眉。

周老太有禮有度地道:“您想想看,以后我家若是同他人發生爭執,人家一聽我家竟有個巡大人的義,定會畏懼您的地位,就算有理怕是也要讓我們三分了。”

“如此一來,我們豈不是就仗了您的勢?就算我家本無此意,可別人卻也只會這麼認為,時間一久,只會連累您的名聲啊!”

李知州一聽恍然大悟。

名聲可是他最在意之,豈能容他人隨便沾污。

于是他擺擺手道:“也罷,既然你家有所顧慮,那本也就不強求了。”

周老太懸起來的心這才緩緩放下。

岔開話頭兒,跟李知州聊了兩句旁的。

“對了大人,這次您破了大案,可知那背后頭目是什麼人,為啥敢如此猖狂?”周老太隨口道。

李知州也緩了口氣:“不過是仗著跟門有些往來,到作惡的一個地頭蛇罷了。”

只是這地頭蛇可不是靈州城的。

而是原來泉鄉的地頭蛇。

后來因泉鄉人出來逃荒,這腌臜惡人無行惡,這才敢來別的地兒攪和。

“說起來,這伙人還是你們老家泉鄉的,聽說已經做這營生快有十個年頭了,在你們那兒時就拐了不孩子。”李知州皺眉道。

周老太一聽,心中頓時大驚。

就連宋念喜的臉也瞬間蒼白了。

“您說什麼,當年泉鄉那麼多孩子被拐,也是他們做下的?”周老太的心跳砰砰加快。

聲音也跟著抖了兩下。

“那您可知他們把孩子都賣去了何?”宋念喜一下子激了起來,手指都快摳進里了。

李知州沒想到周家的反應會如此之大。

“你家這麼問,可是當年家中也有孩子被拐賣了去?”李知州一猜就是。

周老三急得用力點頭。

“大人猜得沒錯,幾年前我家有一孩子丟失,尋了幾個月都沒尋到人,要真是那伙人干的,能不能求大人審問他們,幫我家找一找孩子。”

屋子里,氣氛一下子凝重了起來。

周綿綿驚覺地握了小拳頭,手心里汗水噠噠的。

家里原來還有孩子被拐走過?

難道是……大人一直不敢提起的大郎?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